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知足常樂"您怎樣看待和理解知足的?

知足和常樂,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但又相互並存,互相制約。兩者都同屬意識形態範疇,都受意識形態支配。知足者才能常樂。反過來一個經常樂觀,快樂的人,他定是一個對當今社會心存感激的人,一個有恩必報的人,所以我們常說的知足常樂,必須建立在知足的基礎上,思想內心才能經常感到樂觀快樂。知足常樂是人生最高的思想境界,前提必須滿足知足的條件,才能增強對生活的信心和樂趣,豐富生活的內涵,不斷增強快樂和幸福感。知足常樂,不是一句簡單的口號,而是生活中貫穿始終的精神支柱,看起來簡單,實際做起來很難。它與人的性格,興趣,文化涵養,人生閱歷以及環境有關,走人生這條道路,榮華富貴不一定永久快樂,一個人只要知足,只要心安理得,恰如其分的做好應做的事,你就會感到幸福,感到快樂。所以笑對人生,知足常樂,是一個人一生的追求。


三個層次

一、知足是心安之道。不是懶惰不作為、不上進的藉口,而是經過歲月沉澱、歷煉,經過全力拚搏、努力已充分發揮了自己潛能,已創造了屬於自己應有的成果,人生追求理想己經實現,同時也清晰看到自已與生俱來的短處及客觀存在之時代外部環境因素,使自己只能達到相應的一定高度,自己人生軌跡命運只能如此,不隨波逐流跟他人強優項擁有攀比,不怨不悔,坦然平和,這並理解萬物永存缺憾的平衡之道理,不貪不羨,不強自已所難,從容平淡過好自己的生活。

二、不知足是動力。繼續努力,是量力而行地繼續探索學習追求,獲自己應有勞動回報。

三、知不足是心態平和源泉。清晰知道自己短處缺點與不足,及當下擁有物質條件層次但不自卑。由此而謙卑不自傲,對萬物心存敬畏,達此境界則無焦慮,隨遇而安。


知足者常樂,不錯,這是人生對慾望所求一種度的唯美把衡!

知足常常和物質,時空聯繫在一起的,每個時段有不同標準。小時候家裡窮,那時喫上一個雪白的饅頭就很幸福很知足,如今社會富裕了,人們生活水平也提高的,人們對知足認識也有了新的高度,如果還停留過去的認知,那社會就沒有發展了。只有不斷的不知足,社會纔有發展的動力,才會讓人們過上知足的生活!

其實知足者常樂,往往講的是人們對物質追求的一種良好心態,指導人們勿貪勿追求跟自己能力不符的過分追求,這樣也就正確的詮釋了知足常樂的初衷。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