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专栏里你将看到的内容:

1.书与纪录片。对最近读的书、看的纪录片作笔记梳理与回顾。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但是知识是想像力的基础,那么我在这里先提供创作前的知识素材。

2.探索自我的过程与结果。如果说第一点是实用干货,第二点便是抽象的思维方式了。但它又不等同于鸡汤,因为我这里是【不回避】且【有用】的,鸡汤反倒会让人产生某种佛系的聊以自慰。围绕这个中心,你会看到为什么要让自己的每分每秒都能产生意义是十分必要的。也多少解释了我的圣母情结,即试图让越来越多的人能珍惜这只活一次的机会,共同完成每个人平凡不平庸的梦想清单。

3.时间管理相关内容。源于喜好整理的生活习惯和回顾反思的思维习惯,当然事实证明这中间走过太多的弯路了,只是想把学习他人的间接经验和结合自身的直接事例分享在这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核心是不变的,就是执行力。


上文已经是本文的主要观点了。 看到这儿即可。

下文是我个人建立专栏的缘由,偏情怀一点的,也算是先为自己立个Flag吧。

我的梦想清单里,积累大把的各类书摘、尝试各种新鲜事物都不是真正的梦想,它们只是阶梯,把高质量的原创内容分享给他人并能对他人有所帮助才是我真正期望的事情。

其实这个专栏已经存在很长时间了,只是以某种形式在自己的私人角落存在著。早先的文字充斥著感性,通篇只有一个【我】;早先的文字几乎全是微博体的短小文字,看似精辟却无法呈现完整的思考过程,空有私人化的结论而缺少说服力。但是它们的好在于,全是我最真实的感受。但这又是远远不够的。

但凡是作者都应当对自己的文字负责,不因他是专业学者还是自媒体写手。因为只要涉及传播,只要涉及他人的浏览行为,我想就应抱持著不浪费他人的时间这一准则。我认为,成为作者应当具备的能力是,一是写别人需要的,二是写别人能看懂的,三是写自己的东西。前两者虽是基本前提,然而市面上的网路文字却多数未能做到,第三个是核心竞争力,则更是稀缺。综上,只有当具备前两者时,自己才可正式开写专栏文章。因此在这三年里,我会每过一年回看头年的文字细数其中的区别,我会保持去除冗余的习惯,让文章里少些标榜自我的造作与喊口号的煽情。因为我不是可向众人说理的前辈,大多时候我只是间接经验的理货员,如此而已。然要实现第三点,及至红尘里翻滚数轮的耄耋之年时或许才有所可能。

有人说,总是等一切准备好的时候,可能机会就错过了。比如错过了新媒体自营号发展的黄金时期,再好的文字也可能无人问津。是的,无需准备至100%,但至少要准备好80%。错过了当下最火的平台,那就等下一个新平台,风物长宜放眼量。众人皆可上车的机遇不叫机遇,同上同下不过是玩了一把左右手轮换。只有一个人能驾驭得了的机会才是真正的机遇,可能来的晚,但偏偏就是专属的萝卜招聘。同一场山川湖泊,18岁和28岁完全是两场景致,机遇就在眼前却全然不识才是最大的遗憾。


至于我写文章的目的,应当不是主要为了自我排解亦或标榜,因为借助写日记、向人倾诉或发朋友圈以强化自尊会来得更容易。写文章更像是一个水到渠成的事情,水满则溢,积累多了便自然流露。然而注水的方向则是我一开始便确定了的,为越来越多人写【有用】的文字是总体方向,中间如何积累成长倒是任尔东西。

然而写文章和发文章不可同时进行,因为但凡带有发文章的目的,文章里便少了自我对话,多了装点掩瑜。这也是为什么我决心先把文章写出来,然后搁置一段时间再回过头去反思最后才能发布。这其中有上述所提到的,等待自己的思想成长,但更重要的原因则是,写发自内心的文字是前提、是初衷。以写给自己看为始,以分享予他人为终。这中间必须要有歇息推敲的间隙。

我学新闻出身,博点击量的小技巧多少懂一些,也曾运用于过往的单位新媒体运营之中。那会的读者定位广散,所以尽可能制造噱头,尽可能语言风趣。但既此处为自己的专栏,打情感牌拉关注涨点击量之类对我而言无真正意义,现实生活已经足够百转千回了。那么在这里,理当回归我务实的文字风格,理性扼要。少了有趣,多了实在。


个人简介该怎么写呢?既然内里俭朴,门头还是华丽一些吧:

十七八岁的年纪登上新闻船头,浸泡于拟态环境的觥筹交错里;二十七八的时候从历史掀帘而出,触碰人间世态的百般褶皱。新酒可温,旧壶常留。欢迎来到我的「新壶装旧酒」。

谢谢阅读我的文字。希望有所帮助。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