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奋斗九年终于“买房”:创业公司真的需要高大上的“家”?

  来源:创业资本汇

  今天,一则微博再次刷屏。

  小米位于北京海淀区的新的总部——小米科技园目前已落成,小米员工将开始搬家,预计九月底搬完。对此,雷军7月10日在微博上称:北漂,奋斗九年多,终于买房了!小米科技园,8栋楼,34万平方米,52亿造价!据悉,新园区规划用途分别为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研发办公楼、北京多看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办公楼和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研发办公楼。

  喜提“新家”的背后

  无独有偶,在喜提“新家”之际,小米也迎来了上市一周年的纪念日。时钟拨回到一年前的7月9日,雷军站在香港交易所那面铮亮的巨大铜锣面前,笑容灿烂,小米还成为第一家在港交所上市的同股不同权公司。不过,再大的铜锣,再灿烂的笑容也抵不过雷军当时的一句话:“要让在上市首日买入小米公司股票的投资人赚一倍!”

  只是,这句老话很是灵验:天有不测之风云。

  (小米上市以来股价走势图)

  一年间,跌跌不休的小米股价似乎让雷军失去了自嘲的心情。截至2019年7月10日,小米股价报9.59港元,较发行价下跌近44%。雷军在小米招股书中表示,小米不是单纯的硬件公司,而是创新驱动的互联网公司。不过,从公司股价表现来看,市场资金似乎不认可这一说法。

  为了挽救市值,从2019年1月开始小米集团已经进行超过20次股票回购。同时,雷军也携高管承诺:未来365天继续锁定小米股票不套现,但小米股价依然在10港元低位徘徊。值得注意的是,小米上市一周年也是部分股份禁售期满的日子,可见公司股价仍将承受压力。

  除了市值几近腰斩,过去一年对于从创业公司转身上市公司的小米来说,无论市场环境、组织结构或是企业文化,都是一次严峻的考验。有人将其形容为“阵痛期”,也有人称之为继2016年后小米的又一次“危机”。

  网上也有许多关于小米“股价和房价”之间的段子:雷军鼓励员工买股票,等搬进来小米的总部,上市了但仍然买不起总部旁边的房子。

  其实,据不完全统计,过去一年里小米发布了18款新手机,进行了7次组织架构调整。而且,小米上市后的业绩也表现良好。财报显示,2018年小米营收1749亿元,同比增52.6%,经调整后净利润86亿元,同比增长59.5%。今年一季度,小米营收438亿元,同比增长27.2%;调整后净利润21亿元,同比增长22.4%。上述数字的背后,小米和雷军实施了一系列主动调整,梳理了未来5年的核心战略。但,另一组数据是:小米手机出货量始终无缘前三,在不同的统计排行榜里,它的位置大多数是第4至6名不等。

  雷军曾表示,因为小米是一个新物种,没有办法定义这家公司是什么。总结成一句话:小米是手机公司,也是移动互联网公司,更是新零售公司。不过,一个市值数百亿美元、员工上万名的上市公司,承载著无数投资人的期许,小米再难称为是一家“创业公司”。对于雷军而言,上市当天流光溢彩的日子似乎已经远去,对于那些跟随雷军奋斗多年又因股价下跌而暂时“受损”的小米员工,搬进“新家”还是值得庆祝。或许也意味著,小米开始了新征途。

  创业公司的漂泊寻家之路

  回到2015年7月22日,小米科技园正式动工。对于新办公楼,雷军当时感慨:小米在北京创业五年,像北漂,首先是银谷大厦,接著是卷石大厦、宏源大厦,再搬到五彩城大厦,又租了五彩城周围四栋楼,几乎一年搬一次!在北京,终于会有一个自己的家。可见,对于一家创业公司而言,置办自己的“家”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在深圳创业的小陈就面临这样一个抉择:他和几位朋友合办了一家互联网广告公司,准备选择办公地点。对于初创阶段的公司,许多都会选择在深圳原特区外的一些孵化器或者产业园,因为租金相对低廉。但小陈对证券时报·创业资本汇记者表示,自己和朋友考虑再三,还是选择在南山科技园片区租用一套甲级写字楼。

  “听说马云创业初期就在家里办公,每个月每个人给500元工资,还没人辞职,还不是成就了后来阿里巴巴,但试想又有几个人有马云这样的高情商和煽动力呢?”小陈说,“我自认为做不到这样的程度,所以我想在创业的初期给自己和员工一定的仪式感。我需要时刻提醒自己,我的公司是高端正规的大公司,也不想搬来搬去。”

  当然,让小陈做出这样决定的因素,还包括深圳南山的写字楼租金在今年出现一定程度的下调,而且也没那么“挑客”。“我在讯美科技广场看到有写字楼特价单位,月租金每平方米88元,价格还可以谈。88元一平对创业者来说也不算低,压力是有,但就当成是动力。”

  现在,创业公司融资不像前几年那么容易,但越来越多的创业公司不再选择市郊的孵化器或者产业园,而是将事业的起步地放在城市核心位置的甲级写字楼。也有一些选择在高大上知名共享办公的空间诸如Wework、创新工场这样的场地,除了出于成本的考虑,也希望利用背后的机构能进行后续的投融资对接。

  小米已然走过了最艰难的初创时代,而更多的创业者们还在寻找新“家”的路上前进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