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學習中國的策略,導致逆全球化。

中國可以學習美國,逆轉逆全球化的趨勢。

但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美國的國情導致不可能完全學習中國的策略,

而中國的國情則是的中國不太可能開放到美國的程度。

過去全球化中積累的問題和矛盾,促使了逆全球派的抬頭,這很正常,世界一直在這樣輪迴。

那麼在這個逆全球化的周期內,各國逐漸封閉,中國可以依靠自身的市場規模大的優勢,「正向」的修鍊內功,調整好分配,激發民眾的生產力和創造力。待到下一個全球化周期一飛衝天。

但「上層割肉」「破除壟斷」「再分配」需要及其高超的zz智慧,做到了,中等收入陷阱就跨過去了。


除了進行政治體制改革,目前看已經沒有別的選擇了,否則就等著中美冷戰的開啟。

美國遏制中國崛起的根源

馬雲根2019/4/16

美國遏制中國崛起的行為已經達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幾乎是全面圍堵。找到美國遏制中國崛起的根源,才能避免成為世界的格格不入者。

問題其實非常簡單,就是社會主義。美國軟硬兼施就是要中國放棄社會主義道路,只有這樣,美國及其西方國家才能放棄遏制中國的崛起。

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根本就不可能共存,自由主義者與社會主義者都是完全清楚其中不可逾越的鴻溝,如今,雙方都是採用了權宜之計而各懷鬼胎的交往。

由於迄今為止,中國社會普遍將中國和西方為主導的世界體系之間的衝突,認為是在經濟層面上。這些衝突都可以在中國的「和平發展」(即多邊主義和經濟外交)構架內得到解決,並且這種衝突和傳統意義上的以軍事衝突為核心的國際衝突具有不同的性質,從而並沒有將其提升到美國遏制中國崛起的根源上。

我們是沒有正確的認識美國,這是由於中國是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的社會主義國家,認識資本主義,建立的社會主義國家理論就已經宣判了資本主義的死刑,從此也就不會從資本主義國家理論的角度來認識資本主義社會。

一旦從資本主義社會的角度來認識全球資本主義,就會認識到美國遏制中國崛起的行為是資本主義國家的必然。

資本主義的確比社會主義好懂,資本主義的理念是國家是為了「當下」生存在這個社會裡的人民,這是個當下的現實。而社會主義的理念認為社會主義是個過渡,要為了將來實現共產主義的偉大目標而不斷奮鬥,是在不斷的否定著現實。一切都在用未來衡量,做對了則是走在正確的目標,做錯了則是為了偉大的革命事業的必要犧牲。

資本主義的理念是為了「當下」生存在這個社會裡的人民,其建立的基礎是社會如何才能正常交往生活,資本主義理論認為「人是依靠交換而生活」,以建立市場經濟規則,讓社會有正常運行的基礎。

在社會主義國家建立後的長時期中,所有社會主義國家都實行計劃經濟。而所有資本主義國家,都實行市場經濟。因此,中外學者和政要,形成了一個一致的見解:市場經濟是資本主義的內在特點,計劃經濟是社會主義的內在特點。當時,在世界銀行每年的統計資料中,不是應用「資本主義國家」和「社會主義國家」的概念,而是應用「市場經濟國家」和「計劃經濟國家」的概念分別統計其發展情況的。

西方國家理論與馬克思主義理論都不認為社會主義能夠實行市場經濟,而且認為商品生產與商品交換即我們所講的商品經濟也不再存在。列寧的論著中應用了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的概念,而且將其視作兩種相互對立的社會制度。他在1906年的《土地問題和爭取自由的鬥爭》一文中明確提出:「只要還存在著市場經濟,……世界上任何法律都無法消滅不平等和剝削」,「只有建立起大規模的社會化的計劃經濟」,並將生產資料轉歸勞動者階級所有,「才能消滅一切剝削」。

西方國家理論與馬克思主義理論都不認為社會主義能夠實行市場經濟,中國以社會主義國家實施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會完全不同於市場經濟。

什麼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一種史無前例的體制,也是中外經濟學經典中從來沒有的一個概念。因此,從理論上說,這是我們黨的一次真正的理論創新,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一個光輝典範。從實踐上說,這是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一次真正變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探索中的一個偉大創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是同社會主義基本社會制度結合在一起的市場經濟,體現社會主義的根本性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

