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你真的準備好了麼?

在進入正題之前,大家可以先花一點時間回顧一下自己的健身生涯,你究竟為什麼健身?

是因為最近工作壓力大胡喫海塞長胖了?是為了減肥成功有足夠的勇氣去追求自己的男神/女神?是為了在某一項運動中能有更好的表現?我只想讓自己的生活方式健康一點?我想擁有人魚線/馬甲線,自己會看著很舒服?相信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原因和動力去開始健身這項愛好。但是,在開始健身的過程中,你們有沒有遇到過如下情景:

  1. 買了全套的專業健身裝備,下定決心每天用各種APP打卡,每天去健身房做全套的訓練。堅持了一個月了但是為什麼看不見效果?
  2. 可能堅持了一段時間之後,就會找各種理由不去健身房,久而久之也就荒廢了,直到多年後的一天又會回到第一階段。用我朋友的一句名言「你是怎麼堅持每天都能去健身房的?我現在上健身房的心境跟上墳似的」。
  3. 我每天都有堅持去健身房啊,每天一個小時也算是很累了,為什麼還是沒有效果?

以上只是幾個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案例,總結一句話就是:「我都這麼努力了,為什麼還是不見效果?」或者「去健身房真的好累啊,真的每次想到健身房就頭痛,你是怎麼堅持的?」

這張是我的朋友圈壁紙,每次刷手機往下拉的時候都會看見這個,然後就會想想自己真的沒有比刷朋友圈更有趣的事情做了嗎?

根據我多年混跡健身房的經驗,不同的健身人羣不同的健身心裡。有的人只是覺得能和健身沾邊讓自己感覺很好:今天穿著新運動服新裝備來健身房了,稍微活動一下掏出手機美美的自拍幾張,發個朋友圈「最近又胖了,出出汗感覺真好」。再或者坐到器械區用低重量沒做了兩組就開始玩兒手機打電話,你要是這時候問他還有幾組做完,得到的回答肯定是「快了,還有兩組,馬上」。還有的人屬於自我頒獎型的,可能活動量沒有多少,或者負重沒有多少,健完身之後就會對自己說,今天健身不錯,累死我了,晚上咱們喫火鍋去?當然,我最喜歡的並且必不可少的還是健身房默不作聲的大佬們,每天都會默默打卡,從來都不摔器械,自己練完會用毛巾把汗漬擦掉,看見你最後力竭組會默默站到你旁邊並且做出保護動作的準備,在這裡向我遇到過的前輩榜樣們致敬!

當然,說了很多這些現象不是為了批判這些「不努力」的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健身態度和信條,也都應當被理解和尊重。這篇文章只是為了幫助那些真的非常非常希望能在給自己身材一個蛻變但是苦於找不到方法或者不知道如何下決心的人看的。如果你對自己的健身現狀很滿意,沒毛病,現在就關上手機愉快擼鐵去吧!但是對於那些苦於找不到健身方法或者缺乏維持長期健身動力的人,今天給大家分享我健身的一個心得:健身心流。


何謂心流?

所謂「心流」(mind flow)指的是當我們處於「區域內」時,注意力如此的集中,以至於其他東西都消失了。這也被定義為「一種我們感覺最好、表現也最好的最佳感知狀態」。我們的行動與意識開始融合,漸漸感覺不到自我與時間,包括生理、心理在內的所有層次的表現都達到了高峯。在上述中,所有「其他東西」消失之後,所帶來的就是四大特性:無自我性(selflessness)、無時間性(timelessness)、無刻意性(Effortlessness)、豐富性(Richness)。

說通俗一點,你想一想自己玩遊戲的時候,看電影的時候,看小說的,逛街購物的時候,都會不知不覺的就好幾個小時了,甚至根本不會注意到身邊發生的事情,可以反應過來才會覺得自己很久沒喝水了,或者很累了,需要喫飯或者進行其他必要活動了,當然這些都是被動性的接受型心流。心流的最高境界是主動型創造性心流,比如大家有沒有曾經經歷過學習或者工作效率爆表的時候?不管是為了趕作業的deadline還是加班加點的工作,感覺幾個小時內就能完成自己曾經一天的工作?

