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古典詩詞中意象疊映美之美髮布人:聖才學習網發布日期:2010-06-05 09:18共69人瀏覽[大] [中] [小]  古代詩歌不太注重詩句之間的邏輯順序,而是經常運用意象的並列和疊加,表達出含蓄、豐富的情感內涵,表現為全部用名詞或名詞性短語,經過選擇組合,巧妙的排列在一起,構成生動可感的圖象,用以烘托氣氛,創造意境,表達情感。詩句中這種意象的組合或跳躍,「語不接而意接」,有人稱這種表達方式為「列錦」。由於詩句高度濃縮,最大限度地增強了詩歌意象的密度和詩句的力度;不僅使詩中的意象群鮮明突出、包蘊豐富,而且還為讀者提供了聯想和想像的廣闊天地和咀嚼回味的餘地。  一、意象組合畫境美  在流傳深遠的名篇:「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中,「煙村」、「人家」、「亭台」、「鮮花」既各自獨立成景,又共同構成一幅田園風光圖,創造出淡雅幽美的意境,表達出作者對大自然的喜愛讚美之情。再如「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酬程延秋夜即事見贈》),給人的情趣和詩味是濃醇、深長的。上句是視覺畫面:秋夜星空一隻孤飛的雁;下句是聽覺意象:千家萬戶的砧杵之聲。上下句的串聯疊合,不但鮮明準確地描繪了秋夜景色的典型特徵,而且構造了一個幽遠凄清的意境。在元人虞集的散曲小令《風入松寄柯敬仲》中,佳句「杏花春雨江南」則是用三個典型意象高度概括江南早春景色的特徵,令人神往。  二、意象疊加情感美  中國詩歌慣用通過意象疊加過程中產生的情感張力,創造出加倍的情感內涵。最膾炙人口的要數馬致遠的《天沙凈·秋思》前三句,「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疊用九個帶修飾語的名詞性意象,寫出九種典型事物,形象地展示了一幅景象凄迷、色彩灰暗的「天涯漂泊秋思圖」:幾棵蒼老的禿樹兀立山野,枯敗的藤蔓纏繞其身,黃昏歸巢的烏鴉棲息於樹上,淙淙的流水流經橋下,荒村茅舍逸然自適,古老荒涼的驛道上秋風陣陣,困頓疲乏,飄泊異鄉的遊子騎著馬正踽踽獨行。這三句表面寫景,實則景中含情,情景交融。尤其是「枯、老、昏、小、古、瘦」等詞的運用,有力地渲染出遊子那種長期羈旅在外,不得與家人團聚的凄戚悵惆、鬱悶悲苦的思想感情。這一系列的意象疊加,描繪出蒼茫、凄涼、蕭瑟的秋天的景象,景由情生,情由景顯,情和景熔鑄成一個渾然天成的藝術整體,寫出了流落天涯、仕途坎坷、心境凄涼的典型情思,情感濃郁,給人留下強烈而深刻的印象。寥寥數語就把許多人都曾體驗過的悲秋和鄉愁表達出來了,難怪王國維贊曰:「寥寥數語,深得唐人絕句佳境。」(《人間詞話》)古代詩歌正是通過不同意象的疊加,往往能表達出深刻而有豐富的情感世界。例如杜甫的《旅 夜 書 懷》:「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句,詩眼在「獨夜舟」三字上,其餘全屬烘托。五個意象的疊加勾畫了這樣一個境界:河邊孤零零地泊著一隻小船,桅杆高聳;岸上只見小草,不見人家,簡直冷寂得很。在星空低垂、原野遼闊、月隨波涌、大江東流這樣的境遇中,一葉小舟顯得何等孤單、渺小,它的命運簡直可以聽憑大自然的擺布;而江水的奔流更使他聯想到時光的迅速消逝…… 這小舟的命運正是詩人命運的寫照。詩人這時已到垂暮之年,他的好友李白、房王官鄭虔、高適、嚴武等在近幾年裡相繼去世,使他的孤獨感與日俱增。現在,「五載客蜀郡,一年在梓州」(《去蜀》)的生活剛剛結束,而將來的生活如何又難以逆料…… 總之,詩人漂泊天涯、疾病纏身、憂愁凄苦的複雜思想感情都蘊含在這景物描寫之中,顯示杜甫詩濃縮精練、沉鬱頓挫的風格。  三、意象疊映簡約美  岳飛《滿江紅》中有一膾炙人口的千古佳句,「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運用名詞連綴,含不盡之意於言外。三十年來,以「精忠報國」為已任的岳飛,南征北戰,為南宋王朝收復了大片失土,而昏庸腐敗的統治者卻苟且偷安,心甘情願地作金軍的階下囚,積極投降,消極抗戰。他空懷滿腹報國壯志,屢遭朝廷冷落和排擠,但卻視功名利祿若塵埃和沙土,決心終生馳騁疆場,收復中原,趕走侵略者。這兩句回顧過去,展望未來,字裡行間飽含著複雜凝重的思想感情:既有對自己屢遭排擠、壯志難酬的感嘆,又有對南宋王朝偏於一隅,不思北伐的憤懣,更有對中原失陷人民的深深的摯愛。