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复习系列讲座之二

命题作文的审题与立意

认真审题,切合题意,是高考作文的关键,也是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的第一条。在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切合题意为一类文,符合题意为二类文,基本符合题意为三类文,偏离题意为四类文。

认真审题,就是对作文题目和材料作细致周密的审查、分析,对作文题面的每个字、词、符号、图表等仔细品读,细心揣摩,从而正确的判断出文题所要求的立意角度、选材范围、中心、体裁、字数、表现手法及文章格调等。具体而言,要做到「三不」,就是不漏、不改、不误。「不漏」即全面审题,不遗漏任何要求;「不改」即准确审题,不随意改变试题的要求;「不误」即正确审题,不误解题目的要求。

切合题意,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符合命题意图,二是文章和题目相符。

一、抓准题眼,明确重点。 通过抓住文题中能揭示意义、体现中心、点明重点或表明感情色彩的关键词,来抓住文章的写作重点。

1、从标志性词语中辨明体裁

题目中有「谈」、「说」、「读」、「论」、「议」、「批」、「斥」、「驳」、「反对」、「评」、「感」等字眼,或涉及的是抽象的概念、道理、问题、主张等,大多要求写成议论文,如《谈理想》《反对自由主义》《读报有感》。

题目中有「记」、「传」、「忆」「赞」、「颂」、「怀念」、「难忘」等字眼,或涉及到的是人、物、事、景、地点、时间或场面等,一般要求写记叙文,如《菜园小记》《白杨礼赞》《我的老师》等。

题目上有「说明」、「注意」、「介绍」等字眼,或涉及的是事物的成因、功能、使用方法等内容的,则一般要求写说明文,如《电视机使用说明》《石灰岩的成因》。

还有一些散文(特别是抒情散文)的题目,往往使用比喻(如《青春红似火》)、拟人(如《春天的脚步)、象征(如《海燕》)等修辞方法。此外,也有一些题目是跨文体的,如《时间》,既可以写成记叙文,也可以写成议论文;《手表》,既可以写成说明文,也可以写成记叙文。

2、从语法结构中明确重点

(1)如果题目是一个字或一个词,要搞清它的含义及所涉及的范围。

如《说「安」》,「说」,说明要求写成议论文,「安」的范围很广,可以用增补法化大为小,选一个自己有话可说的词语作为作文内容。如安静、安分、安宁、平安、安逸、安乐、安全、安心、安于本分、安定团结、安享晚年、心安理得、安于现状、小富则安、国泰民安等等。

(2)如果题目由几个词构成,要分析它们之间的语法关系。

1)主谓关系——题眼在谓语上。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写作重点是「打」,「鲁提辖」是主角,「镇关西」是被打的对象,「拳」是打的工具,围绕「打」这一重点,就可以写打的原因、打的准备、打的经过、打的情景以及打的结果。再如「我能」这个题目,除了按规定写「我」外,重点应突出题眼「能」,在什么情况下「能」?「能」做什么?为什么「能」?「能」与「不能」有什么区别?「能」反映了什么?怎样做到「能」?

2)偏正关系——题眼在修饰限制成分上。如《心灵的选择》,写作重点不在选择,而在于如何经过心理斗争,做出抉择,「心灵」才是重点;《双赢的智慧》,要抓住「双赢」做文章,给别人以帮助,自己也受益,双方都可以得到好处。「绿色生活」题眼在「绿色」上,要抓住「绿色」,写「天然的、无污染的、自由自在的」生活。

3)动宾关系——题眼一般是动词。如「找回童年」,重点是「找回」,说明「童年已去,童乐、童真、童趣已逝」,可以写自己对童年的追忆、留恋,可以写人以人之间对童真的渴望,还可以写忙碌中的人们对童趣的向往,表达返璞归真的愿望。

4)动补关系——题眼一般在补语上。如「行走在消逝中」,关键词是「消逝」,它既可以指时间的消逝,也可以只物质的消逝;可以是历史的和现实的,也可以是已经消逝了的和即将消逝的。对于消逝,我们该如何面对?行走在消逝中,我们会有怎样的情怀?不过,重点有时也会在动词上。如「留给明天」,就要抓住「留」字做文章,把什么留给明天呢?是崇高的精神、美好的传统,是丰富的物质、充裕的资源,还是发达的科学、优良的环境?再如「今年花胜去年红」,可以抓住「胜」字,用对比的方法,写出生活的今胜昔,事物的新胜旧,人物的坏转好。

