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赫

你或許不知道切赫剛出道時踢得是左邊鋒,正是一次陰差陽錯的門將受傷,切赫客串,一戰成名,找到了人生方向。布馮

現役第一門將之前踢得位置是組織型中場,在其父親的建議下,布馮走上了門將的職業道路,即使在門將的位置上,義大利隊長也展現出帶領組織全隊的天賦。

孔帕尼

有道是樹挪死,人挪活。一個技術全面的運動員在什麼位置都能閃閃發光。漢堡時期的孔帕尼踢得是後腰,去到曼城被教練完美改造成最強中衛。這幾乎是球員位置改變最成功的例子。皮爾洛

國米時期的皮爾洛踢的是前腰,那個位置上有巴喬有雷科巴。轉會到米蘭,遇到了他真正的伯樂,前腰後置後的皮爾洛成了真正的中場大師,把他的組織能力發揮到淋漓盡致。馬斯切拉諾

直到現在,小馬哥在阿根廷踢得依然是後腰的位置,但是在巴薩,教授後腰的位置無可取代。於是乎,瓜迪奧拉成功的把他改造成中後衛。施魏因施泰格

小豬從邊鋒到後腰的改變是範加爾的傑作。在小飛俠跟裏貝裡面前,邊鋒一定不是小豬最擅長的,被範加爾放到後腰位置後,他才變得閃閃發光,一躍成為球隊的組織核心,這個改造不可謂不成功。

事無巨細,類似的例子應該還有很多,大家開開腦洞,把他們放到評論區裏吧。


這個問題我比較熟悉,來回答一下。

中國有一部先秦典籍名叫《易經》,也就是後來我們俗稱的《周易》。《周易》裡面有一句話,大家耳熟能詳:「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我覺得這句話在球場上也適用。很多球員剛出道時,踢的是和後來不一樣的場上位置,但是他們經過一番改造後, 在新位置上取得很大成功。這種情況在足壇並不少見。

古話說得好,南橘北枳。如果不是從門將改行踢前鋒,託雷斯恐怕不會有日後那般巨大的成就。

俗話說得好,樹移死人挪活,如果德塞利在切爾西時不是由一名防守型中場被改造成中後衛,那他恐怕也成不了頂級球星。

下面,我詳細介紹兩位被改造位置後大獲成功的球員。

首先是斯科爾斯。大家都知道,斯科爾斯剛出道的時候踢的是影子前鋒,但是在這個位置上他表現並不出色。後來在弗格森調教下,他的位置往後撤,開始踢中前衛,結果在這個位置上他成長為頂級球星,標誌性的後排插上大力爆射,更是讓英超後衛們聞風喪膽。

在斯科爾斯的職業生涯末期,他的場上位置更加靠後,一度出任防守型中場。在這個新位置上,斯科爾斯同樣取得成功,他標誌性的長傳轉移就像舵手一樣,指引曼聯這艘戰艦從各種方向發動進攻。

其次是亨利。在法甲摩納哥和意甲尤文圖斯效力的時候,亨利主要踢左邊鋒。結果大家都知道了,那時候他的進球數少得慘不忍睹。在加盟阿森納之前,他每個賽季的進球數都是個位數。

來到兵工廠阿森納之後,亨利被主教練溫格改造成中鋒。在阿森納的第一個賽季,亨利就攻進了17個進球。後來,在亨利為阿森納效力的八年時間裡,他總共打進174個聯賽進球和42個歐戰賽場進球。所以,他也堪稱是被改造位置後大獲成功的球員的典範。


說一個位置一直在變而且在各個位置上都表現上佳的天才——馬特烏斯。

馬特烏斯生涯的起步結算實在黑爾佐根納烏拉赫俱樂部,他在這裡效力了8年。在8年間,他幾乎沒有固定的位置,踢哪個位置都有模有樣,是個全才。

第一個位置:左邊衛。馬特烏斯第一次入選德國國家隊,踢得位置是左邊衛,並且在對陣荷蘭隊的友誼賽中上演了自己在國家隊的處子秀。

第二個位置:後腰。86年世界盃,當時德國隊的左路時拜仁邊鋒埃德爾,右路自然是利特巴爾斯基,中路因為布萊特納越來越老了,所以馬特烏斯就成了主力後腰。不過,當時馬特烏斯基本是個純防守型後腰,進攻方面交給布雷默。

第三個位置:前腰。1988年,託恩頂替了埃德爾的位置,而且羅爾夫更適合做個幹臟活累活的純後腰。再加上馬加特的退役,德國前腰非常缺人,於是馬特烏斯就被推上了前腰位置。這一次,他又成功了。

第四個位置:邊鋒和中鋒。1992年,德國中場巨星越來越多,然後馬特烏斯在國家隊的位置就再一次前移,有時候踢中鋒,有時候踢邊鋒。

第五個位置:中場自由人。1994年世界盃之後,馬特烏斯就逐漸淡出了德國國家隊,他回到拜仁之後,重新踢回了中場,而且踢的是中場自由人。他這一接手,又成為了貝肯鮑爾之後德國最好的中場自由人,和海爾默的搭檔攻防俱佳。

