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方法不能總用,不然會失去智慧

11 人贊了文章

首先講一個關於日本武士決鬥的故事,很有哲思,也充斥著暴力美學。

來自《劍豪生死斗》(又稱《死狂》)

死狂——武士道者,追尋死亡之道也。

(當然,此處的劍豪並不是那個在召喚師峽谷一邊奔跑一邊哈撒給的快樂風男)

故事發生於日本江戶時代,天下太平之世。受駿河大納言·德川忠長之命,把通常只用木劍進行的御前比賽改由真劍進行比試。

這個御前比試中有2位劍士藤木源之介和伊良子清玄,藤木是獨臂,而伊良子清玄則是盲人。

這2人都出自於被傳為絕世劍士的岩本虎眼門下的道場。兩人出現在比武大會即是繼承岩本道場為目標達到武士道的頂點,而頂點永遠只需要一個人,於是圍繞著這2人的命運為軸展開了一場血腥廝殺。

「他們的共同師父岩本虎眼,當初在招收弟子伊良子清玄入門以後,相當看重清玄不可思議的天賦,幾乎決定要將道場的繼承權傳給清玄,而在那之前幾乎所有人都以為繼承人一定是從小被虎眼撿回來的農民之子,有些蠢笨木訥但異常用功的藤木源之助,儘管眾人對來路不明且野心勃勃的清玄心有不滿,但虎眼的決定不容更改,不料清玄野心太盛,在已經獲得與虎眼之女三重婚約的情況下還與虎眼的情婦阿欎有染,被虎眼無意中發覺,怒火衝天的虎眼頓時想起昔日被柳生宗矩欺騙的往事,喪失理智的虎眼在極度的狂怒中決定報復,他命令門下弟子在除夕夜設下圈套,以傳授劍法為名叫來清玄,在比試中將清玄打成重傷,毀其雙眼,並將其與阿欎兩人遺棄在冰天雪地的荒野中等死,虎眼本身受到這次事件的打擊,精神變的更加恍惚不定。」

三年後,大難不死的伊良子清玄練成盲劍並投靠官府,開始復仇,他暗中將虎眼流的弟子一一殺死,最後,中秋之夜,在成功的施展調虎離山計把虎眼流僅存的兩大弟子藤木源之助與牛股引開後,伊良子清玄親自上門復仇,與曾經的師傅一決生死了斷恩仇,已經完全發瘋的虎眼有若鬼神,對清玄使出了無敵的絕技「流星」,而清玄則應以來苦心孤詣練成專破虎眼流劍術的「無明逆流」,一閃過後清玄在千鈞一髮之中躲過了「流星」,並以逆流劍術削下了虎眼的右臉,一代劍鬼的傳奇到此而終。

這裡重點講的的就是伊良子清玄的無明逆流劍法。

無明逆流在死狂可謂登峰造極,無人能解的最高劍術,伊良子清玄可以說在之前跟師傅,以及師兄牛股的交手中,最後都是在關鍵時刻使出無明逆流的絕技將對手一刀斬殺,可謂屢試不爽。

《孫子兵法》有雲,「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

虎眼流門人之所以剛開始一直在敗,就是因為對自己的對手不了解,更不了解無明逆流的招式。

但是,當藤木以犧牲虎眼流其他所有門人以及自己一臂的慘痛代價下,逐漸認識到無明逆流的強大,並且終於領悟到,自己不可能戰勝無明逆流。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我知道自己的弱勢,也知道對手的強大。

我打敗不了無明逆流,但我可以打敗伊良子清玄。

只要我能保證在拔刀之後壓迫清玄無法使出無明逆流即可。

而無明逆流的唯一弱點就是在出招之前需要刀尖插地蓄力。

所以,在開篇的這場最終決鬥中,藤木使用一計,將長刀拋向另一側(冷兵器正所謂一寸長一寸強,側方向拋出身上唯一的長劍,驚愕住對手,利用對手是瞎子的弱點),整個過程也是在賭,視死如歸的賭,最終阻止了無明逆流的蓄力以及成功騙過清玄的劍道方向,然後用短刀採用最傳統的刀鍔壓制(也就是刀對刀比拼力氣,見下圖),從力量和硬實力上戰勝對手最後將清玄擊殺。

而就在七年前,藤木跟伊良子的第一次交手,卻是在刀鍔壓制上敗給清玄。

御前比試的武士高手,可歌可泣的一生,最後只淪為權力面前的猴戲,留在歷史上的記錄僅是,兩個殘疾人在比武中對視了半天,一個人刀掉了,一個刀斷了被殺。這就是武士終其一生的追求,在權力面前的下場。

