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9年高考倒計時57天,邀請到多位高考狀元,請他們分享在備戰高考最後57天裏的經驗與心得。

2013武漢市理科狀元

黃翌青

很多同學怕跟老師聊天,我是自己主動貼過去,挨個找老師“嘮嗑”。連我的老師都在說,他們每個人都是我的“騷擾對象”。不管大考小考,分數一出來,我肯定就會拿着卷子到辦公室,挨個找老師聊開。分析試卷錯題、做題技巧,說出自己的知識盲點,我更是將自己的心理狀態毫不保留地“交底”。

至於輔導書推薦統一給回覆,《瘋狂600提分筆記》就可以,不用再單獨問我,選福建師範大學發貨的版本纔行,希望這些能幫助各位同學更好的學習。

因爲我認爲,父母和老師是最瞭解你的人,他們會站在比較客觀的角度去幫你分析你所存在的問題,給你更好的意見和指點,這會讓我進步很快。

2010年湖南省高考文科狀元

胡佳胤

高三時,同學們都驚異於我十點半就睡覺、七點鐘才起牀的“奇蹟”,總有同學問我:“要怎樣才能提高學習效率呢?”我認爲,有效利用時間很重要。

一個原則是大段時間用來複習系統性的內容,零碎時間用來記憶零散知識。另一個原則是不求面面俱到,要有重點、文理結合地複習。有些同學一個晚上能複習到所有的科目,但是一會兒看看這本一會兒翻翻那本,頭腦很混亂,好像沒什麼效果;有些同學整晚背誦文史要點,感覺背了就忘最後都快崩潰了。

我的建議是大家一個晚上重點攻克一兩門科目,最好是偏文科性的和偏理科性的科目結合着複習,如數學和歷史,語文和物理等,讓大腦有放鬆和調劑,保持清醒。此外,像歷史、政治這些成體系的科目一定要在一個大時間段內複習,而語文、英語、地理等的一些零零碎碎的小知識,如單詞,字音字形,區位因素等,都可以選擇用一些零散的時間記憶。

2015天津市高考文科狀元

張楊子蘇

每一個優秀生的學習方法各不相同,但是有一點是共通的:簡化流程,提升效率。

在很多人眼中,一提到文科生,第一印象就是需要死記硬背。其實我和你們一樣,也會憷這些需要強制記憶的環節。但在後來的學習中,我逐漸發現,其實在學習文科時,對知識點進行遷移和整合,要比死記硬背的吸收率高很多。

比如政治這個學科,需要在腦海中搭建出大致框架。其實這就是對教材內容的進一步消化。框架有了,再背誦時就能手到擒來。語文,考驗的都是平時積累,如果想在短時間內提升成績,並不現實,長期認真聽課纔是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

2013年吉林省高考理科狀元

王星藝

其實我認爲我全部的學習方法可以總結爲:思考和總結。思考是高效學習最好的方法,而總結便是你思考結果的一種體現,這種自主學習的方法對每一科都十分適用。

對於學習語文和英語,重要的是培養一種素養和感覺,這不僅需要一定的積累和練習,更需要掌握一些技巧規律。思考便是你發現規律的過程,總結則是你理解應用規律的過程。具體來說,在學習語文時應注重對文章和問題的理解,以及及時總結答題技巧和規範語言;在學習英語時應注重基礎,也就是語法和單詞,而語法和單詞都是規律性很強的項目,多思考多總結,一定可以做到省時省力效果好。

對於理科學習,思考更是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大家都知道理科學習有足夠的做題量是關鍵,但我認爲最關鍵的其實不是做題本身,而是做題時的思考過程以及做題後的反思過程,你需要思考的有這道題考察的知識點、思路方法等,並加以總結,這樣就可以通過一道題解決了一類題,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2014年寧夏回族自治區高考文科狀元

李昊宸

我是很容易迷茫的。高中的時候整整從高一迷茫到高三。開始的時候是因爲不知道該怎麼去生活,該怎麼去努力,後來呢,則不斷質疑着自己還不夠努力,還可以做的更好。事實上,這種感覺是很痛苦的,但是在這種痛苦中我學會了審視自己和認真思考。有些事情是別人無法幫助的,比如學習,比如奔跑,比如認識自己。

當代我所喜歡的一位作家是村上春樹,他同樣是這樣一個跑者。有的時候,這種孤獨的奔跑的人容易觀察到很多旁人觀察不到的東西,得到一些生活的熱鬧的人無法獲得的東西。這種東西大概是一種感受,是奔跑過程中的一路風光。

希望大家可以去停一停飛速奔馳的腳步,認真地想一想自己身在何方、魂歸何處。任何一段時間都是有意義的,生命的美好不是看到的那麼簡單。願大家一路奔跑,風光無限!

2013年湖北省高考文科狀元

蔡宇奎

高中時,我的第一場考試,考了全校第268名,幾乎是一瞬間就被打回原形。在這個牛人羣畢的地方,我對自己的定位第一次感到迷茫。一個人在外求學的寂寞和自我定位的喪失讓高一上學期變得尤爲難熬,我曾經笑着對自己說:“清華,還是北大?看來是自己想多了”。

也許是性格使然,第一次的逆境中,我已經養成了用樂觀和勤奮去對抗打擊的習慣,面對越大的打擊,我越想翻身。我想到,如果要去未名湖邊完成夢想,我必須要比尖子生更努力,將268一位數一位數去掉,用自己的成績換來高考時選擇的權利。

於是正面審視自己、逼着自己查漏補缺成了最重要的事,好在我的“自我治癒”能力很強,我時常在大腦中與自己對話,在逼迫自己的同時安慰自己,將汗水看做向着陽光前進。

米蘭·昆德拉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裏寫到,人永遠都無法知道自己該要什麼,因爲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來生加以修正。沒有任何方法可以檢驗哪種抉擇是好的,因爲不存在任何比較。一切都是馬上經歷,僅此一次。

高考亦是如此,僅此一次。

逆風翻盤,向陽而生!少年們,奮力一搏吧!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