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網商記者 蔣菲

4 月 9 日晚,申通快遞發佈 2018 年報,2018 年申通快遞完成業務量約 51.12 億件,同比增長 31.13%,包裹完成量佔全國總量的 10.1%;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170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 34.41%;實現利潤總額 27.4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 37.81%;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 20.4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 37.73%。

申通2018年財報數據

申通快遞是通達系中最早成立的快遞公司,2013-2014年,市場份額行業第一。自2015年以來,市場佔有率不斷下滑,申通陷入“低迷”的3年。而從2018年7月份開始,申通開始“回暖”,業務量和營收的同比增速均在30%以上,2018年全年包裹完成量佔全國總量的10.1% 。

如今,申通交出全年大考的答卷,業務量,營業收入,淨利潤均實現30%以上的增長,淨利潤達20億。今年3月11日,阿里巴巴投資46.6億元入股申通後,一方面申通與電商的結合將更加密切,另一方面也體現出市場對申通能擁有持續性增長的肯定。

申通爲何能夠“回暖”,申通在年報中解釋爲“原因主要系快遞業務量的增長和優化成本控制導致利潤相應增加”,記者梳理後發現,至少離不開以下因素。

申通的收派模式

首先,重金收購轉運中心是主要原因之一。2017年開始,申通正式轉型,啓動了“一盤棋”戰略,即通過轉運中心的直營化,以期實現大中轉小集散佈局、中轉功能分級管理、樞紐集散統一建設、吞吐能力超前規劃以及集約運輸降低成本。

截止目前,申通完成了孝感、漯河、淮安、南昌、成都、重慶、長沙、大連等 19 個地區轉運場地的新建及改擴建工作。

同時,申通在 2018 年大力收購核心城市的轉運中心共計 15 個。截止 2018 年 12 月,申通全網共有轉運 中心 68 個,其中自營轉運中心 60 個,自營率達到了 88.24% 。

申通的中轉成本得到了進一步的優化和控制,中轉直營率的不斷提升將持續增強申通的網絡盈利能力。

隨着快遞業務量的猛增以及用人成本的迅速上升,申通加大對自動化、智能化機械設備等投入力度。截止2018年末,申通自營轉運中心中有鄭州、金華、上海、福州、深圳、漯河、武漢等城市的中轉場地共鋪設33套全自動分揀機器人或者交叉帶分揀設備。

此外申通還通過重點在幹線路由、倉儲、末端派送等環節,大力推進信息化、集約化作業管控,以降低運營成本。

在幹線路由方面,申通快遞繼續優化進港、出港路由標準體系,其中幹線運輸全部採用集約化模式,最大化的降低運輸成本,讓利給末端網點。截止 2018 年 12 月,申通開通幹線運輸線路 2627 條,較 2017 年年底增加近 800 條;開通路由達到 10971 條,較 2017 年年底增長 113.57%;公司共有幹線運輸車輛 4478 輛,幹線運輸車自營率爲 65.68%。

倉配建設方面,申通於 2017 年 12 月收購上海申通易物流有限公司並對其增資,其主營業務爲依託申通快遞的物流網絡爲客戶提供倉配一體化解決方案,持續爲客戶提供標準化及個性化的服務。 2018年易物流訂單量約 2300 萬單,同比增長 79.89%。

在時效提升方面,爲了提升快遞的派送時效,申通擴大末端二派總體覆蓋範圍截止 2018 年 12 月,實現二派滲透率 72.98%,推動了末端快遞的及時流轉,時效的提升,帶動申通口碑回暖。

2018年是申通的“質量年”,申通率先在全網推進派費改革,啓動“星級快遞員”考覈評定,累計拿出數千萬用於獎勵服務質量優秀的網點和個人。

申通1-12月的郵政有效申訴率

查詢公開資料發現,申通的郵政有效申訴率從1月的5.51,到12月這項指標爲0.13, 1-12月的郵政有效申訴率平均爲百萬分之1.17,較去年同期大幅度下降,而申訴率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反應着服務質量的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申通快遞公告中宣佈高管重大調整,聘任陳向陽爲集團總經理,並擔任董事會非獨立董事及戰略委員會委員。此次人事調整,也是繼阿里入股申通快遞之後,又一重大舉措。據悉,申通快遞 2019 年將全網聚焦“市場佔有率”這個核心點 ,集中所有力量,調配所有資源,去拼市場、做業務,實現市場的重大突破。

此次申通聘任快遞老將陳向陽作爲集團總裁,勢必會在申通網絡運營上有大動作,這也爲申通快遞 2019 年發力市場埋下了伏筆。

2019 年中國快遞市場,申通會有一番怎樣的作爲,值得期待。

(本文由天下網商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