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有很多大導演大製作的片子,他們難道沒有請些歷史學者參與拍攝麼?或者說為什麼請了專家卻還是總會犯各種稍懂歷史的網友都能看出來的錯誤?

以最近的陳凱歌導演的《妖貓傳》為例,就有很多人指出各種錯誤,為什麼不願意按照歷史拍呢?只是為了追求視覺上好看麼?


因為自古以來,我民對歷史都不太嚴肅,一開始是野心家背著人民篡改史實,後來就是全民的歷史相對主義,因為大家心裡清楚檯面上的史書怎麼回事

電影是藝術性和商業性的結合,在天朝還要加上政治性,三足鼎立。

曾經政治性為主導,商業性被壓抑,藝術性尚有生存空間。但是如今商業性要素畸形膨脹,政治性大家能繞道走盡量繞,大有商業利益繞道政治,碾壓藝術靈魂之勢。

於是近幾年爛片頻出,尤其歷史題材居多。精品還是有,但是抵擋不住泥沙俱下啊。

至於歷史題材內容質量堪憂不足怪啊,幾千年喪失尊嚴的歷史觀導致的社會文化結果罷了。從廟堂之高到街頭流氓都在隨意修飾歷史,更何況一個為商業利益的電影呢?

想要維護歷史尊嚴的人是有,當代很少,就像一旦破處就再難裝純一樣。司馬遷曾經如此,至少當時不會因為如實著史被殺頭,可後世有太多如實記錄史實的人性命不保,或把牢底坐穿,試問千年之後誰還敢研究公正的當代史?時代嚴重不同了。


電影是電影,不是紀錄片

一開始的定位就不一樣

沒有什麼錯不錯誤可言的

《妖貓傳》本就是獵奇題材,捕捉觀眾的興趣和想像,豐富觀眾的視聽,服務觀眾體驗,又何用執著於太多

詬病太多我建議你不如去看紀錄片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電影本身就是虛構

虛構的電影裡面確實也有真實的,不過這個真實你說你不接受,沒達到你認知的,那我只能說是你的問題了

它可以是存在的,也可以是不存在的呀

我看電影就只領悟個中意境、感受和精神

引經據典的去說這個說那個,沒必要


謝邀電影嘛,當然是要按照視覺效果拍了。

就拿《妖貓傳》來說,有人詬病,大唐的街道並不是電影中那樣狹窄。但是作為一部鬼怪靈異劇情的電影來說,用窄巷小屋,更能帶給人一種陰森的感覺。

評價一部電影,一定不能脫離他的屬性。如果說一部歷史正劇,犯了原則上的錯誤,那的確不能原諒。但是《妖貓傳》原著是日本的志怪小說,拍出來的也是奇幻電影,那自然是要為觀影體驗服務了。換幾個通俗點的說法,大家就明白了。《抗日奇俠》《敵後武工隊傳奇》,叫這個名字的劇,大家一眼就看出是什麼玩意兒,自然也不會去要求他有什麼歷史底蘊。《隋唐演義》《三國演義》,大家都知道這是小說,所以也沒人會爭論李元霸和胡車兒誰的臂力更強,羅成和馬超誰的武功更高。《八年苦》是相聲,對於相聲裏戚繼光用竹竿破日本武士刀盾陣,自然也就是一笑而過,當個包袱。一部文藝作品,首先要為他的觀眾服務,而不是為還原歷史而作,沒錯吧?

你是看電影,看電視劇,而不是看歷史專題紀錄片,換句話說,你是在看小說,而不是看歷史課本,現實中的衝突與戲劇中的衝突有本質差別,而戲劇衝突又是構成戲劇的基本元素,編劇沒理由寫眾所周知的史實讓大家再度欣賞,無論是戲劇文學的角度,還是歷史的角度,這樣做未免太不專業。至於其他角度,如服化道blabla,有些影視作品必須要以鏡頭美為原則,不可能讓漢代貴婦穿著黑白色紡紗飄來飄去的…


博人眼球,製造話題度
謬誤根本不是主創們考慮的問題,眼球纔是。
大多數人才不要看真相,只想看自己想看的部分啊~更何況,歷史太深刻,拍出來太沉重,而電視劇說到底也只是娛樂而已呀~
因為他們是讓歷史為故事服務,而不是故事為歷史服務

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