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各國民眾卻仍保持著悲觀情緒。根據美國智庫皮尤研究中心於今年3月~6月對44個國家近5萬名受訪者進行的調查,在多數國家中,人們認為本國正朝著錯誤的方向前進,多數受訪者認為經濟現狀不佳。普遍悲觀在調查中,受訪者認為本國經濟表現糟糕的全球各國中位數為60%,在發達經濟體中,這一數字達到64%,而在新興經濟體中則為59%。只有發展中經濟體的受訪者對本國經濟表現稍顯滿意,有51%的受訪者認為本國經濟很好。對本國經濟評價最負面的是希臘民眾,有97%的受訪者稱經濟現狀不佳。其次是義大利(96%)、西班牙(93%)和烏克蘭(93%)。對本國經濟現狀評價最積極的民眾在中國,89%的受訪者認為中國經濟不錯,其次為越南(87%)和德國(85%)。而在美國,58%的受訪者認為本國經濟不好,只有40%的人覺得還不錯。在過去的一年中,民眾對本國經濟的態度也在發生轉變。2013年,多數巴西人(59%)認為本國經濟很好,而現在僅有23%仍持該觀點,巴西人對本國經濟的信心大幅下跌了27%。在委內瑞拉,對本國經濟態度樂觀的民眾比例也下降了15個百分點,阿根廷和馬來西亞均下降了13個百分點。當然,也有一些國家的民眾逐漸樂觀。2013年,在英國和巴基斯坦分別只有15%和17%的民眾認為經濟現狀不錯,而現在,英國人中態度積極的比例上升了28個百分點,巴基斯坦則增加了20個百分點。此外,在烏幹達、以色列、印度尼西亞、韓國、俄羅斯、智利和德國等國,也出現了兩位數的增長。整體預期好轉從整體來看,各國民眾對未來國家經濟的預期也更加積極。根據調查,對明年國家經濟預期樂觀的全球各國中位數為46%。其中,自2013年來,英國公眾對未來經濟預計樂觀的比例增加了23個百分點,達到45%。印度尼西亞和烏幹達也分別增加了18和15個百分點,達到55%和57%。與此同時,日本民眾對未來一年經濟的信心從一年前的40%暴跌到15%,馬來西亞則從64%下跌到47%。根據日本內閣8日發布的第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第二次修正值,增長率按年率計算由此前的萎縮6.8%進一步下修至萎縮7.1%,這被視為近5年來最大的GDP跌幅,進一步加深外界對上調消費稅帶來的負面影響的擔憂。值得注意的是,從2013年至今,對未來經濟預期樂觀的美國民眾比例從44%下跌了9個百分點,至35%。另據美國民調機構蓋洛普的經濟指數調查,9月第一週的美國信心指數和8月最後一週持平,保持在-17,該指數已連續數周維持在負值區域。諸多擔憂調查稱,對經濟的擔憂表明對一系列經濟挑戰的廣泛擔憂,而各國民眾擔憂的諸多經濟問題包括通貨膨脹、失業、收入不平等和公共債務,在大多數國家中的多數受訪者並不是僅僅將這些問題視為一種擔憂,而認為這些是本國面臨的非常大的問題。全球中位數77%的受訪者稱,物價上漲和就業機會的缺乏是本國非常大的問題。認為貧富差距是本國嚴重問題的全球中位數是60%。此外,59%受訪者聲稱公共債務同樣也是本國非常大的挑戰。在發達經濟體中,相對較大的擔憂為債務,認為公共債務是主要擔憂的各國中位數是64%。而在新興市場,通貨膨脹(77%)被視為最大的挑戰,接下來是缺乏就業機會(72%)。而在發展中社會,就業(86%)和通脹(84%)均是公眾非常擔憂的問題。此外,在10個接受調查的發達經濟體中,有6個都將缺乏就業機會視為最大的經濟挑戰。幾乎所有受訪的希臘人(98%)都認為失業是主要問題,超過90%的義大利和西班牙人也持相同觀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計2014年全球經濟將增長3.4%,比2013年略有回升,2015年則增長4%。然而,民眾對這樣的增長前景表示擔憂。從地區來看,非洲(59%)和拉丁美洲(56%)民眾對明年最充滿希望,近半數的亞洲(48%)民眾也如此認為。但只有四分之一的歐洲人(25%)預計明年經濟將出現好轉。