這就是心流的威力,當你沉浸心流的時候,行動和意識會慢慢開始融合,從而提升自己生理加心理所有層次的表現。所以如果把心流和健身加以有機統一,你唯一需要擔心只是如何不要再健身上花費過多的時間。

這裡講講我自身的例子跟大家分享一下吧,我在課業不忙的時候每週穩定健身運動時間超過20小時。每週一到週五,每天兩個半小時到三個小時健身房,一週之內不固定早上起來空腹跑兩到三次十公里,週六下午踢球。現在的狀態就是,每天要是不運動或者鍛煉真的是渾身難受,最近畢業季要忙很多論文的工作,真的是不鍛煉就是隨隨便便刷夜通宵的節奏哇,轉過頭來睡一覺繼續肝論文。

說回健身房,基本上我為了不在健身房花費過多的時間,在開始擼鐵之前我會提前計劃好每天的任務,並且定一個三個小時的倒計時(當然要是那天沒別的事情就無所謂了)然後開始每天的健身。不管練哪個部位,都能找到很好的感覺,每一個動作的準確性,肌肉的控制和對熱身好了上大重量之後感受肌肉的泵感。在健身房的每時每刻如果都能保證高專註性,不僅可以保證訓練動作的到位和規範,也可以保證在做大重量訓練的時候避免受傷(這個真的很重要,鍛煉受傷真的很要命,沒做好充足的準備千萬別隨遇挑戰自己沒有嘗試過的大重量,哪怕動作不那麼標準也別受傷)。

所以,想到達到對於健身上癮的程度,真的需要很好的計劃性和實效性。首先就是計劃性,對我個人來說,每週每天都會練一個部位,分別是:胸,腿,背(三個大肌羣),手臂,肩膀。順序不那麼重要,根據自己感覺可以隨時調整。每個部位3-5個動作左右,每個動作一共8組:包括兩組熱身組(每組10rep),三組普通組(每組10-12)還有三組超級組(最多3-5rep)。明確了每次去健身房的任務,就不會有那種「我是誰我在哪兒我要幹嘛」的想法了,算上健身前後的熱身拉伸什麼的,兩到三個小時完成這麼多也算不少了。

接下來就是實效性,也是為什麼達到心流是健身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在每一組的訓練中,無時不刻的高度注意力集中才可以強化每一個動作的肌肉記憶、感受肌肉的intention, 從而獲得最佳的訓練效果。就好像你在打遊戲的時候全神貫注的時刻掃面著遊戲中任何一個細節,在健身的時候就會變成,你的意識完全的集中在做每一個動作的時候,每一束肌纖維的伸縮。

健身小帖士:你可以把重物想像成等重量的草原羊肉,然後需要你搬到火上去烤,親測在超級組的時候真的能多做兩個

在具備一定健身基礎的情況下(有自己相對詳盡的健身計劃,知道一些動作要領,包括人體運動的基本常識等等),就要開始體會釋放自己的野性,同時加以和心流的要領相融合,release the best inside。 在後面的文章裏我會分享一下幫助達到心流的一些小心得和小技巧。


如何達到心流?

首先就是對於自己狀態的「轉換」 (The Switch)。對於我來說,從忙碌的學習生活中裝轉換到高強度的健身訓練中不是一件可以瞬間達到的事情。同樣,如果不做好身心兩方面的準備,很容易就產生明明自己的狀態還停留在學習工作模式,此時卻要馬上進行運動模式,難免會造成身體或者心理上的不適應(就好像你睡著正香的時候,有人把你拉起來跑百米),所以才會產生「去健身房=很痛苦」的感覺,久而久之肯定甚至一想到去健身房就會有心理上的厭惡感,健身又怎麼能長久呢?

