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西班牙小組賽3-3平葡萄牙,1-0小勝伊朗,2-2平摩洛哥,淘汰賽第一輪遭遇頑強的東道主俄羅斯,雙方打成1-1平,在點球大戰中西班牙被淘汰出局。

對陣俄羅斯的比賽中,西班牙破紀錄的完成了1115次傳球,傳球成功率達到90%,全場23腳射門,9次命中門框範圍,卻只收穫一個進球,而且是來自定位球,俄羅斯球員的烏龍。

此役過後,網路上鋪天蓋地的吐槽西班牙的「催眠足球」,「傳控足球已死」的論調此起彼伏。

以防守反擊等實用打法為主流的當今世界足壇,傳控足球真的走向末路了嗎?

讓我們來回顧一下,西班牙足球的巔峰與隕落。

(長文慎入,最後有本屆世界盃對西班牙的總結)

一、2004年歐洲杯

一切都要從2004年說起。

2004年葡萄牙歐洲杯,西班牙與東道組葡萄牙、希臘、俄羅斯一起被分在了A組。當然,我們都知道,那一年希臘最終在決賽1-0擊敗葡萄牙奪冠,上演了「希臘神話」。而西班牙,小組賽1勝1平1負,慘遭出局。

那一年西班牙陣中的絕對核心是隊長勞爾。卡西利亞斯,普約爾,阿隆索,哈維,托雷斯等都還非常年輕。

但是這一年,是西班牙足球的轉折點。在歐洲杯失利之後,65歲的老帥阿拉貢內斯——西班牙tiki-taka之父,開始接手西班牙國家隊。

阿拉貢內斯

二、2006年世界盃

此前的西班牙,雖然也是一支技術流球隊,但打法比較傳統,主打陣型是4-4-2,主要依賴兩翼突破,打快速反擊。老帥阿公的到來,給西班牙注入了tiki-taka傳控足球的理念,開始嘗試以短傳、直塞為主要進攻手段的4-3-3陣型。

老帥亦挑選了一批年輕球員進入國家隊,其中,有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前鋒,他就是:大衛-比利亞。但那個時候,西班牙的主力前鋒仍然是勞爾。同時,還有大放異彩的金童托雷斯,讓西班牙鋒線如獲至寶。

世界盃預選賽期間,西班牙新老搭檔,不斷輪換、變陣,適應新的戰術體系,但是磨合不夠、效果不佳,僅僅是5勝5平,排名小組第二,最終在附加賽戰勝斯洛伐克才得以晉級。

那時候的西班牙展現出來的短傳配合打法還顯得非常生硬,很多時候還是得依賴邊路突破,打快速反擊。

世預賽歐洲區最終積分榜:法國出線 西捷附加賽_其它_其它_體育_騰訊網?

sports.qq.com

2006年世界盃,老帥大膽的帶了幾名年輕球員去往德國,這裡面就包括了在歐冠表現突出的阿森納小將:法布雷加斯和雷耶斯。那時候的西班牙並不被人看好,奪冠熱門是:巴西、德國、阿根廷、英格蘭等。

德國世界盃西班牙23人大名單:

  • 門將:卡西利亞斯(皇馬)、雷納(利物浦)、卡尼薩雷斯(瓦倫西亞)
  • 後衛:洛佩斯(馬德里競技)、佩尼亞(馬德里競技)、普約爾(巴塞羅那)、華尼托(貝蒂斯)、拉莫斯(皇馬)、薩爾加多(皇馬)、馬切納(瓦倫西亞)
  • 前衛:法布雷加斯(阿森納)、雷耶斯(阿森納)、伊涅斯塔(巴塞羅那)、哈維(巴塞羅那)、華金(貝蒂斯)、阿隆索(利物浦)、塞納(比利亞雷亞爾)、阿爾貝爾達(瓦倫西亞)、加西亞(利物浦)
  • 前鋒:托雷斯(馬德里競技)、莫倫特斯(利物浦)、勞爾(皇馬)、比利亞(瓦倫西亞)

小組賽,西班牙與烏克蘭、突尼西亞、沙特同分在H組。首場比賽,西班牙4-0血洗核彈頭舍甫琴科領銜的烏克蘭,阿隆索、比利亞、托雷斯進球。次輪,西班牙70分鐘後連入3球,輕取突尼西亞。勞爾1球、托雷斯2球。末輪,1-0小勝沙特。三戰全勝晉級。

但是淘汰賽即遭遇強大的法國,齊達內停賽結束復出。西班牙擺出4-3-3攻擊陣型,法國則是打出經典的雙後腰4-2-3-1陣型。一開始西班牙的進攻屢屢能夠製造威脅,憑藉一個點球1-0領先法國。後來法國中場的控制優勢逐漸體現出來,不斷地通過中場攔截搶斷後打快速反擊撕開西班牙的防線,最終法國連入3球反超,淘汰了西班牙。

