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要從護衛艦和驅逐艦的用途和性質決定的,護衛艦和驅逐艦是在出現在二戰時的艦隻主要是起到一個伴隨護航和驅逐潛艇的作用,主要是護航當時的航母和運輸艦隻,因為在二戰時德國的潛艇狼羣戰術對盟國的運輸艦隻造成了很大的危害,而到了上世紀80年代世界各國海軍大力發展潛艇,而對於護衛艦和驅逐艦反潛能力來說要求就更高了,在此基礎上各國研製的護衛艦和驅逐艦都相應的增加了直升機庫,就是因為直升機能夠為艦艇的反潛提供更大的作用,直升機的巡航半徑是有限的,所有艦艇上的直升機庫就相當於是給直升機提供了一個移動的平臺,能夠大大的增加艦艇的反潛能力。


謝邀!

首先現在的護衛艦驅逐艦排水量都比以前的增加了不少,有些護衛艦的排水量已經達到了在役的一些驅逐艦的排水量,一些驅逐艦的排水量也已經達到上萬噸了。另外現在它們並不是以單一作戰模式作戰,都是以護驅混合編隊或者是航母編隊作戰,所以它們不是全能的多面手,它們除了基本裝備反艦功能外,更多是擔當一些比較專職的功能,如:護衛艦除配備反艦導彈,基本的防空導彈,更重要的是負責反潛任務;而驅逐艦除配備反艦導彈,一些比較簡單反潛裝備,如:多聯裝的反潛魚雷等,更重要的任務是負責艦隊的防空。由於驅逐艦的排水量都比較大,適合裝備大型的相控陣雷達以及數量可觀的垂直發射井,以配合中、遠程防空導彈使用需要。而艦載直升機擔負的工作還是比較多的,護衛艦的主要負責反潛,人員運輸,搜救甚至數據中繼傳輸,當然這要視乎艦載反艦導彈或者編隊的需要。驅逐艦的直升機主要數據中繼傳輸,因為大噸位的驅逐艦配備的反艦導彈都比較大型,射程都比較遠,需要有數據中繼傳輸,另外還要擔負人員運輸,搜救甚至反潛任務,當然是配備兩架直升機的情況下。艦載直升機任務繁重就需要一個良好的環境對艦載直升機進行維護保養,必竟海上是高濕、高鹽甚至高溫的環境,摺疊式直升機機庫已經難以適應海上的作戰環境。我記憶中有摺疊式直升機機庫的好像只有俄羅斯的「無畏」級反潛驅逐艦和「現代」級驅逐艦。


這個想法不是辦不到,而是有必嗎?這個方式幾乎確實存在過,但是採用伸縮式機庫只是想節約一點空間,沒有為安裝垂髮導彈系統而採用的想法,垂髮導彈系統安裝不是很簡單,還沒有到了非要佔直升機機庫的位置,相關的設計也沒有必要佔直升機機庫的位置上。

飛行甲板以下也可以考慮這個問題,但是在實際設計當中,這個區域往往是用於安裝其它設備的,比如:反潛拖掛聲吶等等,幾乎不是什麼空閑的空間,直到機庫位置下面也安裝了許多東西,往往是主機等的位置,垂直發射系統不是隨便選個位置就可以了,還需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不是人們想像的那麼隨便安排。

每個設備安放到什麼位置是經過多方面考慮才形成的,還應該不影響到其他設備,整個軍艦不是什麼地方都是隨便可以安置設備,有著許多講究。每一款設備安裝在什麼位置上,需多方面考慮。想安到哪裡就放到哪,過於簡單的想像。


謝邀。

說起來現在海軍強國幾乎沒有這麼乾的,直升機庫不是僅僅遮風擋雨能停機就行,還要容納相關的油料航材彈藥零備件,還要能給地勤人員提供維護保養的空間。這方面固定機庫無疑比簡陋的伸縮機庫強的多。搞伸縮機庫的一般是空間不足不得已為之,有條件的一開始就把機庫設計好了。至於增加垂髮,那是增加了防空能力,但影響了反潛能力。看看伯克級驅逐艦的演進,從無機庫到有機庫,證明反潛也是驅護艦戰鬥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說到這裡,還要注意一下,現在很多國家如果設計時不強調直升機運用能力,寧肯只設飛行甲板不設機庫,也不搞伸縮機庫,因為伸縮機庫性價比實在是很低,乾脆不要也罷。


