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鐵管插到地下,只要端一瓢水倒進去,裏面的水就會無窮無盡地流出來,深受農村打機井啓發的楊卓舒,用20多年的時間,從人民羣衆那裏抽取了“無窮無盡的活水”。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微信公衆號“市界”(ID:ishijie2018),作者:張洋,編輯:邢昀


“反對卓達,就是反對支援俄羅斯搞國民建設,對普京有意見”。


四年前,針對涉嫌非法集資的質疑,卓達集團董事長楊卓舒在一段公開視頻中如此回覆,卓達的民間融資被套上金融創新的“華衣”。


四年後,精心編制的謊言無法再圓,楊卓舒帶着兒子一起主動投案自首,留下40萬投資者深套其中。


楊卓舒信奉自創的一套“無中生有”理論。


啓發來自北方農村打機井。一根鐵管插到地下,只要端一瓢水倒進去,裏面的水就會無窮無盡地流出來。“投資就是這個道理, 我用一瓢水的資金激活無窮多的資金,什麼項目我都能完成。”


以楊卓舒26年的實踐經歷來看,卓達以項目爲基礎,許以高額回報率,從廣大人民羣衆那裏抽取“無窮無盡的活水”。


這背後類似於一場“拆東牆補西牆”的“龐氏騙局”。


“空手道”首富


石家莊市南二環東路,一片密密麻麻的住宅區裏,一幢一幢的紅頂別墅異常扎眼。


那是楊卓舒的“處女作”卓達花園。


1952年出生的楊卓舒,高中畢業後曾在大慶、北京、華北油田從事宣傳工作,1987年調到石家莊做記者,並在石家莊開啓了卓達事業。


1993年,他帶着十幾個員工創立卓達房地產公司(下稱“卓達地產”)。彼時,全國房地產都處於大面積滯銷、虧損狀態,楊卓舒卻認爲這是“抄底”的好機會。


卓達花園的啓動資金不超過5萬元,楊卓舒還向朋友借了輛二手的韓國大宇車作抵押,纔有錢在石家莊市拿下一片玉米地。


拿地之後如何啓動?楊卓舒開始實踐他的“無中生有”理論。


卓達集團總裁楊卓舒。


利用曾經在報社的關係,楊卓舒從《石家莊日報》賒下一整版廣告,並打出當時令人“驚掉下巴”的廣告:“卓達別墅每平方米1588元”。這比當時的一般商品房還便宜400多元。更低的價格以及半福利的物業服務收費,直接勾起石家莊市民買房的慾望,有人甚至手提現金排隊到卓達地產買房。


不到1個月的時間裏,楊卓舒一次性直接融資4600多萬元,令項目得以啓動,卓達地產一炮打響。


一戰成名之後,楊卓舒帶領着卓達地產一路狂奔,此後在石家莊、三亞、呼倫貝爾等城市開發近十個住宅社區。


以地產起家後,楊卓舒成立卓達集團,並涉足其他行業。根據卓達集團的介紹,其淨資產逾千億元,企業員工近萬人,業務涵蓋新型建材及綠色裝配式建築產業、養生養老大健康、現代農業、旅遊、文化、低碳智慧城市建設等。


2001年,楊卓舒以21億元的身價名列《福布斯》中國大陸首富排行榜第15位,成爲河北首富。


從5萬元到21億元,只用了9年時間,楊卓舒將“空手道”玩到極致。


拉大旗作虎皮


“下海”之前,楊卓舒在宣傳崗位上摸爬滾打了27年,政治嗅覺敏銳,深諳宣傳套路,善於包裝自己。


楊卓舒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像做政治一樣辦企業,像辦企業一樣管國家”。他認爲自己做的項目,既是經濟項目,又是政治項目。


2002年,在國務院推動城市化的背景下,楊卓舒提出卓達“要在華北平原造一座超一流大城市”。他的計劃是把石家莊市擴大1-2倍,人口達到400-600萬人,以及將藁城向東拓展。


楊卓舒對媒體透露,他的造城計劃已經取得了河北省政府、石家莊市政府的同意,兩級政府表示,將全面配合卓達的造城項目,讓河北有所改觀。然而,市界並未在河北省政府和石家莊市政府網站上找到類似的文件或表態。