2006年世界盃,法國VS西班牙

這場比賽,西班牙控球率達到61%,傳球成功率83%,但缺乏精準有效的傳球,僅有7次射門2次射正。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前場被法國的雙後腰切斷,阿隆索、哈維、法布雷加斯頻繁的平行倒腳,球卻無法輸送到前鋒腳下,邊路又缺乏速度型球員。老帥在下半場接連換上華金和加西亞,試圖給邊路提速。在哈維被換下之後,西班牙中場完全癱瘓了,無法形成有效的進攻組織。

在這場失利之後,老帥意識到了433陣型對於目前這支西班牙的短傳控球打法存在著嚴重弊端。好在西班牙足協看到了老帥帶來的積極變化,選擇繼續相信阿拉貢內斯。

三、2008年歐洲杯

世界盃之後,老帥開始反思西班牙失敗的原因,尋求進一步改革西班牙國家隊。

第一刀,他拿下了勞爾,讓比利亞接過了7號球衣。

這個變化讓老帥在西班牙國內遭受媒體和資深足球人士的口誅筆伐。至於拿下勞爾的原因,除了其狀態下滑,主要有兩個:

  1. 在他的戰術體系中,並沒有勞爾的位置。比利亞的拿球、跑位、接應以及精湛的射術,讓他成為了tiki-taka足球體系中至關重要的因素。如何評價大衛比利亞的國家隊生涯?而托雷斯的速度和衝擊力,是西班牙打攻堅戰時最犀利的武器。
  2. 他準備以「巴薩幫」為核心來打造新的西班牙中軸線,同時也為了更好的控制更衣室。

這兩個主要原因,使他不得不捨棄勞爾,以及其他在傳統的西班牙戰術體系下成長起來的旗幟性人物。

第二刀,陣型變化,改打4-5-1但保留4-4-2,以應對不同的對手。

這兩刀改革,切中要害,真正奠基了西班牙的足球王朝。那時的西班牙由比利亞和托雷斯搭檔鋒線,中場由哈維和伊涅斯塔作為組織中樞, 塞納擔當純防守後腰,後防由普約爾和馬切納坐鎮。

效果立竿見影。2007年,西班牙全年不敗,在預選賽中小組第一出線,晉級歐洲杯。

2008年歐洲杯西班牙23人大名單:

  • 門將:1-卡西利亞斯(皇家馬德里),23-雷納(利物浦),13-帕洛普(塞維利亞)
  • 後衛:15-拉莫斯(皇家馬德里),5-普約爾(巴塞羅那),20-華尼托(貝蒂斯),18-阿韋羅亞(利物浦),3-納瓦羅(馬洛卡),2-阿爾比奧爾(瓦倫西亞),4-馬切納(瓦倫西亞),11-卡普德維拉(比利亞雷亞爾)
  • 中場:10-法布雷加斯(阿森納),6-伊涅斯塔(巴塞羅那),8-哈維(巴塞羅那),21-席爾瓦(瓦倫西亞),12-卡索拉(比利亞雷亞爾),22-德拉雷德(赫塔菲),14-阿隆索(利物浦),19-塞納(比利亞雷亞爾)
  • 前鋒:7-比利亞(瓦倫西亞),16-塞爾吉奧·加西亞(薩拉戈薩),9-托雷斯(利物浦),17-古伊薩(馬洛卡)

2008年歐洲杯,西班牙主力陣容

在2008年瑞士奧地利歐洲杯中,西班牙與俄羅斯、瑞典、希臘同分在D組。

小組賽:

  1. 首場面對俄羅斯,西班牙的精準直塞刀刀見血,配合行雲流水。最終比利亞帽子戲法,西班牙4-1大勝取得開門紅。
  2. 第二場2-1拿下瑞典,西班牙的整體配合相當穩健,托雷斯首開紀錄,比利亞冷靜絕殺。
  3. 第三場,輪換10人,變陣4-5-1,2-1輕取希臘。

小組賽三戰全勝,西班牙的中場控制力初現端倪。打4-4-2的時候,中場球員通過短傳配合然後直塞找比利亞,後者靈活跑動拿球殺入禁區形成射門。打4-5-1的時候,西班牙整體陣型前壓,整個中場不斷的小範圍傳遞,將球傳入禁區找到進攻支點。

2008年歐洲杯,西班牙VS瑞典,4-4-2陣型

淘汰賽:

