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燦爛文化的歷史長河中,很早就有「文 房」之稱,筆、墨、紙、硯被譽為「文房四寶」。 而且我國傳統的書法、繪畫藝術,基本使用的工 具也就是「文房四寶」,因而不難想像傳統文人對 這「四寶」的喜愛和珍視程度。

文房用具歷來頗受重視,明清時期更是得到 長足發展,除了筆、墨、紙、硯這四種主要文具外, 還出現了一些與之配套的其他器具。明代屠隆在 《文具雅編》中記述了四十多種文房用品,較為常 見的有筆架、筆筒、筆洗、筆掭、臂擱、墨床、墨 匣、鎮紙、水丞、水注、硯滴、硯匣、印章、印盒 等。各種文房用具被精心設計、購置、擺設,逐漸 成為書房裡、書案上的裝飾、陳設類工藝美術品。 文房用具形微體輕,雖屬小工藝,但以其豐富獨特 的造型、色彩、紋飾及雕琢,使器物本身極具藝術 品位,而且文房用具在提高收藏者文化素質,陶冶 情操等方面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元末明初史學家陶宗儀《輟耕錄》 雲:「上古無墨,竹挺點漆而書。中古方 以石磨汁,或雲是延安石液。」古代用 於書寫的「墨」,系天然墨或為半天然 墨——石墨。此類墨以天然石碳製成, 使用時在硯石上磨成粉末,再摻水溶為 汁,蘸於筆端即可書寫。秦漢時期,始 出現純人工的松煙墨,以松木煙灰為原 料,拌以漆、膠製成。松煙墨質地細勻, 遠勝石墨,對書寫極為有利。此後又出 現了用桐油或添燒煙加工製成的油煙 墨,較之松煙墨,此種墨色澤亮麗、富 於光澤,為後世文人士子樂用。中國畫 一般多用油煙墨,只有著色的畫偶然用 松煙墨,當然也有例外。中國畫的墨, 一般是加工製成的墨錠,我們在選擇墨 錠時,要看它的墨色。墨泛出青紫光的 最好,黑色的次之,泛出紅黃光或有白 色光的為最劣。墨給人的印象似稍嫌單 一,但卻是古代書寫繪畫必不可缺的用 品。藉助於這種獨創的材料,中國書畫 奇幻美妙的藝術意境才能得以實現。

千秋光漱金墨(一盒八錠)

清康熙

高7.1厘米

估價:RMB 30,000?50,000

成交價:55,000

北京翰海2000.12.11

御題西湖十景彩墨(十錠)

清乾隆 汪節庵制

高4?9.1厘米重645克

估價:500,000

北京翰海1995年春

御制七香圖墨

清乾隆

高8?13.5厘米

估價:RMB 360,000

北京翰海1995年春

墨的品種

墨的生產歷史悠久,品種繁多,可分為 實用墨和觀賞墨。實用墨主要是用於書法 和繪畫及醫藥等.講究內在質量和實用效 果。觀賞墨也稱珍玩墨,其形狀多小巧玲 瓏,大不盈寸,不為書畫之用,目的就是 為欣賞珍玩。

油煙墨:用桐油等植物精鍊成煙,伴 以牛皮膠、天然麝香和冰片等名貴中藥. 以及金箔等珍貴材料精製而成.具有色澤 黑潤、香味濃郁、舔筆不暈.書畫皆宜、歷 久不褪色的特點。

松煙墨:用優質松木燒出的煙灰和膠制 成的墨稱為松煙墨。具有質細色潤.不帶 油膩.易附色等特點.適宜於畫工筆畫。

八大家墨

清康熙 吳天章作

高10.3厘米

估價:RMB 280,000

北京翰海1995年春

彩色墨:分硃砂墨、五彩墨、茶墨等品 種。硃砂墨呈深硃紅色,古代用於圈句和批 文用,一些著名畫家喜用此墨畫梅花。五彩 墨用優質礦物顏料精製而成.屬高檔國畫 顏料.研磨後使用.質細且不易褪色。

葯墨:以葯入墨大約始於三國。至南 唐時.有在墨中加入藤黃、冰片、犀角、巴 豆等各種中藥,使墨「芬芳馥郁」「其堅如 防」一時官宦人家和文人士大夫競相爭 用。葯墨作為文房四寶之一,不受蟲蛀,利 於保管。