後來,卓達跟藁城的合作並未順利推進,楊卓舒的造城計劃失敗,不過卻藉着這個計劃在石家莊市拿了不少廉價土地。


卓達太陽城陽光國際二期培土奠基,來自卓達官網。


楊卓舒熱衷於根據政策導向來佈局項目,爲公司的項目添加濃厚的政治色彩,他所做的每一個項目都會盡力尋求政府的站臺。


卓達集團甚至拉普京爲其撐腰,聲稱2013年集團跟俄羅斯簽訂了一份保障房項目合同,項目建設期爲15年,年均建設9200萬平方米,每年的合同金額達到6000億元人民幣。而根據商務部的統計,2014年俄羅斯自中國進口貿易額爲508.9億美元(約合4000億人民幣),俄羅斯大使館亦出面表示對這項交易並不知情。


在楊卓舒曾經的計劃裏,他還要在北京延慶建造"卓達山水江南度假村"、"北京龍慶峽國際生態康樂園”,在三亞市啓動三亞熱帶雨林度假村、三亞卓達旅遊職業學院、亞龍灣院士院、藍硅谷海洋科技城等項目。


每一個項目開新聞發佈會,楊卓舒都會邀請上百名記者,以及地方官員到場爲其背書。並以同樣的手法,在內蒙古、山東、天津、黑龍江、南京等地建設數十個項目,僅山東文登的項目總投資就超過2000億元。


明面上,楊卓舒跟政府官員打得火熱,背地裏他又表現出對官員的厭惡。


他曾在文章中寫道,“有許多正式場合我是非常不願意去的,我只要到機關去一次,就會反覆地做着一個相同的夢 : 就是在一個工地,幾根木杆,然後幾片東西圍起來,遍地是污穢之物,我憋得夠嗆,到這兒了,找不到下腳的地方。”


“龐氏騙局”式融資


在楊卓舒看來,“很多企業先吃銀行,再吃財政,最後就吃股市,那是一幫沒有本事的人,就是宰老百姓的腰包”。


卓達就不同了,它繞過審查嚴格的財政、銀行,直接向老百姓融資。


有石家莊房地產人士透露,卓達早在2005年就採用民間集資的方式,籌集建設資金,最初利息僅比銀行高一點,後來發展到“六年返一套房”的高利率集資方式。


據投資者報報道,2006年,“在石家莊許多居民小區,你可能隨時都會碰到宣傳集資項目的卓達銷售人員”。集資最瘋狂的時候,卓達甚至在市內主要超市都佈置了銷售網點。


2014年地產行情向下,房價微跌,卓達的地產集資方式玩不下去,又包裝出卓達新材理財項目。所謂的新材料,就是指卓達集團的竹鋼、木鋼技術,即“以竹代鋼,以木代鋼”,卓達集團宣稱這些新材料以竹子和木材爲原料,經過特殊的處理,可以替代鋼材。


工作人員正在“搭積木”搭建兩層別墅。


卓達新材項目根據投入本金的多少,年化收益率包括利息以及股權回報,從20%到30%多不等,5萬元的收益率有28%,500萬以上資金的收益率則有34%。爲了推銷理財項目,卓達集團聘請上千銷售人員,在石家莊的繁華區域遍佈營銷點,並向路人發放宣傳單。


高額的回報率,讓很多白髮老人拿出“棺材本”去投卓達新材的理財項目。在石家莊市翟營南大街389號的卓達集團總部,買理財項目的人擠滿大堂,比當初排隊買卓達花園的人還多。


據卓達集團的銷售人員描述,卓達新材理財項目,啓動不到一年,就已經有40多萬投資者購買,總投資額至少一百多億元,而且所有的卓達新材理財項目投資都沒有抵押物,意味着投資風險非常大,一旦項目失敗,投資者將血本無歸。


卓達新材理財項目投資週期都是一年,100多億元的融資在一到兩年內要支付的利息就二十多億元,公司一年的主營收入還不夠還利息,只能靠不斷吸引新的投資者,來爲前序投資者貢獻利息。


這樣的路數跟“龐氏騙局”的發明人龐茲的做法如出一轍,龐茲誘導投資者向一個子虛烏有的企業投資,並許諾投資者高達40%的利潤回報,然後再把新投資者的錢作爲快速盈利付給最初投資的人,以誘使更多的人上當,後人稱之爲“龐氏騙局”。


