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九軍血戰喜峯口:中國大刀大敗日本刺刀

2014年03月06日09:48|來源:海外網|字型大小:

宋哲元將軍手書

宋哲元,字明軒,1885年出生於山東樂陵城關鎮趙洪都村。幼年家貧,刻苦讀書,13歲從軍,17歲入陝西老帥陸建章所辦的隨營學校學習。後入馮玉祥部,歷任連長、營長、團長。1922年參加直奉戰爭,升任第二十五混成旅旅長,是西北軍五虎上將之一。馮玉祥對他十分賞識,稱讚他"勇猛沉著","忠實勤勉","遇事不苟","練兵有方"。1930年中原大戰後,第二集團軍改編為第二十九軍,宋任軍長。1933年,他率軍進行長城抗戰,抗擊日軍立下不朽的功業,在中國抗日戰爭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一、發出抗日誓言

1931年九一八事變,日軍一舉佔領瀋陽,並在東北擴大侵略。9月20日,宋哲元率第二十九軍將士向全國發出通電,指出「日本竟乘人之危施行其預定計劃,大肆侵略,是可忍,孰不可忍」,呼籲四億同胞奮起抗戰,誓雪國恥,發出「寧為戰死鬼,不作亡國奴」的誓言。宋哲元的忠義之氣贏得朝野上下一致讚揚。由於國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日軍很快佔領了東北三省。1932年7月,宋哲元致書國民革命軍副總司令張學良,再次表達了自己的抗日主張和抗戰計劃。他說:「日人蠶食我國,其心目中不獨不以中國為國,中國人為人,且無世界,熱河、平津必被侵擾。」因此,他建議「配備5萬人守熱河,3萬人守山海關,3萬人守平津」。由於南京國民政府仍繼續推行妥協退讓對策,他提出的作戰方案,遭到冷遇而未被採納,但他仍努力整軍練兵,擴充軍備彈械。

當時二十九軍主要軍官序列:軍長宋哲元,副軍長秦德純、副軍長佟麟閣,參謀長張維藩、總參議蕭振瀛、第37師師長馮治安、第109旅旅長趙登禹、第110旅旅長王治邦、第38師師長張自忠、第112旅旅長黃維綱、第113旅旅長佟澤光、暫編第2師師長劉汝明、第1旅旅長李金田。

宋哲元將軍在長城上指揮作戰

1933年1月2日,日軍在飛機、大炮、裝甲車的強大火力掩護下,向山海關沿線中國駐軍發動猛攻,平津震動。1月10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北平分會電令第二十九軍即移駐平東、三河、寶坻、薊縣、玉田、香河一帶駐防。當日下午,宋哲元命令各部向指定防區移動。宋哲元則將總指揮部暫時設通州以掌握全軍。按照宋哲元「以我國於軍事物質上與日方相較,實相懸過甚,故在工事方面,自不能不事先籌劃」的思想指導,二十九軍在平東駐地以抵抗日軍入侵為準備,迅速構成了有系統的防禦工事。

2月上旬,北平軍分會命令,將二十九軍編為長城線上對日作戰序列陸軍第三軍團,任命宋哲元為第三軍團總指揮。這時,宋哲元在答新聞記者問中表示,「將士有誓死報國決心,餘亦以戰死沙場自勉」,他通過報界向人民表示了二十九軍全體將士的抗戰決心。宋哲元深知,即將來臨的血與火的拼搏將是一場前所未有的硬仗。為此,他更進一步加強了對部隊的訓練。在精神上,宋哲元要求二十九軍抱著有賊無我,有我無賊,非賊殺我,即我殺賊的大無畏精神。在戰術上,他注重演習夜戰、夜行軍及在伸手不見掌的黑夜中挖掘溝壘。

2月下旬,日軍進攻熱8河,3月4日承德陷落,長城各口告急,宋哲元部奉命接防喜峯口。3月8日,宋哲元下令已推進至長城線的馮治安第三十七師派有力之部隊,接替喜峯口之陣地。3月9日以後,一場敵我裝備優劣懸絕的殊死搏鬥開始在喜峯口展開了。

二、血戰喜峯口

喜峯口位於遵化縣東北55公里,北距熱河平泉縣45公里。喜峯口兩側羣峯矗立,險要天成,長城依勢蜿蜒,華北賴以屏障,自古以來即為軍事要地。故喜峯口一線的安危將直接影響整個華北的戰局。

3月9日,日軍兩個旅團的先遣隊聯合進犯喜峯口,中國守軍萬福麟部與之抗擊。當日傍晚,日軍佔領了長城線北側山頭及喜峯口之董家口一帶。適時,二十九軍第三十七師趕來接防的先頭部隊已到達喜峯口,立即投入戰鬥。由於日軍炮火猛烈,營長王寶良率部爭奪高地,中彈陣亡。王長海團隨即到達,天已昏黑,雙方在山上山下混亂。夜間,我軍由喜峯口的兩側奪取高地,才把日軍壓住,穩定了口上的戰局。在這次遭遇戰中,敵我雙方激戰竟夜,我軍官兵沉著應戰,數次肉搏,敵死傷甚重,終未得逞。此為二十九軍與日軍血戰的序幕。