(3)如果题目是一个问句,要重视疑问词或疑问语气所包含的意义。

如《我是如何做读书笔记的》,就要抓住「如何」,写自己做读书笔记的过程和方法,介绍自己阅读的经验和体会,可写成说明文,也可用夹叙夹议的形式,边谈做法,边谈体会。再如「语文可以忽视吗?」反问的语气,决定它最好写成驳论文,而不应当作「谈语文的重要性」的立论文来做。同样,「历史岂容篡改?」,「岂」告诉我们,对「篡改历史」应持坚决反对和彻底批判的态度。

(4)如果题目是一个不完整结构(半命题作文),著力点就在省略的部分上。

如「假如给我……」,首先从「假如」来看,应是现实生活中还未实现,只是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是假设的现象;而省略的内容才是重点。是什么东西,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去填,如填「给我一双慧眼」,就可写用它来辨别真伪优劣,区分好坏敌友,以整治不法之徒,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

3.从关键字眼中把握题目的指向性

如《我更喜欢漫画……》,要扣住「更」字做文章,两幅漫画不能都喜欢,也不能都不喜欢,只能「更喜欢」其中一幅,这就要用比较的方法,阐明更喜欢的理由。再如《惊人相似的一幕》,「惊人相似」,说明应有两个类似的场景,而「一幕」又告诉我们,不能并列写两件事,而应立足于现实的一幕,回忆以往的一个场景,虚实结合,触景生情。「这也是一种美丽」就要重视「也」字。

4.从修辞手法中挖掘深层含义。

如《白杨礼赞》是个带有比喻意义的题目,茅盾没有单纯的写自然界的白杨树,而是著眼于歌颂具有白杨品质的北方抗日军民。《凡人小事》用了反语,所写的人与事虽然一定得是普通身份的人,生活中常见的事,然而要反映的一定要是「小人物」也有同伟人一样的崇高品质,要能小中见大,而不能只写琐屑的小事情。

二、组词造句,补充拓展。

就是用题目或话题的词语来组词、造句,以拓展范围,打开思路的方法。可在其前面加修饰语或在后面加中心词,也可前后都添加内容。但要注意:对于命题作文,所加内容只限于帮助审题,绝对不能改变作文题目。

1、忙——忙学习,忙工作,忙生活,忙游戏,忙娱乐,忙交际,忙应酬。急急忙忙,不慌不忙,忙而不乱,忙里偷闲,忙得不亦乐乎,你忙我忙人人都忙。

2、守望——守望生命,守望家园,守望精神,守望理想与希望。

3、声音——心灵的呼唤,熟悉的声音,美妙的声音,难忘的声音,温暖的声音。春天的声音,悠扬的笛声,小鸟的鸣叫声,夜来风雨声,生活中的笑声,校园里的歌声,清脆的风铃声,此时无声胜有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要学会倾听不同的声音。

4、难题——我遇到的难题,他遇到的难题,我们遇到的难题,中国遇到的难题,世界遇到的难题,历史遇到的难题,科学遇到的难题,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

5、肩膀——父亲的肩膀是支撑家庭的山,我们的肩膀承载著责任,先辈的肩膀扛著厚重的历史,苏轼的肩膀是最能担当的,铁肩担道义的英雄志士是民族的脊梁,做人要敢于担当。

三、探究寓意,虚实相生。

对于一些较隐晦的题目,不仅要关注它的字面意义,更要注意由本义挖掘出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1、「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翅膀」可以理解为鸟儿飞翔的器官,也可以由此引申为帮助个人成长、进步的动力、希望、信心、关怀等。同时要注意「隐形」的限制,这对「翅膀」是不外露的,它一直默默地帮助自己飞翔,而且「我」一开始并不知道,是经过用心体会才感觉到的。