隨著我國055大型導彈驅逐艦的批量下水,我國海軍終於時隔十餘年重新裝備了有雙機庫的軍艦。的確我們看一艘軍艦的時候,會看到軍艦為了搭載直升機需要特別為直升機起降預留長度十幾米的起降甲板,和直升機能夠長期駐留的直升機機庫,這樣算下來光是為了搭載直升機所需要佔據的空間就佔據了全艦長度的1/4差不多,那為什麼不用摺疊機庫來搭載直升機呢?就是直升機在完成降落後不用轉移,直接把摺疊可移動的機庫棚拉過來遮住直升機呢?這樣豈不是可以留下更多的空間裝備數量更多的垂髮系統或者是其他武器/電子裝備了嗎?的確我們看很多軍艦的時候,在艦艉都會看到一個長度不小的起降甲板和直升機機庫(像056這種近海護衛艦沒有設置機庫是有原因的),之所以軍艦要搭載艦載直升機是為了滿足軍艦的海上搜救、反潛任務,所以為了保證軍艦擁有這兩項能力,就必須為直升機上艦做準備。但是海上屬於高濕度、高鹽霧環境,對於艦載直升機而言,除了要擁有能夠滿足艦載直升機起降的甲板長度外,在長期駐留問題上還要有機庫纔行,而且這個機庫不僅僅要滿足艦載直升機的遮風擋雨問題,而且還要有全套的檢測及維護設備,行車牽引等設備,所以這些就註定了軍艦上的直升機機庫都不是那種簡陋的機庫可以搞定的。當然除了我們現在看到的這種固定式機庫外,還有像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使用的全潛式機庫、無畏級反潛艦的半潛式機庫、現代級等軍艦採用的伸縮機庫這幾種。而固定式機庫之所以能夠成為主流也是有原因的,比如全潛式機庫雖然看起老很節省空間,但是對於軍艦艉的縱深有很大的要求,但是受限於軍艦艉部結構強度的影響和空間的限制,很多軍艦都沒法在艉部使用全潛式機庫。既然全潛式機庫實現不了,那就只能搞成無畏艦這種半潛式機庫了。但是不管是全潛式機庫還是半潛式機庫,雖然都有節省空間的優點,但是缺點也不少,首先是由於採用了垂直升降的方案,所以這就造成直升機出動程序複雜、費時等,對於反潛、搜救來說時間最重要;其次這種機庫艦體下部的結構不光複雜外,其實佔地並不小,比如基洛夫級採用的這種全潛式機庫,首先直升機還是需要專用的起降甲板,在起降完成後乘垂直升降平臺降下去後,再通過牽引設備牽引至前面的停機位的,這樣算下來和固定式機庫的佔地面積相比只長不短,而基洛夫級巡洋艦之所以搞這種垂直升降機庫也不是為了節省空間,而是為了給機庫前部的130艦炮騰安全高度和增加射界,所以迫不得已的採用了垂直升降機庫設計,當然無畏級反潛艦由於艦艉佈置有大型反潛設備,直接造成艦艉整體高度上升,所以採用半潛式機庫設計也是為了降低重心才這樣設計的。當然相比於前兩種機庫而言,採用伸縮式機庫的軍艦還不少,除了前面說過的現代級驅逐艦外,還有義大利的狼級護衛艦、阿根廷海軍的艾斯波拉級護衛艦等都採用了這種伸縮式機庫,伸縮式機庫最大的優點就是節省空間,因為相比於固定式機庫,伸縮式機庫只需要在直升機起降前將機庫收起來騰出甲板空間來保證直升機的安全起降,或者是伸出給駐艦的直升機提供一個遮風擋雨的地。看起來這種機庫優點很多,但是其缺點更多,首先是這種伸縮的機庫註定了軍艦隻能搭載一架直升機,所以只能是單機庫,而不可能出現現在軍艦越來越流行的雙機庫豪華配置(要麼就只能採用串聯的方式搭載雙機了,但是也增加了機庫的佔地面積)。其次是直升機起降甲板並不是僅僅用來起飛和回收自己的直升機的,很多時候還被用於訓練、乾貨補給等不太常見的任務,比如在進行乾貨補給任務時,直升機需要等甲板上的乾貨全部騰空後纔行有空間降落,這無疑增加了艦載直升機在海上的危險性和增加了起降的複雜性。其次別的直升機要想在這艘軍艦上降落的話,要麼沒地方起降駐留,要麼就得先把自己的直升機飛走纔行,再一個現代艦載直升機機庫內不光搭載有艦載直升機,很多還搭載有各種無人機,這些無人機起飛/回收也是需要一塊凈空甲板的。所以綜合考慮之下、固定式機庫也就成為了了主流,而伸縮摺疊的機庫看似省空間,但是卻有著眾多不便所以也就沒能成為主流。最後一艘軍艦裝備多少的垂髮單元是要根據任務屬性和定位去決定的,當然和艦體平臺的本身性能也有很大的關係,比如一艘4千噸的艦體平臺不可能搭載有和萬噸級驅逐艦一樣的上百枚導彈吧,除了會增加造價外,對於軍艦的排水量和喫水深度都有一定的影響,而這些都會影響到軍艦的性能,所以這也是為什麼很多軍艦有標準排水量和滿載排水量之分的原因。就算是軍艦採用了伸縮摺疊機庫節省下來的這塊空間用於搭載垂髮系統缺點也是不少的,比如受限於動力系統到螺旋槳之間的傳動軸的影響,很多軍艦後部的垂髮系統的深度都是有影響的,所以為了不受傳動軸的影響,很多軍艦後部的垂髮都是儘可能的縮短縱向長度增加橫向寬度來增加垂髮單元數量,而節省下來的機庫空間雖然至少有將近20米的長度,但是真的到實際造艦中並不會有這種設計出現,因為缺點太多了,是一種得不償失的設計。


軍艦的戰鬥力不是導彈越多越好。就像過去的戰列艦,不是主炮數量越多越好。打的多不如打的準。一門安裝了雷達瞄準的艦炮,遠勝於三門普通光學瞄準的艦炮。

驅逐艦要執行的任務很多,性能要全面,不是單純為了打仗而發射導彈。直升機可以執行搜索救援,偵查,反潛,聯絡,運輸,打擊等多種任務。固定機庫設施完備,有利於對飛機的保養。抗風浪能力強。

一個人身體強壯固然好,如果頭腦簡單,手腳不靈活也是沒有大用的。


那意思想要發射導彈還得把直升機轟出機庫並且收起機庫纔行嘍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