寥寥數語,一個胸懷磊落、不患得失、不計名利、赴湯蹈火、萬死不辭的高大形象便凸現在讀者的面前,辭約而意豐,言近而旨遠。  四、意象拼接含蓄美  含蓄,就是不把意思直接完全說出來,而是委婉地道出真意,從而收到良好的表達效果。北宋柳永的名篇《雨霖鈴》中的名句:「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詩篇抒寫的是戀人之間的離愁別恨。作為一種隱秘、微妙、複雜的內在感情,若從正面去直接刻劃,縱然字斟句酌、嘔心瀝血,也難以言之鑿鑿,盡如人意。機靈的詩人深諳此道,他完全撇開了愁、怨、相思之類直抒胸臆的字眼,也沒有藉助比喻、誇張等修辭手段,而是選擇了「楊柳岸」這個頗能惹人繾綣情思的場景——所謂「昔我往矣,楊柳依依」;再把「曉風」、「殘月」這兩個色調上一清新、一凄婉形象剪接進去,造成鮮明強烈的對比和呼應,使人獲得空間寬廣、時間連綿的審美感受,自然而然地形成一個朦朧、深遠又帶點神秘意味的藝術境界。仔細品味,詩人諸多無法直言表達的情愫,全都寄寓在這些名詞連成的畫面中,使人可以「心領神會」,而且越咀嚼越覺得情致纏綿、餘韻深長了。馮煦說柳詞「狀難狀之景,達難達之意」(《宋六十一家詞選例言》),道出了個中底蘊。  五、意象跳躍凝鍊美  詩詞有時故意讓成分殘缺,從而達到簡潔凝鍊的修辭效果。陸遊的《書憤》中的「樓般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這兩句以高度濃縮的筆墨,勾勒出一幅遼闊宏偉的圖畫:在大雪飄飛的夜裡,乘船搶渡瓜洲;在秋風瑟瑟的大散關,騎馬揮刀與敵軍廝殺。詩人雖然省去了若干詞語,只選取了幾個關鍵名詞,但並不影響意義的完整表達,語言凝鍊,意境開闊。  六、意象連珠想像美  清代袁枚《隨園詩話》引嚴東友論詩說:「凡詩之妙處,全在於空。」這裡的「空」就是空靈的意思,指詩詞必須給讀者留下大片想像的空間,以激發讀者進行審美再創作的熱情。名詞串「珠」,雖然具有巨大的概括力,和高度的包容量,但作者卻不完全托出,這就給讀者留下了虛空境地,讓讀者主動地憑藉自己的審美經驗去完善、補充。上面提到的《天沙凈·秋思》,題目叫《秋思》,句中卻沒有一個「思」字,更沒有遊子的心理描寫,然而「思」的主題卻蘊含其中,讀者完全可以想像出遊子見到各種景物時的內心世界:……每個讀者的審美經驗不同,再創造的形象就因人而異。作家實寫景物,虛寫情思,這種虛筆描寫就體現出一種空靈美,元人周德清「極妙,秋思之祖也」《中原音韻》)的稱讚,是很有道理的。  七、意象綴連異趣美  如溫庭筠的《商山早行》:「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讀者在吟詠之餘彷彿身臨其境:在那陝西商縣東南的商山腹地,凌晨雞叫,投宿在驛站的旅客趁早啟程趕路了;一輪清月掛在天邊,料峭春寒,木板橋上結滿霜花,早行人在霜橋上踏出兩行清晰的腳印。這清幽冷寂的環境,烘托渲染了遊子的無限離愁鄉思。其中的十個字,組成了六個名詞性的意象——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二句中不用一二閑字,止提掇緊關物色字樣,而音韻鏗鏘,意象具足」(李東陽)。如上都是名詞連綴,似乎給人的感覺是單薄的,清雅的,其實,它也可用來表現另一種美的境界。同樣的「霜、晨、月」卻有了雄壯之美。毛澤東的《憶秦娥·婁山關》:「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詩人橫空出筆,開篇就把西風、長空、雁叫、晨月這五個形象連綴在一起,形成遠近掩映、動靜交錯的戰鬥場面,又配以大雁的鳴叫作音響烘托,使人真切地感受到環境氣氛的嚴峻、險惡,以及紅軍浴血奮戰的大無畏精神。筆力何其凝鍊遒勁!再如《清平樂·六盤山》:「天高雲淡,望斷南飛雁。」這與上句馬踏霜晨、號咽西風相呼應,藉助高天、淡雲、飛雁幾個親切動人的形象,構成一個廣闊、深邃而又明朗、活潑的境界;面詩人對長征勝利在望的興奮和歡愉之情,都不著痕迹地滲透在其中,讀來言簡而意豐,大大激發了人們戰勝困難的雄心壯志。  理解鑒賞詩詞要注意這類現象,通過知人論世以提高理解的透徹  度和深刻性。掌握品讀此類詩歌的規律、方法;以便舉一反三,更好地指導高三語文複習備考工作。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