貢墨:舊時的封疆大吏、王公貴族為 討好君王,不惜工本請制墨名家定製以進 呈,供皇帝書寫之用。貢墨許多無名款,但 有一類留"臣"字款者為精品。

山水清音御制墨

清乾隆 淵映齋珍藏

直徑12.7厘米

估價:RMB 150,000

北京翰海1996年春

御制硃砂墨

清乾隆

「乾隆丁已年制」楷書款

直徑12厘米

估價:RMB 120,000

北京翰海1996年春

御墨:古代皇帝寫字用的墨。唐代以 後,設有墨務官專門製造"御墨"。清代,內 務府御書處也設有庫掌、匠役,專門制墨。 御墨的材質所選雖然都屬上乘,但工藝遠 不如徽州制墨名家.外觀藝術性也差許多。

自製墨:是專業的制墨名家為需求者 度身定製的墨,需求者一方面還是監製 者,明清時期多為官吏、士紳、文人等,他 們一般會在生產過程中提出自己的意見和 獨特的要求,甚至親自定名。

一生知己是梅花墨

清同治胡開文制

長9.2厘米寬2.2厘米厚1.9厘米

用梅花作一生知己,體現了制墨者的不俗思想 傳遞著人間真摯的友誼。此墨屬自製墨。

制墨名家

中國墨以徽墨最富盛譽,歷千年而聲 名不減。作為中國的"墨都",自唐末五代 開始,徽州就不斷湧現出制墨名家.徽墨 也成為了墨中之精品,制墨開始呈現"徽 墨甲天下"的局面。

宋時徽州成為當時中國的制墨中心。 明代徽州方於魯製造的"銅雀瓦",被贊為 "前無古人"的好墨。程君房的"清玉案", 更有"一技之精.上掩千古"之譽。此時 "桐油煙"、"漆煙"被廣泛採用.麝香、冰 片、金箔等十幾種貴重原料也被加入墨 中.這樣制出的墨不僅質量精良,而且形 制精美,大大提高了徽墨的藝術價值。到 清代,徽墨制墨工藝更是大為發展.出現 了曹素功、汪近聖、汪節庵、胡開文"制 墨四大家"。

曹素功最初憑藉明末著名制墨家吳叔 大的墨模製墨生產成規模後改吳氏"玄 粟齋"為"藝粟齋",又創製了 "紫玉光"、 "天琛"、"千秋光"、"天瑞"及集錦墨"豹 囊叢賞"等品種。所制之墨以其品質佳備 受仕林推重,遂有"天下之墨推歙州,歙 州之墨推曹氏"之譽.曹氏亦因此成為名 冠一時的制墨名家。

文淵閣墨

清乾隆

最長16.7厘米寬5.5厘米厚1.1厘米

該墨呈玉璜形狀,正面繪文淵閣外景,背面有楷書乾隆御制《文淵閣詩》。

汪近聖原系曹素功家的墨工.長期在 曹家務工習得制墨之法。離開曹家後.他 在徽州府城設"鑒古齋"墨肆,獨立運營, 研製新墨,得到廣泛認可,遂成一代名家。 汪近聖以制集錦墨著稱,"其雕鏤之工,裝 式之巧,無不備美",其子汪惟高曾應召入 內府授制墨之法。

汪節庵亦為徽墨代表人物。尤擅制集 錦墨,技法獨到而成品精善.深受推崇。上 海博物館藏有汪節庵"西湖十景詩圖"等 集錦墨數套,彌足珍貴。

胡開文是清代乾隆年間徽州制墨名 家。其墨款式新穎獨特,雅俗共賞。胡開 文的"銘園圖"集錦墨工藝精美,所制"蒼 佩室墨"百年中一直作為貢品進獻宮廷。

達摩真性頌墨

清同治胡開文制

兩錠墨均長6.5厘米寬2.3厘米厚1.25厘米 此墨墨質煙細膠輕,質地堅瑩,為墨中上品。

硯,是磨墨器,又稱硯台、硯田、 墨池、墨海、墨盤。古人起初直接用筆 蘸石墨寫字,後因書寫不便,於是將石 墨在銅、鐵、玉、石等較堅硬的器物上 研磨成汁,再蘸以書寫,所用品中以石 最為普遍,是為硯石。殷商時,陶制硯 台開始生產應用。由於要求研磨出的汁 細膩濃郁、均勻潤澤,後人在實踐中最 終選擇了石、陶、玉等幾種材質做硯。 其中最普遍、最實用的仍是石硯。

