喫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句話本身沒有錯,可是我更願意這麼理解:在該喫苦的時候有能力喫苦,有勇氣選擇喫苦!或者有句話這麼講:別在最應該奮鬥的年紀選擇安逸!應該喫苦沒錯,但要在應該喫苦的年紀喫苦,應該奮鬥的年紀喫苦!

現在孩子的壓力普遍都比較大,各種補習班興趣班應接不暇,整的孩子身累心也累!搞著搞著,孩子好像都成為了學習的機器!

我覺得我們的教育是不應該這樣的,人的一生最重要的是快樂,悲哀的是,這些學習的機器從一開始就失去了快樂的權力!

社會需要的不僅僅是學習型人才,更多的是綜合型人才!我覺得孩子會玩也是一種優勢,會玩並且從玩中收穫快樂和成就,這是一件多美好的事呀!我的一個發小小時候很皮,喜歡拆各種電子產品和交通工具的零部件,幾乎家裡所有東西都被他拆過,後來他在物理機械方面做得越來越好,還有了自己的工作室,他經常笑稱:這是自己玩出來的人生!

當然,玩的對象也很重要,比如遊戲,這種東西最好不要讓孩子沉迷進去,不然會玩過火!

在鼓勵孩子玩的過程中,家長要耐心地加以指導,加強與孩子的互動,多溝通多交流,教育孩子在該玩的時候玩,該學的時候學!


喫的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句話很有道理。人這一生,只有在不斷的經歷、磨礪、摸索、實幹、一次次的失敗打擊中成長。換句話說,好多成功的人士都是被逼出來的。只有遭受了常人不能受的罪,常人喫不了的苦,才能活出個人樣子,不是隨隨便便就能成功的。

由於現在社會的種種因素,呼籲學校給學生減負,的確學校現在也順應了民意,適當的給孩子減輕作業負擔。當出現了這項政策,就出現了兩種人羣:一種是順應了現在的說法,讓孩子使勁的玩,還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另一種人羣是:比較有遠見,看著當今社會的快速發展,為了讓孩子將來以後在社會上佔有一席之地,為了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玩命的給孩子增加家庭式的作業。

不管是什麼樣的人羣,不能評判對於錯,因為他們的心態不同,生活方式不同,所想要的結果也不同。所以根本沒必要去批判誰對誰錯。

如果想要孩子出人頭地,成為高素質的人才,那種讓孩子使勁玩的思想一般很難實現。現在不努力讀書,以後換來的將是低等的廉價的勞動力。除非從小培養孩子的一技之長,也許還有希望。畢竟技能太單一,社會變化速度太快還是讓孩子多讀書吧。只有海量的讀書,慢慢的提升內涵,人要跟上時代的進步,纔不被社會淘汰,只有順應了社會的發展,才能贏得一個好的人生。


你好,作為一個一年級家長,我覺得是現在大家對學校教育理解的偏差。

苦與不苦,在於孩子她是否喜歡,喜歡就不覺得苦,不喜歡的那就是苦。

6歲多的孩子,她的理解能力,專註力還處於一個初級階段,大多數孩子對時間沒有概念的,同年齡的男孩比女孩的認知要晚成熟。部分孩子存在幼兒園沒學過幼小銜接的內容,學習起來喫力,達不到老師要求(可能是課堂紀律,書面作業,拼讀,朗誦,背誦的問題),老師會第一時間轉告家長,家長就會覺得自己孩子學習有問題,加強孩子的學習負擔,我就知道一同學家長因為老師常點名自己的孩子,還帶自己孩子去測試智力!?家長都懷疑自己孩子智商了,你說孩子他怎麼想呢?男孩子課堂坐不住,回家就練靜坐,每天晚上作業做完後大人陪著他坐,手指都不能動一下。。。多數家長沒有理解老師的意思,學校發現問題,馬上跟聯繫說明,是讓家長找到根源解決問題,而不是以家長的權威去鎮壓孩子,課堂不專註的孩子多半沒有時間概念,專註力可以訓練,時間概念可以給孩子說明,找到正確的方式引導孩子融入小學生活。

對於教委的減負,一二年級沒有家庭作業,我覺得是有必要的,現在教育方式不一樣了,應試教育,高分教育出來的孩子不一定很好的適應社會,比如最近的發生研究生工作不適應社會而自殺的事,成績好,心靈脆弱。。。6.7歲的孩子大多隻知道玩,玩也是需要大人引導著玩的(一起運動,一起做食物,一起做家務等等),比如我家小孩喜歡運動,那麼我現在就是陪她各種運動的(跳繩,拍球,跳遠,廣播體操,跑步,羽毛球)有互動的完成,給她說我知道的各種注意事項,其實我是一個懶人不愛運動,因為我的陪伴她也更喜歡運動,促使我跟著鍛煉了。有空也去專業運動場體驗,看看孩子的不足,自己在家練習(比如前空翻就在家裡牀上學會了,現在可以翻回來了)。運動也是培養孩子專註力,毅力的重要方式。在運動遊戲過程中,小孩既鍛煉了身體,又增加了親子關係。在這個過程中也無形的增加了孩子的自信心。

