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9年會

作者:李揚

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

去全球化已經是確認無疑的事實。

典型事實是貿易增長低於GDP的增長。從數據來看,1960-2015年,全球貿易年均增長6.6%,全球GDP年均增長3.5%;2008-2015年,貿易年均增長3.4%,GDP年均增長2.4%。2011年以來,全球貿易增長連續5年降至3%以下,勉強與GDP增長達到同步,這表明各國經濟開始失聯,去全球化趨勢顯露。2013年-2016年,全球貿易增長率低於全球GDP增長的平均水平,去全球化趨勢明顯。去全球化值得擔憂,貿易增長率下降會導致資本品的貿易增長率下降,導致資本形成率下降,拖累經濟增長率。

是不是要去全球化?準確而言,不是要去全球化,而是傳統意義的全球化已經無以為繼。世界各國正在通過主要國家和地區的再平衡來積極探討全球化的新理念、新範式和新路徑。

傳統全球化的本質是,發達國家將其國內的體制、機制、規則、最佳實踐、意識形態、甚至文化等「全球化」,將之強行推向世界上其他國家和地區。因此,傳統全球化的推進過程呈現出強烈的「規則優先」特點,它並不關注這些規則在發展中國家是否具備「落戶」的土壤,更不關注這些規則的實施能否給東道國帶來實際的好處。

這樣「全球化」的結果已經看到了,全世界分成三六九等,分為中心國家和外圍國家,分為西方國家和非西方國家,分為北方和南方國家,發達國家的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等處於優勢位置,其他國家的位置相對不那麼有利,從中能感受到很強烈的殖民主義的色彩。

這樣的「規則優先」是有缺陷的,因此各國開始挑戰這種意義上的「規則優先」。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提出了「一帶一路」。「一帶一路」會成為全球解救危機的一個有效方法,它會和整個世界相協調,讓世界渡過危機。

首先,「一帶一路」倡議是要推進一個新的全球化方略,目標是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串聯的是不那麼發達的國家和地區,過去的全球化下,這些國家和地區是被邊緣化的,並沒有在全球化的體系中,或者進入了全球化的體系但是並沒有享受到全球化的好處。「一帶一路」要讓這些被邊緣化的國家和地區真正進入全球化的浪潮,享受全球化的好處。

第二,與「規則優先」不同,「一帶一路」倡導發展優先。「一帶一路」致力於推進參與國家的產能合作。因此,推進各國實現工業化,滿足最廣大勞動大眾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幫助國內解決貧困問題,這是「一帶一路」與「規則優先」的極大不同。這個過程中,中國有很多的成功做法,包括金融、中小企業、特區建設等方面,都是能夠直接借鑒的。

第三,「一帶一路」是合作共贏。如果說傳統的全球化追求的是趨同,那麼「一帶一路」則是承認差別,承認多元,我們要做的是共建、共商、共享。提倡各國因地制宜,根據本國的實際情況,尋求符合自己發展利益的具體路徑和方法,並且致力於推動整個發展戰略和各國發展戰略對接,以求合作共贏。

「一帶一路」提出幾年到現在進入一個新階段,這個新階段主要任務是機制化,即讓「一帶一路」成為全球化中不可或缺的一個機制

如何推動「一帶一路」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第一,要在現有成果上進一步深化合作;

第二,要與現在的國際經濟合作機制、發達國家對接;

第三,要利用「一帶一路」倡議積极參与全球治理;

第四,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企業社會責任跨國機制的協調。

此外,還要規避「搭便車」的行為和規避道德風險,以及建立可持續的投資融資機制,解決發展資金不足的問題。

(根據3月23日李揚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9年會上的講話整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