對於身心兩個方面的轉換,身體上就不用多說了,做任何運動前都要進行適當的熱身、拉伸等,一是確保自己的身體慢慢切換到運動狀態,二是舒展肌肉筋骨避免運動中受傷。重點說說心理上的轉換,第一就是去健身房的心理,每次去健身房前,都要拷問一下自己究竟為什麼去健身?這個理由覺得是堅持健身長度和質量的先決條件。比如說有人去健身房只是為了消化最近胡喫海塞的肥肉,那很有可能當你自認為喫的沒那麼油膩的時候就不會再有動力去健身房了。再比如說有人覺得去健身房要練肌肉,腹肌人魚線馬甲線,可能練了一個月,並沒有的到自己想要的健身結果,想想也就算了。

健身從來不是一個實效性的項目,不像學習考試,臨時抱佛腳也有可能考出好成績。要是真的想有看得見的成效又是另外一回事了,除了健身房以外要從飲食休息同步注意纔能有很好的效果。

下面有幾個小技巧可以分享給大家,這些技巧或多或少因人而異能幫助你們更快的進入心流的狀態:

1. 培養一種「儀式感」:

就像任何一種宗教,每個活動都有一種儀式,一起唱詩,靜心禱告,將動物殺死獻祭給山神等等。從這些具有「精神力」的意識中,人們的意識會逐漸變得清晰和統一。同理,大家也可以在健身中建立自己的儀式感,從內心深處建立一個健身是一個自己非常情願去做的神聖活動,而不是一種累贅或者負擔。

就我自己來說,每次到了健身房的時間,首先都會再去健身房的路上重複同一首歌(對於我自己來說就是Take me out - Franz Ferdinand, 當然歌曲根據自己喜好來,能讓自己真正的振作起來或者興奮起來的都可以),然後就是在更衣室裡面換好衣服之後不著急馬上開始運動,花個幾分鐘坐下來調整一下呼吸,清理一下自己的思緒,完全拋開工作學習生活中的一切煩惱。取而代之的是喚醒自己心裏面沉睡的那隻野獸,就好像古代人們會虔誠的相信神明會賜予人力量,只不過在健身房,你需要的力量只能自己給。

有了儀式感,每次健身前完成好的自己的「轉換」,讓自己進入那種高度集中的狀態,沉浸在當下的每一環節的健身裏。久而久之,你會發現不光你的健身質量會明顯提高,同時你對健身的態度會發生極大的轉變,而這個對於健身態度轉變纔是能長久堅持健身的關鍵。

2. 試著找一個靠譜的健身「肌友」:

可以嘗試著找一個跟你有相同目標並且願意為之努力的肌友,每天相互監督。一來可以在健身模式上有一個比較好的循環(A做的時候,B可以休息並且提供保護,如此循環),二來就是一旦這種模式穩定下來,更加沒有什麼可以阻止你去健身房了。很驕傲並且遺憾的說,我並沒有自己的肌友,因為都沒我能堅持,但是摸著良心說有的時候自己也會因為各種事情不斷的給自己找理由不去健身房或者心猿意馬。

總之如果你找了一個志同道合的小夥伴那就不要浪費了,每天相互監督和共同進步吧。當然如果要是你的小夥伴跟你說練完了喫火鍋去的時候,記得明確拒絕。對了知音談幾句,不對知音,枉費舌尖!

圖片源自網路,侵刪

3. 養成習慣,而不是把每天去健身房當成一個成就:

有很多人都會把去健身房當成一個很驕傲的事情,能堅持的話肯定值得表揚,但是,自己從心裡應該把去健身房當成天經地義的事情。大家多少都會見過在健身房隨便練練然後拍照朋友圈走人的情景,能抽出時間走進健身房固然很好,但是倘若自己從心裡覺得來了健身房是一種榮譽,反而更難以堅持。當你把一件事情看清榮譽或者一個高標準的時候,往往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普遍性。

假如你堅持了很久健身,突然有一天因為一些事情沒能去健身房。如果你把去健身房看成一個成就來說,你可能會覺得,我已經堅持了這麼久了,很不容易,再加上今天確實有什麼什麼事情,開個例外好了,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往往這種事情有了一次就有第二次,久而久之就可能導致堅持一段時間之後就放棄了,然後某天又發奮圖強洗心革面的「週期性健身」的現象。

