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血糖,就能掌握延長壽命的鑰匙。這把鑰匙,就掌握在你的手中。

註:本文經野獸生活研究所授權轉載

經常看我們文章的朋友應該都知道,我們一直不遺餘力地向大家傳播 高血糖 的危害,然而很多人總是不放在心上:

「我的體檢報告顯示,血糖正常得很!」

但很可惜,就算你的體檢報告超級漂亮,你還是很可能是 潛在高血糖患者

日本 NHK 電視台,最近就拍攝了一部紀錄片《血糖飆升:揭露潛在威脅》(Glucose Spike: Uncovering a Hidden Threat),向世人展示:

高血糖 比你想得更普遍,而且很危險。

01

隱藏危機

紀錄片中,有一名 40 歲出頭的日本男子森田。森田平時沒有任何病痛,突然一日胸口突發劇痛,入院治療。

醫生診斷出他患有心肌梗塞,而森田心肌梗塞的原因,竟然是因為 血糖過高。

他的餐後血糖飆升到 12.64 mmol/L(正常應該 <7.8 mmol/L)。

他說:

「我每年的體檢報告,都顯示 血糖很正常,怎麼就突然高血糖了呢?」

事實上,森田並不是個例,大部分高血糖患者都是 病發入院,甚至差點死亡後,才發現自己原來有高血糖

也就是說,就算你每年體檢報告都很正常,

你也很可能是高血糖患者。

為了調查高血糖的普遍性,在紀錄片中,調查人員徵集了 65 名空腹血糖正常(低於 6.1 mmol/L)的志願者,為他們做餐後血糖的檢驗。

結果顯示,65 名空腹血正常者中,有 20 名是 餐後高血糖患者(餐後血糖>7.8 mmol/L)。這個比例高達 30.7%

也就是說,有 3 成的人年年體檢報告正常,卻有高血糖問題。

在另一個實驗中,研究人員檢測了一群苗條年輕女子的餐後血糖。

結果也讓人出乎意料:儘管這些女子的 BMI 都很低,仍然有 24% 的 苗條女子 患有高血糖。

由此可見,高血糖不是肥胖、年老者的專利,它潛伏於每個年齡層。

為什麼有這麼多人,空腹血糖很正常,餐後血糖卻高得出奇呢?

紀錄片解釋:正常情況下,人在進食後胰腺會分泌胰島素,促進血液中的葡萄糖進入身體細胞,這時候血液中的葡萄糖會下降。

但高血糖患者產生了 胰島素抵抗,分泌再多的胰島素,細胞對葡萄糖的吸收率還是不高。

因此, 他們的血糖會快速上升到頂峰,造成血液高血糖環境。之後,他們的血糖才會慢慢恢復到和正常人一樣的水平。

而空腹血糖是在空腹 8 小時才檢測的,那時候高血糖患者的血糖,已經「降到了正常值」,和正常人沒有區別。

正因如此,高血糖藏匿於眾人之間,日積月累地損害身體,一步步引起糖尿病、心臟病、阿爾茲海默症、癌症等嚴重疾病。

02

致命殺手

研究顯示,患有高血糖的人群,患上心臟病或中風的風險是正常人的 1.9 倍。

為什麼高血糖會有這樣大的危害呢?影片里提到一項義大利研究。

在這個研究中,科學家把 血管內壁的細胞,輪流浸在含有大量葡萄糖和少量葡萄糖的溶液中,模擬人體高血糖環境。

之後,科學家用顯微鏡來觀察這些樣本,發現這些血管細胞中出現大量活性氧,這些活性氧會損害細胞。

兩周後,有 40% 的血管細胞因活性氧而凋亡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人體之中,當人體處於高血糖環境時,被活性氧損害的細胞會試圖自我修復。

