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詩詞中柳的意象

一、歌詠美好春光

晏殊《訴衷情》

東風楊柳欲青青。煙淡雨初晴。惱他香閣濃睡,撩亂有啼鶯。  眉葉細,舞腰輕。宿妝成。一春芳意,三月和風,牽繫人情。

此詞借春風楊柳繪寫濃春美景,襯比香閣女子的綽約風姿,曲傳離思別意,景與情諧,物與人合,宛轉含蓄,情致纏綿。「東風楊柳欲青青,煙淡雨初晴」,描繪出一幅如畫春景:東風吹溫送暖,催引生機;楊柳因春風吹拂而萌發春意,雖未青青成陰,卻染得人滿眼春色;柳絲纖細,柳煙疏淡,似有若無,自有一種迷濛意態;一番春雨初霽之後,柳色顯得倍加清新,翠意撩人,秀色可餐。這兩句將春風、春柳,春雨、春晴,編織一起,色彩明媚,春意盎然,令人心醉神迷。

二、傾訴綿綿愛情

歐陽修《生查子》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此詞言語淺近,情調哀婉,用「去年元夜」與「今年元夜」兩幅元夜圖景,展現相同節日里的不同情思,彷彿影視中的蒙太奇效果,將不同時空的場景貫穿起來,「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寫出情人月下約定的甜蜜情景,情人間互訴衷情的溫馨幸福溢於紙上。全詞通過今昔對比、撫今追昔,巧妙地抒寫了物是人非、不堪回首之感。

三、表達離別之意

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這首詩所描寫的是一種最有普遍性的離別。它沒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摯的惜別之情。「客舍青青柳色新」。客舍,本是羈旅者的伴侶;楊柳,更是離別的象徵。選取這兩件事物,有意關合送別。清朗的天宇、潔凈的道路、青青的客舍、翠綠的楊柳,構成了一幅色調清新明朗的圖景,為這場送別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環境。這是一場深情的離別,但卻透露出一種輕快而富於希望的情調。

四、故鄉的象徵

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此詩抒發了作者客居洛陽夜深人靜之時被笛聲引起的思鄉之情,其前兩句描寫笛聲隨春風而傳遍洛陽城,後兩句寫因聞笛而思鄉。全詩扣緊一個「聞」字,抒寫自己聞笛的感受,合理運用想像和誇張,感情直率真摯又有餘蘊,令人回味無窮。《折楊柳》曲傷離惜別,其音哀怨幽咽。詩人聽到這首《折柳》曲,便引起客愁鄉思。「折柳」為全詩點睛,也是「聞笛」的題義所在。

五、遣愁的憑藉

雍裕之《江邊柳》

裊裊古堤邊,青青一樹煙。

若為絲不斷,留取系郎船。

「裊裊古堤邊,青青一樹煙」。古堤兩旁,垂柳成行,晴光照耀,通體蒼翠,蓊蓊鬱郁,裊裊婷婷,遠遠望去,恰似一縷縷煙霞在飄舞。寥寥幾筆,繪出了一幅美麗的古堤春柳圖。「若為絲不斷,留取系郎船」,大江中,船隻來往如梭;堤岸上,煙柳絲絲弄碧;柳蔭下畫船待發,枝枝柔條正拂在那行舟上。此時此刻,萌發出「系郎船」的天真幻想,景以情合,情因景生,合情合理,自然可信。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