2、「怀想天空」—— 不但指怀念、遐想自然的天空,更应该喻指人生的天空、文学的天空、教育的天空、环保的天空、体育的天空等。

3、「提篮春光看妈妈」—— 这春光可以是满园的春色,可以是优异的成绩,可以是顽强的拼搏……「妈妈」可以使生养自己的母亲,可以是培育自己的良师,也可以是我们的祖国和人民。譬如,我愿在这篮子里放上一束淡香的康乃馨和母亲爱吃的巧克力,让她感到每一天都像过母亲节;我愿在这篮子里装满花瓣、春泥、桃花和杏花酒,让祖国妈妈永远青山绿水,春意盎然 ;我愿用辛勤的汗水浇开成功之花,回报祖国和人民。

4、「今年花胜去年红」—— 表面是指今年的花比去年红得鲜艳,红得灿烂,红得热烈。而实际上可以写人,也可以写事,写出变化之美:人变热情了,物质变丰富了,环境变漂亮了,家庭变富裕了、精神变高雅了,行为变文明了,社会变和谐了。

四、虚拟设问,思如泉涌。

1、对于独词型或概念性题目,可以用虚设人物,向他提问的办法帮助审题。如「包容」,包容是什么意思?什么地方能包容?为什么能包容?怎样包容?包容或不包容会有什么结果?

2、一般命题也可以虚拟用追问法,给标题或话题补出相关的句子成分来打开思路例如安徽高考作文题「带著感动出发」。写好该题,需要思考三个问题。一是谁带著感动出发,也就是补出标题的主语,可以是你(你们),可以是我(我们),可以是他(他们)。二是带著什么样的感动,或者说是为什么感动。可联系实际,汶川大地震中,老师舍生救学生,我们为之感动;救援人员不怕疲劳,日夜奋战,我们为之感动;群众排队捐款、献血,我们为之感动。具体到个人,温总理第一时间在第一线指挥,我们感动;民警蒋小娟为灾民的孩子喂奶,我们感动。让人感动的原因很多,让人感动的事例很多。三是带著感动出发的结果。带著感动出发,其结果将产生更多的感动,从而使更多的人带著感动出发! 3、广东高考作文题「不要轻易说『不"」。可以通过给标题补充状语的方法来打开思路。不要轻易说「不」,不是不能说「不」,而是不要轻易说。很多时候我们可以策略一些,不轻易放弃,也不不顾实际、不计后果的蛮干。轻易说「不」的结果,往往使我们受到不必要的伤害。比如面对同事、同学、朋友、家人的正当请求,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不」,往往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拉大了与他们的距离,使双方变得越来越疏远。不要轻易说「不」,是智慧的表现,是道德的要求。明白了这些,我们的立意、选材也就有了取舍的空间,写出与众不同的好文章,也就成了一件容易的事。

五、辨明关系,有所侧重。

关系式命题,一般由并列的几个短语组成,要弄清各要素之间的辩证关系。写作时,要兼顾几个方面,不可只顾一点,不及其余。常见的关系有:

1、并列关系,如「截肢与输血」,写白求恩替伤员截肢,为伤员输血两个各自独立的故事。「自强与自立」

2、相反相对,如「自卑与自强」「结束与开始」「索取与贡献」「睁眼与闭眼」 「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意见」「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3、交叉关系。如「高分与高材」,高分可能是高材,高材也可能是高分;高分未必是高材,高材亦未必是高分,再进一步分析:我们的教育要重视培养高材。

4、辩证关系。构成题目的要素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又是互相转化的。对任何一方都不能作简单的肯定和否定。如:

「自由与纪律」——没有「自由」,就无所谓「纪律」;没有「纪律」,也就没有「自由」。中心可为:没有纪律,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人要有自由,但自由要受纪律的约束。

「位置与价值」——找准自己的位置有利于实现自己的价值,如对自己缺乏正确的认识,找不准自己的位置,就很难实现自己的价值。

「卑微与高贵」——卑微蕴育高贵;高贵源自卑微;只有把卑微的自己纳入平凡中去孜孜追求,才能创造人们心中的「高贵」。

此外,「难与易」「美与丑」 「专与杂」 「走与停」「优势与弱势」 「平凡与自豪」「目标与现实」 「从一步到一生」等,也可作类似的分析,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抓住它们在一定的条件下互相转化的关系作出辩证的阐述。