  1. 1/4決賽對陣義大利,西班牙仍然擺出4-4-2陣型,但是面對義大利的銅牆鐵壁,全場僅僅是控球佔優,真正有威脅的進攻不多。這場比賽也顯現出了,tiki-tata戰術在面對密集防守時的無力。
  2. 半決賽西班牙再次面對俄羅斯。對手剛剛絕殺了荷蘭,狀態火熱,可是踢得太過激進,中後場空當很大,被西班牙抓住機會,三個進球都是來自中場球員的妙傳,找到中路插上的隊友,輕鬆破門,最終3-0完勝。
  3. 決賽對陣德國,比利亞受傷,老帥吸取了對義大利時的教訓,改打4-5-1以加強中場控制(也可以說是4-1-4-1陣型),留托雷斯一人在前面攻城拔寨。

2008年歐洲杯,西班牙VS德國,4-5-1陣型

這場球,西班牙通過中場控球,然後不斷的以直塞、斜傳、挑傳、45度傳中找托雷斯,全場壓制德國,創造了很多有威脅的機會,最終1-0小勝奪冠。

2008年歐洲杯冠軍——西班牙

2008年歐洲杯,西班牙捧杯瞬間

2008年的西班牙,憑藉新的足球體系——tiki-taka傳控足球,44年之後再度問鼎歐洲之巔。那時的tiki-taka雖未完全成熟,但是憑藉中場球員非凡的創造力和前鋒強大的進攻火力,打出了賞心悅目的攻勢足球,令整個歐洲聞風喪膽。

四、2010年世界盃

在進入2010年世界盃之前,不得不提到2008-2009賽季的巴薩。對,就是那支「宇宙隊」。

2008年普約爾30歲,是西班牙和巴薩的雙料隊長,絕對的後防核心。28歲的哈維和24歲的伊涅斯塔也進入自己職業生涯的巔峰期,他們一起開啟了巴塞羅那的夢三王朝。

歐洲杯過後,老帥阿拉貢內斯辭職,博斯克接過教鞭,並開始移植巴薩的進攻體系,進一步改造西班牙國家隊。

西班牙功勛教練——博斯克

這時的他們迎來了王朝的一塊關鍵拼圖,他就是——塞爾吉奧-布斯克茨。

中場樞紐——布斯克茨

布斯克茨、哈維、伊涅斯塔組成的中場鐵三角,大大地提高了球隊的控球率。無論是巴薩還是西班牙,在進攻受阻無法向前推進的時候,更多的選擇回傳找布斯克茨,再由哈維接應重新組織進攻。可以這樣說,布斯克茨保障了球隊的攻防轉換,哈維掌控了球隊的進攻節奏,伊涅斯塔提升了球隊的進攻效率。

除此之外,另一個後腰阿隆索,加強了中場防守硬度以及長傳遠射能力,中後衛上加入了皮克,提升了防守高空球的能力。

自此,西班牙建立起了尋求「絕對控球」的tiki-taka足球體系,王朝自此誕生。

2010年世界盃預選賽,西班牙10戰10勝,打進28球僅失5球,以絕對優勢殺入世界盃決賽圈。

2010年南非世界盃西班牙23人大名單:

  • 門將:卡西利亞斯(皇馬),雷納(利物浦),巴爾德斯(巴薩)
  • 後衛:阿爾比奧爾(皇馬),阿貝羅阿(皇馬),卡普德維拉(比利亞雷亞爾),馬切納(瓦倫西亞),皮克(巴薩),普約爾(巴薩),拉莫斯(皇馬)
  • 中場:阿隆索(皇馬),布斯克茨(巴薩),法布雷加斯(阿森納),伊涅斯塔(巴薩),哈維-馬丁內斯(畢爾巴鄂競技),席爾瓦(瓦倫西亞),哈維(巴薩)
  • 前鋒:納瓦斯(塞維利亞),馬塔(瓦倫西亞),佩德羅(巴薩),略倫特(畢爾巴鄂競技),托雷斯(利物浦),比利亞(瓦倫西亞,2010年夏季轉會巴薩)

2010年世界盃西班牙主力陣容

小組賽:

  1. 首場比賽對陣防守強勁的瑞士,西班牙排出4-5-1陣型,托雷斯由於大傷初愈沒有首發。這是第一次,全世界球迷一起見證了西班牙的「催眠足球」。由於沒有了托雷斯這個進攻支點,面對瑞士的鐵桶陣,西班牙更多的是中場球員間不停的平行倒腳,以尋求前插機會。全場控球率74%,傳球成功率89.5%。唯一一次通過直塞拿到單刀的竟然是皮克,此外有威脅的進攻就是阿隆索禁區外圍的一腳遠射擊中門框。而瑞士通過反擊,在門前混戰打破了僵局。奪冠大熱門首場便爆冷0-1敗北,引來無數的嘲諷和質疑。
  2. 第二場面對實力較弱的宏都拉斯,西班牙必須取得勝利,博斯克冒險的改打4-3-3,派出了三前鋒納瓦斯、托雷斯、比利亞,最終比利亞站了出來,連入2球幫西班牙取得3分。
  3. 最後一場迎戰智利,西班牙的紙面陣型是4-3-3,但事實上打的是4-5-1,伊涅斯塔和比利亞作為邊鋒/邊前衛回撤中場拿球,與中場銜接後在邊路尋求突破。托雷斯作為單箭頭,中場三角是布斯克茨、阿隆索、哈維。這場比賽西班牙打入的第二球讓人們感受到了傳控足球的魅力:伊涅斯塔在前場右路斷球,然後立即與托雷斯打出撞牆配合,過掉對方球員後,斜塞左路找到比利亞,後者拿球突入禁區低傳中路,伊涅斯塔不停球直接推射遠角破門。

世界盃-西班牙2-1智利攜手晉級 比利亞世界波?

worldcup.qq.com圖標

小組賽戰罷,西班牙逐漸找到狀態。但那時候的西班牙並沒有像大家所想的一樣展現出所謂的「冠軍相」。

淘汰賽:

  1. 首場面對葡萄牙, 西班牙雖變陣4-4-2,但事實上人員配置沒有太大變化,仍然是托雷斯單箭頭,比利亞埋伏在後。開場西班牙便掌控了進攻節奏,在63分鐘打出精妙配合,由比利亞攻破球門。全場比賽西班牙控球率64.5%,傳球成功率85.4%,18腳射門,8腳打正,收穫1個進球。而葡萄牙全場都沒有得到什麼有威脅的機會。
  2. 1/4決賽面對巴拉圭,西班牙回到4-5-1,伊涅斯塔和比利亞作為邊鋒/邊前衛,托雷斯單箭頭。西班牙再次全場絕對控球,不斷的短傳、直塞、前插尋找機會,直到83分鐘,才由比利亞絕殺獲勝。
  3. 半決賽對陣德國,托雷斯狀態不佳被拿下首發,佩德羅出任邊鋒,比利亞在中路遊走。前場三人佩德羅,比利亞,伊涅斯塔全都回到中路拿球,通過跑動和配合再往前突進。整場比賽雙方勢均力敵,德國隊非常強大,依靠整體足球獲得了很多機會(要知道他們狀態大好以4-0,4-1分別血洗了阿根廷和英格蘭進入半決賽)。但是西班牙防守非常穩固,卡西利亞斯也值得信任。德國隊全場僅有6次射門,2次打正。最終在73分鐘,通過哈維角球,普約爾後插上甩頭攻門,把西班牙送進了決賽。
  4. 決賽對陣荷蘭,那場球想必很多人都印象深刻。博斯克延用了對陣德國時的陣容,依舊讓托雷斯打替補。

整場比賽雙方你來我往,瘋狂對攻,但西班牙仍舊佔據控球優勢,幸虧卡西利亞斯撲出羅本單刀,雙方才得以進入加時。直到加時賽第116分鐘,托雷斯左路傳中,對方後衛解圍不遠,法布雷加斯在禁區弧頂拿球後直塞,無人防守的伊涅斯塔突入禁區右肋8碼處右腳掃射遠角破門。

2010年世界盃決賽,伊涅斯塔絕殺荷蘭,感覺整個球門都在顫動_騰訊視頻?

v.qq.com
圖標

西班牙終於首次捧起了大力神杯。

2010年世界盃冠軍——西班牙

2010年世界盃,西班牙以4個1-0奪冠,中場由阿隆索-布斯克茨-哈維-伊涅斯塔等人組成了一個嚴密的控制中樞,他們尋求絕對的球權控制,善於一腳出球,頻繁跑動前插,通過小範圍的配合殺入對手禁區。雖然進攻節奏很慢,但是在中場形成了恐怖的控制和壓迫,並且防守非常穩固,一旦丟球立即前場反搶或通過犯規,遏制對手的快速反擊。此時的西班牙足球,真正屹立在了世界足球之巔。

五、2012年歐洲杯

10年世界盃之後,普約爾就退出了國家隊,拉莫斯和皮克開始搭檔主力中衛。2010-2011賽季,巴薩引進了比利亞,與梅西、佩德羅形成了MVP組合,而布斯克茨、哈維、伊涅斯塔三人的配合達到巔峰。巴薩的傳控足球顯現出恐怖的控制力,在國家德比中甚至打出5-0,讓皇馬毫無反擊之力。西班牙也一路高歌猛進,挺進歐洲杯。