這時,動脈壁的免疫細胞會吸收它們,把它們粘附在動脈壁上,造成 動脈壁膨脹,血管變窄,最終導致動脈硬化。

左邊是正常人的動脈影像

右邊是高血糖患者的動脈影像,血管壁很細

不僅如此,活性氧還會破壞細胞中的脫氧核糖核酸(DNA),增加高血糖患者的 患癌風險

還有研究顯示,高血糖患者患上 阿爾茲海默症 的風險是正常人的 1.6 倍。這是因為高血糖會造成具有神經毒素的 β-澱粉樣蛋白堆積於大腦,損害神經。

本來,大腦中有種酶可以分解 β-澱粉樣蛋白,但這個酶同時也會分解胰島素。

所以,當體內胰島素水平很高時,這種酶就會 分心:跑去分解胰島素,而忽略了有毒的 β-澱粉樣蛋白。

這樣一來, β-澱粉樣蛋白就會在腦中聚集,產生很強的神經毒性,造成神經細胞壞死,造成痴呆。

所以高血糖患者,患上痴呆的風險也更高。

03

擊退高血糖

儘管高血糖狡猾可怕,但人類還是有應對之策。

研究表明,只要能 控制血糖,就可以降低高血糖的風險,恢復健康。

在這部紀錄片中,科學家做了一個老鼠實驗,形象地展現控制血糖的好處。

該實驗對比了 高血糖老鼠 健康老鼠 的胰腺細胞,前者的相當疲弱,後者的非常活躍。

在兩個月內,科學家通過藥物,將高血糖老鼠的血糖控制在合理範圍。2 個月過後,高血糖老鼠的胰腺細胞 恢復了活力,幾乎達到健康老鼠的水平。

除了藥物控制,還有很多方式能控制血糖,恢復胰島素的分泌和敏感性。

紀錄片中列舉了 3 招 控制血糖的好方法:

1.飯後散步

中國人老說「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其實是有理有據的。

通常,飯後 15 分鐘,血液會聚集在胃部和腸道,促進食物的消化吸收。如果在飯後立刻散步,血液會流進手部和腳部,延緩胃腸消化,導致糖分吸收延遲。

有研究發現,如果高血糖患者,飯後沒有運動習慣,他們的血糖就會保持 奇高的狀態。可是,當他們養成飯後散步的習慣後,他們的血糖,就會迅速下降到正常範圍。

2.改變進食順序

影片中還找來一位 27 歲男子,他的餐後血糖飆升到 12.98 mmol/L(233 mg/dl)。

然而,當他按照研究人員的指示,以豆芽炒牛肉、炸雞、生魚片、一碗米飯的順序進食,他餐後血糖到了正常人的水平,只升到 6.85 mmol/L(123 mg/dl)。

同樣的人,餐後血糖怎麼差別那麼大呢?

研究人員指出,蔬菜中的 膳食纖維 會覆蓋腸道表面,讓腸道吸收葡萄糖的速度變慢。肉類中的脂肪和蛋白質,進入腸道時,腸道會分泌腸降血糖素,讓胃部和腸道的蠕動減緩,從而控制血糖。

以蔬菜、肉類、米飯的次序吃飯,就能延長米飯被身體吸收的時間,從 30 分鐘延長到 80 分鐘。

3.低碳水飲食

另一個控制血糖的方法,就是在日本逐漸流行的 低碳水飲食(在日本又稱為低糖質飲食)。

低碳水飲食,就是是將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供能比,限制在 30% 以內。由於吃的碳水化合物少,進入血液的葡萄糖變少,血糖的波動也因此變小。

紀錄片導演還特地遠赴美國,介紹了美國歷史悠久的治療中心 Duke Diet & Fitness,那裡一直通過 低碳水飲食,控制糖尿病和高血糖患者的血糖。

一位剛進治療中心的糖尿病患者,晚餐吃的是豬肉、菠菜、小麵糰,碳水供能比限制在 50% 以內。

影片還拍攝另一位 嚴重的糖尿病患者。他的晚餐是豬肉和蔬菜,碳水供能比只有 10% 。

最後,拍攝人員還去拜訪了一名 資深的低碳水人士。

她表示,她堅持低碳水飲食的獨家秘方,就是把自己喜愛的食物,改造成 健康的低碳水版本。

她會用 西葫蘆面 替代義大利面,花菜替代米飯。對她來說,低碳水飲食就像呼吸一樣容易。

紀錄片最後提到:

只要控制血糖,就能掌握延長壽命的鑰匙。

而這把鑰匙,就掌握在你的手中!

你身邊有那些 看上去很瘦,但無糖不歡,愛喝奶茶吃甜食 的朋友嗎?

請把這篇文章分享給他們,提醒他們,是時候注意一下餐後血糖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