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過內蒙古的朋友們都知道內蒙古的民族飲食特點,如牛奶、羊奶、涮羊肉、牛肉乾、烤全羊、奶豆腐等極具民族特色的飲食。這樣的飲食數百年前支持者一直軍隊長達數年上萬里路得遠征!而這隻軍隊也是歷史上罕見的沒有後勤部隊的能進行遠征的軍隊——鐵木真的蒙古騎兵。

電視劇《成吉思汗》劇照

我們知道經濟基礎決定戰爭的時間、戰線的長短。但是還是奴隸制的蒙古社會,一隻由普通牧民、奴隸組成的蒙古騎兵竟能維持這樣的遠征,不得不說是歷史的奇蹟。

一、飲食結構的特點:

炒米、奶豆腐、牛肉乾都是經過脫水後易於保存的食物、最長可以保存達數月之久。經過簡單的處理可以食用,如炒米是由糜子米炒熟後碾去外殼而得的米粒,可干食亦可熱水泡過就可以食用。奶豆腐用牛奶、羊奶、馬奶等經凝固、發酵而成的食物。形狀類似普通豆腐,也是可以干食也可蒸食。牛肉乾直接食用即可,在加上牛奶、羊奶、奶茶等都是容易食用的食物。

正是由於這些食物的支撐,使得蒙古騎兵能超長時間的野外遠征。

炒米

奶豆腐

牛肉乾

另外、西征路上很多的國家、部落等都是游牧民族,他們在飲食結構上與蒙古族較為接近,如牛奶、羊奶等食物、這樣也就較為容易的等到食物的來源。

二、戰馬的功勞

雖然蒙古馬是體型較小的速度較差的馬匹,但是確實世界上最具耐力和忍耐力的馬匹。普通的野草、積雪、水坑的鹽鹼水都能支撐的蒙古馬的前行。其次,每個蒙古騎兵出征時候都帶的是兩匹蒙古母馬,母馬較為溫順容馴服和服從騎手指令,兩匹也可以輪流騎乘減少馬匹的損耗、同時母馬也可以為騎兵提供馬奶作為食物來源。可以說蒙古馬為遠征立下赫赫戰功!

蒙古騎兵

三、以戰養戰

當然,這樣的飲食也有吃完的一天,如何得到新的食物也是維持戰鬥力的關鍵。除了沿途附屬國家、部落的提供外。精明的阿拉伯商人也為蒙古軍隊倒賣食物、兵器、情報等戰略物資。但畢竟這也是要花代價的,所以另外的一種方式也是遠征的關鍵支撐——以戰養戰。

對於征服的國家、部落實行所謂的「三光」,用搶掠的方式獲得足夠的補給來支撐自己的征戰。

蒙古騎兵征戰

綜上,蒙古騎兵的遠征是人類歷史上少有的進行如此大規模的、長距離的征戰,雖然他為蒙古家帶來財富。但為被征伐國家帶來的卻是災難和血腥。

讓我們銘記歷史,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生活,真愛和平。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