2011年夏天,法布雷加斯來到巴薩,瓜迪奧拉開始嘗試讓小法打偽前鋒。隨著比利亞的受傷和狀態下滑,托雷斯起伏不定,博斯克的西班牙也從巴薩吸取了精華,打起了史無前例的4-6-0無鋒陣。

2012年歐洲杯西班牙大名單:

  • 門將:卡西利亞斯、巴爾德斯、雷納
  • 後衛:阿貝羅阿、胡安弗蘭、拉莫斯、皮克、阿爾比奧爾、哈維-馬丁內斯、阿爾巴
  • 中場:哈維、伊涅斯塔、法布雷加斯、布斯克茨、阿隆索、卡索拉、馬塔
  • 前鋒:席爾瓦、納瓦斯、佩德羅、略倫特、托雷斯、內格雷多

比利亞因傷缺席了此次歐洲杯。

2012年歐洲杯,西班牙主力陣容

小組賽:

  1. 第一輪對陣義大利,西班牙便排出了4-6-0無鋒陣,中場三後腰是哈維-布斯克茨-阿隆索,三前場是席爾瓦-法布雷加斯-伊涅斯塔。義大利則針對西班牙的傳控足球打出3-5-2,在中場布出兩道防守屏障,意在阻斷西班牙的中前場連接。

西班牙4-6-0陣型

比賽一度沉悶,由義大利替補迪納塔萊通過反擊率先打破僵局,但是西班牙非常沉穩老練,2分鐘之後就打出精妙配合:席爾瓦中路輕巧的外腳背直塞,小法中路反向切入禁區形成單刀,面對布馮冷靜施射,皮球滾進球網。

2. 第二場對陣愛爾蘭,博斯克將狀態恢復的托雷斯提上首發,打回了熟悉4-5-1。

西班牙4-5-1陣型

西班牙火力全開,全場26腳射門,20腳打正,托雷斯打入兩球,法布雷加斯和席爾瓦破門,4-0大勝愛爾蘭。

托雷斯破門

3. 最後一場,對陣克羅埃西亞,西班牙4-5-1陣型依舊全場壓制,1-0順利出線。

淘汰賽:

1. 1/4決賽遭遇法國,西班牙再次打出4-6-0無鋒陣。西班牙隊憑藉「巴薩核心」掌控中場。前10分鐘內場上幾乎看不到卡西的身影,西班牙隊完全掌控場上主動並在第20分鐘首開記錄,通過前場發動進攻,伊涅斯塔斜傳法國空檔,阿爾巴快速跑位接應,左路下底傳中,禁區內阿隆索搶點頭槌頂入網窩1-0。89分鐘,西班牙獲得點球,最終以2-0淘汰了法國。

阿隆索頭槌攻門

2. 半決賽再次面對C羅領銜的葡萄牙,博斯克打回4-5-1,但是拿下了托雷斯,讓內格雷多擔任前鋒。全場葡萄牙死守,由兩個邊路C羅和納尼打快速反擊,讓西班牙很是頭疼。西班牙雖然掌控了中場,但是無奈「鋒無力」,沒有辦法攻破對方球門。這場比賽開始凸現出西班牙的核心問題,在打4-5-1陣型的時候,非常依賴一個強力的衝擊型前鋒。

3. 決賽再次遭遇義大利。博斯克糾正半決賽的錯誤,回到4-6-0無鋒陣。而義大利則放棄鐵桶陣,擺出4-3-1-2,試圖和西班牙打對攻。

2012年歐洲杯決賽雙方陣型

事實證明,和當時的西班牙打對攻,無疑是自殺。最終西班牙依靠哈維和伊涅斯塔犀利的手術刀傳球,一次又一次的撕開義大利的防線,4-0狂勝奪冠。

2012年歐洲杯冠軍——西班牙

西班牙足球實現了史無前例的大賽三連霸!全世界都在研究如何戰勝他們!

但是,隨著托雷斯和比利亞等人的狀態下滑,西班牙的攻擊力大大減弱,進攻手段開始過度的依賴短傳控球。

六、2014年世界盃

歐洲杯輝煌之後的2013年是西班牙足球的又一個轉折點。

可以這樣說:西班牙足球的輝煌離不開巴薩。

隨著巴薩從「宇宙隊」跌回地球,西班牙足球也走上了下坡路。

2012-2013賽季,巴薩功勛主教瓜迪奧拉離任,巴薩迎來後瓜迪奧拉時代。強大的陣容和成熟的進攻體系讓巴薩在聯賽中仍然以不敗前行。但是,巴薩的命門開始逐漸暴露。國家德比皇馬2-2,2-1對巴薩不敗。歐冠半決賽巴薩兩回合0-7被拜仁打爆,宇宙隊一下子從巔峰被打入谷底。