井式石髓端硯

清早期黃任銘制

長19.5厘米寬14.5厘米

成交價:RMB 180,000

北京翰海1995秋

中國的石硯經過秦漢、魏晉,到唐 宋,進入了輝煌時期,開始了用廣東端 州的端石、安徽歙州的歙石、甘肅臨洮 的洮河石制硯台的歷史,相應地出現 了著名的端硯、歙硯、洮河硯,史稱「三 大名硯」。清代末期,又加入了山西絳 州的澄泥硯,合稱「中國四大名硯」。 除四大名硯之外,我國古代尚有山東 「魯硯」、寧夏「賀蘭硯」、江西「金星 硯」和「羅紋硯」、吉林「松花硯」等 名硯,均為古代文人士子所習見樂用。

端石刻雲龍硯

長15.5厘米

估價:RMB 48,000

成交價:RMB 53,900

天津文物2001.12.8

御制澄泥虎伏硯

清乾隆

長14.7厘米寬9.2厘米

估價:RMB 400,000-60,000

成交價:RMB11,000,000

北京翰海1999年春

端硯

在四大名硯中,端硯成名最早.名聲 亦最大.它有"群硯之首"的美譽。端硯產 於廣東肇慶東郊的端溪。因肇慶在古時屬 端州,端硯因此而得名。端硯石品優良,其 優點一是下墨,二是發墨,三是不損毫。古 時,端硯至為寶貴,朝廷往往設有"硯官" 專督硯務,禁止民間採制。

端硯石品繁多,真正好的名貴石品卻 也是非常難得。

魚腦凍:是較為名貴的石品,如受凍 的魚腦而得名。其質細膩、幼嫩、潤滑.一 般產於水岩。

綠端石夔龍紋硯

清康熙

長14.4厘米

「康熙」、「御銘」篆書款

成交價:RMB 1,600,000

北京翰海2004年春

青花:是名貴的石品,青花之細,如 波面微塵.似水藻,像輕紗.隱瀉在紫石 上面,秋之無形,沉入水中,方清晰可見。

蕉葉白:是端石品種之一,其狀如蕉葉 初展.上下四旁必有火捺紋飾。蕉葉白處細 嫩.石質較軟,易於發墨,主要產於老坑。

端石中還有天青、火捺、豬肝凍、金星 點、金銀線、冰紋、石眼等品名。其中,端 石石眼,以其形似而命名.有烏鴉眼.鸚哥 眼.象眼等;按其形態之分.有活眼、淚眼、 瞎眼等,還有高眼、低眼、底眼之分。端硯 石眼對於硯沒有直接的價值.僅僅起到裝 飾作用、欣賞作用.但由於其端石的質地高 潔、細潤.晶瑩有光,被歷代文人所重。

端石日月長方硯

長17厘米寬10.8厘米

「紀曉嵐」銘

估價:RMB 70,000~ 100,000

成交價:RMB 90,200

北京翰海2002.7.1

歙硯

歙硯產於唐宋時的安徽歙州.其中最 負盛名的產地是婺源縣的龍尾山,又稱硯 山,這裡出產的硯台稱為"龍尾硯"。歙硯 石品很多,眉紋是歙硯石中花紋之一。眉 紋石按其石紋可分為七種.以雁湖.對眉 子最佳。歙硯石中還有羅紋.石紋如絲羅 形狀,可分金花羅紋、運算元羅紋、松紋羅 紋等。金星紋也是歙硯石的一個品種,是 硯石中融有穀粒狀結晶物.撒布硯面,在 光線照射下.熠熠發光。且金星研磨不褪, 越磨越亮,是歙硯中之佳品。

