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之所以對《鎮魂》念念不忘,20%是源於糖,80%是源於悲。而這80%里的100%,卻是源於其悲中的shit屬性啊。

——前言

——————————————————————————————————————

關於 《鎮魂》結局,鎮魂女孩說是開創了HE、BE以外的第三種結局——SE,也就是Shit Ending。

因為看完結局心態炸了!——沈巍和弟弟同歸於盡,而趙雲瀾為鎮魂燈燃燒了自己,世代遭受折磨。前面那跋山涉水終於走到了一起,眼看發糖不停就要修成正果了,誰知兩個雙雙over了,有比這個更Shit嗎?當我們為巍瀾流的眼淚不要錢的嗎?

我當然也想手刃編劇,但是哭唧巴完我陷入了思考:如果《鎮魂》真的是大團圓結局,還會有那麼人對其念念不忘嗎? 如果《鎮魂》的結局不悲到shit, 還有人過了三個月四個月還為它痛得死去活來嗎?

沒有比摔碎美的做法讓人更記得美了。

雖然悲劇並不比喜劇高大上多少,但悲劇總能比喜劇餘音繞梁,這是不爭的事實。 我們看《琅琊榜》《紅樓夢》,總是為劇中人的悲情結局而神傷許久,如果林殊真的安詳終老,寶黛真的花好月圓,其作品本身的魅力必要折損三分。(當然不是拿《鎮魂》跟《琅琊榜》《紅樓夢》比,《鎮魂》編劇請住腦)

當然除了最這膚淺的一點之外,《鎮魂》的Shit Ending還是有其真實合理之處的。

【一、如果沈巍不死,怎麼表現趙雲瀾對沈巍的愛呢? 】

沈巍對趙雲瀾的愛是有深厚的基礎的(儘管劇版改得又薄又輕跟我們食堂煎餅一樣可憐),沈巍歷經萬年尋找天上人間苦苦等候,所以得遇趙雲瀾時,他的每個眼神都像在脫趙雲瀾衣服;而趙雲瀾看沈巍的眼神里(在前38集中)卻看不出太多我們腐女們想看的內容。

當然不是說白老師的演繹問題,劇版情節就是這樣,畢竟趙雲瀾對沈巍是沒有太多感情基礎的,在初見的那一刻,對於自己的過去,沈巍的過去,他們兩個人的過去,他都一無所知。

加之審查的壓力,編劇的胡改,前面通篇都弱化了趙雲瀾對沈巍的愛,生搬硬湊化為兄弟間的互相信任與成全。這一點,編劇出來解釋是「帶著鐐銬起舞」,但有人拷問了:同樣是帶著鐐銬跳舞,為什麼有的編劇跳出了華爾茲有的跳出了天鵝湖,怎麼你們就跳出了半身不遂,筋骨寸斷!

對於我來說,一切的出發點不單單是「努力掙脫鐐銬」的求生欲那麼簡單,這簡直是矯枉過正的刻意逢迎。

雖然歷來我們國家對於感情題材的作品審查非常嚴苛:比如近年對校園青春影視劇的要求是:可以早戀,但不能成功。

但對於同性愛情影視劇呢,因為目前還在試水階段,相關作品的數量還不算很多,對其該如何約束、該約束到什麼程度總局目前還在開會討論吧。

但是我們的《鎮魂》編劇也許就喜歡揣摩聖意:上面雖沒明說,但我們得好好表現啊。

於是我們在劇中看到了這樣的設定:

可以社會主義兄弟情,但是不能成功;

不僅不能成功,兩個人都不能活著;

不僅兩個人都不能活著,最開始都不能兩情相悅,哦不,惺惺相惜。

——操蛋吧?

但是我們鎮魂女孩不認輸啊,本就是可憐兮兮兩粒糖,硬生生被我們從細枝末節中挖掘出似是而非的含義,借著全體自嗨的力量,生生攪拌成一碗甜絲絲的糖水,喝得津津有味,於是我們都哄起來了,說:你看哪,小瀾孩心裡是有沈巍的,小瀾孩對沈巍的愛也不亞於對方的啊:

案件的頻繁發生使他對沈巍產生了懷疑,但還是抱著一種包容的心理,「只要你說,我就相信」;

他不過是被釘子扎傷手指就要帶他去醫院;

看到他在審訊室懟祝紅,寵溺一笑;

只要他說沒有,立刻放人;

留心他的舉動到知道他發表了徵收古籍地步,隨後高價收古籍裝作不經意送給他;

