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黨的領導是一個重大原則問題,絕不能有任何含糊和動搖。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從哪裏來?4月1日,習近平在會見“元老會”代表團時指出:“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人民的歷史選擇。”請隨“學習中國”小編一起學習。

2019年4月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元老會”代表團。

中國產生了共產黨,這是開天闢地的大事變。20世紀初的中國積貧積弱,列強肆意欺凌,軍閥紛爭不斷,人民飢寒交迫,中華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時刻,面臨着亡國滅種的威脅。爲了挽救民族危亡,尋找救國救民的出路,各個階級和政治力量紛紛登上歷史舞臺。1912年前後的幾年間,湧現出大大小小的政黨幾百個,爭權奪利,喧囂一時。資本主義、改良主義、自由主義、社會達爾文主義、無政府主義、實用主義、民粹主義、工團主義等“你方唱罷我登場”,但都沒能解決中國的前途和命運問題。救國救民之良方,究竟是什麼?救國救民之道路,又在何方?1917年,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馬克思列寧主義提供了當時中國社會所迫切需要的思想武器,即開展階級鬥爭以實行社會革命、反對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爭取民族獨立、建立具有高度組織紀律性的革命政黨。1921年,五四運動之後,在中華民族內憂外患、社會危機空前深重的背景下,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進程中,中國共產黨誕生了。習近平指出:“馬克思列寧主義,爲中國人民點亮了前進的燈塔;1921年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使中國人民有了前進的主心骨。”“中國產生了共產黨,這是開天闢地的大事變。這一開天闢地的大事變,深刻改變了近代以後中華民族發展的方向和進程,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深刻改變了世界發展的趨勢和格局。”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富強的艱鉅使命,歷史地落在了無產階級及其政黨的肩上。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中國共產黨建立後,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正確回答了在一個農民占人口絕大多數、農村佔國土絕大面積、農業佔國民經濟絕大成分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裏,如何實現民族獨立和工業化等一系列理論與實踐問題,從而取得了民族民主革命的領導權。經過28年浴血奮戰和頑強奮鬥,我們黨和人民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巨大犧牲,在戰勝日本軍國主義侵略者後,經過人民解放戰爭,以摧枯拉朽之勢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奪取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實現了幾代中國人夢寐以求的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接着,中國共產黨又帶領人民通過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確立了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通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大幅度提高了中國的綜合國力、人民生活水平和國際地位,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的前途命運。正是這一切,贏得了中國人民對中國共產黨的信任和擁護。所以,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不是自封的,更不是什麼人賜予的,而是歷史和人民選擇的結果。正如1949年9月宋慶齡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上講話時所說,中國共產黨“是唯一擁有人民大衆力量的黨”。習近平指出:“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有了共產黨,中國的面貌就煥然一新。這是中國人民從長期奮鬥中得出的最重要最基本的結論。”

中國最大的國情就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有了中國共產黨執政,是中國、中國人民、中華民族的一大幸事。回望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改革輝煌而又艱辛的奮鬥歷程,可以得出一個基本結論,沒有黨的堅強領導,就不可能取得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一個又一個勝利,就不可能有今天這樣的成就。展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大夢想,我國今天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需要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在堅持黨的領導問題上,習近平作出“兩個最”的著名論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他還指出:“中國最大的國情就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什麼是中國特色?這就是中國特色。”黨的十九大報告從“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和“黨是領導一切的”兩個維度,深刻闡明瞭黨的核心領導地位問題。習近平指出:“我國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優越性的一個突出特點是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形象地說是‘衆星捧月’,這個‘月’就是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波瀾壯闊的偉大曆程雄辯證明:黨的領導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由黨的性質宗旨、黨的使命任務、我國國體政體的性質、國家發展的根本任務等決定的,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

(本文來源:學習中國)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