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看過大仲馬的《基督山伯爵》和《三個火槍手》,小仲馬的《茶花女》。

對大仲馬的普遍看法是認為其對社會揭露不力。只憑故事情節吸引人,是通俗文學,難登大雅之堂。

但是,這兩本書的讀者之眾,己經反駁了這種觀點。衝過幾個世紀,讀者的興趣不減,這兩本書也都成為世界名著。可以說通俗文學也可進入文學的殿堂,大仲馬可能是第一人。這可能是文學評論大師和普羅大眾的看法並不相同吧。

我是一個普通文學愛好者,也看過一些世界文化名著,如果只從可讀性這點比較,都比不過《基督山伯爵》。

小仲馬的《茶花女》有一定的批判現實主義精神,揭露了以阿爾芒的父親為代表的所謂紳士在兒女婚姻上的醜惡嘴臉,也寫出妓女的燈紅酒綠背後的心酸。但是並沒有觸及社會的核心問題,其社會意義有,但一般。其文筆、人物描寫、可讀性都比不了大仲馬。

題主的問題是否來自大仲馬說,我的一生最優秀的作品是小仲馬?

這是因為大仲馬成名後,大肆揮霍,蓋了火槍手莊園,接待無數賓客,最後破產,只能由小仲馬奉養,這也是一個父親對自己兒子的驕傲,無關乎作品的優劣。


首先,人家是父子關係,誰寫得更好顯然不太重要?就書論書吧,他們雖說是父子,但性格各異,爸爸一生風流,而兒子的愛便有些鑽牛角尖了,放著同齡未婚的不追卻一股勁地追有夫之婦,此仍畸形之愛了,並且在追求中顯得鬱鬱悶悶,活像一個怨女,憑此就可以看到兩人的文筆及構思的高下,顯然爸爸的作品磅礴之氣是兒子根本無法仰望的?當然,若是女性讀者,尢其是比較細膩憂慮的,可能就比較喜歡《茶花女》了。若論社會影響,小仲馬這種偏執的小眾思想顯然更不抵其父一毛了?《基督山伯爵》這本書在八十年代初,是中國大學生們必讀之本,裡面關於上層人的概念開始根植?可見大仲馬對中國的巨大影響,遠超其子小仲馬的《茶花女》。不如各位看過《大仲馬傳》沒?如果看過了就知道大仲馬小仲馬的事了,老子書寫得太多又夠精采,所以富可抵國,情婦大抵有一個連之多,別墅就按他書中所寫而建了,所以搞得小仲馬不能充分享受父愛,性格內向,產生些奇奇怪怪的想法,做出非常之舉也在常理之中了。正所謂物以類聚,他寫的小說自然也得到很多人的追捧,一時便有李白與杜甫的錯覺了。

我認為小仲馬一本《茶花女》連《基督山伯爵》都遠遠不如,又怎麼會有許多本不及一本的說法呢?大仲馬是天才的作家,也是非常職業的作家,這不是小仲馬為追個夫人發泄出來的文字可以比的!


這句話說的很有道理。

大仲馬是職業作家,編故事一流,把讀者兜裏的錢編出來也是一流。

小仲馬的茶花女是罵他爹的小說。恨爹,罵爹,把對他爹的一腔怒火傾斜而出。

恨父意識對文學家來說是很好的題材。

小仲馬敢直視人生,把他爹罵的狗血淋頭,

一個小說家就是要寫他所思所想。一些思想貧乏的作家只好你抄我,我抄你的,編織一些花裏胡哨,大同小異的狗血故事。騙一些錢花。

作家應該如何寫作,小仲馬做出了榜樣。

隨著社會文化水平的提高,人的欣賞水平也在提高,那些編的痕跡太重的小說會被摒棄,轉而去看有思想有深度發人深省的小說。

這一過程會很慢。

都說文如其人,一個作家是不是認真在寫作。是不是在認真地度過他的人生,一看他的作品便知。

大仲馬有他那樣的作品,他的人生態度也就一目瞭然,也就必然會有他狗血的人生。

小仲馬有他那樣的作品,也一定會有他那樣的人生。

說小仲馬的一本書抵得上他爹一摞書,我非常認同。


這種結論是不能輕易說出來的,一千個讀者裏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首先,談談大仲馬的《基督山伯爵》。

鄧蒂斯被陷害和願望後進入冤獄,有幸認識了法裏亞神父,隨他學習到了豐富的知識,也得了基督山寶藏的祕密,更是借法裏亞得以越獄……

越獄後的鄧蒂斯找到了寶藏,化身基督山伯爵,處心積慮,終於一步步復仇……

該書情節跌宕起伏,我尤其喜歡它的結局,即鄧蒂斯沒有和初戀梅塞苔絲在一起,而是和海黛在一起,而且留下了足以指導我們人生的警句:

在上帝揭示人類最終命運之前,人類的所有智慧可以概括為兩個詞:等待和希望!