5、因果关系。两个概念,一个是原因,一个是结果。这种关系可以是单向的,如「沟通与理解」 「奖杯与汗水」 「心态与结果」。也可以是双向的即互为因果。如「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明」是「兼听」的结果;「暗」是因为「偏听」导致的。

6、层进关系。两个概念存在著先后、难易的关系,后者比前者更进一层。如「创业与守成」,「创业」和「守成」都是大业,但在今天「守业」是事业的巩固和发展,它要比「创业」意义更深远。

7、相依关系。又可称做兼容关系、并存关系,两个概念彼此依存,互相作用,不可分离,不能因为强调前者就全面否定后者,也不能因为强调后者就全面否定前者,两者应该兼容并存。如2004年全国题「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可以侧重写「相信自己」,也可侧重写「听取别人意见」,但都必须兼及另一方面。即使别人的意见是错误的,也有从反面借鉴的价值,以调整和提高自我。总之,立论不能绝对,要辩证思维。再如「谦虚与表现」,可以解释为「既要谦虚待人,又要善于表现自己」;「成人与成才」可以理解为「既要成人,又要成才」或「先要成人,后要成才」或「要成人,更要成才」。「知识与能力」也可做类似分析。

8、取舍关系——即要素之间为是非关系,一对一错,对它们只能有所取舍选择。如:「偏见与关爱」,只能理解为「要消除偏见,勇于关爱」; 「嫉妒与羡慕」,只能理解为「我们可有羡慕之意,不可有嫉妒之心」。如作其他理解,则是不科学的。

9、条件关系。如「人文素养与发展」 「勤奋与成功」

短语间的关系不同,写作的重点自然也不同。同一个命题,进行不同的组合,能构成不同的关系,形成多方面的主题。这就需要反复比较,明智选择,选出最符合题意,自己又最有把握写好的立意来写。如「模仿与创新」可作如下立意:

⑴取舍关系。一个人要想作出一番事业,就得走出自己的路,开拓出一片自己的天地,不能一味地模仿。

⑵假设关系。如果学习只在模仿,那么我们就会失去自我,失去个性,失去前途。

⑶相反关系。模仿并不高明,创新才是正道。

⑷辩证关系。我们要避免两种倾向:一是缺乏理性,为学模式而模式化,走进模式而走不出模式。此种可悲!二是害怕模仿的失败,不敢模仿,随意追求「创新」。

关系型作文,审题时除了要兼顾题目构成的各个要素外,还应该有所侧重,分清楚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敏锐地捕捉重点,突出重点,切不可泛泛而谈,平均用力。一般人认为「模仿与创新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因此往往立论为「既要模仿,又要创新」,两者并重,泛泛而论。但是如果联系现实,根据社会发展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就可提出「要模仿,更要创新」的论点,重点强调「创新」的重要性,立意就更具现实性,更深刻,行文时也能更突出「创新」。

六、虚实相生,大小相宜。

对于意义较抽象或太具体的题目,要善于化虚为实或化实为虚;太大或太小的题目,要大题小做或小题大做,力求新颖独到。

1、热——申奥热,足球热,纳米热,考研热,减负热,购房热,上网热,旅游热,超女热。明星出书热,名人官司热,冷思《还珠格格》热,热浪背后话环保,热线电话系民生,热心公益事业,面冷心热热心快肠,

2、「锁」

(1)有形的锁——一般用于防盗、保密,但如果是锁在高山之巅的「连心锁」,则是永结同心、坚贞不渝的象征,而旧中国革命志士身上的枷锁,则只能锁住他们的身,但永远锁不住他们对革命的耿耿忠心,摧不垮他们的坚强意志。

(2)无形的锁——闭关自守的政策与制度,自我封锁的心灵与个性,固步自封、自以为是的处世态度,杜塞言路、拒绝批评的官僚作风,过于死板、束缚学生的应试教育,包办代替、过于溺爱的亲情。思想上的枷锁是应该彻底砸碎的。此外,道德规范、规章制度、党纪国法,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一种无形的锁。

总之,锁有利有弊,有些东西必须锁住,有些东西不应封锁,有些东西永远也锁不住。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