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雖然寫的有些牽強做作,但終究是自己一個字一個字敲出來的。還是花了些功夫的!

改革開放的政策實施三十幾年,隨著工業尤其是重工業的全面發展,我國已逐步基本實現工業現代化。改革初期提出「農村全力支持工業發展為先,工業反哺農業」的理論已逐步走向後者。「三農」問題早已從背後走向前台。新的時期,隨著大環境的變化,我們的農村建設除了需要充裕的資金支援,又產生了各式各樣的挑戰與機遇。通過對十八大報告的解讀、個人在農村生活二十餘年的經歷、參與菁英班以來學習的成果、各種方式了解學習現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實踐等多角度、多層次、多方位闡述一下個人對新時期下的鄉村建設模式走向設想。

依據十八大報告中社會建設最新的「五位一體」指導理論,這裡我將從政治建設、經濟建設、法制建設、文化建設、生態建設五個方面展開。

完善基層民主制度 升華管理服務理念

在鄉村治理實行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是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的重要方式。基層不牢,地動山搖,基層的穩定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基石。從一個普遍性的公理出發,我們的老百姓在相對強勢的政府機構面前是不會無理取鬧、甚至不敢無理取鬧,他們的上訪的訴求肯定有他的合理性。維護農村穩定的基礎是急老百姓之所急,切實解決老百姓的合理訴求。民主是讓我們的老百姓參與到自身利益的管理中,是解決老百姓合理訴求的必經之路;在這裡,我提出用服務式管理這一理念——政府部門作為人民的代理結構要真正做到為老百姓謀福利,用完善貼心的服務作為基層管理升華,懷抱一個服務的心去管理、去執政為民。建立多層次、輻射式、網格狀服務體系,全方位解決農村人民的各項合理訴求,變堵為疏,從老百姓的利益著想,為老百姓服務。我相信我們可愛的老百姓是不會為他們的服務者添麻煩的。在樹勛鎮新農村講堂中黃書記網格式管理中有一個村名議事小組的組織很值得借鑒和推廣,同時,還需要賦予這個組織鄉村事物參與權和決策權,讓這個通過村民選舉的議事小組的成員具有全民意志代表性,通過整個這個村民組織實現真正的自我服務、自我管理。這樣就可以讓「維穩」真正變成褒義詞!

創造外部便利環境 挖掘自身優勢資源

十一長假期間,我和同學一行騎自行車穿越南通——蘇州——嘉興——桐鄉四地市,期間經過了城市的繁華和鄉村的差異;結合到自己20多年的農村生活和暑期掛職鍛煉深刻的認識到鄉村經濟的發展是離不開便利的經濟發展環境的。俗話說,「要致富,先修路」在這種種經歷中得到實踐的檢驗。當我們跨過蘇州吳江盛澤鎮地界進入嘉興時,發展上的對比給我的感覺可謂是震撼——盛澤鎮別墅滿村,瀝青道路寬闊通達;新滕鎮道路基本以國家村村通公路為主體,輔助部分泥濘土路。便利發達的交通環境帶來了盛澤發達的基建設施,新滕幾乎還保留著較為原始的農村在基建設施和居住現代化落後的面貌。先有蛋還是先有雞的問題在這裡就不必論證了。因為十八大報告指出,要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增強農村發展活力,逐步縮小城鄉差距,促進城鄉共同繁榮。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針,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工業反哺農村就是那隻為我們鄉村孵化農村現代化成果之蛋的那隻雞,依據國家工業補貼農業的政策,為我們的農村建設創造便利的外部條件。藉助政策傾斜,依託工業資金支持,修路、建廠,實現農工產業對接。資源是由土地生產的,而我們廣袤的農村天地在這方面是大有作為、具備先天優勢的。城鄉一體化核心是城市的工業和鄉村的資源實現優勢互補,相輔相成,根據各地具體狀況和外部環境規劃,實現以鄉鎮自然形成的集市為中心,自然村圓形環繞的新農村格局。城市的便捷可以通過發達的交通線路和合理的布局在農村實現,超級城市具有的負面效應通過城市小型化、自然村現代化得到充分解決。

