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第十三篇《用間》的主要原則

《用間》篇是《孫子兵法》的第十三篇,主要論述了間諜的重要性和間諜的使用。全篇分為五章。第一章講間諜的重要性。第二章講五種間諜的定義。第三章講如何得間。第四章講如何用間和反間的重要性。第五章講上智為間成大功(如圖1所示)。

圖1 《用間》篇的主要原則

第一章講間諜的重要性。

【原文】孫子曰:凡興師十萬,出征千里,百姓之費,公家之奉,日費千金;內外騷動,怠於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萬家。相守數年,以爭一日之勝,而愛爵祿百金,不知敵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人之將也,非主之佐也,非勝之主也。故明君賢將,所以動而勝人,成功出於眾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於鬼神,不可象於事,不可驗於度,必取於人,知敵之情者也。

【譯文】孫子說:凡興兵十萬,千里征戰,百姓的耗費,國家的開支,每天要花費千金,全國上下動蕩不安,民眾服徭役,疲憊於道路,不能從事耕作的有七十萬家。戰爭雙方相持數年,是為了勝於一旦,如果吝嗇爵祿和金錢不重用間諜,以致不能了解敵人情況而遭受失敗,那就太「不仁」了。這樣的將帥,不是軍隊的好將帥,不是國君的好助手;這樣的國君,不是能打勝仗的好國君。英明的國君,良好的將帥,之所以一出兵就能戰勝敵人,成功地超出眾人之上的,其重要原因,在於他事先了解敵情。而要事先了解敵情,不可用迷信鬼神和占卜等方法去取得,不可用過去相似的事情作類比也不可用觀察日月星辰運行位置去驗證,一定要從了解敵情的人那裡去獲得。

【詳解】戰爭成本高,孫子從三個方面進行了論述,戰爭勞民,除了士兵十萬,為士兵提供補給還需要七十萬人,這些人都不能正常的生活,要為戰爭奔波;戰爭費錢,每一日就需要千金;戰爭耗時,相守數年才決戰。所以戰爭不僅勞民、傷財,還費時。使用間接可以獲得敵人情報而獲勝,而間諜只需要每日百金,比戰爭成本小很多,是非常合算的買賣(如圖2所示)。

圖2 間諜重要

美國有包括中央情報局(CIA)、國家安全局(NSA)和聯邦調查局(FBI)等17個情報機構,每年預算費用驚人。愛德華·斯諾登向《華盛頓郵報》披露的機密文件顯示,2013年的情報系統預算額達526億美元。據俄羅斯塔斯社報道,美國情報官員要求美國國會在2019財政年度開展599億美元的活動。相比戰爭幾萬億美元的損失來說,間諜費用則數額較小了。

朝鮮戰爭前夕,蘭德公司欲以200萬美元向美國國防部轉讓「中國將出兵朝鮮」的戰爭預測報告時,美國軍界卻傲慢地回絕了。戰爭失敗後,國防部為了檢討在朝鮮戰爭中的決策失誤,不惜以200萬美元的重金向蘭德公司買回已經過時的預測報告書,美國在朝鮮戰爭中損失高達3410億美元,以及犧牲了成千下萬的美國軍人的生命。相比之下,200萬的情報費用不到戰爭損失的千分之一。

第二章講五種間諜的定義。

【原文】故用間有五:有因間,有內間,有反間,有死間,有生間。五間俱起,莫知其道,是謂神紀,人君之寶也。因間者,因其鄉人而用之。內間者,因其官人而用之。反間者,因其敵間而用之。死間者,為誑事於外,令吾間知之,而傳於敵間也。生間者,反報也。

【譯文】使用間諜有五種:有因間,有內間,有反間,有死間,有生間。五種間諜同時都使用起來,便敵人莫測高深而無從應付,這是神妙的道理,是國君制勝敵人的法寶。所謂因間,是指利用敵國鄉里的普通人做間諜。所謂內間,是指收買敵國的官吏做間諜。所謂反間,是指收買或利用敵方派來的間諜為我效力。所謂死間,是指故意散布虛假情況,讓我方間諜知道而傳給敵方,敵人上當後往往將其處死。所謂生間,是指派往敵方偵察後能活著回報敵情的。