據卓達理財投資者譚瑩珊記錄,2015年11月,卓達的理財兌付出現違約,投資人的利息和本金都拿不到。關於卓達涉嫌非法集資的報道也見諸報端。


龐茲的騙局被媒體揭穿後,龐茲以“不懂金融投資”爲由加以批駁。楊卓舒的做法“技高一籌”,媒體曝光後,不僅上演了一出投資者佔領媒體辦公室的鬧劇;而且他放出一段名爲《總裁對廣大客戶的一段心裏話》的視頻,稱自己是金融創新。


在視頻中,楊卓舒充滿威脅的口氣,說“蛋碎碎一地”,“船翻死一船“。

一位接近楊卓舒的人士告訴市界,“卓達涉及的人太多了,如果大家都去兌付,肯定是個死,應該讓他慢慢發展主業,纔有錢還投資人的錢”。


楊卓舒成功綁架投資者,他們跟卓達在同一條船上,即使看破卓達的招數,但還是希望它能吸引新的投資者爲自己解套。


楊氏“帝國樓塌”


卓達集團,向來是楊卓舒一人拍板,即使今年他已是67歲高齡。


創立卓達的26年裏,楊卓舒一直把大權握在手中。他曾經在不同的場合表述:“卓達的一草一木都姓楊”,“‘天下爲公,卓達爲公’。卓達是我一人所有,保持它的絕對高度統一,從另一方面來說,屬於全體員工,屬於社會。是我的企業,但不能有任意胡來的地方,我不敢有絲毫鬆懈,盡心盡力幹好工作。”


爲了保證大權在握,早期卓達向外擴張時,楊卓舒寧願頂着卓達集團總裁,河北卓達集團總裁、北京卓達集團總裁、三亞卓達集團總裁、呼倫貝爾卓達集團總裁5大頭銜,也不願意另選他人擔任。


楊卓舒曾在接受採訪時說,“一般而言,分權輕鬆,獨裁很累,其時有時候分權很累,獨裁反而不累……權可授但無人能受,給了權更不安心,更累。”


2019年5月18日,楊卓舒卸下重擔,攜兒子楊汗青向公安機關主動投案。石家莊市公安局裕華分局發佈公告,稱公安機關已依法對楊卓舒、楊汗青等人涉嫌非法吸收公衆存款案立案偵查,並對楊卓舒、楊汗青等主要犯罪嫌疑人採取了刑事強制措施。


楊卓舒投案,留下一個沒有“主心骨”的卓達集團,以及40萬被坑的投資人。卓達新材威海公司副總經理鄒陽陳告訴市界,“一切集團自有安排,政府也會有安排”,至於有什麼安排,他並未說明。


石家莊市公安局裕華分局公告。


廣東聖馬律師事務所律師丁倚建告訴市界,“根據《刑法》對非法吸收公衆存款罪的規定,非法吸收公衆存款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會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


對於投資者來說,事出反常必有妖,卓達之事依然具有警示意義。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曾公開表示,收益率超過6%就要打問號,超過8%很危險,超過10%就要做好損失全部本金的準備。


可又有多少人能抵住誘惑呢?


楊卓舒曾說他的願望之一,是辦一流的慈善機構,慈善機構幫助他人。現實中的他,卻在不斷挖空心思將別人的家底掏空。


雖然龐氏騙局中的招數、套路各異,但是超高收益回報的背後,不過都是一場擊鼓傳花的博傻遊戲。


有時候,一個“騙子”對整個社會的啓蒙作用,比一堆思想家的影響都深遠。

版權聲明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衆號市界”(ID:ishijie2018),作者:張洋,編輯:邢昀題爲《一場人盡皆知的“騙局”》,原文發表於2019年05月20日。無冕財經已獲得轉載授權,並稍作編輯。如有其他需要,請聯繫客服小冕(微信號:xiaomian0504)。

無冕財經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簽約賬號,現已覆蓋今日頭條、搜狐財經、網易財經、鳳凰新聞、一點資訊、新浪財經頭條號、新浪微博、UC頭條、百家號、企鵝號、雪球號、螞蟻財富號等平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