素池歙硯

長17.5厘米寬11. 3厘米

祝枝山刻銘

估價:RMB 80,000~ 120,000

成交價:RMB 77,000

北京翰海1996.6.30

洮河硯

洮河硯石產於甘肅洮河東岸喇嘛崖。 此地山陡水急,採石異常艱難,故而珍貴。 洮河石質地細密晶瑩.石紋如絲。有綠洮、 紅洮兩種,綠洮尤為珍貴。洮河硯表多雕刻 大面積的圖案,雕刻手法有浮雕.透雕.高 浮雕等.雕工質樸.清晰感強。

澄泥硯

澄泥硯是以澄泥為原料.經特殊焙燒 製成的工藝品.異於均採用天然石料製成 的端.歙、洮河硯。澄泥硯質地細膩、硬 實,但細而不涸,堅而不燥。產于山西絳 州,始於唐代,至今已有千餘年歷史。由 於泥料可塑性大.因而澄泥硯具有自己獨 特的雕塑風格,注重形象的塑造.講究精 雕細刻,圖案和造型古樸大方。

澄泥竹節硯

長21厘米寬19厘米

袁枚銘、朱彝尊銘

成交價:RMB 100,000

北京翰海1998年春

松花江石硯

松花江石硯是清代開創的新硯石品 種.是清代早期到中期的"御用"石硯.已 有二百多年歷史。松花江石又名松花玉。清 乾隆帝《盛京土產雜詠十二首》序中曾說. "混同江(即今松花江)產松花玉,可作硯 材。"因其產於中國東北長白山腳下的松花 江發源地而得名。色彩分深綠、淺綠.雜 有黃色.絲紋如刷絲,螺旋紋為多。石質 堅實,還發墨。深受清三帝與文人喜愛。

旭日東升松花江石硯

清乾隆

長11. 6厘米

御銘「以靜為用是以永年」

成交價:RMB 68,200

北京翰海1994.4.19

紅絲石硯

紅絲石產于山東益都縣一帶.唐時產 於青州(今山東濰坊市、淄博市及青州市一 帶)。紅絲石中多呈柑黃地紅絲、紫地黃絲 紋等,絲紋十餘層次第不亂,故稱紅絲石。 山東古時稱為齊魯舊邦.簡稱"魯境內 產硯石十多種."徐公硯"、"薛南山石硯 "紅絲石硯"、"溫石硯"、"田橫石硯龜 石硯"等多種硯材統稱"魯硯"。其中.紅 絲石硯石質細密精緻.手拭如膏,是魯硯 中的佳品,深受文人喜愛。

青州紅絲隨形硯

「青州紅絲之寶」、「端友」銘

估價:RMB 60,000-80,000

成交價:66,000

北京翰海2002.7.1

紙為古代中國之重要發明,用於 文房,受重視於歷代,故而好紙頗多, 其中以宣紙、薛濤箋、水紋紙等最為知 名。凡書畫家,莫不以得好紙為幸。比 如近現代書畫家中,沈尹默、白蕉、謝 稚柳、唐雲、鄧散木等諸位大師,無一 不是嗜古紙如命。其中尤以白蕉大師 為甚,在他歷年的潤筆例中,總有這樣 一款,如有佳紙、好筆、舊墨、名硯出 讓,必有精彩書畫回報。

好紙不僅獲取不易,且保存多亦 難,如受潮易腐朽,過度乾燥易破裂, 因而必須放在乾燥陰涼的地方保管, 同時還要防蟲蛀、火災等意外的發生。

金繪雲龍宮絹(一盒一百張)

清晚期

65 x 65厘米

估價:RMB 50,000?80,000

成交價:RMB 121,000

北京翰海 1997.6.1

金繪雲龍宮紙(一盒五十張)

清晚期

65 x 65厘米

估價:RMB 40,000-60,000

成交價:RMB 82,500

北京翰海1999.7.5

金繪雲龍宮絹(一盒五十張)