【詳解】間諜有五種,分別是因間、內間、反間、死間和生間,每一種間諜的定義不同(如圖3所示)。

圖3 五間的定義

因間是敵國的鄉人,這種間諜不像外國間諜那麼容易引人注意,所以隱蔽性比外來間諜要好。內間是收買敵國的官吏,這些人在敵國的領導體系內,能獲得更深入的情報。反間是敵人派來的間諜,這種間諜得到了敵人的信任,了解敵人的弱點。死間是我方間諜將假消息傳給敵方,讓敵人上當,敵人一旦發現會把他處死。生間是能活著回來報信的。

內間川島芳子

日本間諜川島芳子,是末代皇室滿清肅親王愛新覺羅·善耆的第14位公主,從小被送給日本人做養女。因為她的國籍是中國,並且是滿清的格格,末代皇帝宣統的侄女。她利用自己的身份給日本人做間諜,所以是內間。

1912年清朝滅亡,善耆欲借日本之力復國,將女兒顯玗送給川島浪速做養女。顯玗從此更名川島芳子,被送往日本接受軍國主義教育,成年後返回中國,長期為日本做間諜(如圖4所示)。

圖4 川島芳子

川島芳子的間諜生涯里,為日本立下了兩件大功:一是炸死張作霖。當時,奉系軍閥張作霖是日本關東軍在東北的最大障礙,於是關東軍決定實施暗殺,為此就必須要搞清楚張作霖出行的規律。川島芳子以色相套牢了張學良的侍從副官鄭某,從他嘴裡刺探出張作霖乘返回遼寧的具體路線和日程安排。1928年6月4日凌晨5點左右,「東北王」張作霖在皇姑屯粉身碎骨,史稱「皇姑屯事件」。

二是謀劃「一·二八」事變。1932年1月18日晚,川島芳子安排了幾個日本僧人到上海三友實業社門前挑釁,然後又唆使數十名中國職工襲擊了日本僧侶,導致其中一人受重傷而死。這就是「一·二八」事變的導火索——「日本僧人事件」。事件發生後,田中隆吉又委派憲兵大尉煽動日本僑民的情緒,導致千餘名日僑在上海集會和遊行示威,並襲擊華人商店,縱火焚燒了三友實業社,要求日本海軍陸戰隊出面干涉,引發了民間混戰。與此同時,川島芳子潛伏在孫中山之子孫科的身邊做私人秘書,並從他嘴裡套出了「蔣介石下野」的消息。她又以記者身份從蔡廷鍇那裡摸清了十九路軍堅決抗戰的意向,用情報密告東京,日本政府根據情報,以保護僑民為借口,決定侵犯上海。就這樣,震驚中外的「一·二八」事變爆發了。一觸即發的狀態最終導致了中日戰爭。

在皇姑屯事件中,成功炸死張作霖;在上海興風作浪,煽動起「一?二八」事變;成功將婉容偷運到大連,協助偽滿洲國建國。「九?一八事變」等秘密軍事和政治活動背後都有川島芳子的影子。川島芳子被日本軍稱讚為「可抵一個精銳的裝甲師團」。1948年3月25日,國民黨政府對川島芳子執行槍決。

商業上也有間諜,2009年的「力拓間諜門」事件,胡士泰、王勇、葛民強、劉才魁四名力拓員工作為力拓的生間,竊取中國鋼企情報,使中國鋼企損失數十億元人民幣。

在管理學上,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赫爾伯特?西蒙說:「管理就是決策」。他也是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中惟一的一名管理學家。而決策的基礎就是情報。決策的制定包括四個主要階段:1)收集情報;2)列出可行方案;3)擇優選擇方案;4)對選擇的方案和實施進行評價(如圖5所示)。

