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残缺,首字母是ā。

2.布罗曼篇(4)

3.希丁波伏诛篇(9)

4.维杜罗来临篇(14)

5.火烧甘味林(19)

6.征四方篇(23)

7.森林篇(29)

8.残缺,首字母是ā。

9.出战篇(56)

10.黑天出使篇(54)

11.毗湿摩篇

12.激昂阵亡篇(67)

13.祭放那罗延宝篇(72)

14.芦苇篇(79)

15.和平篇(86)

16.马祭篇(91)

17.见子篇(94)

18.杵战篇(96)

括弧里的数字是目前精校里的顺序。激昂之死被重点强调,甚至连德罗纳和迦尔纳都没有立为章名。也没有升天篇,整个故事以黑天死亡结束。

该论文引用了温特尼茨的观点,认为教诫篇是后期添加的理由是里面的种姓制度比和平篇里的更霸道,是通过制度的宽松到僵化而来的。(温特尼茨怀疑毗罗咤篇是后期重铸的理由是该篇造句用词更娴熟。毗罗咤到底是如何抵御住俱卢的过程不明。还有夜袭篇也被反复重铸过,马嘶的复仇过程被压缩了。往下看就知道了。)

第一篇通过首字母怀疑是Adiparva,就是初篇。

第八篇通过首字母,可能是āraneya或ājagara(可能性最低),另一位学者Alf Hiltebeitel认为首字母a可以表示a(bhimanyu-vivāha,激昂婚礼,考虑到激昂阵亡都能上篇目,这个推断可能性更大。

该篇目有个亮点,黑天出使篇和出战篇的顺序和精校完全颠倒,迦尔纳争议篇被略过,这个是后添的可能性更大,在另一处抄本里提到黑天想和迦尔纳交谈,但被拒。迦尔纳争议篇已经详细提到所有人的死亡细节,这段添加应至少是在18天大战被改写过之后。而且迦尔纳认为自己死于阿周那之手,而迦尔纳篇里从他和沙利耶的对话中得知他根本不认为自己死期将至,看来两个歌人添加私货时没商量好。(该篇内容不多,但至少4处地方有矛盾。)

该篇目具有贵霜时期的特点,大约是公元2,3世纪的。不过仅根据篇目来推断内容是不行的,还是要结合抄本,最多参考一下。

Vishnu Sukthankar,"It is useless to think of reconstructing a fluid text in a literally original shape, on the basis of an archetype and a stemma codicum. What then is possible? Our objective can only be to reconstruct the oldest form of the text which it is possible to reach on the basis of the manuscript material available."

很难根据目录还原史诗,只能客观地从现有抄本来反溯一个通行中的最古之本。史诗被认为是先分割成小的副章,然后再从副章里挑选出来作为主章目。

诃利世系的某个抄本(未被选用)也有一个章目,不过有20章。18这个数字应该是被刻意凑出来的,而且歌人分割的时候并不仔细。

1.初篇

2.阿斯蒂迦篇(5)

3.大会篇(17)

4.森林篇(29)

5.引火木(44)

6.毗罗咤(45)

7.斡旋篇(49)

8.毗湿摩篇(60)

9.德罗纳篇(65)

10.迦尔纳篇(73)

11.沙利耶(74)

12.杵战篇(76)

13.妇女篇(81)

14.芦苇篇~79(反复确认了几次的确是芦苇篇,温特尼茨厉害啊,曾说过马嘶复仇的过程被压缩过,重铸过好几次,已经看不出原样了。大战后的夜袭篇估计也是后期添加的。这也解释了为何只有般度五子和黑天没事,并不是因为不在营地,而是事件发生的顺序不对。不过马嘶到底怎么实现他的复仇就不清楚了。)

15.和平篇(86)

16. 马祭篇(91)

17. 林居篇(93)

18.杵战篇(96)

19.远行篇(97)

20.升天篇(98)

还有一个Alberuni版也只有18篇,没有初篇,多了一个献水祭篇。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