維權打下法制基石 案例普及法律知識

西方盛行的社會契約論很深刻揭示了法制建設的重要性,同樣我們的新農村文明建設過程中法制建設不容忽視。為了防止我們的管理者——政府部門權力過大,需要法律來約束。但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制體系是一部鴻篇巨製,就如同中國最高法院副院長在一篇文章中說,純粹的法律連一個資深律師都不能完全了解。所以,為了讓我們的整體知識水平好不高的老百姓要產生知法懂法用法的興趣,我們要從法律可以為他們解決自身合法權益這方面出發——為他們維權,讓他們看到法律的作用和好處——我們社會主義法律是保護我們老百姓的。在拆遷、承包地、自留地的等種種目前農村裡糾紛最多的案例出發,通過法律手段不讓我們老百姓吃虧。在吳老師那堂生活中的憲法課上,我們就深刻的從中學習了解到生活中的那些權益是受到憲法保護的。歐美的法律體系以判例法為主,我們的法律體系是具有社會主義特色的制定法為主。也許我們無法判斷那種法系更加合理,但是用經典案例來普及法律知識能夠更加容易讓受眾理解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這樣,我們在農村法制建設的過程中,邀請相應的專家學者與普通老百姓交流溝通,篩選一部分與現行鄉村環境切實相關的經典案例編冊成書,通過我們的村民議事小組引導學習,從而通過多途徑讓我們的老百姓知法懂法用法。

新老媒介齊頭進 傳統文化與核心價值體系並舉

隨著科技的發展與進步,傳統的文化傳播媒介正在發生質的變化。當今的鄉村,手機人手一部,電視電話早已走進千家萬戶,部分條件較好的地區網路普及率越來越高。老百姓知識水平的提升,接觸的新事物越來越多,鄉村文化的發展良莠不齊,整體品位逐漸滑坡,賭博之風盛行,追星跟風現象嚴重,價值觀出現偏頗,榜樣形象不再普及人心。當前,普遍化村民講堂形式化過於嚴重,農家書屋成為擺設,農家網路成為村幹部私人網路,村民核心價值觀念教育幾乎處於空白。我們的村民組織要充分挖掘當地傳統文化,結合新時期下的文化傳播工具,讓我們農村的文化活起來,最終火起來。農村基礎教育要抓好,上級主管部門要具有前瞻性規劃好我們的幼兒教育、學前教育、小學教育,爭取孩子們在父母跟前讀書。發揮本村大學生的積極效應,寒暑假時招募回鄉大學生志願者為孩子們帶來最新的知識與思想,與時俱進;同時還可以邀請我們的大學生志願者為鄉親們進行普法宣傳、文化教育、實用致富知識宣講等等。依託新媒體,讓我們的文化建設跟上時代,讓我們的村民無論身在何處都可以隨時了解鄉土鄉情。掛職期間的太平社區運行的社區QQ群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依照地域文化不同按實際情況開展村民文化節,積極為村民提供各種所需資源,打造村民自己的文化。最終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明顯提高的格局。

探索城鄉布局和諧模式 推動生態文明法制建設

十八大報告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這一重大且新穎的提法順應了民意,同時是今後我國建設指引了一條康庄大道。

之所以如今我國生態環境逐步惡化,與我們的經濟發展模式是分不開的。粗放型、耗能型、密集型產業佔據我國經濟支柱的大半壁江山,這些暫且不納入本文(鄉村建設)的討論範圍。我們都有一個常識,鄉村的空氣清新、山清水秀,讓人賞心悅目;而城市特別是一些超大型的城市像熱島效應、光化學煙霧等等讓我們城市居民苦不堪言。於是乎有人工作在城市,休假在鄉村;於是乎有人設想一個鄉村般的城市該是多麼美妙的事情。城市的方便快捷、各類消費資源豐富、帶來了大量的工作機會,是財富的集聚地,這是城市的優勢所在,也是現代化發展的趨勢所在。下面,我想提出一個鄉村城市化和諧布局模型。

一些大快遞公司倉庫的布局大家可能比較熟悉,在一個中心大城市建立龐大的貨物中轉中心,依託這個中心倉儲圓周般的分布著各個中小城市的中轉站,在以各中轉站為中心建設快遞收發點。由此及彼,依照工程學得出共享資源最佳配比城鄉規劃,在歷史自然形成的及時鄉村基礎上建立一個個城鄉優勢互補生態圈。

加強生態文明法制建設。保護生態環境必須依靠法律制度。要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納入鄉村建設發展評價體系,建立體現生態文明要求的目標體系、考核辦法、獎懲機制。建立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完善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水資源管理制度、環境保護制度。深化資源性產品價格和稅費改革,建立反映市場供求和資源稀缺程度、體現生態價值和代際補償的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在法制建設、文化建設時充分利用交叉資源加強我們的生態文明法制的宣傳和落實。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一項需要依據各地不同鄉土歷史探索著前進的,我們在摸索的過程中要堅定不移的為人民服務,建設我們美麗的鄉村。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