圖5 決策制定的四個階段

第三章講如何得間。

【原文】故三軍之事,莫親於間,賞莫厚於間,事莫密於間。非聖智不能用間,非仁義不能使間,非微妙不能得間之實。微哉!微哉!無所不用間也。間事未發,而先聞者,間與所告者皆死。

【譯文】所以軍隊人事中,沒有比間諜再親信的,獎賞沒有比間諜更優厚的,事情沒有比用間更機密的。不是才智過人的將帥不能使用間諜;不是仁慈慷慨的將帥也不能使用間諜;不是用心精細、手段巧妙的將帥不能取得間諜的真實情報。微妙啊!微妙啊!真是無處不可使用問諜呀!用間的計謀尚未施行,就被泄露出去,間諜和知道機密的人都要處死。

【詳解】如何才能得到間諜,讓間諜為我所用呢?答案是親密與間,與間諜親密,給予金錢重賞,情感上親近拉攏,思想上誘導,全方位的拉攏。但是即使得到了間諜,也不一定能把間諜用好,就好像你有一把好槍,但是你不會用。孫子說聖智和仁義才能用間,精細和巧妙的手段才能得到真實情報,這裡邊的智和仁就是《始計》篇「將者,智、信、仁、勇、嚴也」中的兩個要素(如圖6所示)。

圖6 如何得間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做一桌好菜需要兩個要素:好的材料和好的手藝。間諜就是材料,而具備智和仁等條件的將領就是有了一門使用間諜的好手藝。間諜的工作都是秘密的工作,一旦有人泄密,為了防止擴大影響,需要處死間諜和告密者以防後患,所以很多間諜身份暴露之後,面臨的都是死亡。

第四章講如何用間和反間的重要性。

【原文】凡軍之所欲擊,城之所欲攻,人之所欲殺,必先知其守將,左右,謁者,門者,舍人之姓名,令吾間必索知之。必索敵人之間來間我者,因而利之,導而舍之,故反間可得而用也。因是而知之,故鄉間、內間可得而使也;因是而知之,故死間為誑事,可使告敵。因是而知之,故生間可使如期。五間之事,主必知之,知之必在於反間,故反間不可不厚也。

【譯文】凡是要攻擊的敵方軍隊,要攻的敵人城邑,要斬殺的敵方人員,必須預先了解那些守城將帥、左右親信、掌管傳達、通報的官員、負責守門的官吏以及門客幕僚的姓名,命令我方間諜一定要偵察清楚。必須搜索出敵方派來偵察我方的間諜,以便依據情況進行重金收買、優禮款待,要經過誘導交給任務,然後放他回去,這樣,反間就可以為我所用了。從反間那裡得知敵人情況之後,所以鄉間、內間就可得以使用了。因從反間那裡得知敵人情況,所以散布給死間的虛假情況就可以傳給敵人。因從反間那裡得知敵人情況,所以生間就可遵照預定的期限,回來報告敵情。五種間諜使用之事,國君都必須懂得,其中的關鍵在於會用反間。所以,對反間不可不給予優厚的待遇。

【詳解】當要進攻敵人軍隊和城池時,需要了解敵人的情況,包括守將、親信等各種人的情況,了解他們的情況才能找到敵人的弱點。比如在《九變》篇中,將有必死、必生、忿速、廉潔和愛民這五危,這五危會導致失敗。那麼如果我方要進攻敵軍的將領有這五危的一種,我們就可以利用,想法使敵人暴露這個弱點,然後進行打擊。而在《地形》中還有走、弛、陷、崩、亂和北這六敗,如果敵人有這方面弱點也可以利用。對於敵人守將周圍的人,他們更了解守將的行蹤和弱點等,可以通過我方間諜獲取這方面情報,然後加以利用。比如「皇姑屯事件」中,日本人想要暗殺張作霖,就需要知道張作霖的行蹤。川島芳子從張學良的侍從副官鄭某那獲得了張作霖的準確行蹤,一次性炸死了張作霖。而如果這個行蹤不準確沒有炸死張作霖,那麼張作霖肯定會更加阻礙日本人佔領東北(如圖7所示)。

