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北京3月29日電(記者 楊月)近年來,中歐班列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公衆視野中,這趟班列運什麼?運費究竟跟其他運輸方式相比有什麼區別?記者瞭解到,以中歐班列品牌開創者“渝新歐”鐵路爲例,這幾年搭乘班列出口到歐洲的貨物,從曾經的代工生產的筆記本電腦等低附加值產品,到如今的液晶面板、集成電路等高附加值產品,變化正在悄然發生。

  3月26日,由四川外國語大學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佈的《渝新歐藍皮書:渝新歐沿線交通物流效率評價報告(2018)》介紹,“渝新歐”多式聯運服務還大幅降低了運費,部分聯運線路運費的降幅達到50%以上。

  報告發布現場。主辦方供圖

  中歐班列是指往來於中國與歐洲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集裝箱國際鐵路聯運班列,自2011年3月誕生以來,已發展至50多條線路,成爲“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載體。從2011年起正式運行的“渝新歐”鐵路,是重慶爲西部內陸地區打通的一條直達歐洲的國際鐵路聯運大通道。

  “渝新歐”鐵路是連接歐亞多國的鐵路總稱,由中國的重慶至德國的杜伊斯堡,全長11179公里。途經蘭州、烏魯木齊,在阿拉山口出境中國後,再途經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白俄羅斯及波蘭,並有計劃再由德國接駁至比利時,形成一條橫跨亞歐的鐵路運輸幹道。 “渝”指重慶,“新”指新疆阿拉山口,“歐”指歐洲,合稱“渝新歐”。這班始發於中國重慶、終點爲德國杜伊斯堡的列車,先於“一帶一路”倡議而行,又因“一帶一路”倡議而發展、壯大。

  作爲開通最早、貨運總量最大的中歐班列,“渝新歐”班列正式運行7年以來,運輸貨物種類逐年增加。2011至2013年,“渝新歐”鐵路開行初期運輸的貨物中,重慶本地代工生產的筆記本電腦佔比高達90%,那時候的貨源非常單一,惠普、宏碁等IT企業的產品佔了很大一部分。從2014年起,貨單開始變得更加多樣化。以電子產品爲例,除筆記本電腦外,液晶面板、集成電路等高附加值產品也開始搭乘班列出口到歐洲。2015年6月26日,渝新歐班列首批跨境電商回程貨卸在重慶西永綜合保稅區。這是“渝新歐”班列開行四年多來第一次運輸跨境電商貨物回程,也是中國跨境電商史上首次採用鐵路運輸方式從國外運回商品。

  目前從重慶到歐洲的交通物流通道有公路、航空、船運等選擇,雖然方式很多,但每條線路都有各自不足。比如,船運遇到長江枯水期,航道會變窄,將增加物流運送時間,而空運成本又較高。相比之下,貨物運輸走“渝新歐”鐵路聯運通道只需要14天,運輸週期比船運快,價格又比空運便宜很多,只爲空運成本的1/5至1/6。如今,“渝新歐”鐵路已成爲重慶外貿的主通道,也成爲我國商品出口運往歐洲各國的新的戰略貿易通道。這對加強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往來、真正實現“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與“長江經濟帶”的水路無縫對接、推動我國中西部地區經濟貿易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截至2018年4月8日,中歐班列(重慶)共開行1778班。其貨源主要來自中國西南、華東、華南地區,以及日本、韓國、新加坡、越南等國家,貨物品類涵蓋了整車及零部件、通信設備、服裝、小家電、化工品(非危險品)、食品、冷鏈、醫藥及醫藥器械等。

  值得關注的是,報告指出,“渝新歐”鐵路的發展壯大,正在給沿線所有國家帶去實惠。2018年初,“渝新歐”越南國際班列順利完成首趟開行任務,這條直達河內的新通道,將與此前已開行的中新互聯互通項目“渝黔桂新”南向鐵海聯運通道、重慶—東盟國際公路物流大通道等,共同助推重慶與東南亞地區的聯動。

  來自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產業國際化戰略研究所、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綜合改革研究院、四川外國語大學、重慶市重點人文社科基地“國別經濟與國際商務研究中心”等單位的學者和媒體記者出席了會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