3月10日晨,二十九軍主力先後到達灤陽城(今遷西西北)。此時,防守喜峯口的東北軍萬福麟部正在日軍混成旅團主力壓近下後撤。二十九軍立即接防喜峯口,並阻擊進犯的日軍。一O九旅旅長趙登禹親率所部從正面阻擊日軍,以致腿部受彈傷,正面陣地隨時可能被日軍突破。在此危急時刻,宋哲元立即手書「有進無退,死而後已」八字軍令激勵全軍將士,並令第三十八師佟澤光旅星夜馳援喜峯口。同時宋哲元當機立斷,將前線指揮全權歸於趙登禹,充分體現了宋哲元知人善任的主將之才。果然,自11日之後,喜峯口戰鬥開始向有利於二十九軍的局面轉化。11日晨,日軍向喜峯口全線進攻,日步兵在飛機大炮掩護下,一度佔領西側高地。經趙登禹、王治邦兩旅長率隊組織反攻,白刃肉搏數次,終於將敵人擊退,復將該山頭佔領,當晚日軍龜縮不出。日軍在喜峯口不可一世的驕橫氣焰第一次被挫敗。

宋哲元對將士作動員

宋哲元鑒於兩日激戰情形,遂親下手諭傳示各師,勉勵前方作戰將士:「(一)此次作戰,死亦光榮,無論如何要拚命作陣地,不求有功,只求能撐;(二)不求與十九路軍在上海作戰之聲威,而求日本人不能小看我們;(三)國家存亡,本軍存亡,在此一戰,關係重大,望傳知所屬努力為之。」趙登禹旅長接令後,帶領前線將士,表示殺敵決心;並積極準備反擊,報請宋哲元批准其繞攻敵背戰術。

宋哲元接報後,即表示同意,並進一步指示作戰方針:「今乘敵疲憊之餘,擬以喜峯口兩側高地為重點,堅守全線,著殆繞擊成功,即令我堅守陣地之眾全力出擊。」當夜11時,趙登禹旅長率兩個團為一路,從左翼出潘家口,繞至敵右側背,攻擊喜峯口西側高地之日軍;佟澤光旅長率另兩個團為另一路,從右翼經鐵門關出董家口,繞攻敵左側背,攻擊喜峯口東側高地之日軍;王治邦旅長擔任下面防禦,待左右兩路打響後即從下面出擊。

當夜,趙旅官兵身背大刀,在夜暗中踏雪前進。12日拂曉,分別抵達北山土、三家子日 軍騎後陣地和蔡家峪、白檯子炮兵陣地。官兵們趁日軍熟睡之機,手持大刀猛砍、猛殺,並將日軍陣地的火炮和輜重、糧秣炸毀、燒盡。駐老婆山的日軍聞訊後,立即趕來救援,於是雙方在夜暗中混戰。這時,從右翼出擊的佟澤光旅趕來增援;擔任正面策應任務的王治邦旅也開始猛攻喜峯口東北高地。在趙、佟二旅合擊下,終於將日軍擊退,夜襲部隊由原路勝利返回。此戰斃傷日軍六七百人,打死日軍植田支隊長,破壞野炮18門;二十九軍亦傷亡副團長以下軍官14人。日軍受到這次打擊後,暫時停止了對喜峯口附近的攻擊。

喜峯口一帶的戰事,從9日開始,經過七晝夜激戰,以二十九軍取得喜峯口兩

趙登禹將軍在喜峯口戰場上

宋哲元率領第二十九軍在喜峯口挫敗來犯日軍的消息迅速傳遍全國,後方各界民眾自願組織起來募捐大量食品、藥物和軍需用品慰問前線將士。宋哲元深為感動,立即將這一信息傳達給全體官兵,並電前線說:「我軍此次受全國民眾之稱揚援助,為國軍抗日以來所未有者也。望我前方將士,務本漢賊不兩立之犧牲精神,沉重殺敵,堅持到底,殉國救亡,此正其時。幸勿辜負全國親愛同胞之讚美與期望之熱誠,是為至盼。」

此後,兩軍對峙,時有較小規模的接觸,但戰事的重心移向羅文峪方面。

三、鏖戰羅文峪

羅文峪位於遵化城北9公里,在喜峯口西方偏南55公里,與喜峯口約45度斜角,雄踞喜峯口與古北口之間,為長城伸向內部的一個凹入點。日軍在喜峯口正面失敗後,攻擊羅文峪以期達到戰略上的突破。

當喜峯口血戰獲勝,羅文峪鏖兵即將開戰之際,宋哲元於3月15日手書兩項公約,頒令其部隊信守:一條是「有進無退,死而後已」。同日,他在研究和多方核對了情報後,立刻依照軍情調動部隊,電令所屬各部:1、派本部參謀帶領第三十八師祁光遠團手槍隊兩連,先趕往羅文峪各口增防,同時令祁團完成戰鬥準備,以便增援。2、令羅文峪前鋒守將軒繼瀛營長對南侵之敵予以迎頭痛擊。3、令劉汝明師長將羅文峪防守線一帶各要隘工事連夜加固,集結精兵,增援羅文峪正面部隊。4、令趙登禹旅長多派幹練偵探,偵查敵方行動。