總之,馬特烏斯就是這麼一個一輩子也沒準確定位自己,但無論打什麼位置也很出色的天才。


看了很多朋友的回答,大部分都集中於國際足球範疇,我來列舉幾個中國足壇改位置成功的案例吧。從職業聯賽開始算起,最早也是印象最深的當屬范志毅!當年徐根寶成功把范志毅從後防線提到中前場,結果把範大將軍徹底解放,15個進球令他榮膺最佳射手,足球先生也順利摘下。

改打位置的范志毅取得了巨大成功,略微遺憾的是在國家隊卻還是一直被摁在中後衛的位置上,與他搭檔的是徐弘。這兩個人的組合確實很強,但也限制了范志毅的進攻能力,總是覺得很不甘心,如果97年十強賽成功解放范志毅的話,也許結果就不一樣了。

正是改位置之後有了更大的表現空間,從而順利留洋,榮膺亞洲足球先生——這也是中國足壇第一個獲此殊榮的球員。與范志毅類似,黎兵從邊後衛改打中鋒也是十分成功的案例,從聯賽到國家隊都是如此,給人印象最深的當屬1998年的戴拿斯杯,黎兵頭頂腳踢幫中國隊2-0拿下日本隊。從那以後,中國隊就再也沒有贏過日本了……

還有一個案例是鄭智,或許不算太典型,因為鄭智的能力太強了。當年在霍頓麾下,年輕的鄭智是從邊後衛開始打起的,之所以如此顯然是因為太年輕,其他位置的老大哥又處巔峯期。不過,隨著自身的逐步成熟和與日俱增的展現出來的實力,中場後腰和前腰成了鄭智最得心應手的位置。之所以說是非典型,主要原因是鄭智實力太強,幾乎可以勝任球場上門將之外任何一個位置,不同時期的自我加上遇到不同教練的需求,因此位置總是有變化。


貝爾,在南安普頓和熱刺前期打得是左後衛,打左後衛的時候攻強守弱,在熱刺都快沒機會上場了,後來被老雷前提到左邊前衛的位置,於是將自己的速度優勢發揮到了極致,在面對國米的歐冠比賽中,一戰封神,把麥孔突到想哭。

亨利大帝,在轉會阿森納之前,在尤文打得邊鋒邊前衛的位置,然後就淪落了,之後轉會阿森納,被教授固定在中鋒的位置,於是阿森納誕生了他的槍王。

小豬施魏因斯泰格。原先打的邊鋒,後來因為羅本的到來,失去了主力位置,不得已被範加爾改造成了後腰,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聽羽說個球:一個正經人說不正經的足球,跪求關注


我也來回答兩個。 我是米蘭的忠實粉絲,老粉絲。看米蘭看了20多年了,有喜有悲,有哭有笑,但是米蘭精神不變,「我們是冠軍!」。 一提到米蘭,大家都知道睡皮是最佳的改變。原來皮爾洛在國際米蘭時司職前腰,由於身體過於單薄,而且需要空間,在國際米蘭暗淡無光。樹挪死人挪活,來到了ac米蘭,趕上了後腰出身的主教練安胖子,就成功的後撤了30米,成為世界上最耀眼的組織型後腰之一,和巴薩的哈維一時亮瑜。記得有一次,米蘭的中後衛被罰出廠,安胖子大手一揮,撤下了一個防守中場,換上了一個邊鋒。然後的30分鐘,皮爾洛再次後撤30米,中後衛和後腰一肩挑,幫助米蘭成功翻盤。 其實我最想說的還是內斯塔,因為我踢球的時候也是踢中後衛的,還故意模仿過。其實,內斯塔剛剛出道的時候是踢中場的,很努力,但也不顯山不漏水。偶然的機會,內斯塔被主教練臨時安排在中後衛的位置上,展現了自身的好多優點。後來就被主教練固定在中後衛的位置上,逐漸成長為世界級的優秀後衛。轉會米蘭後,拿到了能拿到的所有榮譽。 睡皮和內13都是成功轉會轉型成長為世界級的優秀球員,而且優異的狀態保持了10年以上的優秀球員。


基米希,中場的他在2015-2016賽季被瓜迪奧拉放在中後衛的位置(當時中後衛主力受傷,將阿拉巴,基米希安排在中後衛的位置)然後國家隊在拉姆退役後缺少右後衛,勒夫又將其放在右後衛的位置接任拉姆的工作,在2016歐洲杯時,基米希大放異彩,在2017年時又擔任隊長獲得聯合會杯冠軍,在拉姆的國家隊退役與俱樂部退役後起到了一個很好的補充作用。


獎盃拿到手軟的小松鼠拉姆,邊後衛出道,巔峯時期上下奔跑超強,助攻能力出眾,甚至一度還有拉姆區域,職業生涯後期改打後腰,同樣世界級,小個子,大能量!!

他是世界上最好的後衛,幾百場的比賽,沒有一張紅牌。

他是世界上最好的隊長,平易近人,敢於在報紙上指出俱樂部的錯誤。

他是我最喜歡的球員,冷靜,純粹,如歷經千山萬水後的少年。


莫德里奇,前腰改中場


前巴薩功勛隊長普約爾,最初是守門員,因一次手受傷後打了右後衛,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在右後衛踢得風生水起,又改踢中衛,更是不得了,連捧西甲,國王杯,歐冠,世俱杯,超級盃,歐洲杯,世界盃等數不完的獎盃,個人認為是被改造最成功的球員,沒有之一。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