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麒麟,相声演员、影视演员、主持人。父亲是德云社的班主郭德纲,师父是郭德纲的搭档于谦。代表相声作品有《谁是一哥》、《一日为师》、《论捧逗》。在电影、电视剧、综艺、音乐等领域也展露头角。机敏的反应能力、丰富的表现力以及少年感的外形特点都让郭麒麟受到诸多影视作品、综艺活动及潮流杂志的青睐。代表影视作品有《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庆余年》等。代表综艺有《欢乐喜剧人》、《喜剧总动员》等。 这是郭麒麟在一刻talks的演讲。今天郭麒麟跟大家聊聊标签这件事,作为星二代,他讲述了从摆脱标签到自我建立标签的心路历程。父亲的开导让他明白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盯著别人给的标签,只会造成我的视力和智力都出现问题。他发现人得先有自我,再彰显自我。就像奥迪Q2L一样,必须有自己想要的新标签,不断进化,才能发现真实的我。文章5759字,阅读需要15分钟

▼这是郭麒麟在「我不被定义」演讲局的完整版视频

视频封面

我和我身上的标签大家好,我是今天一刻talks的讲者郭麒麟。感谢大家今天能够到场,听我跟大家分享一些我自己的一些心得。在刚开始接到这个邀约,得知要说这么一个题目的时候,其实我的内心是比较拒绝的。因为这个题目不太好说,我今天的演讲题目是《我的年轻态度》。但是这个实在是太大了、太宽泛了、太宏广了,什么叫年轻态度?年轻应该有什么样的态度?这个很难说。所以作为我个人来讲,我认为态度其实是体现在行为上。既然太大的咱说不了,咱们不如就见微知著。从小一点的事儿思考。我就自作主张把演讲的题目改成了《我的标签》。大家通过我对标签的看法与态度,就能够明白我对于年轻的一种态度。标签这个词其实是一个挺新鲜的词,什么叫标签?每一个公众人物都有标签,没有标签的人不算公众人物,这都是大家对你的一些个印象,以及一些看法。说这个人是个什么样的人?对于我个人来说,我有很多标签,不管我喜欢还是我不喜欢的,都有很多,大家都很了解,都清楚。我身上最显著的标签,不用想,郭德纲之子。其他的包括像什么德云一哥、相声一般、黑幕、减肥成功,诸如此类很多很多。这个标签是大众对你的看法,它不会考虑说你喜欢或者你不喜欢这个标签。因为这些标签都贴在我一个人身上,我贴的就跟路边的电线杆子似的,一个个小广告都贴满了,大家也不知道这个电线竿子到底是什么样,只能通过这些小广告来认识他。比如说我比较成功的标签减肥成功,大家知道我之前很胖,后来成功地瘦下来了;但还有很多不成功的标签,就所谓的其他刚才提到的一些,什么关于相声,关于业务能力。在网路上会有很多人依靠著这些个进行评价,他们会说你看郭麒麟相声说得一般,根本这辈子不可能超过他爸,或者说你看他演技也很差,他也不是科班出身,跟这帮人凑什么热闹,会有很多这样的声音。我和标签的战争我听到这些声音今年不是头一年,已经很长一段时间了,现在可能能够开解自己,但当时不能。当时我看到网上这些评论,我就琢磨他们为什么会这么说我呢?我想找一个人来开导我,肯定不是别人,就找我父亲去了。我就问,我说爸爸,他们为什么不能够再对我有一些个更深的了解之后,再来对我进行评价?我爸原话是这么说的,你看今天,你突然发现有一千个人在评论你,这一千个人的评论可能有100个人说的你喜欢听,那900个你都不喜欢听。你不喜欢听能怎么办?你去跟他们解释吗?你今天订一闹表,早晨八点钟你起来,你上外边买了点点心,买了点水果,买了点茶叶,你要去这些人的家里,跟他们说清楚自己。到那一敲门一进去,人家很奇怪,刚骂你你就来了,郭老师,您有什么事?把这东西给人送进去,坐在沙发上跟人先聊,把自己的这些年这些个经历,包括我的三观,我的价值观是如何如何,我对艺术是怎么看待的?聊吧,聊一上午。人家明白,原来你是这么一个优秀出色的人,是我错怪你了。得了,那以后我就不说你了。这算解释完一个,你这一天能解释几个,最多能解释仨。可是每天都有这么多人去评价你,那么多人去不了解你,你怎么能够说把这些人都能说明白。

所以后来想了一下,我觉得我爸说得特别对,我干嘛非得活在别人的嘴里,我活在自己身上不是挺好嘛,再说我身上这些个标签,刚才提到很多,真正能让我撕下来的标签没几个,到现在可能就那一个,之前拥有的一个标签,现在没有了,胖子。现在可能要回来,不一定。大家看之前熟悉我的,看郭麒麟之前照片是什么样,现在是什么样,一眼就能看出来,他确实没有过去胖,他确实比过去变得苗条了,那么说这个标签我们就把它撕掉。

