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篇说到我们可以通过调整自我价值的建立基础来提升自尊水平。其实自尊和自我价值感说白了,就是你是不是喜欢你自己,是否能够不管健康还是疾病,贫穷还是富有,恋爱婚姻幸福还是单身狗,都坚定不移地喜欢你自己(喜欢自己和目空一切是两回事)。一个爱自己,自我认可度高的人,不可能发展出低自尊或是迎合型/讨好型人格。

一个人获得自我价值感可以通过两个途径:一是满足社会需求,二是满足自己的内心需求。

先说满足社会需求。

每个人都要依靠于社会而存在。幸福感的一个主要来源就是感知到自己被需要:被家人依靠,被朋友信任,承担社会责任。这些都属于满足社会需求,我们在此过程中获得价值感和满足感,感受人生的意义。

这也是理解常会出现偏差的一点。很多人都误以为自己的人生价值主要来源于自己的物质基础、社会地位和人脉关系。 这些是来源的一部分,但绝对不是主要来源。它们是一个人做到了自我接纳之后的锦上添花。

被社会需要,简单一点说,就是你有自己的一种或多种能力,可以扮演一个具体的社会角色,满足其他人的具体需求(包括精神需求)。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把自己生活中那些重要的事项一一列出:与家人亲密相处,与朋友互相信任和支持,努力做一份承担社会责任的工作。前两点不完全是我们自己可控的,但我们可以尝试去改进。而最后一点则基本取决于我们自己。对于很多已经步入社会的人来讲,最能够影响自我价值感的也是第三点。

满足社会需求可以满足我们很大一部分内心需求,但一个人的内心需求不止于此,还包括独处需求、求知需求、审美需求、创造需求等等,尤其独处需求对于内向高敏感人来讲不可或缺。

我一直觉得内向高敏感人拥有自己独特的天赋。内向的人相比外向的人更加关注自我,关注内心感受,而高敏感的特质则会把这种关注和感受放大,甚至成倍地增加。如果这种特质被良好地应用,转化为自己的认知能力和移情能力,那么内向高敏感的人可以在探索或者创造方面做到极好。如果没有的话,那么内向高敏感人则可能会成为另一种极端情况:以自我为中心、神经质、负能量、暴躁、压抑、挑剔等等。所以在我看来,内向高敏感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找到一种对于自己来说最合适的方法,把自己的独特天赋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乃至工作中,以丰沛的内心去平和、积极地面对并不完美的生活和世界。

我前面说过,社会环境的主基调给了我们一个误导,让我们觉得不管是在事业上、社交上还是爱情、友情等亲密关系上,内向的人无法或者很难达到外向的人所能够取得的成就或幸福。这往往是内向高敏感人做不到自我认可和自我接纳的原因之一。

确实,一个人越是外向开朗,与社会的关联度越高,越容易乐观、获得幸福感。但不要错误理解「社会关联度」的含义:它并不是指你的社交面有多大,人脉有多广,做的工作有多接触人群,它的实际意义是一个人对于自己以外的人或事物的关注程度——也就是说,在你不强行拉低自己能量的情况下,越是发自内心地去关注、关心别人和这个世界,越是容易从与人交往、与世界互动中得到能量。这也是很多有精神信仰、奉献公益活动的人心态平和、能量稳定的原因之一。而越是以自我为中心,只关注外界是否满足了自己的物质和情绪需要,而对身边的一切漠不关心的人,越难以获得真正的满足感以及成就感。

所以「与外向性格相比,内向性格难以获得幸福」绝对是错误的观念——还记得我们如何区分内向和外向性格吗?它们只是主要的能量来源不同(自身或外界),并不决定你与人交往、探索和了解这个世界的深度和广度。

那么如何做到满足社会需求以及自己的内心需求,获得稳定的自我价值感呢?我在自我同一性里说过,要做到自我接纳,只需要你努力去实现你当下心目中最渴望的一个(或多个)目标。而要提升自尊水平,最关键的也只是一点:找到你人生的锚点,也就是你在社会和自己内心立足的根基。

在《六个可以让你更强大的残酷事实》里面作者讲了一个小故事,我稍微改编了一下:你的亲人在大街上被枪击大量失血,一个完全没有医学背景知识的陌生人跑了过来准备为他取出弹头。为了让你相信他,他不停地跟你说他是他们公司里最帅的男人,几乎所有的人都喜欢他,在各种社交场合他都能游刃有余,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你就火了,这TMD和我有什么关系?我现在需要一个医生,一个能止血动手术的人!你这神经病给我滚!

