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18 14:37

〔记者吴政峰/台北报导〕一名小四男童生长在破碎的家庭,与母亲同住,每天被灌输「父亲外遇是恶魔」的观念,有天学校活动讨论「我的父亲」时,他突然崩溃痛哭,其母接到学校通报,才知道自己强迫儿子长大,反而是害了他,司法院少年及家事厅厅长谢静慧遗憾地说,如果当时及早透过家事调解程序介入,或许情况就不会变成这样。

谢静慧回忆,该名母亲得知儿子在学校崩溃痛哭,才知道自己每天灌输「婚姻破裂是爸爸害的」、「爸爸外遇是恶魔」等观念,只是在强迫他长大「主持正义」,但其实在双方关系破裂前,孩子是很崇拜父亲的。

谢静慧表示,「家事事件处理法」2012年公布至今,对于离婚等有对立两造的家事官司,其实采取调解先行方式处理,让父母有4个月的时间可以调解,讨论如何对孩子做出最好的方案。

少家厅指出,离婚父母仅23%重视孩子的感受,孩子陷入双亲的冲突两难中,无法安心生活,因此法院的调解程序就占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法官可以指定具有法律、医疗、心理、社会专业的家事调解委员,视个案提供协助。

家事调解委员应具有性别平权与尊重多元文化意识,受过30小时以上核心能力专业职前训练、每年12小时以上在职训练,可提供父、母双方专业咨询。

少家厅强调,除了调解程序,若父母愿意参加「亲职教育」,通常会协调出对孩子较佳的结果,而这类课程在外一堂动辄上千元,但家事服务中心则的亲职教育课程则为免费,呼吁民众可多利用。

至于法官能否裁定两造强制参加亲职教育?少家厅坦言目前的家事法并没有这个规定,但实务上,确实有很多家事法官认为有此必要;少家厅指出,若法官建议双亲上亲职教育课程,不愿参与的一方,可能在诉讼中居于劣势。

  • 少年及家事厅厅长谢静慧回忆起本个案,仍觉得有点遗憾。(记者吴政峰摄)

    少年及家事厅厅长谢静慧回忆起本个案,仍觉得有点遗憾。(记者吴政峰摄)

  • 少年及家事厅调办事法官张筱琪表示,调解与亲职教育并行,有益孩子的后续照顾。(记者吴政峰摄)

    少年及家事厅调办事法官张筱琪表示,调解与亲职教育并行,有益孩子的后续照顾。(记者吴政峰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