自己明明感冒卻堅持把衝鋒衣給他披上;

把一杯醉倒的他扶到床上後貼心摘眼鏡披衣服…

老爹勸他離沈巍遠點他堅定地維護沈巍差點把老爹懟的不能自理……

一個本來就是薄糖捏的故事,我們鎮魂女孩還要一把鼻涕一把淚地說哇哇好蘇好燃。

自欺欺人也挺累的好伐。所以跟原著相比,小瀾孩前面的表現就是清水,簡直太讓人捉急了。

所以在劇中,體現趙雲瀾對沈巍的愛,唯一能讓人看得激蕩的,就只有結局的那兩集了。

【沈巍知道黑能量和人的能量會產生互斥,於是從那時就開始了去犧牲自己的計劃,「雲瀾,你會理解我的計劃的」這句話讓我胸口堵得慌,他知道他會用自己的生命與夜尊同歸於盡,但他對趙雲瀾的守護一直沒變,他說出那句「我不後悔」時的堅定,最後被吞噬時給趙雲瀾的那一抹笑讓我哭得難以自持。沈巍對趙雲瀾的愛從始至終有增無減,最後為了趙雲瀾犧牲,也不會讓我們覺得太過意外。

而沈巍的死,就像很好地提供一個機會展示趙雲瀾對沈巍的愛。(前面的劇情中我們很容易能看到沈巍對他的愛,那貪瀾又不過分吸瀾的眼神,總是背鍋卻從不解釋的暗中保護,甚至是為了求葯下跪,但趙雲瀾的深情實在被削弱了好多。而結局則很好地展示了,趙雲瀾對沈巍的愛真的也不亞於對方。)

看到夜尊吞噬沈巍時的那句聲嘶力竭的「不要」和帶有哭腔的「沈巍」,那一直是他放在心上的人啊,那句「殺了我」讓人感受到他的絕望(再次表白bygg的演技),後來林靜們被沈巍救了出來,他第一句話就是「沈巍呢」,接收到林靜的眼神後突然兩眼灰暗躺在地上流出眼淚,他知道,那個人回不來了。而後從夜尊的那句「黑袍,你算計我」中突然明白了沈巍所做的一切,我想他也是懂的。從得知從沈巍死的那一刻,趙雲瀾的心也已經死了,他不願意活在那個沒有沈巍的世界裡。所以他恨不得此身立即化為燈芯燃燒了,還算一種成全解脫。】—源自知乎回答。

混亂的腦子裡再容不下別的狗屁拯救大眾,保衛地星海星和平,所有的所有,只有沈巍一個你呀,沒有了你,也就沒有了所有,因此只求速死以殉愛人了。

【二、能不能有別的悲法?不能,結局其實是他巍瀾個人自願的選擇。如果沈巍和趙雲瀾還沒死,在同樣的處境下,他們還是會做出一樣的決定。】

相信大家和我一樣,起初以為最後兩個人都死了,當時還是算欣慰的。因為兩個人一起死,遠比剩下一個人孤寂地沒有希望的活著好。無論剩下誰,對他而言都是很殘忍的。就像書里的小鬼王一樣。

後來我才發現不是。看到微博上的一個分析,心裡真的是被插了一把刀。

反應過來之後我說不清楚那種感覺。編劇到底是有多恨趙雲瀾才給了他這樣的一個結局。這對趙雲瀾簡直比對書中的小鬼王還要殘忍。

原著中,崑崙以身殉大封,小鬼王憑藉崑崙借他的一肩魂火活了下來,雖然天上人間五千年都是孤獨地遊走著,但至少可以在崑崙進入輪迴後偷偷地看著他,每一世都暗中陪伴著他。

而趙雲瀾呢,沈巍消失了也進不了輪迴(劇里林靜測試出沈巍沒有腦電波應該是應和了這個無魂說法),他自己又被困在燈里世世代代受烈火焚燒折磨,活不成也死不了,難道他只能守著一個念想,一個虛影,咀嚼著他們兩日的往昔,永無希望地度日嗎?

