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长年致力社区服务的华裔社区人士,29日分享「公民参与」(Civic Engagement)的经验,鼓励获得大纽约区华人教育基金会各项奖学金的优秀华生积极参与社区服务,回馈社会,「公民参与一点不难,注册选民去投票、帮助邻居、当义工等,从身边小事起步。」

在大纽约区华人教育基金会奖学金得主的赵轩惟主持下,美华协会纽约分会前会长朱刘婉玲(June Jee),王嘉廉社区医疗中心董事局成员林何卫云(Marie Lam)及华人策划协会教育与职业服务部主席陈天子(Brian Chen),以「公民参与」为题展开讨论。

朱刘婉玲表示,幼年时期生活的曼哈顿下东城,鲜有华裔面孔,「直到上高中,周围才开始有长得和我一样的人。」她表示,也是从那时期开始,自己萌发了服务华人社区的想法,「学校里的华人学生,虽然长得和我一样,但作为新移民,他们却总成为校园霸凌的目标。」

朱刘婉玲说,这段经历让她认识到移民社区受到的不公平待遇,积极参与到民权运动和社区服务之中至今。她也表示,社区服务并不高深,小到注册选民,帮助邻居,当义工等,都是公民参与。

林何卫云表示,致力「公民参与」,要先问自己「我觉得什么事情重要;我觉得那些事是自己能为社区做的」;一但认定力所能及为社区所作的事,「就要一马当先去做」。她说,社区服务过程中,要注重团队能量的聚集,未雨绸缪到未来其他人能接手去做,持续不断,「但最重要的是你要有心、愿意去做。」

「亚裔占全市人口近15%,是增长最快的族群,但得到的政府资源、拨款却不足5%。」陈天子表示,2010年代表华策会,与其他亚裔社区组织向民意代表要资源,表达社区需求的经历,让自己感到公民参与的重要。

陈天子表示,华人社区的公民参与起源于民权运动中和西语裔、非洲裔社区并肩作战,如今也不应忘却少数族裔社区间的合作;而有心于此,便可立即行动,「公民参与何时起步都不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