这基本可以说明我想要表达的意思:对于大多数人来讲,在人生的很多关键时刻,漂亮与否并不是决定性因素,有没有广阔的社交、是不是被所有人喜欢也没那么重要,最重要的是你有没有能力满足他人特定的需求。这就是锚点的重要性:这个锚点其实就是你自身具有的被证明过的能力,它让你能够不在自大和自卑、放任自流和矫枉过正之间不断摇摆。

找到并确定你的锚点,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这个锚点要建立在可控因素上。当一个人没有自己的根基、感觉不到自己的工作生活的意义、无法接纳自己的时候,经常会把自我价值建立在一些不可控力上,如美貌、别人的赞扬、或者胜负欲很强,因为从这些地方拿到能量很快,能够立即奏效。但是这样的能量同样去得也快。当美貌不再有竞争力,得不到别人的欢迎或称赞,或者在竞争中失败的时候,你的能量会迅速地大量流失。也就是说,当你把这些不可控因素作为能量的重要来源,得到的话会一边担心失去一边想要更多,得不到的时候能量会降至谷底,焦虑、沮丧因此而产生。

所以锚点的设定很重要。如果你把它设定为「我是学校里/公司里最好看/最优秀/最受欢迎的人」,就是在比较中获得优越感,而不同的人评判标准不一样,你很容易受到打击而自我怀疑。而如果你把锚点设定为「我是一名非常专业的记者,我可以为有需要的社会群体披露更多的信息」「我是出色的环保工程师,我把主要精力投放于推广零排放处理技术」 「我要努力磨炼我的外科手术技能,尽量减轻病人的痛苦」,这些基础的建立就完全取决于你自己,并且更能够给你方向感和前进的动力。

2、跟你的兴趣相结合。我们能够在生活中发现,确实有些人可以做到无论什么工作都干一行爱一行,但是据我观察,这样的人往往是外向的人,多数能量很高。对于内向高敏感人来讲,强迫自己去学一个自己讨厌的专业,做一份自己根本不感兴趣的工作,即使可以做得很好,也很难在学习和工作的过程中真正沉浸进去获得满足感。不喜欢的工作会持续消耗我们的精力,这也是我工作前几年能量越来越低的原因之一。所以,内向高敏感人如果可以,找一份自己感兴趣的工作,或者在工作之余学习一种自己感兴趣的技能,把它发展成你的重要能力,从中获得能量和成就感。

3、满足一定的社会需求。这一点前面已经解释过。要强调一点,满足社会需求,不一定跟你赚钱多少有关。我们看到过有人几十年守著一间小店钻研寿司制作,有人自己筹集资金付出大量时间精力拍摄纪录片,我有个同学在大学毕业后花了整年的时间去西藏支教。我不是说这种选择才是正确的,我的意思是,收入不高并不意味著我们无法获得内心的满足感。当有丰富的物质基础时你可以做更多的事,但没有的时候我们可以做的也许也并不是很少。

在确定锚点之后,如果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可以尝试成为 T-shaped people。建立你的核心能力,在你的锚点领域里成为专家,并广泛地涉猎各种不同的知识技能。当你的锚点越来越深,你的延展范围越来越广,你的自尊水平和自我价值感也会随之进一步提升。

后记:接纳自我系列到现在暂时告一段落。这三个星期的写作过程中我越来越发现,真正的道理其实是很简单的,难的是真正领悟和坚持去做。麦卡锡的《老无所依》我当年读的时候不是很喜欢,但是里面真的金句颇多,而直到现在我才慢慢懂得了其中的含义:「没有什么事情比在早上醒来,又不需要考虑你究竟是谁,更能让人安心的了。而且,要是你做错了什么事情,那就站起来,承认是你做的,说声你很抱歉,然后继续努力。不要为自己拉扯什么废话,背著包袱生活。」

认识自己,努力前行,对自己诚实。就是这么简单。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