可是这种标签好撕,有的标签它就不好撕,尤其是关于艺术类的见解,你怎么能够衡量一个人的艺术是高还是低呢?从古至今,总有这么一句话,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这太对了。你要说我是个运动员,我是个武术家,这个很好评判,说你把他打躺下了,或者说跑一百米人家用十秒,你用两秒你就跑到了,那肯定你是冠军。但是这艺术范不是这么说的,每个人对艺术欣赏的角度、深度、高度截然不同,完全不一样。你怎么能做到让他们都认为你好呢?所以我觉得这个标签也不太好撕。总是想要撕掉自己的标签,其实就往往陷入到一个怪圈里。尼采说了,当你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著你。你总是去想,我怎么才能把我身上这些标签都去掉,时间长了,你会陷入到一个其他的想法当中。你会到最后忘了自己当时为什么要去掉这些标签。所幸我觉得为了避免自己成为那么可怕的人,不如就让这些标签都留著。反正冬天也到了,多贴点标签也暖和。你说这些标签那能怎么办?想来想去又有其他的事,给了我一些启发,就是娱乐圈的这些事。娱乐圈最近有一个词特别火,这个词叫人设。什么叫人设?这个人设其实来源于一些个文学作品,或者包括一些影视作品。当作者、编剧,他们在写这个故事,要构造这个人物的时候,要给出一个人物的设定,这个人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有什么品质?他有什么性格?他有什么行为习惯?这些都成为是他的人设。所谓人设,其实我认为就是艺人自己要给自己贴上一个他希望让大家看见的标签。当然我个人虽然不是很喜欢这种,把一个活生生的人活成一个角色的这种营销手段,但是他说的确实有道理,既然有的标签我撕不掉,那就贴著,我不如再写一张新的标签。把这张标签贴在我不喜欢的标签上面,把标签盖住,这不就得了。我为自己贴标签所以想来想去,我跟我标签的战争到这也算告一段落,没有必要再跟它争什么。始于误解,终于自省。自省出来什么?我就发现这个误解,不是说别人对我的误解,没有人误解我,是我自己对自己的误解。我完全没搞清楚我应该展示一个怎样的一个形象,怎样一个身份。这些都想通了,其实一切都变得很简单。咱们的生活当中处处都存在著误解。今天我来到这,一听说咱们演讲活动赞助商是奥迪,我脑海当中马上就给这个品牌贴了一个标签,一说奥迪是什么呢?中年车,商务,都知道。可是我来到这儿,看到它今天发的这一款新车,看到它的时候,彻底把我的这些个固有印象颠覆了。因为我发现这款车它很年轻,很有科技感,它不是我印象当中的老气横秋那种样子。那说明什么?说明奥迪也想给自己贴上一个新的标签。那么它为了给自己贴新标签,它也付出了一些努力,它也做出了一些改变,它从来不会去考虑我对他有什么刻板偏见。我爱想什么是我的事儿,它只需要把他的作品,把这辆车放在我的眼前,让我去看。我之前的那些误解全部都瓦解冰消了,也不会去这么想了。所以说你看这一辆车,也能给我启发。娱乐圈的人设也能给我启发,所以我就明白我这次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但是这么说,你有一个想要贴的标签,这个非常容易,非常简单。但你要真想把这个标签贴到自己的身上,非常困难,要付出努力。咱们聊了这么半天,我说了这么多,我也一直没说我到底究竟想要一个什么样的标签,大伙也别怪我啰嗦,也别怪我铺垫的这么多,因为打小学的就是三番四抖,所以说我只是想告诉大家我的想法,我是一个演员,我的所有作品值得被期待,值得被欣赏,也值得被铭记,仅此而已,谢谢,这是我内心的真实想法。既然已经想到了我要给自己贴一个什么样的标签,接下来就要努力怎么把它贴上。

我的自我那么接下来咱们再聊另外一个词,自我,我是怎么找到自我,怎么认清自我?自我这个词也不好说,和咱们年轻态度一样,它也是一个很大、很复杂的一个词。什么叫自我?尤其现在很多的媒体方,经常爱夸一个年轻人,也不走心,直接说彰显自我、突破自我。他的自我是什么?找著自我了吗?找到自我之后又该怎么彰显,这是个很大的问题。

