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改革 (3) 為何要去產能

2016 0513 James

 

2000年以來至今,全球鋼鐵產量大約增加了一倍,目前達到約15億噸,新增來源幾乎都來自中國 (圖一)根據日經新聞報導,OECD統計2015年全球鋼鐵過剩産量加起來超過7億噸,相當於日本全年粗鋼産量(1億噸)的約7倍,美國鋼鐵協會認為中國的過剩約4.3億噸,佔全球過剩產量其中的60%左右。

 

隨著鋼鐵價格連續幾年崩跌,生產大國對中國的批評正在不斷擴大,美國已針對中國貿易傾銷採取制裁,歐盟週五剛又針對對中國出口到歐盟的特定鋼鐵產品實施補貼的做法發起新的調查,目前歐盟有37項與鋼鐵產品進口相關的貿易保護措施,其中15項直接針對中國。

 

圖ㄧ: 中國為全球鋼鐵新增產能的主要來源

 

Source: Economist 2016 0130

 

從工業革命以來,鋼鐵產業是大國崛起與工業實力的基礎,中國視其為戰略性產業,從建政初期鼓動全國土法大煉鋼卻煉出一堆廢鐵,改革開放後經濟與技術進步,21世紀全面擴大產能,各省市、各國有企業均把擴大產能當作執政績效指標,開啟了中國大建設、大煉鋼的十年,也帶動了全球鐵礦砂、原物料價格大多頭的十年。(圖二)

 

圖二、中國的全球鋼產市佔率陡增

Source: FT 2015 0917

相對於歐美日的較先進煉鋼技術,中國有大比例的產出品質仍待加強,但在水、電、煤、稅、土地、信貸的高額補貼下,仍能繼續擴產,並以低價向外推銷較低品質的鋼材,被指責擾亂國際市場行情,引發G7 各國聯合會商,並紛紛就補帖、傾銷等採取相應的貿易制裁或保護政策,即使如此,仍無法消除全球過剩鋼鐵產能的問題。

 

面臨多個面向結構調整的壓力,中國針對依賴基礎建設與房地產投資的發展模式進行了修正,也針對過度投資、過剩產能進行檢討2014~2015 年大約打消了一千五百萬噸的低效率鋼鐵產能 (圖三),但距離供需平衡仍相當遙遠,業界估計全球鋼廠的產能利用率約在65%,要能維持獲利則必須達到85%目前連英國最大的塔塔鋼鐵廠也考慮撤廠中,引發工業革命發源地英國的自我認同失落。

圖三: 中國開始去產能

Source: FT 2016 0413

 

金融海嘯之後的四萬億救市期間,連續兩三年新增貸款暴增10兆人民幣灑入市場,大量流入土地與房產開發,激情也讓鋼鐵產能泡沫出現噴出行情。2012年開始,中國對信貸、房地產、基礎建設投資採取約束,開始以政策進行漫長的發展模式調整,煤、鐵、水泥、玻璃等建材需求隨即銳減,價格與產能利用率暴跌 (圖四) ,相關廠商紛紛出現周轉不靈、嚴重虧損、債信下滑的消息,全球原物料市場也從此進入了大空頭循環,以鐵礦砂價格為例,2011年每噸價格約190美元,ㄧ路下跌到2015年底時跌破40美元。(圖五)

 

 

圖四: 產能利用率仍偏低

Source: The Economist 2016 0227

 

圖五: 鐵礦砂價格暴跌

結構調整政策的反覆

中國去產能的方式,是以國家政策指導的方式在進行,同時要兼顧下崗人員的安噸問題,以維持社會穩定,也因此廠商並非完全依據損益的商業考量進行瘦身,減產的速度也就會較緩慢、乃至反覆迂迴,黨中央與國務院的口徑、中央與地方的步調也出現了落差,政府不時仍針對部分廠商或產品予以援助補貼,這樣的反覆,ㄧ方面引發外國競爭者的不平之訴,ㄧ方面也讓金融市場觀察者對於政策方向、調控力道、鋼鐵供需價格有了猶豫、不解、乃至人為操作市場心理的機會。

 

上一篇文章談到中國房地產的小陽春,源自去年中開始的政策放寬,但空屋仍然很多,新建住房尚未隨之攀高,鋼鐵需求自然也還不會因此立即增加,但政策風向與房價暴漲已經讓金融市場有了炒作的題材,從今年初開始,鋼鐵與鐵礦砂價格出現反彈,這個現象,正連結到先前幾篇文章所要討論的近期焦點: 原物料、新興市場行情,是否可持續下去? (圖六)

 

圖六: 鋼鐵價暴漲

 

路線與派系之爭

這個投資面的短期議題,必須放在中國發展模式面對瓶頸有多嚴重的架構下來評估。產能過剩,政府要去產能,結構失衡,政府要調結構,這個漫長的調整過程,期間可能出現短期反覆,但能維持多久? 調控方向可能轉向嗎? 從經濟原理上來看,中國還能靠土地開發、投資建設來推動經濟發展嗎? 反撲的力量很快出現,金融泡沫與債務壓力就是一個訊號。從政治現實上來看,去年暴力救市才引發股災動盪,弱化各界對中國改革的信心,今年還想要靠炒房救經濟嗎? 這個政策論戰不僅在智囊界展開,很可能也在黨政高層內部,出現了路線分歧的角力。

 

59日發行的人民日報,以頭版轉二版的規格,發布匿名“權威人士”解讀中國當前經濟的長文《開局首季問大勢》。外界普遍揣測,這很可能是習總書記對李總理路線的不同意見,透過黨報頭版的方式來發聲,特別是對第一季政府居然放水貨幣高達6萬億,持強烈批判的態度。外界甚至注意到討論十三五計畫的兩會期間,李總理工作報告後,習總書記面無表情,破例沒有跟著大眾一起給予掌聲鼓勵,習李不和乃至權鬥之說似乎不只是外界捕風捉影。

上述的操作模式,符合中共向來故弄玄虛的隱晦弄權作風,實際上表態很清楚。1月初,人民出版社將1月4日的《七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及去年5月25日的《五問中國經濟》彙編成書,出版單行本,並將推出英文版,這些同樣都是由匿名“權威人士”的作品,而這樣高規格的待遇,例來只有ㄧ級領導人才能擁有。

 

引述 《開局首季問大勢 ——權威人士談當前中國經濟

  • 在面臨的主要矛盾是結構性而不是週期性的情況下,“進”纔是“穩”的根基。“進”,就是解決經濟運行中的供給側、結構性、體制性問題,這需要時間,目前還處在起步期,新動力還挑不起大梁。
  • 這個L型是一個階段,不是一兩年能過去的。今後幾年,總需求低迷和產能過剩並存的格局難以出現根本改變
  • 我們對中國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我國經濟潛力足、韌性強、迴旋餘地大,即使不刺激,速度也跌不到哪裏去。對此,一定要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對一些經濟指標回升,不要喜形於色;對一些經濟指標下行,也別驚慌失措。
  •  

今年一季度的社會總融資量貨幣暴增6.59萬億元,與去年同期增加了2萬億元,狂炒商品房產,煤炭,鋼材,鐵礦石等一個月不到價格翻倍,ㄧ線城市房價年增率跳漲50%,許多鋼大亨、煤老闆見此行情,紛紛打算重新生產,擴大產能,別說去產能,甚至還要加槓桿,”權威人士”的公開表態,應該會給這些ㄧ頭熱的炒作澆下冷水,重新回過頭來認真想想 : 中國產能過剩的原因出在哪裡? 該如何解決比較好? 請看下一篇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