我現在已經把健身當作是喫飯睡覺呼吸一樣的事情了,去健身房是工作日必備的活動之一,偶爾因為一些事情實在去不了真的會渾身難受。我覺得讓我更加受益的是因為我把健身運動幾乎當做我每天的必備活動之一,所以有一些生活習慣也不斷的為之改變,比如說飲食習慣,作息時間,對於做事情的堅持和高度專註,我個人也覺得這些也纔算是健身的精華,能帶給人內心精神和生活質量層面上質的飛躍,而不僅僅只停留在肉體上的改變。

圖片源自網路,侵刪

4. 適當的激勵機制:

不管是在剛開始還是健身了一段時間遇到了瓶頸期,適當的激勵機制是可以幫只大家度過瓶頸期的。 比如說對於剛開始健身的人(尤其是平時基本不運動的人)來說健身真的很不習慣,健身可能有一段時間在談不上愉悅的同時甚至讓人覺得枯燥,無聊,浪費時間。 如果合理的制定計劃和激勵機制,在能激勵自己的堅持的同時,還會給自身產生愉悅的感覺(畢竟嘗到了甜頭嘛)。

不過關於獎勵的具體設置必須要強調一下不是獎勵自己美其名曰的「欺騙餐」,有很多人都會認為每週幾次的欺騙餐在健身中可以促進健身動力。相信我,千萬不要!!!千萬不要!!!千萬不要!!!!使用欺騙餐這個激勵機制。記住,為什麼叫它欺騙餐,因為你喫到最後才會發現,你真正在欺騙的只是你自己。

首先來說,如果你規律飲食已經成型(每天的蛋白,蔬菜,碳水化物,新鮮水果,脂肪等),突然胡喫海塞的去喫自己平時想喫不敢喫的東西,身體對於突如其來的改變反而會不適應,對腸胃也不是很好。其次,你自己會清楚的告訴自己這個只是用來「欺騙」自己胃的欺騙餐,所以你會無休止的喫,導致你不光喫了超過你當天需要攝入的熱量,還會不知不覺中強化了健身在你的世界裡是「魔鬼」的形象(尤其假如你是個喫貨)。還有,別小看每一頓欺騙餐,它就是你健身了許久之後看不到成效的罪魁禍首!!!過度攝入的食物會被轉化成脂肪,哪怕你一個星期喫一次,健身的成效都會大打折扣。久而久之你可能會覺得自己明明「很努力」但是看不到效果,這個是非常打擊自己的積極性的。

那我自己來說,每次面對五花肉薯片燒烤火鍋的誘惑時,我都會摸摸自己的腹肌人魚線,然後讓自己做一個選擇,是想要毫無疑義的喫一頓,還是想保住自己的勞動成果?當你看到自己的身材、生活、精神世界都因為健身而變得更好的時候,喫什麼,真的那麼重要麼?

嗯,作為一個直男,我都想說,腹肌和人魚線真的摸起來好舒服哇

寫在最後的話

再次強調這篇文章是給想要獲得更好健身成果但是覺得很難堅持下來的人看的,如果你已經很滿意自己的健身方式請無視這篇文章,開心比什麼都重要(對,哪怕你不健身,開心就好)。

小結一下,健身本來就是一項日積月累才能看到效果並且體驗到健身樂趣的項目,不要盲目的追求單一目的,從最開始如何熱身開始學習,到人體肌肉組織結構,還有正確的鍛煉動作,根據自身的特點制定合理的健身計劃,並且調整好自己健身的狀態,配合以合理的飲食和生活習慣,完美的身材肯定手到擒來。

是的,這就是我將近十個月系統性健身的變化。我知道你來你也行,還可能比我做的更好,有本事,你也來呀(皮)

最後推薦一本有關講心流的書叫做《盜火》,這篇文章中所提到過的所有關於心流的概念和定義也都是均出於這本書,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去讀一下。肯定對你的生活各個方面都有幫助。

分享一下自己的心得體會給大家,希望大家能真心的愛上健身這項活動,當然不愛也沒關係,愛生活就好了,祝大家生活愉快!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