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豐子愷 《黃蜂頻撲鞦韆索》】設色紙本,32.5×26cm。題識:「黃蜂頻撲鞦韆索,為愛嬌娃縴手香」。"黃蜂頻撲鞦韆索"句出宋代吳文英詞《風入松》,吳文英詞為故園懷人,滿眼凄清感傷。豐子愷將"有當時、縴手香凝"易為"為愛嬌娃縴手香",其意頓時一變而為溫情和煦。此句此景,尤見畫家匠心。

【 顧景舟 《雨露天星提梁壺》】高:14cm,寬:18cm。景舟制壺銘:兩三點雲不成雨,七八個星猶在天。 此壺韓美林設計。直線與弧線交錯運用,提梁及蓋的造型設計突出,形成方中有方、方中帶圓、圓中含方的構圖。壺身豐厚扁圓穩住了上半部飛揚的勁勢,流則渾厚有力。遠觀此壺有如飛鳥於天。

【 清 黃鼎 《萬木奇峰》】立軸,紙本,138×55.8cm,1727年作。 本幅衚衕夏題:宣和畫譜載董北苑萬木奇峰為生平第一幅。下筆雄偉,有嶄絕崢嶸之勢。重巒峭壁,使人觀之駭心動目。此幅亦然。其用筆蒼勁,墨色古淡,神完氣足,非時輩所能夢見。識者當宜寶之。澹齋衚衕夏識。

【 明 仇英《雪夜泛舟圖》】立軸,絹本,112×61cm。 乾隆御題:「雪溪破夜放輕船,危坐寒蓬聳兩肩。應是前灣尋句去,小鬟磨墨待題箋。丁亥新春月,御題。」 仇英(1482—1559),字實父,號十洲,江蘇太倉人。與沈周,文徵明和唐寅被後世並稱為「明四家」、「吳門四家」 ,亦稱「天門四傑」。

【 清 章聲 《春山觀瀑》】立軸,設色絹本,263×108cm。 畫中的遠山虛無飄渺,中景「匹練三千丈,懸晶割翠微。煙波江上起,虹伴彩雲飛。」的飛瀑,崖間的蒼松翠柏,相互對應,視覺由懸松向後移,從更宏闊的視角來審視,懸瀑如「匹練」般的感覺,懸瀑之水,瀉下山崖,積入深潭,融入山溪。

【 宋 朱紹宗 《菊叢飛蝶圖》】絹本設色,23.7×24.4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叢菊盛開,燦若文錦。雖是籬邊野景,卻饒富貴氣象。蜜蜂逐花而至,蛺蝶上下翻飛,為畫面增添了動感。花瓣、葉片的勾染皆極為精工,花心用白粉點染,立體感很強,望似凸出於絹素之上。

【 清 康熙 《五彩花鳥圖詩文筆筒》】高15.4cm。五彩筆筒結合詩、書、畫、印於一體。圓筒形筆筒,底心內凹圓臍內施白釉,臍周圍一圈無釉。外壁以五彩繪菊花爭艷,青竹傲立,山雀立於枝頭,畫面生機痵然。背面行書「獨凌霜雪伴,芳心空自知」詩句,書寫蒼勁瀟洒,下落「西」、「園」兩方印章款。

【 齊白石 《蝴蝶蘭蚱蜢》】立軸,設色紙本,34.3×34.3cm。工筆畫蟲,粗筆寫花卉,粗細結合的體格,在白石花卉草蟲中獨樹一幟。這種風格較早見於1910年代,成熟於1920年代晚期,至1930年代為此類繪畫創作高峰。白石曾在畫中提過:「凡畫蟲,工而不似乃荒謬匠家之作,不工而似,名手作也。」

【 馮超然 《撫琴圖》】鏡心,設色紙本,97×39.8cm,1945年作。 題識:湘弦譜出蒼梧曲,雲仙鬟綠。一聲聲寫竹枝愁,荃荃西風飛響楚天秋。《虞美人》半琉。乙酉春初寫於嵩山草堂,慎得居士馮超然並題。

