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D(炎症性肠病)是肠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迄今为止,IB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肠道粘膜免疫系统异常反应所导致的炎症反应对发病起著重要作用。

UC病

临床表现:腹痛腹泻、粘液血便。

病变部位:主要是结肠粘膜和粘膜下层;呈连续性分布。

CD病

临床表现:腹痛腹泻、瘘管、肛门病变。

病变部位:可累及胃肠道任何部位,穿壁性炎症;呈阶段性、非对成性分布。

在药物方面的治疗,主要是控制肠道的炎症反应。常用的药物有:

莎尔福(美沙拉嗪)

适用人群:1.肠溶片:用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包括急性发作期的治疗和防止复发的维持治疗,用于克罗恩病急性发作期的治疗。2.栓剂:用于直肠型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3.灌肠液:用于乙状结肠型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期的治疗。

美沙拉嗪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活性成分,对肠壁的炎症有显著的作用。相比柳氮磺砒啶,副作用轻微,可能引起轻微胃部不适,偶有恶心、呕吐、头晕等。疗程推荐长期使用。

柳氮磺砒啶

目前认为该药产生疗效的主要成分是5-氨基水杨酸。药物经过肠道的吸收后,被吸收的部分在肠道微生物作用下分解5-氨基水杨酸和磺胺吡啶。5-氨基水杨酸与肠壁结缔组织络合后较长时间停留在肠壁组织中起到抗菌消炎和免疫抑制作用。适用于轻、中型IBD患者,重型激素治疗缓解者。药物疗程至少三年,药物的不良反应为恶心、食欲减退、皮疹,甚至粒细胞降低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泼尼松

属于激素药,主要是通过非特异性抗炎和抑制免疫反应来治疗炎症性肠病,适用于对柳氮磺砒啶和美沙拉嗪疗效不佳的轻中型患者,特别适用于重型活动期患者。长期使用可引起皮质功能亢进综合征(满月脸、水牛背、高血压、多毛发等)。由于不良反应多,在疾病的活动期得到控制后,缓解期一般不主张长期使用。

硫唑嘌呤

通过免疫调节机制来治疗炎症性肠病,适用于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佳,或对糖皮质激素依赖的慢性活动性患者。口服维持至少三年。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

为临床常用益生菌,虽然IBD发病原因不明,但有研究表明IBD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补充益生菌可纠正肠道菌群失调,达到治疗目的。另外,益生菌也可调节肠粘膜免疫功能,抑制肿瘤坏死因子的释放。不同于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长期应用的不良副作用,益生菌安全有效,副作用小。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