其次,聊聊小仲馬的《茶花女》。

小仲馬以自己與名妓瑪麗的真實感情經歷為基礎,寫出了《茶花女》,成功塑造了瑪格麗特的形象,特別是之後又將小說改編為舞臺劇,更是使得此書聲名大噪,而小仲馬也成為最偉大的作家之一。

據說,到了1870年大仲馬去世時,小仲馬的榮耀已完全遮蔽了父親的名聲……

最後,我們強行比較一下大小仲馬父子。

小仲馬是大仲馬的私生子。大仲馬在小仲馬因《茶花女》成名後曾深情地對他說:你是我這生最好的作品。

與小仲馬不同的是,大仲馬是個多產的作家,比如還有《三個火槍手》。

那小仲馬怎能只憑《茶花女》一舉超過了父親的名聲呢?

在我看來有兩個原因:

其一,《茶花女》講述的是才子佳人的風流韻事。不僅有才子佳人,而且是風流韻事,這樣的故事特別能引起讀者的共鳴和嚮往……類似的還有《西廂記》。甚至是《聊齋志異》……

其二,《茶花女》是個悲劇。悲劇往往比喜劇更讓人印象深刻。比如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遠遠比四大喜劇有更大的影響力,特別是耳熟能詳的《哈姆雷特》、《羅密歐與朱麗葉》……

綜上,如果有人認為小仲馬憑藉一部《茶花女》就已超過了父親大仲馬不是不可以,但是我感覺對大仲馬缺乏足夠尊重,因為《基督山伯爵》等書擁有的讀者不比《茶花女》更少……

類似的是勃朗特三姐妹的傳世佳作,一般認為姐姐的《簡·愛》是最棒的,但我個人還是更喜歡《傲慢與偏見》和《呼嘯山莊》……


著名的法國作家(Alexandre Dumas)亞歷山大·仲馬同時是大仲馬和小仲馬的名字,小仲馬是大仲馬和一個女裁縫卡琳娜·拉貝的私生子。青年的大仲馬是個風流的花花公子,成名後的他拋棄了小仲馬母子,直到小仲馬7歲時才認這個兒子,開始爭奪撫養權。法院把小仲馬的撫養權判給大仲馬後,他把小仲馬送進寄宿學校,因為此時大仲馬正沉迷於貝爾·克萊爾塞梅爾的美色無暇顧及兒子。小仲馬因為私生子的身份受到歧視和虐待,逐漸形成孤僻多疑、陰鬱嚴肅的性格。他的世界觀裏,男人總是多情的,女人是放蕩的。這對父子是歡喜冤家,我們去讀小仲馬的作品可以感受到他文字裏對不負責任的男人的控訴,以及對下層女人的同情。儘管如此,小仲馬和大仲馬內心對彼此的才華仍是充滿崇敬,大仲馬也自豪地回答別人,一生中最得意的作品便是小仲馬。

大仲馬的作品有300餘部,代表作有劇本《亨利第三及其宮廷》、長篇小說《基督山伯爵》)和《三個火槍手》等。大仲馬是一個通俗小說家,作品戲劇化很強,情節離奇,場面驚險,以對話的方式刻畫出鮮明的人物形象。比如《基督山伯爵》中,有精明能幹、善良正直的水手唐泰斯,兇悍野蠻的費爾南;《三個火槍手》裏勇敢沉靜的達達尼昂,陰險狡詐的紅衣主教等。大仲馬將陰謀爭鬥的故事寫得引人入勝,小說被不斷改編成劇本和電影風靡世界,而他本人也因此成為文壇巨擘。

