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克里斯托弗·諾蘭的電影,人們常常驚嘆於他對影片敘事結構的排列重組,平淡無奇的故事情節經他之手,最後總會變成獨樹一幟的懸疑詭譎。今天上映的《敦刻爾克》是諾蘭繼2014年《星際穿越》後的又一新作,在這部電影中,46歲的諾蘭依舊秉持著「不重複自己」,「為觀眾帶去新鮮感」的原則進行創作,並屢破他的多個「第一次」:第一部戰爭片,第一次真實事件改編,第一次對年輕人懷有責任感......

在好萊塢山山腳下一座不起眼的別墅裏,諾蘭坐在他公司的辦公室內,一邊喝著茶,一邊和記者聊著他是如何使用自己的創造力,父親的角色如何影響他的電影製作,以及一部去年讓他回味了三遍的驚喜電影。

文|Kevin P. Sullivan

編譯|周玲玲

圖|網路

來源|Entertainment Weekly

當工作室負責人晚上睡覺夢到克里斯托弗·諾蘭的電影時,腦中不斷閃現的是超級英雄系列電影在全球橫掃超過10億美元票房,並摘得奧斯卡桂冠的畫面。但自從「黑暗騎士三部曲」完結,擺脫好萊塢模式後——他曾在該模式下拍出《致命魔術》和《盜夢空間》——46歲的諾蘭現在致力於製作類似2014年《星際穿越》般龐大規模和預算水平的重磅電影,而這似乎都因為克里斯托弗·諾蘭他能做到。

如今,《敦刻爾克》這個在美國不算廣為人知的二戰故事即將上映。主演包括湯姆·哈迪、肯尼思·布拉納和馬克·裏朗斯,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新人面孔——主要包括菲恩·懷特海德和湯姆·格林-卡尼。影片還原了希特勒發起閃電戰後,美國加入二戰前的這段真實歷史,並將觀眾送回了1940年從法國撤退的40萬絕望聯盟士兵當時所處的那片海灘,天空和大海。

聯盟軍隊被困法國小鎮敦刻爾克,四面被德軍環繞包抄。英吉利海峽是一片50英里的水域,隔開的是這端的士兵與那端的家鄉和希望。電影用令人驚嘆的細節渲染了當時極度緊張的環境氛圍,一時間,沒人知道敵人和援軍誰先到來:正穿越海峽趕來救援的軍事裝甲艦隊和民用船隻——或是納粹空軍投下的炸彈。

記者:在眾多電影導演中,你擁有罕見的創作自由權。你是如何去把握行使這份自由權的?

克里斯托弗·諾蘭:我一直肩負著嘗試做一些我認為非常重要的東西的責任。拿《敦刻爾克》來說,這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故事之一,但卻從未在現代影史上被翻拍過。當你真正瞭解這段真實歷史後,就會發現它並不屬於小製作電影的範疇。它不僅需要專業電影工作室作為支撐,還需要美國電影產業的支持。電影裏沒有出現美國人,這是一場失敗。對,這是一場失敗的勝利。因為諸多原因之前沒人將它拍出來,而現在,我剛好有這樣的機會來實現它。

記者:敦刻爾克大撤退這段歷史讓你魂牽多年,是什麼樣的機緣促使你想要將它拍成一部電影?

克里斯托弗·諾蘭:很長一段時間,大概是25年前,我妻子艾瑪·託馬斯和我曾規劃過一段橫跨英吉利海峽的旅程。我們中一個朋友自己有一艘小帆船,於是我們就乘著它從英格蘭橫渡到敦刻爾克。那是一段非常艱辛的旅途,最後所花費的時間超出了我們原先的預計。天氣惡劣,海峽崎嶇艱險,被困在那種情境下的我,對參加那場大撤退行動的普通人油然而生出了一股欽佩之情。

記者:那為什麼等到現在才完成它?

克里斯托弗·諾蘭:如何構建腳本的具體細節,如何處理講故事的手法,都是長期以來困擾我的問題,因為有太多種不同的可操性辦法來製作它。因此,這是一個至關重要的選擇。最後,我通過閱讀大量關於親身經歷過那段歷史的人的資料來解決了這個問題。很顯然,最後我選擇主觀角度——讓觀眾和電影中的角色一起真正回到那片海灘,那間駕駛艙和那艘趕來營救的船隻上——成為了故事敘述方式。

記者:你這次還使用了之前我們從未在你電影中見過的敘事結構。你安排了三條故事線——海陸空各一條——在三個不同的時間維度上,一個故事發生了一週,一個一天,而另一個僅僅只有一小時。

克里斯托弗·諾蘭:顯而易見,如果我既想處在海灘上某個士兵的立場境地,但同時也想成為某個坐在噴火戰鬥機駕駛艙里正在執行任務的士兵,那麼這兩個故事就不得不作用在兩條不同的時間線上。觀眾很快就會明白這三條線終將會在某一時刻交匯在一起,而這種情節預測也會成為緊張故事情節的一部分。

記者:還有《敦刻爾克》的配樂——實際的音響效果——也不同於你的其他電影。電影中人物對話更少了,這次的劇本與以往到底有多大的不同?

