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转载,如有侵权原作者权益,请告知  淮阴侯庙记  北宋·苏东坡  龙之所以为神者,以其善变化而能屈伸也。夏则天飞,动其灵也,冬则泥蟠,避其害也。当嬴氏刑惨网密,毒流海内,销锋镝,诛豪俊。将军乃辱身污节,避世用晦,志在鹊起豹变,食全楚之租,故受馈于漂母。抱王霸之大略,蓄英雄之壮图,志吞六合,气盖万夫,故忍耻胯下。洎乎山鬼反璧,天亡秦族,遇知己之英主,陈不世之奇策,崛起蜀汉,席卷关辅,战必胜,攻必克,扫强楚,灭暴秦,平齐七十城,破赵十二万。乞食、受辱,恶足累大丈夫之功名哉!然使水行未殒,火流犹熸,将军则与草木同朽、麋鹿俱死,安能持太阿之柄,云飞龙骧,起徒步而取侯王?噫!自古英伟之士,不遇机会,委身草泽,名湮灭而无称者,可胜道哉?乃碑而铭之曰:  书轨新邦,英雄旧里。  晦露朝翻,山烟暮起。  宅临旧楚,庙枕清淮;  枯松折柏,废井荒台。  我停单车,思人望古,  淮阴少年,有目共睹,  不知将军,用之如虎。  古代部分描写韩信的诗句:  (清)蒋楛《题淮阴侯祠》:「云昔淮阴侯,家贫志未就。于此独垂纶,功名立宇宙。」  (清)高延第《韩侯钓台》:「莫向大风怀猛士,可知河曲有垂纶。」  (清)阮晋《淮阴侯》:「缅彼垂纶人,勋业烂苍昊。指顾三齐定,转盻群雄扫。」  (明)宗臣《淮上杂诗》:「瞻彼垂纶者,泪下连衣裾。」  (清)徐登鳌《淮阴怀古》:「刘项兴亡一钓竿,天教漂母劝加餐。」  (清)刘沁区《淮阴侯钓台》:「避秦密网暂泥蟠,豪杰潜身一钓竿。」  (清)王士禛《韩侯钓台歌》:「嗟昔英雄悲蓐食,垂竿憔悴无颜色。」  (清)许其恕《淮阴侯故城》:「我来何处吊渔竿,长恐泪溢台前水。」  (明)杨美益《过韩信岭》:「蹙项方成皇帝尊,功劳一半属王孙。」  (清)汪枚《钓台怀古》:「王孙城下独垂钓,淮水依稀似渭滨。」  (清)张如兰《淮阴祠》:「咳唾山河归赤帝,解推衣食误王孙。」  (清)何彤云《韩侯岭》:「漂母哀其生,吕后快真死。咄咄韩王孙,命系两女子。」  (明)沙张白《胯下桥》:「韩王孙,昔何懦,恶少年,能死我。勇拔山,新裂土,归来报功次漂母。」  (宋)黄庭坚《淮阴侯》:「韩生沈鸷非悍勇,笑出胯下良自重。」又《韩信》:「韩生高才跨一世,刘项存亡翻手耳。」(明)王世贞《淮阴侯庙歌》:「是时韩生业钓者,其志固已无山东。」  (元)陈基《淮阴杂兴》诗:「老来易感山阳笛,年少休轻胯下人。」  (清)芦秉纯《题淮阴侯墓》:「盖世功名未足珍,舍生取义是全身。如予尚屈黄金膝,多少英雄胯下人。」  (清)裴其章《韩侯祠》:「谁知胯下者,一旦登元戎。」  清孔尚任《桃花扇·逮社》:「看是何人坐上头,是当日胯下韩侯。」  (明)范景文《漂母祠》:「世间谁谓男子智,胯下侯王眼不识。」  (明)王世贞《淮阴侯庙歌》:「辕门执戟重瞳子,巴蜀为坛隆准公。」  (明)周全《题淮阴侯祠》:「可怜落魄东归楚,执戟无人问姓名。」  【执戟之臣】同「执戟之郎」。  (唐)罗隐《韩信庙》:「剪项移秦势自雄,布衣还是负深功。」  (五代)王仁裕《题咏孤云绝顶淮阴侯祠》:「不是冕旒轻布素,岂劳丞相远追寻。」  (宋)张俞《韩信坛》:「汉用亡臣策,登坛授𫓰时,须知数仞土,曾立太平基。」  (清)王元鼎《韩侯钓台》:「空饶相国追亡虏,不及严陵有钓舟。」这里的「亡虏」并非贬义。  (明)胡应麟《钟室行》:「壮士至今犹悼惜,千秋为季宁为籍。」  (清)德保《淮阴侯祠》:「胯下有人驱壮士,冢旁何处葬将军。」  (清)王士禛《韩侯钓台歌》:「壮怀不屑典连敖,形容安用时人识。」  (清)范以煦《拟题淮阴侯遗像二十四韵》「典客官堪记,公圭字不彰。」  (清)韶公《燕京旧俗志·岁时篇·添仓》:「相传仓神为西汉开国元勋韩信,俗称之曰韩王爷。……其神像系一青年英俊者,王盔龙袍,颇具一种雍荣华贵之象。」韩信被刘邦拜为大将之前,曾经做过负责管理粮仓的官员——治粟都尉,后来在民间便被奉为仓神,正月二十五是韩信的生日,人们便将正月二十五日定为「填仓节」。  【韩王爷】「仓神」的俗称,参见前注。在北方民间,人们在填仓节晚间要祭祀仓神,口中还要高呼相应的吉利发财语言,如:「韩王爷,填仓来,粮食元宝填到咱家来!」等等。  《史记·淮阴侯列传》载萧何进刘邦语:「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宋)黄庚《题漂母饭信图》:「国士无双未肯臣,汉皇眼力欠精神。筑坛直待追亡后,不及溪边一妇人。」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以张良、韩信之才,不识为国士。」  (明)侯居坤《拜将台》诗曰:「登坛旧迹今犹在,千古人怀国士风。」  (清)方坦《韩侯庙》:「把钓谁相顾,登坛众所尊。岂知真国士,即是饿王孙。」  (清)罗绕典《韩侯岭》:「难得君主布赤诚,千秋国士岂虚生。」  (清)袁保恒《过韩侯岭题壁》:「高帝眼中只两雄,淮阴国士与重瞳,项王已死将军在,能否无嫌到考终。」  (清)朱彝尊《咏史》:「汉皇将将屈群雄,心许淮阴国士风。」  (清)丁裕生《韩信》:「淮阴国士原无双,走狗当烹寃背相。」  (清)汪枚《钓台怀古》:「无双国士谁能识,辱食晨炊心恻恻。」  (清)张崇型《韩侯庙怀古》:「无双国士得时难,委任权专上将坛。」  (清)张如兰《淮阴祠》:「谁知寥廓无双士,犹自徘徊一饭恩。」  (清)韩国瓒《韩庙倾碑》:「兴刘争羡无双士,拒蒯谁怜不背臣。」  (清)谢均《淮阴侯》:「当年若少无双士,纵有萧张未足多。」  (明)胡琏《韩信城》:「大将真王迹,荒城故国原。英雄能忍辱,富贵拟酬恩。」  (清)张潮《拜将坛》诗曰:「不见将军登古台,空谋相国为雄才。五年筹策数言定,万里烟尘百战开。」  (清)芦秉纯《题淮阴侯墓》:「蒯生空相将军背,未相将军一片心。」  (清)韩国瓒《淮阴侯祠》:「置之死地而能生,将军机神心血竭。」  (清)胡樵汉《韩山》:「到底英雄名不死,至今山姓属将军。」  (清)揆叙《近淮阴侯故里》诗曰:「钟室谋成上将亡,分明授意出高皇。」  (清)王志融《韩侯岭》:「背水囊沙上将威,移师项羽困重围。」  (明)侯居坤《拜将台》诗曰:「汉水城南万木丛,高皇曾此拜元戎。」  (清)裴其章《韩侯祠》:「谁知胯下者,一旦登元戎。」  (宋)刘克庄《读韩信马援传一首》:「伏波自托真主,淮阴愿为假王。」  (宋)柴望《云梦》:「纪生尚可称皇帝,韩信何妨作假王。」  (元)陈孚《淮阴侯庙》:「戏尔筑坛呼大将,危乎操印立真王。」  (清)何庆澜《韩侯岭》诗云:「登坛早佩真王印,拜将先留国士誉。」  (清)邱心坦《淮阴题壁》:「咄咄王孙轻恶少,纷纷屠狗博真王。」  (清)张崇型《韩侯庙怀古》:「齐军易取心难收,书传蹑足嗤留侯。假王信治临淄众,真王疑成云梦游。」  (宋)王洋《叶云仰之谓予有随轩人作无真诗诮仰之用前韵》:「齐王国印封韩信,古战场文识李华。」  (清)曹雪芹《淮阴怀古》:「壮士须防恶犬欺,三齐位定盖棺时。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  (明)徐善述《韩山怀古》诗曰:「在昔韩追项,抵山月照空。