圖7 如何用間

在五種間諜中,因為反間原是敵人的間諜,最了解敵人的情況,使得敵人的間諜為我所用,是間諜中最重要的。軍事學的核心原則是集中力量打擊敵人弱點,集中力量並不困難,困難的是不知道敵人的弱點在哪,而敵間則是知道敵人弱點的人,所以使敵間為我所用是軍事中非常重要的事情。對於敵間,要想方設法找到,比如做一個陷阱把假情報傳出去讓反間上當。找到反間之後不僅要在物質上給予優厚待遇,還要對其進行思想誘導,讓其為我所用。反間是情報的核心,有了反間的配合,其他間諜的工作則事半功倍。

最近震驚世界的間諜事件,其主角是美國人斯諾登,也可以看成是俄羅斯的反間。愛德華·斯諾登曾是美國中央情報局(CIA)技術分析員,後供職於國防項目承包商博思艾倫諮詢公司,也就是美國的間諜。據斯諾登爆料,美國政府以國家安全之名,對公眾的電話、電郵、簡訊等信息進行監控,監控範圍波及世界各地,甚至德國總理默克爾約閨蜜看音樂會都會呈報到奧巴馬的辦公桌上;美政府讓公眾隱私無所遁形。斯諾登和他供職的美國國家安全局正是這一切的操縱者,他自爆參與「稜鏡」、「星風」、「五隻眼」等一系列計劃,他把美國政府的醜陋、對民眾隱私權的踐踏展現給全世界。他敢於背叛最強勢的美國情報機構,被全球追殺,逃亡俄羅斯,俄羅斯給予了其保護。因為美俄的競爭關係,斯諾登原是美國間諜,曝光美國情報,就成了俄羅斯的反間。

哈羅德·金·菲爾比是蘇聯特工,是世界間諜史上最著名、最成功的間諜之一。菲爾比是蘇聯的反間。菲爾比是英國人,早期就信仰共產主義,1934年在維也納進入蘇聯情報機關成為情報員。1940年,他打入了英國秘密情報局,在該局步步高升,最終成為英國情報機關的一名高級要員。他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條件,為蘇聯提供了大量重要情報,成績卓著。1963年,他由於身份暴露出逃蘇聯。為表彰他的事迹,蘇聯政府給他很高榮譽,授予他「紅旗勳章」。英國則舉國罵他是「英奸」。

第五章講上智為間成大功。

【原文】昔殷之興也,伊摯在夏;周之興也,呂牙在殷。故惟明君賢將,能以上智為間者,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軍之所恃而動也。

【譯文】從前商朝的興起,是由於重用了在夏為臣的伊尹;周朝的興起,是由於重用了在殷為官的姜子牙。所以,明智的國君、賢能的將帥,能用極有智謀的人做間諜,一定能成就大的功業。這是用兵作戰的重要一著,整個軍隊都要依靠間諜提供情報而採取行動。

【詳解】上智為間必成大功,那是因為作為反間,他們知道敵人的弱點。軍事學的核心原則是集中兵力打擊敵人的弱點,上智知道敵人的弱點,從而可以集中兵力打擊敵人這個弱點(如圖8所示)。

圖8 上智為間成大功

集中兵力對於將領來說只是一個常規的操作,並不困難,困難的是如何才能找到敵人的弱點,上智為間就可以找到敵人的弱點。那麼為什麼要求是上智,即要求非常有智謀呢,那是因為越聰明的反間越了解敵人的弱點。即使對於自己的軍隊,很多將領可能知曉它的強點,但是卻不知道自己軍隊的弱點。而上智因為極有智慧,不僅可以發現本國軍隊的強點,還能知道敵人的弱點,那樣就可以以強擊弱,以碫投卵而獲勝了。

《孫子兵法》全篇有79個「知」,82個「勝」,孫子強調因知而勝。我們來梳理一下《孫子兵法》知和勝的關係。戰爭是為了利益,那麼利益就是衡量戰爭是否採取行動的準則,即合於利而動,通過自己多知和使敵人少知來創造情報優勢,從而因知而勝。

