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时报【陈燕珩╱台北报导】

北市府力推公民参与,设有公民参与委员会、i-voting、公民咖啡馆和参与式预算等机制,却也常被批参与人数过少,票选结果「仅供参考」。台湾公民参与协会4日公布调查报告,认为北市公民参与推行已久,但执行上仍有诸多缺失应改进。

台湾公民参与协会经过1年多调查,昨针对公共政策、工具、资讯开放和公民参与培力等面向提出多点建议。

理事长何宗勋认为,北市办理参与式预算不完全等同推动公民参与,不该只有少数局处推动;且公民参与委员会实施3年多,究竟运行状况为何,应让外界了解。

他还提到,参与式预算什么都做,连牵涉到修法、立法和长期政策预算的案子也被纳入,却因程序旷日废时,浇熄民众参与热情,且有的创新公民提案因企画书写不好,被打枪机率高,建议未来由市府机关负责撰写,同时希望参与式预算再提升,让民众了解政府预算是否合理,有无花在刀口上。

公民咖啡馆部分,为公民参与门槛最低、成本最低的项目,北市2016年办理12场,去年只办3场,今年到5月前甚至未办任何一场。

何宗勋认为,市府应该要检讨场次逐年下降原因,未来结合社区会议和里民大会一起办理。至于资讯开放,包括环评、文资会和土地征收等会议,应在网路直播。

民政局副局长吴坤宏表示,企画书如果交给公务员写,担心量太大会影响执行效率,现在有跟学校和做咨询柜台,协力帮提案人完成;至于外界质疑参与过于集中部分民众,还要持续加强推广效益,将会把相关意见带回讨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