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爲房產稅已經不是該不該徵收的的問題,而是怎麼徵何時徵,因爲這是大勢所趨,不是你我能夠左右得了。

  隨着房子是用來住的而不是用來炒的這個定位提出,很多人認爲房產稅有可能將是長效機制的一部分。對於一些專家所說,雖然他們說得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但是基本上可以忽略掉了。

  比如,人民大學副校長吳曉求表示,從理論和法律層面都找不到徵房地產稅的理由。北師大教授董藩更是極力反對房產稅,甚至他還鼓勵炒房。他認爲,擁有很多住房的人,在買房的過程中同樣貢獻了稅收。如果要防止貧富差距過大,可以動用其他的稅收,比如個人所得稅等。

  對於那些緊張房產稅的或許也大可放心,我認爲,沒必要再糾結該不該徵稅了,不管你所說的法與理通不通,也不要講我們的土地性質如何,逃避肯定不行,出肯定要出,那就是該咋徵收,何時徵收。老百姓爲何也怕徵稅啊?因爲自古以來,談稅色變。

  其實,百姓被忽悠了。一些人引經據典反對開徵房產稅,我相信房產稅會損害一部分人的利益,他們越是緊張,越證明他們心裏有鬼,心裏不踏實。如果一個公平一個正常的市場,你掙錢多那是你應該得的,但是在反對炒房的時代,特別是房子對廣大百姓依然是剛需的時代,炒房是缺德。

  不排除有些人希望藉助打擊炒房來不勞而獲,但是反觀當下的年輕人,有幾個不努力的?他們哪怕拼盡全力,動用家庭6個錢包都不一定買得起房。只要允許炒房存在,這樣老百姓就永遠買不起房。

  就連大佬孟曉蘇都說,過去買房的都成了利益集團,當然不是所有人,有的人買了房依然會憑良心說話,而不是爲了自己的房子更值錢天天靠忽悠。所以這些人成了阻礙市場穩定的絆腳石,他們不允許房產稅出來,當然他們沒那麼大能耐,房產稅遲早會出來的。

  “三十年前大家都說好了,要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先富起來的人再來幫沒有富起來的人。三十年已經過去了,今天我們部分人已經富裕起來……特別是已經富起來的人的恥辱。”京東劉強東曾這樣說。

  當年我們只聽到了說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結果卻忘了先富帶後富這後半句。他們真的很急,怕炒房沒了機會,怕掙錢越來越難,怕以後跑不掉。多少人不是想殺雞取卵、竭澤而漁之後就跑掉的?哪還管後人?

  因爲他們撈完就跑,這樣的人不在少數。行了,我也不囉嗦了,聽聽官方咋說的。

  國稅總局原副局長許善達表示,現在很多專家對房產稅做了很多預測,但從進度來說,用的詞是“穩步推進。”他解釋:“穩步的意思就是不能出亂子,所有爭論問題都要得到共識。”他表示:“我認爲沒有人能推測時間,但是我覺得只要會出現不穩的情況,這個東西(房產稅)是不會出臺。”

  哪怕他這句話都讓不少人解讀成相反的意思。雖然很多人認爲按照他所說,不穩就不能出臺。是不是就可以大肆炒房了?多套房就可以備受保護了?當然不是,房住不炒的定位沒變,炒房就會嚴厲打擊。當然也不會說房產稅出臺就會讓房價大跌,這就是穩定大局決定的。

  中銀國際研究公司董事長曹遠征在接受新京報採訪時表示,不論房地產價格高還是低,房地產稅都應該出臺。對目前的中國人來說,最大的財產可能就是房子,需要在財富代際更替中間做一個制度安排或者相關法律來調節,以保證公平,這是房地產稅的出發點。

  房產稅是一種累進稅,房子越大,越多,越好稅率會越高,當然不會亂徵,當然會以穩定爲前提。房子本來就不多,不好的低收入羣體影響就很小。所以開徵房產稅對普通老百姓來說並不可怕。

  真需要擔心的是,一是開發商商;二是把房子當炒作品的;三是那些指着這個吃飯的專家。

  其實大家的緊張都是多餘的,都是杞人憂天。我想說,未來房產稅出來一定會讓大家都失望。怕房產稅出來的一定會看到房產稅,希望房產稅來大幅降房價而能買得上房的人也會大失所望。

  從根本上說,少了投機,樓市纔會有穩定的可能,房價纔會有合理的希望,老百姓纔能有安居樂業的未來。關鍵是徵了稅該如何使用,如果把這些稅用於更多的保障性質的住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