【 清 康熙 《青花十八學士圖折沿碗》】直徑20.2cm。 碗內外口沿分別以錦地開光花果紋裝飾,碗心錦地花形開光內繪松石盆景圖,外壁通景繪十八學士,以竹石芭蕉為背景,或撫琴對弈,或書法作畫,人物神態安詳,悠閑自得。青花發色鮮艷明快,畫工精細,人物生動,意境清雅,具有濃厚的文人氣息。

【 汪精衛 《詠木芙蓉》】鏡心,紙本,133.×32.5cm。 題識:「隨分濃妝與淡妝,水邊林下最清揚。霜華為爾添顏色,只合迎霜莫拒霜。詠木芙蓉絕句。孟芙先生正之,汪兆銘」。上款「孟芙」即吳孟芙,國民黨元老葉楚傖妻,與汪精衛同為南社社員。

【 豐子愷 《落紅春泥》】立軸,設色紙本,38.6×33.6cm。「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 清 康濤 《華清出浴圖》】絹本設色,120×66cm,天津市藝術博物館藏。此圖以楊貴妃出浴為題。圖中楊貴妃的雲鬢松挽,身披羅紗。兩個小宮女端著香露,跟隨其後。人物用筆工整細緻,線條多用鐵線描,流暢圓潤,飄逸不凡。敷色十分講究,體現出不同衣料的質感。人物雖用筆細緻,卻無媚俗之感.

【 明 劉俊 《雪夜訪普圖》】軸,絹本設色,143.2×75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該圖是描繪宋太祖趙匡胤雪夜訪問功臣趙普的故事。在這個雪夜,趙匡胤和趙普邊飲酒邊商定統一天下的大計。該圖布局平衡而概括,線條秀勁有力,設色精麗典雅,人物形象精確,廳堂界畫一絲不苟,樹石筆法則比較放縱。

【 姜國芳 《永恆的夢》】布面,79.5×98.5cm,2006年作。作品源自作者的一個夢,也許是夢中情人在縈繞他,半夜間他裹身起床,將夢中所思所想勾勒,而後他不停追溯夢境,逐漸顯現,他的追思是一種永恆,寧靜,無與倫比的美麗和遙遠。畫中人物形象秀美、典雅,酣睡中仍然雍容華貴充滿古典氣質的美.

【 清 黃易 《石榴圖》】軸,設色紙本,69×27.5cm,1798年作。款識:「此中簇簇千萬點,白粉硃砂畫不成。看他終有頑皮裹,生出乾坤那得名。嘉慶三年秋八月之望仿白昜(陽)遺意。秋庵黃易寫于山左之蓬萊閣。」 黃易(1744-1802),字小松,號秋庵,又號秋影庵主。浙江錢塘人。擅山水,兼工花卉

【 清 劉墉 《節錄漢書魏相丙吉傳》】立軸,冰梅紋絹本,191.5×50.5cm,1803年作。 識文:魏相為楊州刾史,郡國守相,多所退貶。相與丙吉善,時吉為光祿大夫,與相書曰:「朝廷已知弱翁行能,方大用矣。願少慎事自重,藏器於身。」相心善其言,為霽威嚴。 款識:癸亥八月,石庵劉墉。

【 林風眠 《西湖》】畫家的西湖風景畫強調了色彩,墨色漸漸融入顏色之中,成為顏色的一種。在西湖系列中,林風眠更重視了來自體察自然的色彩記憶,在表現這些記憶的過程中,他的西畫修養,諸如逆光、倒影、色彩統調與冷暖的處理、空間感與空氣感的表現等,都發揮了更大的作用。

【 陳衍寧 《睡蓮》】畫布,120×163cm,1994年作。畫家以荷塘為背景,穿上中國旗袍的兩位女士巧妙與荷花相映襯,突顯了女士出污泥而不染,超凡脫俗的氣質。作者技術精湛,畫出主角漂亮、細緻的臉孔,修長的身體,就連絲綢旗袍光滑柔順的質感、石頭粗獷的質感也以油彩呈現,彷如把觀眾攝進畫作中.

