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沿江各地的运盐船,从瓜洲开始顺古运河向北,至南河下,卸货装货成交,南河下成为真正的黄金水岸码头。为方便生意和出行,许多盐业巨头,在南河下或附近安家置业。于是关于盐业巨子们的故事也随著运河,或北上或南下。有一个离奇的说法:李自成出走北京后,由于不便携带,其将在京所掠宝藏埋在山西境内,后为山西人所掘得。传说,康乾时扬州的大盐商亢氏曾掘得到部分宝藏,从此发达。

南河下的银子与盐

从南河下经过,曾经壮阔的湖南会馆仅剩一座门楼,但依然气势非凡,像提醒你:许多年前,雪白的盐,水一样从这里流出,雪白的银子,又水一样从外面流到这里。南河下是银子和盐堆砌成的一条老街。

近年来的中国富豪排行榜,前十位富豪中大多从事或者涉足房地产业,且均来自于沿海省份。做个假设,如果在200年前做这个榜单,可以想像的是,前十位富豪将是清一色的晋、陕、皖等内地省份的盐商人士。而且你还会发现,这些富豪大多寓居扬州,活跃于南河下。

有一组数据,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这一年,扬州盐引销售量1529600引(一引等于200斤-400斤),一引盐在海滨是0.64两白银,运到扬州后达到1.82两左右,从扬州运到东南等省(苏、皖、赣、湘、浙),零售价10两左右。扬州盐商每年赚银1500万两以上,上交盐税600万两以上,占全国盐课60%左右。同一年,扬州盐商提供的盐税占了全世界经济总量的8%。

当时的扬州南河下,湖南、湖北、安徽、山西各地会馆林立,类似福布斯、胡润富豪榜上的人物一抓一大把,并且他们的资产不是跌涨不定的股票,而是实实在在的银子。

盐业大佬——神秘的第一桶金

人们总是很喜欢按「东南西北」划区分片的方式来尊称某些牛人,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表达心中滔滔不绝的景仰之情,比如,南帝北丐、南慕容北乔峰……这股江湖风吹进盐业,就有了「北安西亢」一说。当年的盐业如同现在的房地产业,但凡涉足,大都赚得盆满钵满。

「北安」和「西亢」分别指的是高丽人安岐及其后人和山西临汾亢家堡亢嗣鼎及其后人。据说,此二人分别居住于南河下附近的小秦淮与皮市街,是当时盐业的超级大佬。关于这两个人的发迹史,均有离奇传说。

先说安岐。安生活于清康乾年间,随高丽贡使来中国。一个偶然的机会,安岐买到一本抄本,上面记录著一些鬼画符似的隐语。经过一番钻研后安岐认为,鬼画符里隐藏著一个巨大的秘密:一个宝藏的具体埋藏地点。而且安岐还认为,这个金银窖藏就在当时权相明珠家的某个地方,于是安岐谒见明珠并说了详情。

其实,明珠早就知道,在李自成进京前,当时明王朝的一些勋臣国贼出逃时埋藏了一大批无法携带的金银珠宝,但是一直无人知道具体地点。于是明珠按照安岐所说,一试果然。作为回报,明珠借了数百万两银子给安岐当资本,此后安岐在天津、扬州经营盐业,财富巨增。

关于「西亢」,在山西民间有一个传说:李自成自北京败退后,由河北进入山西,经晋中、临汾退到陕西,在京所掠金银财宝,仓皇撤退中携带不便,埋入地下,亢家堡的亢氏掘得部分财宝,于是有了第一捅金。

这两家家产究竟多到什么程度?据说连皇帝都在他们面前哭穷。马无夜草不肥,人无外财不发。只是这财也太外了,成横财了。一切都是传说,听听而已。

千金散尽——财主们的价值观

前些年,世界第二大富豪,股神沃伦.巴菲特对外宣布将拿出300亿美元捐献给第一富豪盖茨的基金会,用于慈善事业。君子爱财,散之有道,巴菲特是个好人。为富而仁,乐善好施,当年南河下的盐商们也是如此。

康乾时期,虽被称为盛世,但如遇到天灾之年,贫病之家仍难以为继。康乾时期,扬州的社会公益事业成绩卓然,但其先进经验却很难推广。因为这类事情除了地方官和本地人民的努力,也得力于扬州的盐政衙门和盐商,外地则不行。

据嘉庆《两淮盐法志》记载:扬州普济堂,康熙三十九年(1700)创立,收养无告老民、贫民,乾隆九年(1744)因经费不敷,遂于商捐项内每年拨银120两,后增给60两,计180两。

同样是有钱,有人用来做公益,有人用来买悍马,全家老小每人一辆,然后一起去飙车。与众人乐不如与家人乐。这种乐,其实没什么可乐。

紧挨著南河下的康山街上曾经住过一位叫江春的大盐商,其住所叫康山草堂,现已毁。当年乾隆南巡时,江春很荣幸地被乾隆邀去喝茶,一时风光无限。江春品行不错,不沾黄赌毒,不包二奶,却喜欢写写画画,结交一些文士。据说,他家有大厅可容百人,座常满,「四方词人墨客必招致其家」。凡士大夫过扬州,江都会邀至家中。康山草堂成了康家旅社。又据说,江春家里有一处饲养蟋蟀的场馆,名曰:秋声馆;其家所筑的亭榭池沼,药栏花径,名曰「水南花墅」。看这名字,雅得你哑口无言。

烟火市井南河下

走在南河下,不经意的一转身或一抬头,就能看到一座古旧的老宅,门窗破损墙面剥落,摸摸它的窗栅,看看依旧精致的雕饰,就像遇到一位过气的明星,色虽衰但韵犹在。没有惊讶,只有感喟:它们曾是这里的主角。

狭窄的街道两旁,摆了许多油条豆浆摊点。许多当年的老宅子至今仍然住著人家,蜂窝煤炉就放在门前,生火的时候,先放几块碎木,芭蕉扇子一挥,淡蓝色的烟雾从街东头飘到街西头。有老人坐在树阴下,斜靠在椅背上,安静地看著路上来往的行人。当年富家豪门、南北巨贾身影闪烁的南河下,现在回荡著亲和的烟火气息。


来源:扬州市城事、漫游广陵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