誰都不忍心看到這種不能同生又不能共死的蛋疼結局,所以有人提出了一個比較能讓人接受的版本:

首先讓趙雲瀾在最後爆發一次,轟轟烈烈跟夜尊打個架。畢竟堂堂昆崙山聖,在劇里動不動生病感冒被人挾持被人按在地上打,削弱成這樣,原著粉的老血都要噴出來了;況且後面不是說趙雲瀾注射了能量混合劑嗎,不爆一下真說不過去了。然後結局就是:在趙雲瀾與夜尊龍爭虎鬥之時,沈巍出來給了夜尊致命一擊,最後他們三個同歸於盡,但是沈巍和趙雲瀾還有一口氣撐著,滿身鮮血躺在地上,在一米開外看著對方情難自抑,艱難地向對方蠕動著,顫抖著,竭盡全力地,至死不休地,一定要抓住對方的手……

——狗血死了,但還是想看啊怎麼辦!

畢竟趙雲瀾爆了+手拉手殉情+在地下黃泉快樂地生活在一起,也是大大撫慰了我等吃瓜群眾的傷口了啊!

但是這個結局YY一下就好了,雖然相對暖心,但我並不認為這個結局有多合理。

因為我認為結局是他們個人自願的選擇。如果沈巍和趙雲瀾還沒死,在同樣的處境下,他們還是會做出一樣的決定。

於沈巍而言,他要是跟趙雲瀾死在一起,必要是再拋棄弟弟夜尊一次(哪怕上一世是誤會)。 自小弟弟就被反動派抓去受人驅使,每日在恐懼、仇恨、沒人關心在意、自我嗜血的偏執中度過,哥哥錯過的這些年,要彌補弟弟心中的缺憾。

於趙雲瀾而言,他要是不做燈芯,必要小郭做燈芯。以往出了事趙雲瀾從來不會讓下屬先上,這次要小郭犧牲,還不如讓他身先士卒。

成功還是成仁,依沈教授和小瀾孩的心性,還是要選成仁的。

這就是他們感動我們的地方吧,不囿於兩個人的小情小愛,跟以往耽美劇里的小兒女情濃狹窄之態完全區別開來(這裡必要吹爆P大)。

他們的愛,必定是要放在風起雲湧的大時代,生出別樣的沉重的意義;他們的愛,必定是要在生死關頭毫不猶豫祭身於天下蒼生的啊。

【三、巍瀾悲劇揭示了現實中巨大的哲學命題——有的人匍匐在人生修行的路上,求的就是求不得】

「求不得」是佛學八苦之一,當初我年紀小,並不知道它的意思,後來看《天龍八部》,才能稍微領悟到其中的真義。

有人說《天龍八部》通篇就在講「求不得」。

而舊版的段譽求到了王語嫣,這便是唯一的「求得」的,便是整本的bug了。

但是在金庸新修版中,最後的結局也改成了段譽和王語嫣沒有在一起。

喬峰求不到阿朱,阿紫求不到喬峰,游坦之求不到阿紫;

虛竹求不到可以在佛門中誦經念佛,當了靈鷲宮的主人,不過陰差陽錯和夢姑走到了一起;

天山童姥和李秋水都求不到無崖子,然而無崖子喜歡李秋水的妹妹,和雕刻的石像;

秦紅棉/刀白鳳/ 阮星竹/甘寶寶/王阿蘿/康敏求不到段正淳;

慕容復求不到他的錦繡河山,最後他瘋了;

王語嫣求不到慕容復的在意,段譽苦苦追求只得到了王語嫣的感動;

段延慶求不到他的皇帝寶座,不過最後也是傳到了自己的親生兒子,而與他相伴的四大惡人的其他幾位都離開了人世……

看了這個解說,真的感覺腦袋開了光一樣。

「求不得」這個境界真的很高了,但是如果拍成電視劇,估計很多人難以接受罷了。所以這就是我們在電視上看到的都是大團圓式的舊版的緣故。

我覺得巍瀾的結局同樣可以印證這個命題(當然不是給編劇臉上貼金,《鎮魂》編劇請再次住腦)。

原著中,沈巍是一名美人攻,外里隱忍平靜,卻並非本性。但作為一名萬年大痴漢,眼裡只放得下趙雲瀾,時刻扮豬吃虎,內心恨不得把趙雲瀾生吞活剝之後用鐵鏈鎖住永世囚禁為愛的奴隸,到終了,求的是讓趙雲瀾心甘情願跟他一起赴死;

而劇裡面的沈巍,設定以及演員的演繹對這個角色進行了社會主義特色的升華——拋去了黃泉九幽所生大凶大煞無魂之鬼的身份,而是成為守衛海星地星兩界和平的黑袍使,更多了一份人性和聖潔感;對趙雲瀾的愛沒有減少絲毫,卻淡化了欲的成分;因著欲的淡化,而使得感情轉化為凌駕於愛情但又超越普通兄弟情的真情(我的解釋也太具備社會主義特色了好想打自己怎麼辦)。