現在我考慮的不是小孩成績如何,更多的是快樂學習,綜合能力的提升。當然也有報兩個培訓班,這也是我針對孩子需求來報的(口才班孩子靦腆,不愛說話,拉丁,形體),一週一節課,都在週六完成,沒有要求多專業,只是一種個人培養,費用支出也不大。對於小孩喜歡畫畫的情況,我沒有報班,因為大多培訓機構都是照著畫,費用也不低。現在她喜歡畫什麼就畫什麼,畫得好不好不是那麼重要,她畫得開心就好。如果小學畢業後,她還這麼喜歡畫畫,那時再花錢進行專業學習,那時她的理解能力各方面才能學好各種技巧。現在很多培訓機構誇大了從娃娃抓起。不僅交了錢,孩子也沒學到實際有用的東西。

我家小孩寫字不行,上小學了,也花了大力氣陪著練習拿筆姿勢,坐姿,陪著就寫得好,不陪也是應付做完交差。對這也是著急上火了一段時間,整得大人小孩都疲憊。現在對她的要求就簡單多了,先把衡和豎寫直就好,這是我的底線。每天練一篇字帖上的筆畫就好,循序漸進的過程,切不可操之過急。


謝謝邀請。很多家長為了培養孩子成才,可謂費煞苦心,學校作業佈置得少,甚至沒有家庭作業,就擔心孩子不能成才,更有一些家長,為了讓孩子成才,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培訓班,美其名曰「先苦後甜」。其實孩子成才與否,與家庭作業的多少沒有任何關係。

我曾經看過的一個電影《新大頭兒子與小頭爸爸2:一日成才》,裡面的故事情節就是一個很典型的案例。大頭兒子非常聰明,但是也很愛玩,並因此耽誤了學業。圍裙媽媽跟其他家長一樣,非常著急,帶著大頭兒子疲於奔命在各種培訓班之間,繪畫、體操、奧數、書法、音樂、舞蹈、跆拳道、圍棋,就像是趕場子。後來,還加入了王博士的一日成才計劃。

大頭兒子被改造的智商爆表,變成了熱愛發明的「小愛迪生」和受人矚目的天才,諾貝爾獎全包,上知天文下曉地理,數理化全能,破解宇宙奧祕,造福全人類。然而,他給鄰居製造了很多麻煩,還變得冷漠無情,自私自利,一門心思只想做研究。為了所謂的成材,他犧牲了最珍貴與最值得回憶的天真,犧牲了與家人、小夥伴們共度的歡樂時光,淡漠了親情、友情,成為了沒有感情、沒有溫度、沒有生氣的「成功之子」。

後來,小頭爸爸注意到站在聚光燈下的大頭兒子很久沒有笑過,他很後悔為了讓他的兒子成才而使其失去了自我,他跟大頭兒子說:「兒子,爸爸媽媽錯了,我們對不起你,我們把自己的焦慮強加在你的身上,忘記了快樂成長比什麼都重要。」

電影的情節也許有些誇張,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確實和圍裙媽媽一樣,希望孩子能夠速成天才。但是家長千萬不要忘記養育孩子的初衷,一味的追求讓孩子早日成功,往往忽略了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真正需要什麼。

總之,培養孩子成才需要理智,成功的路不止一條,成功的定義也是因人而異的,做一個簡單、開明的家長,教育出一個單純快樂的孩子,反而能讓家庭更和諧,孩子的未來也會更加光明燦爛。


家庭作業還是不能取消的。作業少一些可以,不能沒有。孩子們天生喜歡玩,在課堂上也不一定完全聽講學習了,回家沒作業是不行的,作業少一些,給孩子們留一些玩的時間。共參考。謝邀了。謝謝。


家裡有礦,隨意玩,反正有足夠的資本讓他試錯,只要不做違法的事情就行,再差也能養他一輩子不是嗎?

家裡沒礦的,聽某些專家每天忽悠後這麼做的話,那隻能是腦有貴恙了……希望未來孩子啃老的時候下手不會太狠吧……


國際歌裏有一句真理「從來沒有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只靠我們自己。」這是生活的全部。如果不想你的孩子一無所有,那就讓他學會生存的本領。越早讓他懂得這些越好。


謝謝邀請!

沒有作業不等於沒有苦喫。讓孩子學一種興趣愛好,光是堅持下來就需要付出很大的自己和耐心,這種就是一種喫苦鍛煉的方法。

孩子在交友,完成閱讀任務,等平時生活中所遇到的失敗,挫折都是喫苦鍛煉。

所以作為家長不需要太緊張!


你的觀點不是很錯誤,但意志培養需要的不是一個心急的母親為孩子的一點得失而謹小慎微,你如果希望孩子喫苦,就有點勇氣好不好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