你想想人的自我体现在哪方面?他可以体现在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他的生活习惯,这些都算他的自我。别人不说,就说我,我在审视自我的时候,肯定逃不开一个身份、一个形象,星二代。这个很正常,这个也成为了很多不熟悉我的朋友,用来评价我的一个突破口。他们直接看到郭麒麟这名字,也不会去思考别的,直接就说,郭德纲的儿子。相声说得很次,一辈子也超不过他爸。戏演得也很差,还老跟别人瞎闹,那都不是科班出身的,非跟人家凑热闹。你看,都这么想。人家说的对吗?我应该怎么想?星二代这个身份对我来说,它只能说是我的命运,这是我永远无法更改的一个客观事实,那是我的血缘关系,那是我的基因,那是我的DNA,我怎么改?为什么别人在提到我的时候,永远还会去用这个身份来定义我呢?很简单也很清楚。因为我自己还不够出色,或者说我没有出色到让别人忘掉了我这重身份,而只想到我本身。所以我就明白了,我也希望这些朋友们能多给我一点时间,我努力努力,您也趁这点时间多了解了解我。所以你看这个标签对我来说,或者这个身份对我来说也变得不那么扎眼。找自我再回到找自我这个事来,自我怎么找,有的时候我会借助于外界,我会看一些外界的一些个新闻,一些个消息,别人的一些个意见。这个很正常,现在咱们获取信息的渠道非常的多,平时你在家里打开手机,打开电脑,上面什么都有,你去看吧,但他们说的往往都不是这么一回事儿。今天突然间有一个大V,有这么一个著名博主说了,我认为年轻就应该闯,就应该放手一搏。我听的我觉得很对,这个真好。这确实是应该这样,听得我热血沸腾的。第二天又换了一个人,这人说,我认为年轻就应该谨慎,应该未雨绸缪。我一听我说这也有道理,这说的也对。可是这俩人说的完全不是一回事,这完全走了两个极端,你说我到底该听这个还是该听这个。我又寄希望于身边的一些个长辈,我和他们去学习,可是他们说出来的,分享到我这的经验,对年轻的定义和态度又都完全不一样。那我到底该听谁的?我也不知道听谁的。我就发现,当你越来越依赖外界的声音的时候,其实你就已经迷失自我了,你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索性反正也没有这么一本书,或者这么一个人,告诉你应该怎么去认清自我,那么你就不如打开你生活的触角,你去生活当中,你去体验,你去感悟,让生活来教给你什么是真正的自己。你看现在那些个网上各种的名言警句,什么心灵鸡汤,非常非常的多。你今天看这个,明天看这个,你过度地把这些个话奉为圭臬,当做至理名言,其实上没有找到自我,你找到的是他们的自我,和你一点关系都没有。这个世界上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心灵鸡汤被生产出来,但它们想表达的意思,其实在你十岁之前你就已经知道了,还看它们干什么,索性认清自己比较重要。

我找到的自我我一直认为态度就体现在行为上,光有这个想法,光去想不去做,等于没有想法,别人也不知道你究竟想干什么。既然我想给自己贴上这么一个标签,又认清了自我,那么我在找到自我的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在彰显自我。我为这个过程付出了什么努力呢?大伙儿也都清楚,熟悉我的都知道,我为了它,我说相声,我拍戏,我做综艺节目,听著特别俗,也很常规。但是这个就是我打开了我生活的触角,我去感悟,我去发现自己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一个人。

你比如说前段时间,我上了一个浙江卫视的节目叫《我就是演员》,当时上这个节目之前,节目组发出邀约,我内心非常忐忑。因为我觉得那么一个专业性的平台,然后有这么多科班出身的演员和我一起同场竞技,搁谁谁都得紧张。怎么办?硬著头皮去吧。到那演了两个作品,这两个作品演完,我觉得我有收获了。我收获什么?我收获了我的自信,我发现我根本就不差。为什么这么说?也得感谢在参加这个节目当中,很多的评委也好,导师也好。包括一些个长辈对我的帮助,得感谢天池老师对我的提点。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胡玫导演在一次私下里跟我说的话,头一个节目演完了下来,我跟胡玫导演简单的聊了两句,导演就说了,说你这孩子演地不错,挺好的,你别看你不是专业的,你是说相声的,你看你演得还特别好,我说这话干什么,你怎么不是专业的,你就是专业的演员。这句话一说出来,我特别的高兴。为什么?一是这么大的导演认可我了,觉得我刚才表演不错,其次是感动,我认为我和胡玫导演想得完全一致。我一直就认为相声演员从根本上来说,他就是演员,为什么不是呢?我们从小学习的各种表演技巧,都是为了塑造一个好的人物。只不过现在有一些观众,一些朋友可能对相声有一些偏见,认为这无非就是两个人,站在台上,互相在说笑话,互相在那讽刺挖苦,以为这就是相声,但并不是。相声演员为什么不能演得好呢?我们有很多前辈,比如说范伟老师,比如说已故的牛振华老师,他们都是在国际、国内都享誉盛名的影帝,他们都是相声演员出身,为什么到人家那儿就能成功,到我们这就只是一个在台上给大伙说笑话的段子手,我不这么认为。我向来就想说相声演员一定是演员,我非科班的出身,不代表我拥有非专业的水平。我记得有这么一句话,人一生当中肯定会有属于他自己的一个闪光时刻。但是每个人对于闪光的定义完全不一样,有的人觉得闪光,那我就得耀眼,我像太阳一样,大家都能看到;有的人又觉得我内心要保持透亮,这也是我的闪光点。所以我想来想去,我觉得我的人生到目前为止,没有什么太过耀眼的地方,但是我一直都在保持著我内心的透亮,我这点光芒可能现在大伙看不见,但我相信我只要能把自己照亮,能把自己眼前的路照亮,并一直这么走下去,早晚会被大家看到的。这就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一点小故事,感谢大家的倾听。我是郭麒麟,谢谢大家。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