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槍,捷克機槍、日本侵略者用的歪把子機槍、美國造的勃朗寧重機槍

  導彈,空軍用的霹靂型導彈,從霹靂1到霹靂12,還有新成立的火箭軍裏的東風導彈

  還有航空母艦……

  以上這些都出自“博物館”,不過是出自商河縣楊樓村一位村民自費籌建的博物館

  這些在電視裏才能看到的武器,在人家楊大叔家,就直接擺在屋裏隨便看。當然了,槍雖然是真槍,但就是個空殼子。導彈呢,也是楊大叔買來的模型,雖然按照真實大小製作,但就是鐵疙瘩,一點破壞性也沒有。

  楊大叔17歲高中畢業以後就入伍當兵,在北海艦隊服役13年。

  從普通士兵成長爲能獨當一面的海軍軍官,大叔靠的是不斷學習和拼搏努力。他深知科學文化知識對祖國建設的重要性。

  從海軍轉業後,楊大叔回到商河縣城工作。他一直想辦一個面向孩子的博物館,也一直在做準備,四處收購農村生活用的老物件,和軍事科普用的武器模型。

  2009年,當時還不成規模的博物館,在老家楊樓村開館了。

  農村民俗生活和國防教育結合在一起,讓來參觀的孩子有了更濃厚的興趣。爲了讓展覽更直觀,楊大叔花了不少心思。

  爲了把博物館建得更好,大叔退休以後不光把博物館當成了第二份工作,還賣掉了縣城的一套房子,前後花費總共110多萬元。這處1700多平方的院子,傾注了老人太多的心血。

  從建館至今,博物館累計有30多萬人次的參觀學習。楊大叔說,能讓孩子們從博物館裏有些收穫,他就知足了。爲了這個目標,楊大叔還在繼續努力着。

  商河縣楊樓村 楊培卿:也在整理過程中,把每一件藏品,都佈置得很像個樣子,讓更多學生能來博物館參觀學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