那支巴薩的命門就是一個字:慢

2013年的哈維已經33歲了,由他掌控的進攻節奏完完全全的慢了下來。那時的歐洲足壇已經研究出了破解巴薩強大傳控足球的法門,簡單來講就是:整體退守,交出控球權,讓橫傳,防直塞,切斷中前場連接, 一旦斷球,立即全線推進,打快速反擊。

那時的巴薩,在面對這種密集防守的時候,只能不斷的回傳倒腳。控球和傳球成功率提升了,但是進攻轉換效率極低。

而西班牙的問題,也在2014年世界盃徹底的暴露了出來。

2014年巴西世界盃西班牙23人大名單:

  • 門將:卡西利亞斯(皇家馬德里),雷納(那不勒斯),德赫亞(曼聯)
  • 後衛:阿茲皮里奎塔(切爾西),阿爾巴(巴塞羅那),皮克(巴塞羅那),塞爾吉奧·拉莫斯(皇家馬德里),哈維·馬丁內斯(拜仁慕尼黑),阿爾比奧爾(那不勒斯),胡安弗蘭(馬德里競技)
  • 中場:布斯克茨(巴塞羅那),哈維(巴塞羅那),伊涅斯塔(巴塞羅那),法布雷加斯(巴塞羅那),阿隆索(皇家馬德里),科克(馬德里競技),席爾瓦(曼城),馬塔(曼聯),卡索拉(阿森納)、前鋒:佩德羅(巴塞羅那),大衛·比利亞(馬德里競技),迭戈·科斯塔(馬德里競技),托雷斯(切爾西)

2014年世界盃

西班牙陣中有7人年過30,陣容最大的變化來自於前鋒,由馬競的迭戈-科斯塔出任單箭頭,取代了立下赫赫戰功的比利亞和托雷斯。

小組賽:

1. 第一場面對10年世界盃的手下敗將荷蘭,西班牙僅僅在前30分鐘掌控節奏,然後後防多次出現致命失誤,被荷蘭連入5球徹底打爆。這場比賽暴露出了西班牙的陣容老化,節奏太慢,進攻手段過於單一等諸多問題。

2. 如果說第一場不在狀態,那麼第二場面對智利,西班牙再也找不出什麼借口了。西班牙的倒腳令人昏昏欲睡,智利人的反擊刀刀見血。上半場智利便打入2球,送衛冕冠軍提前小組出局。

3. 對陣澳大利亞,博斯克終於撤下了與巴薩中場毫無化學反應的科斯塔,換上了比利亞和托雷斯,為西班牙挽回了一點顏面。

2014年世界盃小組出局

2014年世界盃的恥辱出局,宣示著西班牙足球王朝自此隕落。其失敗的原因,歸根結底無非:

1. 陣容老化

2. 節奏太慢

3. 進攻手段單一,過於依賴控球

4. 中前場脫節,迭戈-科斯塔沒有融入體系

七、2016年歐洲杯

之前提到,西班牙足球的輝煌離不開巴薩,西班牙王朝的隕落也源自巴薩。

但是在沉寂了3年之後,巴薩終於迎來了變革。

2014年路易斯-恩里克執掌巴薩,拉基蒂奇和蘇亞雷斯相繼加盟。拉基蒂奇的到來,頂替了老邁的哈維,與布斯克茨和伊涅斯塔組成了新的中場核心。拉基蒂奇並不是大師型的組織中場,但他作為勤勤懇懇的中場工兵,利用自己積極的跑動,擴大了巴薩中場的覆蓋範圍,並且帶來了一腳遠射技能,豐富了進攻手段。而蘇亞雷斯的到來,與梅西、內馬爾一起組成了新的鋒線三叉戟,使得巴薩開始整體提速,摒棄了中後場的緩慢倒腳,改由三前鋒來創造進攻機會。

其中最為經典的一個打法是:梅西回撤拿球,然後左腳斜長傳找左路插上的內馬爾,內馬爾盤帶殺入禁區再橫敲中路,隊友包抄射門。MSN犀利的進攻所向披靡,摧城拔寨。2015年巴薩再次站上歐洲之巔,雖然恩里克的巴薩沒有瓜迪奧拉時代的巴薩那般擁有恐怖的控制力,但是他們傳控足球的精髓並沒有改變,變的只是進攻手段。

但是西班牙並沒有那麼幸運,他們沒有MSN。

2016年法國歐洲杯西班牙23人大名單:

  • 門將:卡西利亞斯(波爾圖)、德赫亞(曼聯)、里科(賽維利亞)
  • 後衛:拉莫斯(皇馬)、皮克(巴薩)、阿爾巴(巴薩)、巴爾特拉(巴薩)、阿斯皮利奎塔(切爾西)、聖何塞(畢爾巴鄂競技)、胡安-弗蘭(馬競)、貝萊林(阿森納)
  • 中場:索里亞諾(比利亞雷亞爾)、布斯克茨(巴薩)、蒂亞戈(拜仁)、伊涅斯塔(巴薩)、席爾瓦(曼城)、佩德羅(切爾西)、法布雷加斯(切爾西)、科克(馬競)
  • 前鋒:阿杜里斯(畢爾巴鄂競技)、(塞爾塔)、莫拉塔(尤文圖斯)、巴斯克斯(皇馬)

2016年歐洲杯,西班牙陣容

哈維在2015年退出了國家隊,這次博斯克沒有帶上迭戈-科斯塔,但我們看到了德赫亞、蒂亞戈、科克、莫拉塔、巴斯克斯等新鮮血液。

小組賽:

1-0小勝捷克,3-0大勝土耳其,莫拉塔表現搶眼。面對克羅埃西亞,西班牙打得很吃力,領先之後射失點球,最終被絕殺1-2落敗,小組第二出線。

淘汰賽:

遭遇老對手義大利。沒有了哈維的西班牙失去了掌控節奏的能力,而失去了皮爾洛的義大利直接放棄了中場控制,整體重心前壓,進攻時直接找前鋒佩萊,防守時積極回縮,有效的剋制了西班牙的傳球。雖然西班牙一輪又一輪的猛攻,可是進攻效率依舊很低,得益於布馮的穩定發揮,義大利2-0復仇淘汰了衛冕冠軍西班牙。

2016年歐洲杯,西班牙被淘汰

雖然老帥博斯克借鑒巴薩,在鋒線上尋求變化,提拔了諾利托、巴斯克斯等速度型小個前鋒,以及能拿球、搶點出色的突擊型前鋒莫拉塔,但是中前場的銜接依舊存在問題,進攻轉換效率低,缺乏能夠接應中場然後盤帶突破的尖刀。而前鋒莫拉塔的風格更適合打反擊,不如巔峰時的托雷斯能夠來回做球衝擊對手禁區。在面對對手打反擊起高球的時候,中後場回追慢,失誤頻頻。

2016年後,博斯克卸任。在執教西班牙國家隊的8年時間裡,博斯克總共率隊打了114場國際比賽,他取得了87勝10平17負、進254球失79球的成績,凈勝球為175個,勝率則高達76.32%。

他是西班牙tiki-taka足球的集大成者。

可是此後的西班牙,應該何去何從?

八、2018年世界盃

距離西班牙登上巔峰,已過去十年。

2016年後,洛佩特吉接班,帶領新的西班牙國家隊衝擊2018年世界盃,執教期間,西班牙20場比賽保持不敗,14勝6平,打進61球。

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西班牙大名單:

  • 門將:德赫亞(曼聯)、雷納(那不勒斯)、凱帕(畢爾巴鄂競技)
  • 後衛:拉莫斯(皇家馬德里)、皮克(巴塞羅那)、納喬(皇家馬德里)、阿爾巴(巴塞羅那)、卡瓦哈爾(皇家馬德里)、阿茲皮利奎塔(切爾西)、奧德里奧佐拉(皇家社會)、蒙雷亞爾(阿森納)
  • 中場:大衛-席爾瓦(曼城)、布斯克茨(巴塞羅那)、伊涅斯塔(巴塞羅那)、伊斯科(皇家馬德里)、阿森西奧(皇家馬德里)、薩烏爾(馬德里競技)、科克(馬德里競技)、蒂亞戈(拜仁慕尼黑)
  • 前鋒:迭戈-科斯塔(馬德里競技)、阿斯帕斯(維戈塞爾塔)、盧卡斯-巴斯克斯(皇家馬德里)、羅德里戈(瓦倫西亞)

這次西班牙的陣容中,皇馬的伊斯科入駐主力中場,迭戈科斯塔擔當主力前鋒,莫拉塔落選,小將阿森西奧入選,皇馬球員佔據主導。

可是世界盃開賽前一天,西班牙臨陣換帥,為此次世界盃的前景蒙上了陰影。

洛佩特吉下課 西班牙臨陣換帥 | Goal.com?

www.goal.com
圖標

小組賽:

1. 第一場對陣葡萄牙,西班牙打出了應有的水平。全場佔據優勢,控球率67%,759腳傳球,成功率92%,13次射門6次打正,其中一次打中橫樑。要不是C羅的超神Carry和「豬隊友」的兩次失誤,西班牙本可以拿下這場比賽。這場比賽對於西班牙來說有兩個亮點:1. 開始嘗試長傳找科斯塔,第一個進球便來自於此;2. 定位球,通過布斯克茨等人爭頂回做,由前鋒搶點射門。西班牙具備這種定位球體系,畢竟有皮克、拉莫斯、布斯克茨、科斯塔等人爭點。第二個進球來自於此。