計篇和作戰篇論述戰爭的影響重大,所以要慎戰,要以利益的得失為衡量標準,做到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利益是戰爭的目標。

計篇:「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火攻篇:「故曰:明主慮之,良將修之,非利不動,非得不用,非危不戰。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攻戰。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怒可以復喜,慍可以復悅,亡國不可以復存,死者不可以復生。故明主慎之,良將警之。此安國全軍之道也。」

計篇和火攻篇均論述了戰爭影響重大,關係到人民的生死和國家的存亡,所以一定要慎重。在九地篇和火攻篇強調戰爭的行動要「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即戰爭行動的衡量準則是利益。英國首相丘吉爾說過:「沒有永恆的朋友,也沒有永恆的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

在作戰篇中說:「凡用兵之法,馳車千駟,革車千乘,帶甲十萬,千里饋糧。則內外之費,賓客之用,膠漆之材,車甲之奉,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矣。其用戰也勝,久則鈍兵挫銳,攻城則力屈,久暴師則國用不足。夫鈍兵挫銳,屈力殫貨,則諸侯乘其弊而起,雖有智者不能善其後矣。故兵聞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國利者,未之有也。故不盡知用兵之害者,則不能盡知用兵之利也。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糧不三載,取用於國,因糧於敵,故軍食可足也。國之貧於師者遠輸,遠輸則百姓貧;近師者貴賣,貴賣則百姓財竭,財竭則急於丘役。力屈、財殫,中原、內虛於家,百姓之費,十去其七;公家之費,破軍罷馬,甲胄矢弓,戟盾矛櫓,丘牛大車,十去其六。」這一段強調戰爭需要耗費大量的錢財,對國家的經濟影響重大,戰爭持續時間越久,經濟付出越大,所以孫子說:「故兵貴勝,不貴久。」,產生了速戰速決的思想,這樣可以減少戰爭引起的經濟損失。戰爭是為了獲得利益,經濟利益是利益中的一個主要部分;而戰爭本身又要付出成本,所以戰爭可以說是為了追求盈餘的最大化,盈餘=利益-成本,速戰速決可以有效減少日費千金的成本付出,從而增加總盈餘。

《孫子兵法》中多處強調先知獲勝,比如《謀攻》篇的:「知己知彼,百戰不貽;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敗。」《地形》篇的:「知彼知己,勝乃不殆;知天知地,勝乃可全。」《用間》篇的:「故明君賢將所以動而勝人,成功出於眾者,先知也。」

既然利益是戰爭行動的衡量準則,並且要做到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那麼如何才能判斷什麼是合於利,又如何創造合於利的條件呢?

答案是:情報優勢。做到情報優勢就可以產生決策優勢,從而形成勝利的成果。孫子說:「知彼知己,勝乃不殆;知天知地,勝乃不窮。」,不僅自己要做到知己知彼知環境,還要做到用各種方法迷惑敵人,使敵人不知己不知彼,從而產生更大的情報優勢,進而產生更大的成果(如圖9所示)。

圖9 知己知彼知環境

孫子兵法的重要原則就是創造情報優勢,孫子在謀攻篇中說:「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知己知彼才能用自己的優勢打擊敵人的弱點,從而產生更大的勝利成果。在地形篇中說:「夫地形者,兵之助也。」論述地形等環境對戰爭的影響。他說:「知吾卒之可以擊,而不知敵之不可擊,勝之半也;知敵之可擊,而不知吾卒之不可以擊,勝之半也;知敵之可擊,知吾卒之可以擊,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戰,勝之半也。故知兵者,動而不迷,舉而不窮。故曰:知彼知己,勝乃不殆;知天知地,勝乃不窮。」強調僅僅知己知彼還不夠,還要考慮天地這些對戰爭有影響的因素,才能獲得勝利。在用間篇中說:「故明君賢將,所以動而勝人,成功出於眾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於鬼神,不可象於事,不可驗於度,必取於人,知敵之情者也。」強調之所以能動而勝人,是因為知道敵人的情況,而這些情報的來源就是間諜。「故惟明君賢將,能以上智為間者,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軍之所恃而動也。」強調間諜的重要性,因為間諜清楚敵人的優勢和弱點,如果間諜很有智謀,就可以利用自己的優勢兵力,避開敵人的優勢,打擊敵人的弱點,產生最大的成果,所以他說使用有智謀的間諜是用兵作戰的要訣,整個軍隊都要依靠他們提供的情報採取行動。