文壇巨擘的兒子也毫不遜色於他,小仲馬的作品《茶花女》可謂是家喻戶曉。這是文學史上第一部把妓女當作主角的悲劇作品,蘊含著永恆的愛情力量,也浸潤著小仲馬自己的悔恨之情。《茶花女》的情節是根據他與瑪麗·杜普萊西的親身經歷寫成的,小仲馬就和阿爾芒一樣氣急敗壞地寫下絕交信,而回國後發現心愛之人已經命喪黃泉。儘管茶花女是名妓,但她的靈魂是高尚的,她對阿爾芒的愛情是純潔的,為了愛人的前途選擇默默承受一切苦難,這是何等偉大的犧牲啊!故事的開始,"瑪格麗特天生麗質,嫵媚超羣,要想找到比她更加美貌的人,簡直不可能。"憑藉美貌獲得的一切讓她迷失了自己,她在舞會舉止放蕩,在多個男人間周旋。她說:"如果我自我保重,我就得死,支撐我活下來的就是我現在這種狂熱的生活……一旦不能滿足情人的虛榮心,不能供他們尋歡作樂,就會被他們拋棄。"說出這話的女人是無奈的、悲慘的。她表面上過著上流社會夜夜笙歌的奢靡生活,實際上內心千瘡百孔麻木不已。她渴望真正的感情,遇到阿爾芒後想要和過去的一切告別。但是她已經選擇了做一個妓女,出賣自己的色相換取金錢,這是一條不歸之路,踏上便沒有歸途。阿爾芒父親象徵著社會道德正義,代表著殘酷的現實對浪漫愛情的干涉。《茶花女》令人動容之處在於,儘管資本主義社會階層分明,高低貴賤的出身註定了這是一場悲劇。瑪格麗特這樣卑微的女子,仍然相信純潔的愛情,如同飛蛾撲火般願意為之付出一切。她雖淪落風塵,卻保持了一顆純潔的心靈。《茶花女》悲苦的愛情凈化著讀者的靈魂,有著獨特的文學價值。

我們不可避免地產生疑惑,這對父子,誰更厲害呢?有人把大小仲馬父子的作品進行了比較,然後對大仲馬說,你所有的作品加起來也比不過你兒子的一本《茶花女》。大仲馬沒有生氣,反而為自己的兒子感到自豪,他認為自己的作品來源於夢想,而小仲馬《茶花女》來自現實。他自己閉著眼睛寫作,兒子是睜著眼睛寫作的。大仲馬的回應不卑不亢,沒有貶低自己,也體現了對兒子的慈愛和關懷。從客觀上評價兩個人的文學成就,大仲馬比小仲馬更加有名,從他死後入先賢祠,總統為他抬館就可以看出。雨果也認為大仲馬是位天才,小仲馬只不過有才華而已。為什麼雨果會這麼說呢?首先大仲馬是個多產的作家,他的的作品數量比小仲馬多得多,作品大多帶有深厚的歷史背景和奇特的想像;小仲馬的經典之作就只有一部《茶花女》,作品多是描寫家庭和婚姻,自傳性質強。我們評價一個作家時,會關注他是否建立了自己的想像世界,一個內在的宇宙。比如巴爾扎克努力構建一個"人間喜劇",託爾斯泰致力於宣揚自己的宗教博愛思想,雨果的世界充滿人道主義的仁愛理想。小仲馬的世界比大仲馬小一些,侷限在家庭中,並且帶有自身的強烈情感,像《私生子》就是寫自己的身世,那相比而言大仲馬的視野就廣闊的多了。但從作品的質量和經典性而言,《茶花女》的地位又是非同凡響的。一部永恆流傳的經典之作必然帶有沉重的情感和深邃的內涵,歌頌真善美,觀照出人生真實的痛苦。

蒙田說:"作為一個父親,最大的樂趣就是在於:在其有生之年,能夠根據自己走過的路來啟發、教育子女。"原先拋棄兒子的大仲馬看到了小仲馬傑出的才能,在後來的日子儘可能地支持和試圖彌補過去的錯誤,這是他作為一個父親的本能,而他也樂於看到自己的孩子取得事業上的成功。大仲馬與小仲馬這對父子不斷相愛相殺,最終和解,彼此在文學上取得不俗成就,是歷史上一段奇特的趣事。(作者:孫若曦)


贊成,大仲馬的的小說屬於當時流行的騎士小說,主要是描寫男人的俠士風範小仲馬的的茶花女,內容比較高大上,男主人公衝破世俗,勇敢的愛上了妓女瑪格麗特,男主人公的父母祈求女主人公放了男主人公,並且給女主人公分析了利害關係後,女主人公為了男主人公的幸福故意激怒男主人公,並且離開了他,男主人公想方設法傷害女主人公報復,女主人公後來病逝,當他知道女主人公的真實的想法後,非常懊悔。瑪格麗特的形象讓人看完淚眼婆娑,震撼人的心靈,在世界文壇是一個不朽的形象。


我讀過大仲馬的所有小說,所以這個問題我來回答,但是我已經說出我的答案了吧?


謝邀。一本書或一件事,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這介於個人生活背景。


寫的非常棒,超過金瓶梅也有可能。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