清晚期

65 x 65厘米

估價:RMB 90,000—120,000

成交價:RMB 165,000

北京翰海2001.12.10

宣紙

唐以前的宣紙是以擅樹皮為原料.宋 元以後又用楮、桑、竹、麻等十數種原料 製作。宣紙質地綿韌.紋理美觀,潔白細 密.搓折無損.利於書寫繪畫,另外它還 耐老化.防蟲蛀.耐熱耐光,適合長期保 存.有"千年美紙紙中之王"的美稱。 宣紙可分為生宣、熟宣和半生不熟宣。生 宣又叫生紙.生產後直接使用.吸水性、 潤墨性強,常用於潑墨畫、寫意畫。生宣 經過礬水浸制者叫做熟宣或礬宣.適宜於 畫工整細緻的工筆畫和寫楷、隸書。半生 不熟宣即半熟宣,是用生宣浸以各種植物 汁液而製成,具有微弱的抗水力,用以寫 字或作畫,墨色洇、散較緩,適用於書寫 小幅屏條、冊頁或用作繪畫。宣紙又按所 用皮料比重的不同分為棉料、凈皮.特種 凈皮三大類;按尺寸分為二尺、三尺、四 尺、五尺、六尺、七尺、八尺、丈二、丈 六、尺四、尺六.尺八等規格:按厚度分 為單宣、夾宣、二層、三層、四層幾種。最 薄的宣紙是特製的,主要用於拓片、印刷 古籍、裝幀印譜,品名有棉連、扎花、羅 紋.龜背紋、蟬翼等。

粉白地雙龍戲珠暗花宣紙

64.1 x 133.7 厘米

此宣紙紙質潔白、柔軟,不易蟲蛀,易於毛筆書寫和保存。這種帶有暗花的宣紙,是在製造時運用 了特種工藝製成的。

薛濤箋

薛濤(公元770~841年)是唐代著名 女詩人,字洪度,長安人.自幼愛好詩詞. 隨父居蜀郡益州(今成都)。父病逝後家境 貧寒,淪落風塵,因工詩詞、曉音律入了 樂籍,時稱"女校書"。唐代用紙篇幅較大, 不便書寫信札、詩函.她指導紙匠改制,以 木芙蓉皮為原料.加入芙蓉花汁,經過多 次實踐制出了深紅色的精美小彩箋.後人 名之為"薛濤箋又因其宅旁有小溪名"浣 花溪",故此箋又稱"浣花箋"。傳說她把帶 色花瓣撒落在紙面上,加工出來的紙就成 了斑駁的彩箋。以後薛濤箋歷代都有仿製。

金繪雲龍宮紙(一盒五十張)

清晚期

56.5x 56.5厘米

估價:RMB 20,000-30,000

成交價:60,500

北京翰海1997.6.1

水紋紙

唐代名紙,又名"花簾紙"。這種紙迎 光看時能顯示除簾紋外的透亮的線紋或圖 案.増添了紙的潛在美。製法有二:一為 在紙簾上用線編紋理或圖案.出於簾面. 抄紙時此處漿薄.故紋理透亮而呈現於紙 上;二為將雕有紋理或圖案的木製或其他 材料制的模子.用力壓在紙面上,猶如現 在的水印紋。

黃地金繪龍紋箋紙

88.5x 35.5厘米

估價:RMB 12,000-20,000

成交價:RMB 26,400

北京翰海1999.7.5

梅花玉版箋

紙為斗方式.皮紙.紙表加以粉蠟.再 用泥金或泥銀繪以冰梅圖案,有方形"梅 花玉版箋"朱印。這種紙創於清康熙年間, 乾隆年間盛行。

梅花玉版箋

37.5x 42 厘米

此箋淺藍色地,上撒梅花圖案。設色典雅,紋樣美觀。是精美的便箋用紙。

高麗紙

古代高麗國(又稱高句麗、朝鮮)所 產之紙。北宋陳槱《負暄野錄》云:"高麗 紙以棉、繭造成,色白如綾,堅韌如帛,用 以書寫,發墨可愛。此中國所無.亦奇品 也。"此紙多為粗條簾紋,紙紋距大又厚於 白皮紙。經近人研究,宋元明清時我國書 寫所用高麗紙.大部分是桑皮紙。清乾隆 時我國有仿製的高麗紙。