如果雙方都達到知己知彼知環境,那麼雙方的戰爭只會陷入殘酷的戰鬥,雙方將傷亡慘重,獲得的利益很少。所以產生情報優勢對戰爭影響重大。

有兩種方法來增加情報優勢,一是使自己獲得的正確情報增加,二是使敵人獲得的正確情報減少,這樣就可以獲得最大的情報優勢。

增加自己獲得的情報包括:

1)直接觀察法,如《行軍》篇中的相敵32法:「敵近而靜者,恃其險也;……來委謝者,欲休息也。」

2)間諜法,間諜是獲取情報最重要的來源。《用間》篇包括五種間諜,五種間諜協同使用,可以獲得更好的成果。

3)試探和分析法:通過試探和分析可以獲得敵人的情報,《虛實》篇論述為:「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計,作之而知動靜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餘不足之處。」。廣告大師克勞德·霍普金斯將試銷引入了廣告界,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他用試驗來驗證廣告是否有效,如果有效就在其他城市進行大規模複製推廣;如果無效就改變策略直到有效。這樣可以以較小的成本就能知道消費者的想法(虛實),從而對消費者的關注點進行進攻。他在《我的廣告生涯》中寫道:「通過花費不高的實驗,我們能夠了解到我們是不是真的能夠做到。據此,我們可以不斷調整我們努力的方向。……這大概是廣告成功的唯一方法。靠猜測,50次中大約能有一次猜對,但是做實驗,50次實驗會50次告訴你該怎麼做,應該避免什麼。」他在《科學的廣告》中寫道:「通過試驗活動,幾乎所有問題都可以得到解答,而且廉價、迅速、準確。」巨人集團史玉柱的腦白金等的推廣也是先在小範圍試銷直到策略成功,然後再在其他城市複製推廣。

4)用嚮導得地利,孫子在《軍爭》篇和《九地》篇中說:「不用鄉導者,不能得地利」,用嚮導可以得到地利從而增加我方的力量優勢。

減少敵人獲得正確情報的能力有3種:

1)詭詐法,通過詭詐來迷惑敵人,孫子在《計篇》中論述了12詭道:「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並說:「兵者,詭道也」,打仗本身就是一種詭道之術,通過迷惑敵人,使敵人做出錯誤的判斷和決策,從而暴露和產生弱點,然後我方集中兵力打擊敵人的弱點。通過詭道也可以隱藏我方的真正意圖,然後就可以「攻其無備,出其不意。」,達到奇襲的效果。

2)反間和死間的迷惑,在《用間》篇中,通過反間和死間的協作,故意散布假情報,迷惑敵人,使其判斷錯誤。

3)利與害的驅使,敵我雙方都是趨利避害的,害就是成本和付出。通過利益誘使敵人犯錯,通過害處驅使敵人不得不這樣做,調動敵人,使敵人產生弱點而進行打擊。在《虛實》篇說:「能使敵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敵人不得至者,害之也」,在勢篇中說:「以利動之,以卒待之。」

增加情報優勢是目標,以上只是7種增加情報優勢的手段,手段有多種,只要能達到目標的手段就是好的手段。

《可以量化的軍事學》全書結構

《可以量化的管理學》全書結構

《可以量化的管理學》正面

《可以量化的經濟學》全書結構

《可以量化的經濟學》正面

使用物理學分析經濟學、管理學和軍事學,讓它們從藝術變為科學!

可量化研究網站:kelianghua.com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