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張作霖,孫傳芳,吳佩孚誰的勢力最強大,他們的經濟和工業,軍事力量對比怎樣?

就北伐的1926來說,肯定是張作霖,1924直奉戰爭,直系的馮玉祥反吳以後,直系勢力就一落千丈,馮玉祥的國民軍崛起,奉系張作霖就是北京政府老大,兵強馬壯,吳當時都已下臺,直到1925年張作霖要對付馮玉祥,吳才第二次出山。

不過這時勢力大不如從前,兵力20萬,還是當年直系的雜牌,倒是孫傳芳,兵力也是20萬,不過是當年直系的精銳,加上又掌握江蘇,浙江,安徽跟江西: 還有福建這些富有的地方,也是兵多糧多,不過說到底還是張勢力強。

所以:第一必須是張、到孫、再者是吳:當然也有人認為第一是孫,各有各的重要優勢,但是載書是這樣寫的,往下看:

當時北伐軍為什麼只打吳佩孚、孫傳芳和張作霖,而不打其他軍閥?答案就在此!

北伐一開始,確實把目標對著這三位,但也不是一棍子打死!

當時,廣東政府內部對這三位有不同看法,提出的口號是「消滅吳佩孚,團結孫傳芳,妥協張作霖」 很明顯,對這三位的態度是不同的。

在袁世凱死前,孫中山就聯合蔡鍔等地方軍閥發起「護國」「護法」等反袁反北洋軍閥的鬥爭,後來袁世凱、蔡鍔他們這意味的死了,北洋軍閥就分為三個派系,一個是段祺瑞為首的皖系軍閥,一個是以馮國璋(後被曹錕、吳佩孚蓋過勢頭)為首的直系軍閥,還有就是張作霖為首的奉系軍閥。

自袁世凱死後,北洋內部逐漸風烈;在馮國璋死後,為爭奪中央政權直接開始兵戎相見、先是直系打敗了皖系,再是直系打敗奉系,再者奉系聯盟打敗直系。

此時直系內部分化出吳佩孚、孫傳芳、馮玉祥三支,馮部稱為國民軍,與奉系聯合執政,後被排擠出核心(且與奉、吳等鬧僵)!通過這裡可以看出1926年北洋的執政者為張作霖,問鼎者為吳、孫、張吳在對馮上一致。

需要打的北洋軍閥就是佔據湖北、河南、直隸的保定、大名一帶,掌控京漢線的吳佩孚;以閩、浙、贛、蘇、皖五省聯軍總司令的名義統治長江中下游的孫傳芳;以及勢力範圍主要集中在東北,華北的熱河、直隸和山東的張作霖。

他們有野心、有實力,對革命是堅決反對,一旦停止內部爭鬥,必會揮師南下,以湘鄂為基地威脅兩廣。


這個還是看時間線。北洋系軍閥中,皖系首先控制北京政府,被直奉聯手消滅後,基本氣數已盡。接下來上臺的是曹坤、吳佩孚,第二次直奉大戰後,直軍主力被滅。此時的奉軍勢力已經擴大到華北,關外仍是自己強大的後方基地。孫傳芳是直系後期最具實力的軍閥,五省聯軍司令時,達到頂峯,後被北伐軍所滅。三大軍閥,撐的最久的還是張作霖的奉系,東三省各方面的發展全國領先。


越強大越對百姓有害,軍閥很難統一,各霸一方,各自為政,人民顛波流離。三個軍閥好在以民族為重,拋去私心不當漢汗,值得稱讚。


不具可比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