凡事皆為虛偽的世上,唯有死亡,才是真實。

隨露而生,隨露而逝,此乃吾身。如煙往事,宛如夢裡尋夢。

人一生都在追逐幻光。

伊良子清玄,過分的依賴他的無明逆流招式,成也無明逆流,敗也無明逆流,在戰場上,沒有永遠的勝者,勝利的天平最終只偏向於佔得先機的一方,對手早已針對他的慣用伎倆做出應對措施,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過度的依賴無明逆流,忽視了其他方面的訓練,也導致伊良子清玄的綜合實力大為減弱,在刀鍔壓制的前後對比中就能體現,第一次憑藉基本功的實力贏了藤木,最後一次卻被敗者各項實力反超。可以說,很多決鬥,最後都是硬實力的決鬥,包括戰爭。

有效的方法不能總用,不然會失去智慧。

比如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統治,重農抑商,技術不發達的時候發展農業是最好的治國方式,衣食足而知榮辱,然而過度依賴農業,故步自封,最後導致貿易,工業的全面落後,等到西方文明誕生新力量的時候,已經拉開的差距很難追的上。

人一旦習慣用舊的方法,意味著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的懶惰。

「居馬上得之,寧可以馬上治之乎」,當年書生陸賈勸誡劉邦的這句名言可謂經典,靠武力贏得天下,如果再靠武力治天下,就會重蹈秦朝滅亡的覆轍。

「文武並用,長久之術」

相比之下,劉邦的對手,無論是項羽還是後來的韓信,就遜色很多,

項羽自詡英雄蓋世,西楚霸王,過分依賴個人的能力,卻忘了戰爭是要靠一群人才能打贏,最後神武也只能落得一介莽夫。

韓信舉世無雙,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無往不勝軍事上無人能及,政治上卻是婦人之仁(沒有貶低女性的意思),恃才傲物,盲目自大,覺得自己這麼有能力劉邦拿他是至交,過分信任自己的能力,也過分崇尚所謂功名仁義兒女情長,結果劉邦連老婆孩子都能賣人,更何況是手足。

可以說中國文化長久以來的信任忠義就是從劉邦這裡給斷的,劉邦起了個壞頭子,為了利益不擇手段,寧可我負天下人,真的讓人寒心,韓信。

所以中國自此以後也不再談類似日本的武士道,士大夫精神一類,兔死狗烹竟然成了理所當然。

包括國外類似拿破崙,希特勒,兩人都喜歡簡單直接暴力的戰術,一個擅長用大炮,一個擅長用坦克,這個在西歐戰場可以說無往不利,結果到了幅員遼闊的俄國戰場,大炮和坦克直接啞火了,兵貴神速,這句話是沒錯,在國土面積小的地方簡直是真理,結果速度在長度面前根本不值一提,戰爭面前沒有絕對的優勢,妄圖用一招一技就可以稱霸天下自古及今都是不現實的。

可以說後來抗日戰爭我方所謂的持久戰,也是看破了敵人千里而來跪求一戰的迫切,又借用了我國國土遼闊的特點,揭示了抗日戰爭發展的基本規律(敵強我弱、敵退步、我進步、敵小我大、敵寡助、我多助),知己知彼,把戰爭拖到二戰結束。

歷史縱橫兩面都是相似的。

經濟層面上也是,包括蘇聯當時過分強調重工業發展,短期軍事強國,最後輕工業農業嚴重落後,民眾吃不上飯,又遇制裁失衡,自己就崩了。

看看現在那幾個過度依賴石油和資源的國家,沒有好下場,最後的結果往往是戰亂,以前那幾個戰亂國家不提, 近期崩了的委內瑞拉,就是很好的典型。

當然,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如果過度依賴地產,以及超發貨幣等等措施,如同鎮痛劑,短期可以緩解痛苦,長期使用,必然延誤病情,引發危機。

無論是偉人,名人,還是普通人,受惠於經驗和優勢,往往又會被自己的優勢和經驗困住,你最得力的能力換了時間地點就變成限制你的東西,這個世界上沒有萬能鑰匙,更不要妄想一招鮮吃遍天。

政治局勢經濟局勢,時代局勢,都在變化,就像你把劉邦曹操放到現在,依然是個底層地痞流氓,他們那套行事準則在戰亂時期有用,放到現在只能默默無聞。太祖熟讀歷史,一些政治鬥爭的經驗瞭然於心,拿捏自如,在戰亂年代確實可以脫穎而出,但是在和平年代卻容易錯誤判斷國際國內形勢,實事求是,人民吃飽飯是首要的,所謂階級鬥爭那一套還是放一放吧。再比如八九十年代擅長通過政治資源巧取豪奪一夜暴富的商人,在現在這個互聯網時代基本是無用武之地的。

一代水土養一代人,一個時代需要一個時代的人才,每個人能做的,就是順應時代的變化,增強個人的基本功,在自身專業的基礎上,培養一到兩個特長,結合之前所說的副星優勢,碰撞出新思想,才能在未來的道路上走的順暢。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