 當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時,對外輸出的就不只是在交換商品,而是輸出一整套的產能、資本、生產方式、生活文化等。其不只是商品交換這一單一的市場經濟功能,而是與之配套的商業認知體系,社會的生存方式。

這就必然會改變西方市場經濟的解釋方式,西方國家定義的市場經濟規則受到了衝擊。全球化本就是西方化,改變了市場經濟的解釋方式,也就是要改變西方國家的生存規則。

中國普遍認識與西方國家有極大的差別,上海社科院副院長稱「中國的成長壯大艱難困苦玉汝於成,是在西方主導主演主控的經濟全球化演進中以資源、環境與廉價勞動力為代價,從土地承包經營、賣茶葉蛋、「星期六工程師」等起步,靠億萬勞動者血汗辛勤付出換來的。中國自身發展了,這種發展本身就是對世界進步、人類文明作出的巨大貢獻。西方世界似乎不能接受與容忍這種現實,美國總統特朗普發動中美貿易摩擦所言所行,代表了西方白人世界焦慮的真實心態,對中國今天在世界上的存在充滿羨慕嫉妒恨。」

 中國社會認為中國的成長毫無問題,是以資源、環境與廉價勞動力為代價,億萬勞動者血汗辛勤付出換來的。西方世界也認為他們的方式是對的,不能接受與容忍這種現實。

 區別在於,中國是從道德出發,用道德語言來描述。西方是從政治出發,用政治語言來描述。這兩種描述方式,是南轅北轍完全不是同一個思維方式。西方用政治語言表述為,他人如果享受不到社會正義,則社會正義也就不可能為我自己所獨享。中國則是我自願做出了犧牲,忍受不公,就該得到回報,我就是榜樣。

 形成的結果就是中國所作出的努力,用西方國家理論解釋越是不能接受與容忍,中國越是努力做出犧牲,則西方國家就越是焦慮與害怕。

 其原因就是,不在於你能忍受不公,而在於社會如果能容忍不公的存在,這樣就沒有人會得到公正待遇,能夠做出犧牲就不是道德而是自殘行為。

 同樣,中國過去「高調」的對外政策會讓美國感到害怕,也是中國沒有用政治上的話語進行解釋。「一帶一路」從輸出過剩產能,到「一帶一路」戰略,再到「一帶一路」倡議,這中間變換了數次解釋方式。

 將經濟層面上的優勢轉化到社會政治層面上,只能通過用政治上的話語,來對世界給出一種符合人性的解釋,使得人們相信這個經濟上的優勢能為人民所共享。同時,這個解釋也能為按照這一原則運轉的社會和政治結構提供正當性的辯護。

 中國的「一帶一路」、2025等都沒有用政治上的話語來解釋,這也是「一帶一路」戰略改成「一帶一路」倡議的原由,戰略是軍事上的話語。中國過去「高調」的對外政策,並沒有使人們相信獲得經濟上的優勢能為人民所共享,中國的專家學者高調的讓世界認為中國是在引領人類命運。

中國是提倡「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國家,而國際上的共識是,對外輸出需要承擔「道德包袱」,改變別國的生活方式,就要承擔起改造社會的責任。糾正錯誤並不能使其走上正確的道路上,而是糾正了錯誤還要使其走上正確的軌道上,這就是「道德包袱」。西方國家對外輸出,一定是要有附加條件,因為對國內和接受國都要承擔道德包袱,資金不能用於損害社會和國際規則。

回到著名的「冷戰」方式,「最主要的是, 美國要在世界民眾中樹立這樣一個印象目標明確、能夠成功地解決國內生活中的問題、可以承擔起一個世界強國的責任和在目前幾個主要的意識形態潮流面前保持自己的信念。」「因此, 決定權很大程度上落在美國的身上。蘇美關係從本質上是對作為世界民族之一的美國的價值之考驗。為了避免毀滅, 美國只需達到其民族之最好傳統, 並證明值得作為一個偉大的民族而生存下去。」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本身是限制了中國承擔「道德包袱」,胡鞍鋼教授說中國要承擔人類的使命,這當然會使西方國家焦慮與害怕。道德隱含有三重作用:權力、責任、信仰,即道德追求和道德包袱。只有道德追求那就是革命理想,中國國內普遍缺乏道德包袱的約束,比如,地方政府部門對道德的追求,會看到許許多多的形象工程出現,為民工程的高速發展。這其中很大一部分會形成道德包袱,但被眼下忽視掉了,後續的生存將不得不承擔這一包袱,如高舉的債務、空置的公共財產、無法償還的利息等。