然而當為天下蒼生而戰和跟所愛的人一起好好活著出現衝突必須作出殘忍取捨時,沈巍選擇了犧牲自己,「用我身上的傷,來換大家的命」,(這裡沈巍對趙雲瀾說「大家」,其實是很想說「我放在心尖尖上的人只有雲瀾你一個」吧)。這種化小愛為大愛的舉動,某種意義上也是映照了原著「終於配得上他了」的設定,更為寬闊深厚,更加凜冽悲壯。

沈巍求的是什麼,趙雲瀾求的又是什麼,都已經不重要了,因為結局把這一切都「毀」了。最後的最後,海星人、地星人、亞獸,都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可除了林靜和大慶拿著他們兩人的照片懷念外,沒人再記得他們了,他們不知道那個油嘴滑舌天不怕地不怕的趙雲瀾是如何害怕失去那個沈教授,他們也不知道冷酷無情的黑袍使是如何拼了命的想要保護那個愛吃棒棒糖的小瀾孩,他們更不知道為了他們他倆做了怎樣的犧牲。

然而對於巍瀾二人來說,他們認為自己的選擇很有意義,趙雲瀾心裡是否認可我不知道(肯定是不認可的吧,他的小巍已經沒有了他要這些個意義做啥子),沈巍自己肯定是絕不後悔的。

對於劇中打動我的角色,我很容易代入真人。所以看完沈巍倒在地上嘔血,眼睛還在閃光的時候,我想,朱老師本人是不是也是這樣:為了心尖上的東西掙扎,執拗又彷徨,失控又自抑,即使失去一切還不肯放棄。如此痛苦和渺茫,他求的到底是什麼?

而後當我更深入地了解了他,尤其是觀看他的訪談,我才知道他為什麼會如此執著:

我也很喜歡他發在微博上在帛琉海底追海龜的故事:

「2016年,我前往帛琉獲得深潛許可證。我曾經在水下追逐海龜。它似乎游得很慢。真正的速度非常快。我追了太多。我不知道教練追了我二十分鐘。」

【一個人以最少的摩擦力向自己認準的目標遊動,這一運行方式本身就具有美感。

而你怎麼知道你會追到那隻海龜呢?互有引力,你就是知道。

「當你專註一件事的時候,在一些關鍵節點,莫名其妙就會有一些指引,你就老實按照心裡的節奏去做。不要擔心上天此時沒有給你一些東西,它遲早會給你,不會讓你對生活、對工作、對你熱愛的事情沒有希望。」

這段話大概會讓所有創作者心頭一緊,看見自己,得到信心。他讓你相信,這個世界上還有美好事物的存在,還有美好存在的可能。你可以在實現理想的同時,保持天性的天真。你會羞澀、恐懼、嫉妒,會被佔有慾、自卑感灼傷,會因體力衰微、生命的無常而哀傷,但你會克服這些、帶著這些去追求它,九死不悔。妙在,他其實根本不在乎最終會不會得到它。贏得那個東西本身不是目的,執意去求的過程才讓他爽。

你可以說,朱一龍也不過是個角色,這個角色的設定是一個演員,匍匐在藝術腳下,求的就是求不得。 】

PS:括弧里的話援引自知乎楊月縈。

當朱老師靜靜說這些話的時候,眼前這個人突然與沈巍這個影像交互重疊在一起。我想起的是,在蟲洞中與小瀾孩見面、眼眶紅紅的沈巍,說:「任何生命都會消散的……至少,我們的選擇很有意義。」

對這兩個不同的人來說,這個意義卻是相同的,他們看重的都是在求不得的過程收穫的那份價值: 為了心頭所愛,我至少付出過, 愛過,恨過,傷過,爭取過,豐富過,哪怕一瞬消失無影,我也絕不後悔。

格倫 · 古爾德寫過:藝術的目的並不在於宣洩一時的激動,而應該是一個終身漸進的建構過程,以期達到驚喜而寧靜的境界。

藝術的目的如此,人生修行的目的,亦然。

反過來,其實也一樣,如果已經實現了生命的意義,卻不得不要孤獨地活著,那比死去還要痛苦。

所以後面得知朱老師在演羅浮生的時候,要求把自己寫死,那一瞬間我就覺得,啊,朱老師真的太靈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