只今韩迹杳,山咏大王风。」  (唐)李绅《却过淮阴吊韩信庙》:「功高自弃汉元臣,遗庙阴森楚水滨。」  (明)孙化龙《题淮阴侯十绝》:「莫怪元勋灾祸从,古来富贵定吉凶。」  (清)杜元凯《韩侯墓》:「风雨灵旗卷岭云,汉家鼎定失元勋。」  (清)汪正纲《乾隆壬寅赴任来灵敬谒侯庙偶成》:「曾披汉史溯元勋,鸟尽弓藏痛惜君。」  (清)揆叙《近淮阴侯故里》诗曰:「勋臣不免夷三族,猛士虚求守四方。」  (明)张如兰《淮阴祠》:「谋臣无计留高鸟,猛士空劳咏大风。」  (清)韩国瓒《淮阴侯祠》:「可怜敌国一朝已,遂使谋臣随时灭。」  (明)乔宇《淮阴侯祠》:「自古功臣多被戮,当时丞相独追亡。」  (清)杨景行《钓台怀古》:「忆昔汉功臣,微时可称述。」  (清)潘叔明《韩侯有后》: 「雄长一方仍世爵,须知天不绝忠臣。」  (宋)王安石《读汉功臣表》:「汉家分土建忠良,铁券丹书信誓长。」  (清)韩国瓒《韩庙倾碑》:「兴刘争羡无双士,拒蒯谁怜不背臣。」  (清)罗筠《谒韩侯庙》:「可惜淮阴不世才,登坛转战疾如雷。」  (清)李柏《拜将坛》:「一统山河平上将,万邦奠定忌雄才。」  (清)谢玉彩《韩侯岭》:「不是奇才身不死,功高原有汉王知。」  (清)郭士藩《汉台》:「漫讥隆准非仁辟,毕竟王孙是俊才。」  (清)潘亮熙《胯下桥怀古》:「商贾不善吏不为,高才岂理时人口。」  (清)爱新觉罗·弘历《御题韩侯钓台》:「洴澼纩人识俊雄,偶然一饭济涂穷。」  (清)胡樵汉《韩山》:「到底英雄名不死,至今山姓属将军。」  (清)袁枚《读淮阴侯传》:「英雄第一开心事,撒手千金报德时。」  (明)刘应卜《咏淮阴渡》:「木罂飞渡笑艨艟,相拒蒲津让首功。坛上英雄随水去,涛声犹似战河中。」  (清)张崇型《韩侯庙怀古》:「侯死岭存传不朽,至今过客思英豪。」  (宋)张栻《题淮阴祠》:「古来豪杰人,调度出窠臼。登坛一军惊,六合已在手。」  (宋)戴复古《闻边事》:「因思古豪杰,韩信在淮阴。」  (清)刘沁区《淮阴侯钓台》:「避秦密网暂泥蟠,豪杰潜身一钓竿。」  (清)高延第《韩侯钓台》:「渔竿焉得滞斯人,龙虎吞屠气早振。豪杰本无终隐志,功名竞换不訾身。」  (清)周云书《漂母祠》:「英杰坎坷人不识,轑釜蓐食将安归?」  (清)张振纬《雨夜过韩侯岭》:「远见山愁愁不醒,岭头常为护英灵。」  (清)马如骏《韩侯祠》:「英灵若细衡生死,吕后何如漂母贤。」  (清)张振纬《雨夜过韩侯岭》:「忠魂常留春草碧,霓旗高卷晚烟青。」  (明)袁崇焕的《韩淮阴侯庙》:「丈夫亦何为,功成身可死。」  (清)王士禛《韩侯钓台歌》:「丈夫生即为真王,蒯通岂必谋非臧。食人之食死人事,不知鸟尽良弓藏。」  (唐)刘禹锡《韩信庙》诗:「将略兵机命世雄,仓黄钟室叹良弓。」  (清)钱大昕《无题》:「钟室谋何极,平城计已穷!暮年思猛士,太息掷良弓。」  (民国)景耀月《读史感言》诗:「鸟去悲良弓,弃置如遣垢。」  (清)李柏《拜将坛》:「莫怪子房耽避谷,良弓高鸟正堪猜。」  (清)揆叙《近淮阴侯故里》:「战马放牧金勒弃,飞禽弋尽宝弓藏。」  (清)张应宸《淮阴侯祠》诗云:「可怜国士成弓狗,底用登台唱大风!」  (清)谢淇《淮阴侯祠》:「莫谈鸟尽恨弓藏,大将安危系上苍。」  (清)林则徐《夜渡寒溪》「早知异日烹功狗,何事临歧系白驹。」  (清)裴其章《韩侯岭怀古》:「英雄飘忽如飞灰,功人功狗同莓苔。」  (清)张崇型《韩侯庙怀古》:「佐得新朝一疆界,走狗将随狐兔败。」  (清)丁裕生《韩信》:「淮阴国士原无双,走狗当烹寃背相。」  (宋)李新《题韩溪》:「云梦擒王终猎狗,芒砀龙子讵蟠泥。前知妇女磨英气,亦率萧公早过溪。」  (宋)韩琦《淮阴侯祠》:「破赵降燕汉业成,兔亡良犬日图烹。」  (明)孙化龙《题淮阴侯十绝》:「南郑登坛骇万兵,未央钟室犬成烹。」  (清)张潮《拜将坛》:「猛士计成夸善将,大风歌起动悲哀。」  (清)邱心坦《淮阴题壁》:「剩将广武英雄泪,来吊淮阴猛士乡。」  (清)邱心坦《淮阴题壁》:「剩将广武英雄泪,来吊淮阴猛士乡。」  (明)霍鹏《汉家江山谁造就》:「汉家江山淮造就,功高盖世淮阴侯。」  (清)庆廉《咏古杂诗》:「卓哉淮阴侯,勋名垂不朽。伤心未央宫,竟尔烹功狗。」  (宋)王迈《西征舣舟肖洲投宿野漏下数刻主媪为作粥》:「淮阴彻侯未得志,胯下从人真短气。」  (晋)陆机《韩信》:「灼灼淮阴, 灵武冠世。」  (清)李柏《咏史》:「吕雉阴图诸吕安,诛刘大将必诛韩。天公欲知淮阴事,草色千年血尚丹。」  (清)韩国瓒《淮阴侯祠》:「淮阴将兵真奇绝,背水成功阵势别。」  (宋)田锡《千金答漂母行》:「楚王欲图霸,不识韩淮阴。」  (宋)张耒《题淮阴侯庙》:「云梦何须伪出游,遭谗犹得故乡侯。」  (明)王世贞《漂母祠》:「王孙去不返,淮水亦东流。宿草封遗冢,行人说故侯。」  (清)黄钺《韩侯岭拜淮阴侯墓》:「嬴颠刘蹶今何有,不及兹山属故侯。」  (清)朱于宣《过韩侯钓台》:「韩侯不得志,甘辱屠沽子。」  (清)英廉《韩侯垂钓处》:「淮水东岸三尺上,旧是韩侯垂钓处。」  (清)汪廷机《过韩侯钓台》:「韩侯遗迹对长淮,偶尔相过为怆怀。」  (清)罗绕典《雨后策马宿仁义镇》:「韩侯不见见应笑,毕竟成功险处多。」  (清)朱绍曾《谒韩侯庙》诗曰:「三分割据势方成,不肯乘危听蒯生。谁道异谋萌末路,君侯心迹自分明。」  (清)张崇型《韩侯庙怀古》:「君侯节概如岭高,论功岂直萧与曹。」  (南朝·陈)张正见《赋得韩信》:「野有千金报,朝称三杰名。」  (明)孙化龙《题淮阴侯十绝》:「楚歌方罢汉军移,鸟尽弓藏事足悲。云梦一游人杰缚,功臣从此志多移。」  (清)韩国瓒《淮阴侯祠》曰:「只今汉祚安在哉,士人拜侯景人杰。」  (清)刘汉中《过淮阴侯祠》:「人杰起淮阴,项嬴成裂瓦。」  明代学者茅坤《史记钞》曰:「予览观古兵家流,当以韩信为最,破魏以木罂,破赵以立汉赤帜,破齐以囊沙,彼皆从天而下,而未尝与敌人血战者。予故曰:古今来,太史公,文仙也;李白,诗仙也;屈原,辞赋仙也;刘阮,酒仙也;而韩信,兵仙也,然哉!」  (清)朱廷栋《鹿泉飞珠》「射鹿人来逐鹿年,且因纵猎觅甘泉。一时没羽声摧石,千古飞珠色媚川。」  (清)张荫桓《寄题韩侯庙》:「生死终悬两妇人,山头祠庙抗风尘。黥彭无命三分鼎,楚汉之间百战身。」  (清)徐恕《重修韩侯祠诗》:「世间多少安荣者,何似于秋庙食人。」  ( 唐)殷尧落有《题淮阴侯庙诗》:  长空乌尽将军死,无复中原入马蹄。舟向九原还属汉,功超诸将合封齐。  荒凉古庙惟松柏,咫尺长陵又鹿麋。此日深怜萧相国,竟无一语到金闺。  与韩信有关的成语  一饭千金,胯下之辱,暗度陈仓,拔旗易帜,背水一战,四面楚歌,十面埋伏,多多益善,钟室之祸,推陈出新、独当一面,妇人之仁,解衣推食,传檄而定,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略不世出,功高震主,言听计从…………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