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补种树木于半年内,未遇台风便已「寿终正寝」。

超强台风「山竹」袭港后,政府收到逾6万宗塌树报告,并在一年间补种逾万棵树。不过,《星岛日报》记者与多名树木专家视察多区,发现新种树木经已浮现潜在风险。除了错误选树、生长环境有限等问题,专家直斥树苗本身质素欠佳,加上水分及泥土养分不足,有补种树木于半年内,未遇台风便已「寿终正寝」,反映部门未吸取风灾教训,犯下种树与护理的「五宗罪」,建议政府城市设计及绿化规划同步,避免「盲种树」而复制山竹灾情。

去年超强台风「山竹」袭港。资料图片

去年9月山竹袭港期间,全港广泛树木损毁,政府共收到逾6万8百宗塌树个案,暴露出过往植树不当的规划灾难。台风过后,各部门立即清理塌树及树枝,今年3月起逐步补种树木,至今已补种逾1万2千棵苗木,发展局预计于明年第二季完成各区街道、公园及公路旁的补种工作。多位专家分析新种树木的弊病,归纳出选树种、验收树苗、种植方法、树木护理及植树规划等「五宗罪」。

「树博士」詹志勇(左)视察深盛路的黄花风铃木,质疑泥胆太细令树根难以生长落地而枯萎。

选树种是植树规划的第一步,发展局为重整本港种树计划,于去年底推出《街道选树指南》,以「植树有方、因地制宜」为原则,建议种植80种较少见的树种,以增加街道植物多样性。惟长春社总监苏国贤于山竹后审视多个补种地点,直斥政府的整体植树思维并无特别改进,更无因经历山竹而得到教训,继续选错树种、不理会泥土质素等,「连为树苗供水的水袋都空空如也,根本不能为新树供水。」

深水埗深盛路。

资深树艺师刘文忠亦指,政府在补种前未有详细分析塌树死因,「如果塌树本身并无健康问题,那个位置有机会是受风位,不应该再补种。」注册树艺师陈杰鸿说,各部门在山竹后继续按惯例植树,选择会开花、快生长的树种,注重美观多于树木的生长特性,《指南》建议形同虚设。发展局却解释,部门在选取补种树木的品种时,除参考《指南》外,亦会考虑附近一带现有树木及评估种植场地的环境、树木的生长习性等作出配对。



以深水埗深盛路为例,道路两旁有多幢住宅高楼,关注补种树木的深水埗区议员袁海文形容,山竹吹袭下该处形成「台风隧道」,逾70棵树木过半数被强风吹塌,当中既有逾10年树龄的白兰,亦有于天鸽后补种的幼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