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鏡先生說:孔明雖得其主,不得其時。他真的有看透一切預知未來的能力嗎?

財神哥今天就帶大家瞭解一下這位三國人物中的水鏡了,水鏡水鏡,大家一看這名字就明白了。這名字的隱諭就是鏡中月水中花呀。所以水鏡這個人是崇尚無為思想的,要不然不會起這個名字。

水鏡說孔明雖得其主不得其時,很顯然當年三分天下,而劉備分得其中之一。照財神哥分析,水鏡先生壓根就不用去推演八卦奇門也大概能知了。因為他明白孔明跟的是個什麼樣的人。而劉備只會哭,只會利用性情中人的弱點去做事。所以劉備聰明就聰明在這裡。大家想想,一個只會利用人去做事的人,雖說是個聰明人,但還是能看出他魄力不夠大呀。一個自身魄力不夠大的人。等到關習,張飛化們死後,式許仗都還沒打完吧。畢竟水鏡先生明白,走得夜路多遲早碰到鬼。十年前不死,十年後也會意外而死的。因為人的運氣不會一背子都那麼好的呀。有的會死在女人的腹下,有的會一不小心被人陰了。再說了劉備的老婆也只是個性情中人,這中國人有句老話叫,養小狗看母狗嘛,娶媳婦看親家。這就是外國人說的血脈基因學了。當劉備死後,阿斗就繼成了母親的基因。大家都知道劉備的老婆是投井死的,基因不強大啊!

所以水鏡預言純屬是因為水鏡先生讀書讀得多,明白天下之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道理。沒有隻出去不回來的,也沒有隻回來不出去的道理。這隻能說水鏡先生明白推理,可以說水鏡先生的推理能力很好。可以根據人的性格,長相去推理人的命運能走多遠罷了。


要解答孔明為何雖得其主,不得其時,就要搞清楚這究竟是一個歷史問題,還是三國演義的品評問題。而解決這一問題的核心就在於水鏡先生司馬徽,到底有沒有在歷史當中真的對諸葛亮說過這麼一番話。就這個問題我去查閱有關的史料記載,陳壽的《三國志》和另一本史書《世說新語》其中並無相關的記載。

可能是《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自己寫的。我只查閱到了如下的內容,這是《世說新語》對於水鏡先生向劉備推薦諸葛亮的具體記載:他在推薦諸葛亮、龐統時卻態度堅決,語氣十分肯定。劉備向水鏡先生求才,先生如是回答:

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此間自有伏龍、鳳雛。」劉備問是誰?他說:「諸葛孔明、龐士元也。

首先我們已經搞清楚,水鏡先生說的那句:得其主不得其時。其實是羅貫中自己編的話。

羅貫中:沒錯,就是我羅某人乾的。

那麼我們就來分析一波,羅貫中為什麼要寫這個話,借著水鏡先生的嘴,送給諸葛亮。

我們首先來看一波這個《三國演義》整體的政治傾向性,羅貫中很顯然是把蜀國當做了這三個勢力當中的正統勢力。說白了羅貫中就是蜀國勢力的鐵杆真愛粉,別急著反駁,看看他對於劉備和曹操兩個人的差別待遇吧。

劉備,蜀國大boss。人設接近三國當代的偉大聖人,心繫黎民百姓。顛沛流離之後走上人生巔峯,又有良臣猛將相助,這其中幫助最大的就是諸葛亮。但是因為人設太完美被一部分後人罵的很慘,估計羅貫中看見你們這麼黑劉備可能會拔刀跟你拼了。

曹操,魏國大老闆。人設大梟雄,典型事例什麼殺呂伯奢,夢中殺人,各種陰險狡詐。把魏國好好的一個勵精圖治的大老闆,搞成了壓迫勞動百姓的奴隸主。可以說是奸雄人設深入人心。羅貫中:曹賊我羅某與你,勢不兩立!

由此就可以看出羅貫中在《三國演義》當中,非常明確的傾向性。蜀國給搞的比較高光偉正。好吧,明明是非常的高光偉正!吳國比較客觀,而實力最為強大的魏國不幸的淪為了大反派。魏國:我招誰惹誰了。

而在蜀國勢力當中,羅貫中樹立了一個無所不能的大神。他精通外交,內政,軍事,謀略,會發明,擅文學,在《三國演義》當中簡直就跟開了超級外掛一樣。敵人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離不開他的眼睛,每一個細節都被他死死盯住,他就是傳說中的名偵探柯南。好吧柯南跑錯片場了,他就是人送外號臥龍的,蜀國二號人物,諸葛亮!

可以說羅貫中對於蜀國的愛是十份,這十份當中至少有五成都給了諸葛亮。為什麼這麼說呢?你就可以看一看羅老爺子給諸葛亮設計的情節,但凡打仗,遇到緊急情況,蜀國的將領都會不慌不忙的掏出諸葛亮事先留好的錦囊。按照計策,然後幹掉面前的敵人。諸葛亮的錦囊簡直就跟開了掛一樣,彈無虛發。

咱們舉例來說:趙雲靠著諸葛亮的錦囊,從吳國拐回來了劉夫人。而蜀軍打仗畫風大抵是這樣的:諸葛亮戰前給各位將軍分發錦囊,下令到某處打開第一個錦囊、某處打開第二個錦囊。蜀軍打開錦囊取得大勝,眾將嘆曰:丞相真乃神人也……這個叫:諸葛錦囊安天下,無需兵馬與錢糧。

其次諸葛亮在真實的三國歷史當中的確優秀。

但是遠遠沒有《三國演義》當中這麼誇張!諸葛亮的確是優秀的文學家和內政管理人才,治理蜀國治理的很優秀,留下了千古名篇出師表。但是貌似那些戰役都跟他的錦囊沾不上什麼邊。《三國志》如是記載諸葛亮的政治才能:

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讎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遊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練,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於邦域之內,鹹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誡明也。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

單是諸葛亮他不是神仙,《三國志》也記載了一些他不那麼好的事情:

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可以看出諸葛亮不擅長軍事謀略,要不也不至於六出祁山了。

那麼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看出,羅貫中把諸葛亮給神化了。在他筆下的諸葛亮已經成為了無所不能的陸地神仙,就差武力超羣就能全方位碾壓其他人了。那麼問題就來了,蜀國已經有了老神仙諸葛亮,為什麼還是被魏國給幹趴下了呢?

這……羅貫中可能自己也沒法解釋了。索性就找了個大佬,也就是諸葛亮他老師水鏡先生,告訴諸葛亮:得其主不得其時。也就是說你諸葛亮失敗,不是蜀國本身的原因,也不是你自己不給力,是因為天時未到。這也算是對於諸葛亮的一個類似於判詞之類的東西了。提前就告訴大家,諸葛亮這個老神仙之所以沒能帶領蜀國一統天下,完全就是因為天時。

至於這個天時你怎麼看,那和羅某人又有什麼關係?一千個人裡面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樣通過水鏡先生的這句:得其主不得其時。羅貫中為後來蜀國的敗亡埋好了伏筆的同時,也解釋了為什麼開了外掛的諸葛亮沒能帶領蜀國統一天下,這一切都是天時的鍋。這樣看來,可以說是一舉兩得了。

你是如何看待諸葛亮的?

歡迎關注,講述三國故事,瞭解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