【 張大千(1899~1983)】原名正權,後改名爰,字季爰,號大千,別號大千居士、下里巴人,齋名大風堂。四川內江人,祖籍廣東省番禺。二十世紀中國畫壇最具傳奇色彩的國畫大師,繪畫、書法、篆刻、詩詞都無所不通。早期專心研習古人書畫,特別在山水畫方面卓有成就。後旅居海外。

【 吳冠中 《春光爛漫》】紙本設色,47.1×48cm,1986年作。 畫面擷取幼林一角,平面布局,帶有極強的結構性;或濃或淡的石頭塊面與或長或短的花草線條,穿插糾結,組合成結構性的點線交響。風景經過提煉和意象加工,強調筆致的韻律和形式結構,是情與景、境與意的交融。

【 清 慈禧 《紅梅》】立軸,設色絹本,125.5×57.5cm,1888年作。 題識:「光緒戊子三月上旬御筆」。本幅徐郙題:「披拂青苔幾樹橫,香沾紫陌曉風輕。華林圍里香如雪,得句應師鄭述誠。徐郙敬題。」 徐郙(1836-1908),字頌閣,上海嘉定人,同治元年狀元。授修撰,官至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

【 豐子愷 《燈前自煮茶》】立軸,設色紙本,66×18cm,1945年作。 錄文:落水疏林數點鴉,青山缺處是吾家。歸來何事添幽致,小灶燈前自煮茶。 院西弟愛好田園風趣,余勝利後未能東歸,閑居山城為作此四圖。以助雅興他日攜歸,江南亦流作中最好之紀念物也。

【 張大千 《桐蔭高士》】立軸,設色紙本,163×81.5cm,1945年作。題識:「百尺梧桐半畝陰,枝枝葉葉有秋心。何年脫骨乘鸞鳳?月下飛來聽素琴。」 畫中梧桐高大魁梧,樹榦無節,樹皮平滑翠綠,清雅潔凈。民間傳說,鳳凰非梧桐不聰;在畫家的筆下,梧桐也是高潔的象徵。

【 溥心畬(1896~1963)】原名愛新覺羅·溥儒,初字仲衡,改字心畲,自號羲皇上人﹑西山逸士。北京人,滿族,為清恭親王奕之孫。清朝末代皇帝溥儀堂兄。曾留學德國,篤嗜詩文、書畫,皆有成就。畫工山水、兼擅人物、花卉及書法,與張大千有"南張北溥"之譽,又與吳湖帆並稱"南吳北溥"

【 溥心畬 《秋山讀易》】軸,設色紙本,122.6×62.2cm,1941年作。題識:「雲凈秋風早,山空木葉疏。終年讀周易,不作茂陵書。」此畫寫疏木寒澗,石林野徑,木葉蕭條間,隱者讀《易》以度歲,清淡中有「寒盡不知年」的高古蒼涼。溥心畲(1896~1963)原名愛新覺羅·溥儒,為清恭親王奕之孫。

【 唐 歐陽詢 《卜商讀書帖》 】冊頁,紙本,25.7×16.5cm,6行53字,北京故宮博物院藏。釋文:"卜商讀書畢,見孔子。孔子問焉,何爲於書。商曰,書之論事,昭昭如日月之代明,離離如參辰之錯行,商所受於夫子者,志之於心,弗敢忘也"。此帖筆法嚴謹又不失生動氣韻,點畫的起止處強化方切硬折。

【 齊白石 《五日吉祥》】設色紙本,93.3×32.7cm,1943年作。 端午節時令畫。「五日節」家家掛艾葉菖蒲以僻邪驅瘴。艾葉偏倚右側,左側菖蒲又稱蒲劍,畫中數筆,以花青寫之,濃墨勾莖,不失「劍氣」。簡單幾筆便微妙地表現出棕子的稜角轉折,濃墨乾筆寫出棕繩,旁搭配造型簡潔的酒壺、酒杯。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