克里斯托弗·諾蘭:大概是(以往)長度的一半吧。劇本很短,只有76頁。首先,我很希望通過畫面來展現這個故事。對我來說,這部電影就像是一部更大電影中的第三幕。最近幾年,已經有不少類似的電影出現了,比如喬治·米勒的《瘋狂馬克斯》《憤怒之路》和阿方索·庫龍的《重力》,看這些電影時,你會產生一種身臨其境,與片中角色共同面對故事情節的感受。

記者:這是你繼《星際穿越》這種大量對話影片後的第一個故事片。在《敦刻爾克》裡面,你是否有意想將這種反差反映到電影中?

克里斯托弗·諾蘭:盡量不要對你所做的事情過度反應,但同時你也不要想著不斷地重複自己。一部電影中,你要找到某些讓你想持續關注和挖掘的東西。打個比方,貝恩在《黑暗騎士崛起》開頭的出場,我們曾做過一連串的複雜設想。在這部電影中,我也想建立相似的伏筆。

記者:你現在似乎能做到你想做的任何事情。那如今限制你創作靈感的主要障礙是什麼?你會怎樣去突破它?

克里斯托弗·諾蘭:每一部電影,你都會面臨不同的人力和物資挑戰。就《敦刻爾克》而言,你只能試圖去還原一段已經消失的歷史現實。舉個例子,英國驅逐艦已經消失了,那你不得不找一艘船來將它偽飾成驅逐艦的樣子,或者你放棄這個,選擇CG技術。事實上,我們當時只找到了一艘類似的法國驅逐艦,但我們可以將它改造成英國驅逐艦。

記者:當觀眾去觀賞這樣一部重磅大片時,你認為他們會在其中尋找些什麼?

克里斯托弗·諾蘭:我從來不覺得迎合觀眾是一個恰當的決定。我也是觀眾,我也會看很多電影。在製作《敦刻爾克》時,我們是按照大規模高水準去製作這部片子的,因此我們試圖以一種非常通俗的語言去表達。但同時我們也想對它進行挑戰,以一種不同的——充滿希望的——冒險的方式,避免讓觀眾對這部電影產生太過熟悉的感覺。我們想為觀眾呈現一些新鮮和與眾不同的內容,在我看來,這就是具有世界級影響力影片所必備的重要特質。人們有時候會將這種嘗試視為一種冒險,但我覺得事實是,觀眾一直都在尋求新鮮感。

記者:在你年齡漸長後,你對電影的品味有所改變嗎?

克里斯托弗·諾蘭:當我還是孩子時就留意到的一個變化是,作為一個年長的人,很罕見的是——我都快47歲了——我還會去電影院看電影,因為我喜歡那裡。我去看了《愛樂之城》,而且來回看了好幾遍。期待一部新電影可能帶來的簡單快樂,與擁擠的觀眾一起在開幕夜裡進行觀賞——這時我會覺得一切都不曾發生改變。那真的是一次奇妙的經歷。

記者:為什麼你會看三遍《愛樂之城》?

克里斯托弗·諾蘭:為什麼我會反覆回味?我想主要是因為想確認這部電影是否真如我原先所預料的那般不錯,倘若實在要說的話,它的確不負眾望。

記者:《敦刻爾克》是你第一部專註於年輕人的故事。你會有一種新奇感嗎?

克里斯托弗·諾蘭:非常新奇。當確定菲恩·懷特海德的選角時,我們當時手裡一邊拿著零食,一邊討論著劇本。那絕對是我職業生涯中第一次嘗試的狀態,「哇,這個傢伙並沒有看起來那麼老,也許只比我家老大大三歲。」突然,你會意識到此刻自己轉換到了父親的角色。這是我拍電影以來,第一部讓我對這些年輕小夥子產生一種特殊責任感的電影。

記者:相比10年前,現在拍出來的《敦刻爾克》會有什麼不同嗎?畢竟,現在你已經是三個未成年小夥子的父親了。

克里斯托弗·諾蘭:噢,會非常不同。10年前,我覺得我並不會把菲恩和湯姆當作男孩看待,而會將他們視為年輕人。拍攝這部電影時,他們身上的男孩特性非常突出,而這也是電影中重要的一部分,同時也是這部電影所講述的內容。

記者:你選擇單向組合的哈里·斯泰爾斯在影片中飾演了一個重要的小角色,但後來你並沒有提升他的地位,為什麼?

克里斯托弗·諾蘭:我們並不想將哈里參演這部電影作為這部影片具體的賣點,他的出演屬於電影的整體效果。我們不希望那些超級粉絲們因為他在片中的戲份不足或其他什麼原因而感到失望。我個人認為他在片中的表現非常細緻微妙,真實而不兒戲。從他的表演來看,他可能是一位被歌唱事業耽誤了的好演員。

記者:在你事業的這個節點上,還有什麼會激起你拍攝電影的興趣?

克里斯托弗·諾蘭:對於某些處在我這個位置,並過分將自己投入到電影製作過程中的導演而言,最大的危機是你創造了一個對自己至關重要的現實,你身居其中,沉浸其中,並覺得其中妙不可言。但對我來說,潛入一段可與現實交疊的經歷,並試圖讓其中的一切人物和事物根據自己所想的情節推進發展——他們因此得以分享到你的奇思妙想——纔是一件其樂無窮的事。我完全沉溺在這種創作中無法自拔。

熱門閱讀

◎不花一分錢生活的「超能力」(點擊圖片即可閱讀??)

沒看夠?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