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平陰縣倡議騎車外出辦公近一年公務自行車 如何走得遠

本報記者 劉成友

《 人民日報 》( 2012年02月27日 11 版)

  羅琪繪

  2月20日下午,山東平陰縣政府大院。大約不到半個小時的時間內,有4輛公務電動車交還給值班室。

  值班室的登記本上記錄著從去年11月11日以來公務自行車、電動車使用的情況。約略統計了一下,截止到20日當天,共有1500餘人次使用。一位姓孔的同志說,從去年4月推行公務自行車、電動車以來,這樣的登記本已經用完好幾本了。

  平陰縣在全省率先推出公務自行車,至今已近一年。公務自行車推行和使用情況如何?記者進行了調查。

  已投放自行車電動車400輛

  平時在大街上經常見到,冬天天氣冷使用相對少一些

  去年4月8日,平陰縣政府把300輛統一型號、統一顏色的公務自行車分配到全縣32個機關單位的網點。此後,又投放電動車100輛。

  平陰縣機關事務管理局副局長廉玉波介紹,平陰縣推行公務自行車、電動車,縣委、縣政府倡議機關事業單位,公務外出在5公里以內的,盡量騎公務自行車。

  開始推行時,個別機關單位嫌配發到自己單位的電動車和自行車少,向機關事務管理局申請希望再增加一些。考慮到公務自行車還處於試點,不知效果如何,他們沒有一股腦兒增加很多。「推行公務自行車,不僅節能環保,而且拉近了公務員和老百姓的距離,效果還是可以的。」廉玉波說。

  縣城裡的居民對這些公務自行車並不陌生。由於平陰是遠近聞名的玫瑰之鄉,這些自行車和電動車,都漆成了玫紅色,很醒目。車前有筐,便於放置文件材料。據了解,這些自行車都由企業贊助,政府則出資修建車棚等設施。

  「春夏秋三季,公務自行車使用相當多。冬天天氣較冷,用得相對少一些。平時電動車用得要多一些。」廉玉波說。

  一位開煙酒店的王先生告訴記者,老百姓一看顏色就知道騎車的是公務人員。平時在大街上經常見到公務自行車,前段時間見得少,可能是跟天冷有關吧。

  讓幹部從思想上放下架子

  撂下小轎車愛上自行車,出行工具變化帶來清新政風

  「綠色出行、低碳辦公」是平陰縣去年推行公務自行車時提出的口號。記者走訪發現,騎公務自行車綠色出行,漸漸在一些機關工作人員中成為共識。

  記者粗粗算了一筆賬,以一個單位一次公務出行3公里為例,來回為6公里,以每輛車百公里耗油10升算,6公里的油費就是4.5元,按該單位一天出5次公差計算,那就是22.5元,每個月的油費將近500元,一年下來就是6000元。如果都使用公務自行車,這筆錢就能省下來。

  「天天騎著這個車確實方便,既節省時間、環保,又提高效率。」在縣機關事務管理局工作的張雲崗每天都要到幾個單位維修水電,切實感受到了公務電動車和自行車的好處。

  平陰縣政府黨組成員劉家勇則從另一個層面看待公務自行車的好處和意義:「騎自行車公務外出,還會引導我們的黨員幹部在思想上放下架子。你想一下,一個官員從轎車上下來與從自行車上下來,姿態會一樣嗎?對我們的百姓來說,感覺會一樣嗎?」

  機關幹部會不會覺得騎自行車「沒面子」?參加工作兩年的平陰縣法院工作人員趙新麗說:「玫紅色本身就是公務自行車的標誌,人們一看就知道,騎著它上街辦事,很體面的,一點也不會覺得丟面子。」

  全面推廣還須完善制度

  下級看上級群眾看幹部,領導應帶頭使用公務自行車

  濟南市機關事務管理局一位負責人肯定平陰縣推行公務自行車的動機和做法,他認為,在一些縣城,因為地域不大,距離不遠,適合推廣公務自行車。

  怎樣讓公務電動車和自行車使用得更多,並且堅持下去?平陰縣一位機關工作人員說,目前在平陰雖然形成了這種騎公務自行車的風氣,但風氣還不是很濃厚。就此來說,還要多宣傳,讓綠色出行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還有幹部說,倡導綠色出行,最重要的是領導帶頭,起表率作用。下級看上級,群眾看幹部。一個單位,如果領導帶頭多騎自行車,那麼下屬和工作人員就不會多乘坐小汽車,這就有利於儘快形成風氣。

  一位姓何的幹部建議,可以對各單位公務自行車使用情況進行考核,進行不定期的檢查和抽查。還有,嚴格控制各單位的公車使用情況,「收緊」標準,經費定額,倒逼多使用自行車。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