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個馬鈴薯在火星你能過480天嗎?

我內心是願意的、能的,但是實際上在地球,我都不能靠50個馬鈴薯過一個月。但是電影《火星救援》裡面的主角做到了。董敬明教授今天的講座中,給我們看了幾分鐘電影現場,很爽。

但是這個跟城市規劃有丁點關係嗎?

有心人知道是有的。

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就在這部《火星救援》的電影裡面了。

地球上或者一個城市的「50個馬鈴薯」的自然資源是有限的,在有限的約束中如何無限長期的發展下去就需要可持續發展理念了。

董教授今天的講座中就以「帕斯國際機場擴建規劃」為例子,分享了西澳的可持續發展理念,提供了一條如何正確理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思路。

澳洲沒有高鐵,飛機就是主要的長途旅遊的最主要的方式,隨著人口和經濟的推動,帕斯國際機場擴建需求自然就提出了,董教授是這次機場擴建被聘用的專家組成員之一。

十幾年前董教授就做過機場規劃了,而澳洲城市規劃法規更是比國內城市規劃法規提前不少。

如何達成經濟、環境、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呢?

一個帕斯機場跑道的例子。

經濟:從一般的3.5公里的跑道砍到3公里。為什麼做出犧牲呢?

環境來回答:為了濕地。

對植物範圍以珍稀程度、疏密程度進行等級劃分。

規劃時就提出:允許為了經濟破壞環境,但是必須對環境做出環境置換。如:破壞一顆樹在指定的地方種兩棵樹;破壞一個鳥窩,就去農場買一個鳥窩放置到指定的地點;破壞珍稀難存活的植物,破壞一個種4個等等。這些都是機場甲方出錢的。

這時社會急了,社會可持續怎麼辦?

社會:噪音模擬圖內的民居全部有噪音賠償。別墅受噪音污染嚴重,就賠償屋頂海綿層、防噪音玻璃的費用;老人院、幼兒園、小學重新換地方安置。這些都是機場甲方賠償的。

提問環節同樣精彩。

  1. 最近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教授提出的全球碳排放交易全站式解決方案,對給排水等海綿城市問題有新的啟發嗎?

董教授回答說,現在的給排水公式是幾十年前的公式,按照百年一遇的雨量計算的,而現在受全球氣候的影響,氣候係數的考慮是否該加權是個非常值得考慮的可持續問題。並邀請了好友來回答。

好友老總提出一個數據,湖南最大日降雨量是167mm,也就是說該日陸地上漲16.7cm的雨量,貌似到褲腳而已,但是考慮到屋頂不能積水吧,總往低窪的地方流動,大面積的降雨只能往低窪地帶的管網集中式排放,給排水公式考慮了地面延緩時間和管道延緩時間,但是沒有考慮到氣候問題,12min的地面延緩時間在現在很多城市是不合理的。海綿城市提出的大面積儲水就是一個很好的補充公路管網排水的很好的方案。碳排放與排污費用類似,是個很好的思路。

董教授補充說了海綿城市的三個要點:每一塊綠地,應該比馬路要低;儲水責任分攤到每家每戶(要求十年一遇雨水不排放;百年一遇雨水可以排放到馬路);江海河湖儲納水。

2、已有的不好的規劃現狀怎麼辦?

現在中國很多基層幹部對城市規劃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解是有問題的,認為綠水青山就是不能動,經濟發展也不能動。這是不對的,在規劃時就提出對環境的要求,設定環境管理計劃,要求恢復環境,並執行5年環境管理期。

3、新的規劃如何進行?基層幹部不懂不執行怎麼辦?

董教授和好友上週考察了一個舊城改造項目。好友回答說中央是重視規劃的。但是遇到的基層幹部甚至提出「五不」原則,「不謀劃、不虧、不管、不幫助、不拆」。深圳南山為什麼發展的這麼好?就是因為規劃定位高,吸引人;不投入不可能吸引人。沒有主題不管不問一定會失敗的,功成不必在我,要有一輩子做這件事的擔當,這也是港珠澳大橋成功的原因。對一些文物古建,不拆也不絕對,應該按照思路有規劃的選擇。

4、澳洲城市生活垃圾如何處理的?

澳洲跟中國一樣地大物博,但是人口只有幾千萬,86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眾多沙漠,一般垃圾就是埋在沙漠裡面。但是任性也出現了問題,40年前曾經埋城市垃圾的沙漠因為城市的擴展,必須再把垃圾挖出來,埋在更遠的沙漠。這個可以借鑒西歐的垃圾焚燒回收處理的做法。

更多董敬明教授的講座內容:

土鹽:敬明說海綿城市?

zhuanlan.zhihu.com圖標土鹽:董教授講座之城市的靈魂?

zhuanlan.zhihu.com
圖標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