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金櫻子【別名】

刺榆子,刺梨子,金罌子,山石榴,山雞頭子,糖鶯子,棠球,糖罐,糖果,蜂糖罐,檳榔果,金壺瓶,野石榴,糖橘子,黃茶瓶,藤勾子,螳螂果,刺果,燈籠果等。

【來源產地】

金櫻子,始載於《名醫別錄》之後,歷代本草均有收載,由其形似馬纓,色黃紅,故名金櫻子。為薔薇科常綠攀緣植物金櫻子的成熟果實。主產於廣東從化、增城、番禺,湖南常德、邵陽、黔陽、江西瑞昌、修水、武寧,浙江金華、蘭溪,安徽蕪湖、安慶,廣西興安、南丹,江蘇鎮江、吳縣等地。均為野生。

【採收炮製】

於10~11月果實成熟變紅時採收。採得後除去毛刺,縱切兩瓣,曬乾。生用。

【性味歸經】

商品有金櫻子和金櫻子肉之分。以個大、色紅黃、去凈毛刺者為佳。

酸、澀,平。歸腎、膀恍、大腸經。

功效與作用 【功效】

固精縮尿,澀腸止瀉。

【傳統應用】

1、遺精,滑精

金櫻子味酸而澀,功專固斂,《名醫別錄》口其「澀精氣」。金櫻子善能固精止遺,常用於腎氣不足,精關不固之遺精、滑精,可單用本品熬膏服,如《明醫猜掌》之金櫻子膏;或與莵絲子、補骨脂等同用,以益腎固精。

2、遺尿,尿頻

《泉州本草》曰本品「治小便頻數,多尿小便不禁「。金櫻子酸澀,入腎、膀胱經,能固腎縮尿止遺,治腎氣不足,膀骯失約之遺尿、尿頻者,如《泉州本草》以本品與豬小肚煎服;或與桑螵蛸、益智仁、山藥等同用,以補腎縮尿止遺。

3、帶下證

本品能固澀止帶,《滇南本草》曰」金櫻子,治血崩帶下』『。本品可用於腎氣虧虛,帶脈失約,帶下清稀之證,《閩東本草》單用本品與豬膀胱、冰糖燉服;亦可與椿皮、雞冠花、芡實等同用,芡實等同用,以增強固澀止帶之功。

4、腎虛白濁

本品尚可用於腎氣不固,清濁不分小便渾蝕之白濁者,常與益腎固精之芡實同用,如《仁存堂經驗方》之水陸二仙丹。

5、久瀉,久痢

本品味酸收斂,澀以固脫,善能澀腸止瀉,《蜀本草》曰金櫻子「治脾泄下痢。」故常用於脾虛失運,氣虛而陷之久瀉久痢者,如《壽親養老新書》之金櫻子煎,即單用本品煎湯服,治脾虛下利;《泉州本草》以之與黨參煎服,治久虛泄瀉下痢;《景嶽全書》之祕元煎以本品與健脾止瀉之黨參、白朮、芡實等同用,治脾虛瀉痢;《中藥大全》以本品配蓮子、芡實、罌粟殼,治慢性痢疾有良好作用。

6、金櫻子泡酒

選金櫻子1000g,45度白酒2000g,杜仲500g,根據口感加入適量冰糖。置於陰涼乾燥處密封浸泡一個月。有益氣補腎等功效。

此外本品亦可用於脫肛及陰挺,臨牀上亦多與黨參、黃芪、升麻等益氣舉陷之品配伍同用。

【臨牀應用】

1、治療嬰幼兒秋季腹瀉

用金櫻子3000g加水,加水3000ml,煎煮濃縮至1500ml,按2‰比例加尼泊金防腐。2歲以內服10ml,1~2歲服15ml,2歲以上服20ml,每日3次,空腹服。共治療嬰幼兒秋季腹瀉20例,治癒13例,有效6例,無效1例。

2、治療子宮脫垂

金櫻子3000g,加水冷浸1天,次日用武火煮半小時過濾取汁,再加水煎半小時,去渣,取汁與上汁混合,加熱濃縮成5000ml,而成100%的溶液備用。每日早晚飯時各服1次,每次60ml,以溫開水沖服,連服3天為1療程,隔3天再連服3天。治療子宮脫垂203例,服藥1~2個療程後,16例痊癒,138例好轉,有效率為76%。

3、治療盜汗

用金櫻子60g,瘦豬肉50~100g,燉熟,每晚睡前飲湯喫肉,連服3-4天。用上述方法治療多例盜汗均收顯著療效。

【現代研究】

一、化學成分

金櫻子含蘋果酸,枸櫞酸(檸檬酸),鞣酸及樹脂,尚含皁甙,維生素C。另含豐富糖類,其中有還原糖60%(果糖33% ),蔗糖1.9% ,以及少量澱粉。

二、藥理作用

1、抑菌作用 金櫻子含鞣質,用平碟法作抑菌實驗,25%根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破傷風桿菌及鉤端螺旋體均有抑制作用。雞胚試驗證明,金櫻子煎劑對流感病毒抑制作用很強,而f1對亞洲甲型57-4株、乙型Lee株、丙型1233株和丁型仙台株也有作用。

2、抗動脈粥樣硬化作用 家兔餵食膽甾醇並加適量甲基硫氧嘧啶以產生實驗性動脈粥樣硬化,用金櫻子治療兩周及二週,血清膽甾醇及β-脂蛋白含量顯著降低,肝臟與心臟脂肪沉著及主動脈粥樣硬化程度明顯減輕。

3、其它作用 金櫻子口服能促進胃液分泌,又可使腸枯膜分泌減少,而有收斂止瀉作用。

食用方法及注意 【用法用量】

煎服,6~12g,單用可15~30g。

【使用注意】

本品功專收澀,故有實火、邪實者,不宜使用。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