各色高麗箋紙

朝鮮所產的高麗紙,纖維細長,伸縮性很強。高 麗紙常通過邊境貿易或作為禮品輸入中國。

五色粉蠟箋

粉蠟箋始於唐代,是以魏晉南北朝時 的填粉紙和唐代的加蠟紙合二成一加工的 紙.是多層粘合的一種宣紙.具備粉紙及 蠟紙的優點。底料為皮紙,施粉並加染藍、 白、粉紅、淡綠、黃等五色。加蠟以手工 錘軋砑光,稱為"五色蠟箋"。有的在紙面 上用膠粉施以細金銀粉或金銀箔.使之在 彩色粉蠟箋上呈現金銀粉或金銀箔的光 彩,稱"灑金銀五色蠟箋有的用泥金描 繪山水、雲龍、花鳥、折枝花等圖案,稱 "描金五色蠟箋"。此紙防水性強.表面光 滑,透明度好,具有防蟲蛀的功能,可以 長久張掛。書寫繪畫後,墨色易凝聚在紙 的表面,使書法圖案黑亮如漆。由於製作 精細且價高,故粉蠟箋多用於宮廷殿堂書 寫宜春帖子詩詞,也供補壁用或作書畫手 卷引首、室內屏風,多見於宮廷內府殿堂 的書寫匾額及壁帖等,民間很少流傳。乾 隆內府製品最精,也稱"庫蠟箋"。

藍地灑金對聯紙

清光緒

估價:RMB 2,000?3,000

對聯是現今最常見的書法作品,對聯紙也 成為常用書法練習紙張。

五色粉蠟箋

38.5x 27.5 厘米

紙橘紅地,飾以泥金描繪的圖案。紋飾華美而 不失淡雅,系描金五色蠟箋之精品。

毛邊紙

21 x 29.5厘米

毛邊紙為習字常用紙,使用普遍,至今亦然。

金繪雲龍淳化軒御制箋

清乾隆

201 x 47.5厘米

拍賣價:RMB 42,000

北京翰海1996年春文房專場

筆為「四寶」之首,歷來為文人士 子的摯愛之物。歷代文人也為其取了 不少昵稱,如「管城子」、「毛錐子」、「中 書君」、「毛穎君」、「龍鬚友」、「尖頭奴」 等。毛筆品類繁多,以筆毫原料區分, 有兔毛、狼尾、羊毛、馬毛、鹿毛、麝 毛等;以性能判別,可分為硬毫、軟 毫、兼毫等;以筆管質地區分,又有竹、 銀、玉、瓷等多種;而從用途劃分,則 有書寫筆、山水筆、花卉筆、葉筋筆、 人物筆、衣紋筆、沒骨筆等。

剔紅山水人物紋筆管

長21.5厘米

估價:RMB 75,000?85,000

成交價:RMB 81,400

上海敬華 2001.12.15

宣筆

宣筆以產於宣州涇縣得名.發明於漢 代。魏晉時期書法藝術繁盛.毛筆工藝不 斷提高,宣筆也廣泛使用並被王羲之等名 家推崇。唐代.宣州開始成為全國制筆中 心,宣筆也因受帝王讚賞而被奉為貢品。 宣筆以選料嚴格、精工細作著稱,具有剛 柔適中、裝模雅緻、毛純耐用.尖圓齊健 兼全的獨特風格。

青花捲草紋筆桿

明宣德 長14.8厘米

「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一行楷書款

估價:RMB 200,000?300,000

成交價:RMB 528,000

中國嘉德 1997.4.18

宣德年間制筆,筆桿之上依次繪有菱紋、蕉葉、卷草、回紋圖案,桿頭書六字楷書款。明代陶瓷質 文具多見中晚期製品,早期且帶有年款,而又保存如此完整的極為少見。

宋筆

宋筆產於四川樂山,以蘇東坡、黃庭 堅知名。相傳蘇東坡遊覽嘉州(今樂山)凌 雲山時,以當地出產的筆為一新亭題寫亭 名。眾人交口稱頌其字,蘇東坡則稱頌所 用之筆。後來.黃庭堅到嘉州遊覽,也曾 用當地所產之筆題詞。由此嘉州毛筆逐漸 聲名鵲起,後人以"宋筆"稱之。

