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看來,許多最後取得成功的人都是天賦異常,有着比普通人更聰明的地方。很多人感嘆自己沒成功,可能就是在某方面缺少了點天賦,於是自怨自艾。恕不知,他們並不是缺少天賦,而只是沒有努力罷了。

今天要給大家分享一位非常成功的科學家,他曾經是許多眼中的“笨小孩”,但他通過一次次地努力,最終在科研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就是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

2016年9月,薛其坤獲得未來科學大獎物質科學獎,獎金100萬美金,薛其坤這時候爲普通大衆所熟知。

其實,薛其坤並不是在2016年纔出名的,他因卓越的科研成績成名較高。他35歲就被評爲教授,41歲成爲中國科學院最年輕的院士之一,50歲攻克了量子物理世界性難題而一舉成名。

就是這樣一名世界級物理專家,薛其坤教授的故事頗爲傳奇,他是山東臨沂人,出身於普通農村家庭,薛其坤教授卻在很多場合謙虛地說自己是出身於農村家庭的笨小孩,沒有比常人更聰明的天賦,完全是靠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走到現在的成績。

爲什麼這樣一位著名的院士,非要說自己笨?翻開薛其坤教授的經歷,我們確實看到了幾次他“笨”的事情:

一、考研3次讀博7年

現在很多人都考研,考研競爭也非常激烈,有的人一次不成功,繼續二戰,二次不成功,繼續第三次。薛其坤教授就是如此,他當年考研也考了三次。

薛其坤教授本科畢業於山東大學,畢業後他想考研,但第一次考研數學只考了39分,結果可想而知。他不甘心,第二年繼續考研,沒想到這次物理只考了39分,這對一個學物理的人來說,打擊非常大。但他仍然沒有放棄,終於在第三次,成功考上了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要是換作其他人,兩次都有39分的考研成績,早就放棄了。

碩士畢業後的薛其坤由於沒有找到理想工作,沒辦法只好跟着導師繼續讀博士,這一讀就是7年才畢業,當然這期間包括他在日本留學時間。

二、外語很爛

薛其坤教授未學期間,外語水平實在是非常差,不僅包括英語水平,日語也很差。

1992年6月,薛其坤一次偶然的機會,被導師送到了日本東北大學金屬材料研究所學習,師從著名的物理學家櫻井利夫。但困難隨之而來,這位櫻井利夫教授要求非常嚴格,櫻井利夫的實驗室號稱“7-11實驗室”,就是要求學生每天早晨7點前必須到實驗室,晚上11點前不允許離開實驗室,而且一週至少工作6天。

更讓薛其坤喫不消的是,他剛到日本時,語言嚴重不通,在實驗室裏,根本聽不懂導師和其他人說的話,儀器設備也不會用,每天只能乾着急。但他沒放棄,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他終於攻克了日語難關。

但他的英語仍然讓人擔心,在1996年被邀請到美國物理學會年會上做報告的時候,薛其坤糟糕的英語讓他誠惶誠恐。爲此,他在演講前,將需要講解的英語單詞提前全部寫在了紙上,而且模擬練習了至少80幾遍,這才保證了他的演講順利完成。

也就是這樣一位自謙爲“笨小孩的”物理學家,在35歲就評爲了教授,41歲就當選爲中國科學院院士,成爲了當時最年輕的院士之一,後來調任清華大學工作後,一直升職到清華大學副校長至今。

薛其坤教授最突出的貢獻是來自於他50歲時,一次科研結果。從2008年開始,薛其坤教授團隊就在致力於研究觀察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爲此這個團隊20多人努力了4年多時間。終於在薛其坤教授50歲的時候,獲得了成功。

後來研究成果論文在美國《科學》雜誌上進行了發表,頓時引起世界物理學領域轟動。看到論文的時候,著名諾貝貝爾獎物理學家楊振寧非常驚歎,激動不已,並給予了高度稱讚:“這是從中國實驗室裏,第一次發表出了諾貝爾獎級的物理學論文!”憑藉這次重大發現,讓薛其坤教授在世界物理學界聲名鵲起,這也纔有了後來獲得未來科學獎的事情。

從笨小孩,到中國科學院博士,到中國科學院院士,再到攻克世界級難題,最後到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就是這樣一步一步,穩紮穩打,走得如此堅實。

薛其坤教授的勵志故事告訴我們,不是所有人都是擁有極高天賦,成功也不完全只靠天賦,更多的成功者,靠的都是汗水。只要我們肯努力,一定能夠取得人生的成功。

對於薛其坤教授勵志的故事,你們有什麼想說的?歡迎交流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