3月16日,羅文峪之戰正式打響。拂曉,日軍先頭騎兵部隊沿半壁山開始向羅文峪下面進攻。二十九軍暫編第二師劉汝明部,負責扼守這一帶要隘。二十九軍從早到晚與日軍激戰,肉搏不下十餘次,敵始退去。羅文峪血戰第一日,因宋哲凶事先調派,佈置妥善,斃敵甚多,二十九軍傷亡數亦達二百餘名。然而,酷烈的戰事僅僅才開始。側陣地攻擊戰的勝利而告一段落。

29軍將士堅守長城陣地

3月17日,日軍以20餘架飛機低空往複盤旋轟炸,地面則分兵兩路向羅文峪、山楂峪進攻,戰鬥異常激烈。守哲元接到前線緊急戰報,考慮到倘有疏虞,則後方聯絡線完全斷絕,急令增援部隊第三十七師王治邦旅、第三十八師祁光遠團統歸第二師劉汝明師長指揮;同時下令各部固守各要口。力阻日軍南竄。在宋哲元周密的調配下,二十九軍前線各部隊均處於良好的協同作戰狀態。這一天的激戰,陣地屢得屢失,不下十餘次,尤其是山楂峪的戰鬥,雙方血肉相搏,更為慘烈。特務營營長王合春為搶奪日軍所佔山頭奮勇當先,身受槍傷數處,仍大聲呼喊:「殺賊」。位於最前線的一個營士兵,為奪取日軍大炮,大部分殉國。至夜12時,祁光遠團長由左翼率所部向敵背出擊,繞至水泉峪附近,攻我山楂峪口之敵始不能支,向北潰退,二十九軍官兵將敵砍殺甚多,我軍官兵傷亡甚眾,營長王合春陣亡,仍嚴陣以待。

3月18日,日軍復調集部隊,以猛烈的炮火掩護,再次發動進攻。師長劉汝明親自在前線指揮督戰,分派各部佔據長城各要隘以手榴彈機關槍沉著應戰。日軍炮火兇猛,二十九軍將士則抓住一切戰機奮力反擊,與和幫寇展開激烈的白刃戰,血戰肉搏,力戰五小時之久,日軍發動十餘次攻擊,均被擊退。至晚10時,日軍以強弩之末傾全力發起進攻,以求一逞。劉汝明師長一面督率所部正面抵抗,一面分派李金田旅長、祁光遠團長各率一團分左右翼潛出,向敵側背發起攻擊。二十九軍官兵奮不顧身,拔刀沖入敵陣,砍殺敵人。同時劉汝明師長見敵陣線動搖,亟令各部全線出擊,前後夾擊,血戰終夜,遂將快活林、三岔口、小正北峪、古山道一帶之敵完全肅清,取得羅文峪陣地防禦戰的完全勝利。

歷史上的喜峯口城

四、《大刀進行曲》響遍全中國

宋哲元指揮二十九軍在喜峯口、羅文峪長城線上拒敵,連日血戰,殺敵數千人,二十九軍傷亡之數亦達數千人。但他們擋住了日軍的進攻,這的確是「九一八」以來中國抗日戰爭史上的首次勝利,打出了中國軍隊的威風,「振奮了全國的人心」,「大刀隊的威名幾乎把現代化的精良火器都掩蓋了」。日本《朝日新聞》評論道:"明治大帝造兵以來,皇軍名譽盡喪於喜峯口外,而遭受六十年來未有之侮辱。"戰後宋哲元、張自忠、馮治安、趙登禹、劉汝明等人被授予"青天白日"勳章。

當時的社會各界,都將宋哲元二十九軍的喜峯口抗戰與上海蔡廷鍇十九路軍淞滬抗戰並稱。3月19日,天津《益世報》寫道:「十九路軍淞滬一仗,使我們中國人還可以做人」。3月20日,上海《時報》評論文章說:「"手執鋼刀九十九,殺盡胡兒方罷手"——歷史上驅逐外寇的兩句口號,而現在卻正好做了滬戰十九路軍及此次二十九軍宋哲兇在喜峯口大創敵軍的軍歌。」3月22日北平《世界日報》的社評說:「中國陸軍之戰鬥力,中國民族自衛力,於十九路軍之後,又得到新的有力證明,此非大刀梭鏢闐 足以催敵之機槍大炮,乃國民精神道德的力之最高表現也。」從此,「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這一慷慨激昂的歌聲便唱遍了全中國。(資料來源喜峯口長城抗戰紀念網)

正在訓練的29軍大刀隊

正在訓練的29軍大刀隊

正在訓練的29軍大刀隊

29軍士兵堅守在長城垛口

29軍士兵堅守在陣地

夜襲敵軍陣地

喜峯口,半小時內手斬日寇12人的大刀隊上士王元龍與來訪的北平人民自衛會會員李大鈞合影

這是29軍在喜峯口抗擊日軍

29軍官兵行軍在長城上

肩抗大刀的29軍士兵

喜峯口鳥瞰圖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