湖筆

元代以後,發源於浙江省湖州市善璉 鎮的湖筆異軍突起,廣受推崇,被譽為"毛 穎之技甲天下",善璉也被譽為"筆都"。據 《湖州府志》記載:"湖州出筆.工通海內. 制筆者皆湖人.其地名善璉村.村有含山. 山巔浮屠,其卓如筆。"

玉筆管

左長24厘米右長22.5厘米

估價:HKD 40,000-50,000

成交價:HKD 92,000

香港佳士得 1998.11.3

文房四寶的配合

在古代的文房、書齋中,除筆、墨、 紙、硯這四種主要文具外,還有一些與 之配套的其他器具,它們也是文具家 族中必不可少的成員。

常見文房配用品

明代屠隆在《文具雅編》中記述了四 十多種文房配用品.較為常見的有:

筆掭:又稱筆硯.用於驗墨濃淡或理 順筆毫,常製成片狀樹葉形。

筆架:又稱筆格、筆擱.供架筆所用, 為文房常用器具之一。多以玉石、陶瓷、象 牙等做成,有圓形、方形、長方形、山峰 形、龍形等。往往作山峰形,凹處可置筆: 也有人物形和動物形的,或天然老樹根形 尤妙。

仿汝釉海浪花筆架

清雍正 長21厘米

「大清雍正年制」篆書款

成交價:RMB 750,000

北京翰海2004年春

筆筒:筆不用時插放其內。或圓或方, 也有呈植物形或他形的。除實用外,有許 多精良作品,已經成為世人喜好收藏的工 藝美術品了。製作筆筒有許多材料,如陶 瓷、木質、竹類,還有用玉石、普通石、樹 根、象牙制的。圓筒形者多以書畫作為裝 飾,為文房必備器具之一.並廣泛作為案 頭陳設品。

玉雕賞梅圓筆筒

清乾隆

高15.5厘米

成交價:RMB 265,000

北京翰海1998年秋

筆插:筆插有扁方體.圓弧形等.通 常形制不一,上有數孔,用來插筆。目 前看到的傳世筆插,多為雍正、乾隆年 間製品。

青玉筆插

高5.2厘米

「子孫世昌」款

估價:RMB 30,000?50,000

成交價:RMB 33,000

北京翰海2002.7.1

鎮紙:又叫紙鎮、文鎮或鎮尺、書鎮 等,是文人寫字作畫時用來按壓紙張、絹 等的文房用具。有銅、玉、石、瓷、木、竹 等多種材質的。早期鎮紙大多用銅或玉制 成.以牛、馬、兔、鹿等形象為主。傳世品 中以玉鎮紙為多。如南北朝時的辟邪鎮紙。

鑲嵌寶石鎏金銅瑞獸鎮紙

明末清初 長7.6厘米

估價:HKD 100,000?150,000

成交價:HKD 411, 300

香港佳士得2001.10.29

臂擱:又稱秘閣.擱臂.腕枕,是寫 字時為防墨污手.墊於臂下的用具。呈拱 形,以竹製品為多。

象牙竹林七賢臂擱

高25.8厘米

成交價:RMB 190,000

北京翰海2002年秋

詩筒:可供插放詩箋的用具,多以竹 制,取清雅之意。

其他文房配用品

筆洗:筆使用後用以濯洗餘墨之具。 古用貝殼、玉石製作;宋代已有典雅的瓷 筆洗問世:明代還用銅製的小盂作筆洗; 歷代多以玉、陶等製作.較為豐富多彩。多 為扁圓形,以青花瓷為多,上飾各種花紋 圖案,極富樸素.文雅和莊重感。

白玉三童洗

清中期

長12.8厘米

估價:RMB 180,000-250,000

成交價:RMB 920,000

北京翰海2001.7.2

水丞:貯硯水的小盂。無嘴,多屬扁 圓形,製作古樸雅緻,為文房一重要器具。 如清中期的嬰戲水丞.青白玉質.器由五 童環抱水丞組成。五童形態各異,其中一 童趴在丞中戲玩,四童環抱於圓丞外圍, 或逐飛禽或相戲玩.表情活潑天真。這類 題材的器皿在明清時期較多見,該紋飾是 當時盛行的吉祥圖案之一。