 西方國家是不會相信中國會承擔「道德包袱」,有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限制,中國也常常是以發展中國家自居,不承擔與之不符的責任。

 中國以資源、環境與廉價勞動力為代價,這種發展模式本身就是對世界進步、人類文明的嘲弄,而不是貢獻。這種用犧牲換取勝利的方式,是可以摧毀任何的生活方式。

美國自身是贏不了中國的這種發展模式,更何況中國是要向世界上其他國家輸出這種方式,令美國更為擔心。

中國提供的是競爭模式,是比較優勢理論,而不是社會生活運轉的方式和規則,中國也無法提供社會日常生活的運行方式。中國的政治是由生產方式決定的,而西方國家則是社會生活決定社會政治。

從生產方式入手是建立階級鬥爭理論,權力只能從你死我活的階級鬥爭中勝者獲得。社會生活決定社會政治,市場經濟規則遵循的是自由、平等、競爭、開放,依據日常生活常識決定社會政治,則權力是從自由競爭的民主選舉中產生。

美國遏制中國崛起的根源,是中國沒有提供社會日常生活如何運轉的方式。中國的改革開放,是由於國民經濟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不得不轉向了市場經濟以挽救中國,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中國不提供社會日常生活運轉的方式,不代表中國不能戰勝美國。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認為是國際社會公認的市場經濟,這是誤導。只是這種特殊的市場經濟是能夠戰勝美國與西方的資本主義國家,獲得經濟上的競爭優勢,同時抵禦資本主義的進攻。

 其一,社會政治制度只能中國去影響美國

 聯合國憲章對國家主權庇護,國家間的主權一律平等,尊重國家主權是國際規則。這樣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依據國家主權來抵制民主憲政的普世價值觀,而美國則是遵循普世價值觀的民主憲政制國家。如此一來,美國是不能抵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其是自由民主體制國家,言論自由受到憲法的保護。中國可以單向去影響美國,可以在美國辦媒體、辦學校等來宣傳中國的思想。

 其二,社會經濟制度也是只能中國去影響美國

 中國採用了自由競爭的市場經濟規則,市場經濟完全符合普世價值觀,其四個主要特徵是自主、平等、競爭、開放,市場經濟理論是自由競爭,競爭必須遵守自由的規則,而自由的規律則是偏向於現代化的,這個規律就是普世價值觀。

 作為西方國家理論,是由社會生活來決定社會政治,也就是依據日常生活常識來選擇政治制度(民主選舉制),而中國則是由政治來決定社會經濟制度,並不是國民經由社會生活常識來選擇社會政治制度。這樣中美是共同遵守一個市場經濟規則,但是中國可以通過市場經濟來影響美國政治生態(即社會生活決定社會政治),而美國卻無法對中國做到影響。這也是美國抱怨讓中國加入全球一體化經濟,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卻沒能令中國認同普世價值觀,成為民主制度國家。原因就在於中美兩國決定社會政治制度的方式不同,美國偷雞不成蝕把米。

美國遏制中國崛起是無解的,在於中國只能向世界各國提供競爭模式,而不能向世界各國提供社會生活的運行方式。這就註定了中國無論怎樣都是在改變西方國家推行的社會運轉方式,也就在改變著西方推行的民主政治制度。這就是美國絕對無法容忍的,即使中美貿易戰達成協議,也依然不會改變美國遏制中國崛起的決心。


開闊自身市場,產業升級。抓住一帶一路。


獨善其身,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我們這幾年跑的太快了,應該坐下來靜靜,把缺的補回來。


逆全球化是個偽命題,根本不值一駁。

全球化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人類社會在未來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各種世界性問題,不可能靠某個國家的一己之力來解決,加強國際合作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由之路,不合作意味著什麼?意味著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而在面對損時,人的最基本的條件反射就是止損,選擇止損就意味著選擇妥協。

從哲學上來說,新事物發展從來不會一帆風順,舊事物會想方設法阻礙新事物發展,但是新事物終究會戰勝舊事物,並將迎來更大的發展,直到又一個新事物的出現。

再直白點,就是新陳代謝的意思。那股逆全球化的妖風會被代謝掉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