2. 第二輪面對死守的伊朗,西班牙開始打起「催眠足球」。全場78%的控球率,776腳傳球,成功率90%,18次射門5次打正,屢次錯失射門良機,由科斯塔磕磕絆絆打入一球。而在防守定位球頻頻失誤,差點被伊朗攻破球門。

3. 第三場對陣摩洛哥,西班牙的問題更加暴露了出來,在13分鐘首先丟球。

西班牙VS摩洛哥

西班牙後場傳球失誤,被對手斷球後長驅直入破門。西班牙兩個邊後衛壓上進攻之後,皮克和拉莫斯也壓到中場,可是兩人之間的空隙有整個中圈那麼大。除了斷球的球員,摩洛哥還有兩名球員站在中圈附近,特別是中間那位,隨時準備前插從兩個中衛的中間殺入西班牙腹地。

第80分鐘,摩洛哥角球開出,中路頭槌破門,一對一防守的是拉莫斯,由於盯人不緊、起跳稍晚被對方球員壓制。

西班牙VS摩洛哥

西班牙最後90分鐘扳平,得以小組第一出線,進入下半區,有一定的運氣成分。

西班牙的小組賽三場比賽,反應出了三大問題:1. 防守堪憂,特別是定位球防守,多次出現失誤。主要是兩個邊後衛前插太深,而皮克和拉莫斯的組合不再穩健。2. 面對密集防守,沒有太多進攻手段,只能打「催眠足球」。3. 三場比賽打了三套陣容,臨場調度存在很大問題,臨陣換帥,確實有一定的影響。

淘汰賽:

對陣俄羅斯的比賽,西班牙再次調整了首發!四場比賽,竟然沒有一個穩定的首發體系!

比賽第11分鐘,西班牙通過定位球,攻破對手球門。第40分鐘,皮克犯了一個中後衛的大忌,在防高空球時揮起手臂(兩個巴薩中衛,皮克和烏姆蒂蒂竟然犯了同樣的錯誤,簡直不能忍)。面對高大的俄羅斯人的銅牆鐵壁,西班牙進攻無力,只能不停倒腳,被拖入點球大戰。

2018年世界盃,西班牙點球大戰失利

經驗尚淺的兩名球員科克和阿斯帕斯罰失點球,讓西班牙痛失好局,被東道主淘汰。要知道,俄羅斯是西班牙多年的手下敗將。此一役,針對西班牙「催眠足球」的嘲諷,達到巔峰。

掩面哭泣的隊長——拉莫斯

西班牙的出局,雖在意料之外,但在情理之中。總結來講:

1. 臨陣換帥,耶羅四場比賽四套首發,像是在拿大賽練兵,臨場調整也顯得不夠老練,西班牙足協需要承擔一定責任。

2. 皮克和拉莫斯老矣,防守頻頻失誤,難以支撐和保障西班牙整體壓上的進攻體系。

3. 巔峰時的西班牙非常依賴伊涅斯塔和席爾瓦在中場的串聯,伊涅斯塔雖然偶有靈光乍現,但是畢竟老了,席爾瓦的狀態也大大下滑。

4. 中場開始倚重伊斯科,但伊斯科太過粘球,出球很慢,進攻時和其他球員節奏不在一起。

5. 西班牙中場缺乏像阿隆索一樣的硬朗後腰,科克、蒂亞戈等人防守稍弱,球風偏軟,在打硬仗的時候,中路的攔截能力和轉移調度能力不夠。

6. 科斯塔雖然打進三球,但是明顯跟西班牙的傳控足球不在一個體系,雖打入3球但沒有一個是與西班牙的中場通過配合打進的。

在西班牙被淘汰之後,伊涅斯塔隨即宣布退出國家隊,嗚呼哀哉,一代大師就此謝幕!

九、結語

2008-2012,我們見證了西班牙足球的王朝,感受了tiki-taka足球的魅力。

從阿拉貢內斯到博斯克再到洛佩特吉,從普約爾到哈維、卡西、比利亞、托雷斯以及伊涅斯塔等人的離開,西班牙足球的黃金一代落幕,這十年從巔峰到隕落。

可是傳控足球真的走向末路了嗎?

我覺得不是。

防守反擊戰術盛行了幾十年,依舊在適應當今足球的變化。

傳控足球需要變的不是靈魂,而是手段。

西班牙足球從來不缺乏青年才俊,但現在亟需一位革命家,像當年的阿拉貢內斯一樣,找到癥結,對症下藥。西班牙足球需要進行大範圍的人員更迭,需要提速,需要增加進攻手段。

願我們拭目以待,西班牙,2020年歐洲杯再見!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