水註:注水於硯面供研磨.多作圓壺、 方壺形.有嘴.也常作辟邪、蟾蜍、天雞 等動物形。

硯滴:又稱水滴.書滴.貯存硯水供 磨墨之用。

墨床:研磨墨中稍事停歇.因磨墨處 濕潤.以供臨時擱墨之用的用具。

青花夔鳳紋墨床

清道光 長9.7厘米

「大清道光年制」篆書款

估價:RMB 12,000~18,000

成交價:44,000

墨匣:用於貯藏墨錠。多為漆匣,以 遠濕防潮。漆面上常做描金花紋.或用螺 鈿鑲嵌。

硯匣:又稱硯盒,安置硯台之用品。硯 匣具有美的觀賞價值和堅固的實用性,能 起到保護和映襯硯的作用,匣與硯的造型 應和諧統一。硯匣的材質以紫檀、紅木、花 梨、雞翅木、金絲楠木為上,依硯的外形 相應製成硯匣。硯匣上的雕刻一般不繁 復,繁複則喧賓奪主。硯匣的口一般吻合 嚴密,啟蓋靈活,使用方便。

白玉嵌寶石印盒

清乾隆

直徑9.7厘米

估價:RMB 180,000?250,000

成交價:RMB 176,000

北京翰海2002.7.1

印盒:亦稱印奩,盛放印泥的文房用 具。多扁圓形,體積較小,有銅、瓷、瑪 瑙.象牙、玉製品等.以瓷質者為最佳。前 人有"印色池,唯瓷器最宜"之說。

印章:用於鈐在書法、繪畫作品上,有 名號章、閑章等,多以壽山石、青田石、昌 化石等製成.也有銅、玉、象牙等製品。

桃花凍獸鈕石章

高4.5厘米

成交價:RMB 93,500

北京翰海1996年春 文房專場

古墨的年代鑒別

墨的年代鑒別,「避諱」是一種較 為實用的手段。在明清兩代制墨的名 品中,齋名常用「玄」字,「玄元靈氣」、

「九玄三極」等。到了清代,康熙皇帝 名玄燁,因而「玄」字避諱,有改玄寫元,或缺寫一筆,因此,明清兩代: 凡有「玄」字的墨如不是仿造假品,當 是康熙以前的作品。

墨的年代也可從墨模雕刻上來仔: 細鑒別。明清兩代書畫風格有所不同,

其墨模雕刻技巧、手法,有著明顯的 時代區分。明代的書法多遒勁,雕刻 陽文字鋒芒峻厲,圭角嶄然。清代書 法多秀潤,雕刻者必須掌握精秀潤細: 的刀法,才能表達柔麗清雅的效果。

硯石的鑒別

硯台以石質者最為實用,亦最 受歡迎。此處所稱鑒識,以硯石為限。

硯石貴潤澤,端、歙石之所以宜 於制硯,是因為當地的石塊長年浸 潤於溪水之中,潤澤光滑,有利於下 墨、發墨。鑒別硯石,應以是否潤澤 有光為首要鑒別標準。

其次,硯石以肌理細膩、均勻者 為佳。此類石質不損筆毫,對於筆 的使用與保養有利。如果硯石表面 凸凹不平,使用時必定磨損筆端。同 時,肌理均勻、細膩的硯石無疑利 於墨的均勻分布並被筆吸收。

其三,選用硯石時應注意石質 不宜過堅,亦不宜太軟。

幾種明清時期的書畫和習字用紙

毛邊紙:明末時江西出產的一種 竹紙,紙質細膩,托墨吸水性能好, 不僅適宜寫字,又可用於印刷古籍。 明代大藏書家毛晉嗜書如命,好用竹 紙印刷書籍,曾到江西大量訂購稍厚 實的竹紙,並在紙邊上蓋一篆書「毛」 字印章,所以後來人們習慣稱這種紙 為「毛邊紙」,並沿用至今。

元書紙:產於浙江省富陽縣一帶。 用竹漿抄造。紙質較差,但吸水性好, 呈蛋黃色。多用作小學生寫大小楷毛 筆字的練習本。

連史紙:又叫「連四紙」,「連泗 紙」,紙質較厚者又稱為「海月紙」。 採用嫩竹作原料,鹼法蒸煮,漂白制 漿,手工竹簾抄造。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