2014-09-11 09:34:13 來源:網易財經有2977人參與分享到網易財經9月11日訊2014年夏季達沃斯論壇今日舉行,本次年會主題為「推動創新創造價值」,會議期間,將有來自9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600位參會嘉賓共同參與140場會議,網易財經作為中國領先的財經門戶正全程視頻圖文直播本屆年會。>>進入專題:2014年夏季達沃斯論壇清華大學蘇世民學者項目主任李稻葵()在「全球化:亞洲商業環境」主題論壇上表示,「亞洲是一個很大的概念,比我們想像的要大,亞洲包括日本,中國,亞洲也包括土耳其,到2010年時幾乎所有的經濟體都復甦了,印度、中國,還有許多國家都是這樣,在這個區域就是這樣,辛苦的工作,勤勞發揮了作用。」他還透露,「四年前大家都記得,中國剛剛超過了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如果大家還記得的話,現在中國的經濟規模已經相當於日本的兩倍了,不是今年就是明年,就會發生這種情況。」背景數據:據統計局數據,上半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26904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7.4%。2014年上半年,日本GDP二次速報值2410697億日元,同比名義增長2.4%(增速與初次速報值持平,總量減少10億日元)。按現在匯率計算,2627442億日元約為138450億人民幣,中國2014上半年GDP總量約為日本的兩倍。以下為論壇文字實錄:主持人:李稻葵教授,您來自清華大學,從一個學者的角度,在您的學生向您請教問題的過程中,您怎樣看待這個問題?特別是中國現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昨天李克強總理也發表了講話,特別是強調了創新。李稻葵:我覺得亞洲是一個很大的概念,比我們想像的要大,亞洲包括日本,中國,亞洲也包括土耳其,所以亞洲是一個非常大的話語,我們現在不談亞洲西部的安全挑戰,對於亞洲其它地區來說有兩個因素非常重要,首先是全球金融危機,就跟所有人歷史上的危機一樣,一開始危機爆發時大家驚慌失措,但很快大家就意識到,沒有那麼糟糕呀。幾乎在全世界所有國家,到2010年時幾乎所有的經濟體都復甦了,印度、中國,還有許多國家都是這樣,在這個區域就是這樣,辛苦的工作,勤勞發揮了作用。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之後的五年,每一個國家都要應對金融危機帶來的後果,而且金融危機的根源問題都要處理好,解決好,所以每個國家都在做自己的家庭作業,解決根本性的問題,在印度,印度在解決結構性問題,印度要取消投資方面的一些障礙,另外還要解決經常帳戶赤字、預算赤字的問題。在中國,這種老的經濟增長引擎,比如要靠出口,靠投資,現在我們要找到新的拉動經濟增長的引擎,而消費就是一個非常基礎的引擎,在這個基礎之上還有一點,也是跟第一個因素直接相關的,就是中國的崛起,四年前大家都記得,中國剛剛超過了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如果大家還記得的話,現在中國的經濟規模已經相當於日本的兩倍了,不是今年就是明年,就會發生這種情況。所以這是令人驚嘆的,中國是崛起的新興經濟體,毫無疑問會在各個方面、各個緯度、各個領域都佔據重要作用,所以非常自然,力量的平衡點必須要有所調整,但美國人有時候過分擔心中國經濟規模的擴大會帶來的影響,而且我們的鄰國日本也特別擔憂,這是會導致衝突的一個重要來源。所以我覺得這兩個因素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會使得國際問題變得非常複雜,從學術的角度來看是這樣。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